許漫漫
唐代元稹的《鶯鶯傳》是西廂故事的最早來源。故講述了張生與崔鶯鶯邂逅,生發(fā)出了一段愛情故事,結尾以張生的始亂終棄給小說增添了悲劇性,因作者在小說中曾作《會真詩》三十韻,小說也稱《會真記》。篇末文過飾非,后人多有評價,因其小說主人公的性情經歷和詩人元稹多有相似,有人把《鶯鶯傳》認為是作者的自傳,近年來學界一直爭論不斷。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提到:“惟篇末文過飾非,遂墮惡趣?!盵1]《鶯鶯傳》的主題更多的是愉悅耳目聲色,才子佳人,花前月下,自始至終,只是把它當成張生的一場艷遇經歷來寫。這是一篇無行文人的風流韻事集,在結尾張生斥鶯鶯為妖物,自詡為“善補過者,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盵2]正因如此小說反而增添了悲劇色彩,此后廣為流傳。
在宋代“西廂”故事繼續(xù)流傳。宋代趙令畤作《商調·蝶戀花》鼓子詞,繼承了此前的故事內容,在形式上做出了變化,產生了文體的轉變。“把故事分為十章,每章之下,屬之以詞,又別為一曲,載之傳前,先敘前篇之義。”[3]宋代說唱文學濫觴,西廂故事由案頭文人讀物,在宋代開始普遍走向世俗市井,詞在宋代作為一種興盛的詩體,載入小說中,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悲劇更加溫婉纏綿,深入人心。趙令畤在首章的譜詞中寫道:“最恨多才情太淺,等閑不念離人怨。”[4]
宋代的趙令畤繼承故事內容,他譜寫的十首詞曲,增添了故事的抒情性,情的色彩開始明朗;同時明確的批判了這種對愛情不專一,譴責張生的始亂終棄,故事更有悲劇性。趙令畤因情譜詞,說唱西廂故事,強烈譴責負心行為,人物形象的悲劇性突出,鶯鶯的癡情與張生的負心,形成鮮明對比,西廂故事哀婉而凄艷。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是如今保存下來最全的諸宮調作品,并開始在舞臺演出。董解元作《西廂記諸宮調》一改趙令畤《商調·蝶戀花》詞的哀婉纏綿,用幽默、輕松的筆調講述西廂故事。故事內容出現(xiàn)了喜劇性的結局,創(chuàng)作主題更加鮮明,青年男女大膽的追求愛情婚姻,在人物塑造上則為才子佳人;張生一改往日始亂終棄的負心形象,鶯鶯對待愛情更加的勇敢、主動,同時紅娘的出場增加,角色突出,老夫人的形象也出現(xiàn)了明顯的變化,鄭恒作為西廂愛情的阻力第一次出現(xiàn)。
《西廂記諸宮調》在此前的基礎上改變了故事內容,作者宣揚的的是才子佳人式的愛情婚姻,因此故事的結局開始轉變。故事背景為相國去世,老夫人扶夫喪靈柩途經普救寺。繼承了小說計退賊兵一節(jié),又增添了新的內容,插入了新的故事情節(jié):西廂事發(fā),老夫人審問紅娘,后將鶯鶯許配張生,張生主動提出應試,而這中間又生出鄭恒搶親風波;最后張生得中而歸攜鶯鶯出走,在好友杜太守的幫助下終于和鶯鶯結成百年之好。倚仗權勢的鄭恒羞愧投階而死,鶯鶯與張生的愛情婚姻圓滿,改變了以往西廂故事的悲劇結局,由悲到喜,是西廂愛情的第一次圓滿。
從《商調·蝶戀花》詞到《西廂記諸宮調》,主題思想開始轉變。此前的主題思想是著重突出一個無行文人的形象,強烈譴責負心行為。董解元讓崔鶯鶯與張生則為才子佳人,才子配佳人,成為了故事的主題。因而故事內容圍繞這一主題展開,刻畫了青年男女(尤指才子佳人)為爭取戀愛婚姻自由作出的的抗爭,在鶯鶯與張生的愛情上,構建了才子佳人愛情美學的典范。宋金社會政治動蕩,才子佳人式的愛情美學是知識分子的一種慰藉,張生金榜題名,鶯鶯做了狀元夫人,“《西廂記諸宮調》完成了中國古代一切道德的團圓?!盵5]
《西廂記諸宮調》里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正是“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是古代知識分子普遍的人生理想藍圖。在這里淡化了張生與老夫人之間的族親關系,老夫人的形象更加突出,并加入了鄭恒這一人物,來襯托作者精心營造的才子佳人的愛情圖譜,為了使鶯鶯與張生的愛情顯得合情合理,董解元除了塑造才子佳人之外,更是增加了報德難從禮的因素,在愛情的結合中夾雜了報恩,融入了世俗觀念,改變了以往的悲劇結局。這是董解元最成功的地方,同時也反映了青年男女為爭取戀愛婚姻自由作出的抗爭。但是這種抗爭不具有徹底的反封建性,從塑造的人物形象就可以看出?!段鲙浿T宮調》在這里以一種理想的模式重塑故事,使之與封建倫理道德相得益彰。
《西廂記諸宮調》里崔鶯鶯的形象有了很大變動。在這里,鶯鶯去掉了傳奇小說中悲觀、自卑、奴性的一面,增加了善良、主動、理智的一面。從張生的夜下吟詩,深夜彈琴,這些看來,她是知道張生對她有情的,但是從來沒有正面回復過張生,這時的鶯鶯與禮是不沖突的,恪守禮的界限,甚至是按禮的要求來塑造的。張生讓紅娘傳簡帖給鶯鶯,鶯鶯傳詩約張生見面,并斥責張生既已兄妹相稱,不應該作出有違倫理綱常的事情來,即便她對張生有情,但更是一個大家閨秀,徘徊于禮與情之間,在愛情上始終沒有給予張生回復。直到看到張生為了她瘋魔,形容枯槁,生命危在旦夕時,這才勇敢的走出了第一步,即報德難從禮。張生上京應試,她殷切的囑咐,希望張生榮歸,自己鳳冠霞帔,很顯然鶯鶯多了些大家閨秀的普遍心理,也多了些世俗。但是她又心心念念的等待張生回來,甚至因為思念而纏綿病榻,鶯鶯主動、熱切的追求自己的愛情婚姻,而超越了此前故事中的自卑,懦弱,隱忍。
《西廂記諸宮調》一改張生以往負心的形象,是張生形象的第一次突破。張生是封建社會理想的才子形象,不具有社會現(xiàn)實性?!段鲙浿T宮調》塑造的張生抹去了自私負心的一面,他才華橫溢、螢窗苦讀十年,是已故禮部尚書之子,自信且足智多謀。讓人念念不忘的是他的深情,對鶯鶯相思成魔,為情而困,相思不得,甚至要上吊自殺,足見用情至深;西廂事發(fā),張生是軟弱的,甚至不敢去面對老夫人的怒火;科舉應試,重情重義,心系鶯鶯;然而走不出禮的藩籬,面對鄭恒的搶親,他又無可奈何,甚至要和鶯鶯共赴黃泉;張生又是勇敢的,為了愛情,拋棄了他所在意的禮,冒著“淫奔”的名聲,與鶯鶯出走,夜奔杜太守處求助,對鶯鶯一往情深,從小說到諸宮調足見張生人物形象的變化。
以往故事中,紅娘的形象僅僅是作為鶯鶯之婢女,在西廂故事中的地位是弱化的。在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里,紅娘的地位開始明朗,出場增加,角色突出,成為“西廂愛情”不可或缺的幫手,是一個為人直爽有情有義、愛憎分明、正直善良的侍女形象。張生被老夫人拒婚,灰心喪氣,是紅娘仗義開導,并決心幫助張生;看到張生與鶯鶯的婚事被老夫人賴掉,憤憤不平,埋怨老夫人‘叫兩下里不快活’。她敢愛敢恨,正直善良,認為張生與鶯鶯的結合是天作的一對,因此不惜一切的維護,面對鄭恒的挑撥離間,紅娘言辭激烈潑辣,并勸慰鶯鶯不要聽信鄭恒的誣陷。在治家嚴謹的老夫人面前毫不膽怯,這些都彰顯了紅娘的正直,善良,及忠心為主。
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繼承了《西廂記諸宮調》的主要內容,在體式和情節(jié)安排上做了新的安排,故事在內容上重新調整,與情節(jié)的發(fā)展相照應,創(chuàng)造性的塑造了鶯鶯、紅娘、張生三人之間的性格矛盾,對人物內心的復雜多變的性格作了細致的刻畫與探討,著重突出崔張二人的愛情,以及他們?yōu)闋幦矍榛橐龅淖杂啥鞒龅目範帯?/p>
安排了兩組矛盾,一是鶯鶯、張生、紅娘與老夫人的矛盾,二是“鶯鶯與張生紅娘之間的性格矛盾?!盵6]這兩組矛盾,交叉進行,使得劇情波瀾起伏,有著強烈的戲劇沖突。塑造了兩大陣營:把老夫人、鄭恒塑造成崔張愛情的阻力;張生、鶯鶯、紅娘則為爭取愛情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并創(chuàng)造性的安排了張生、鶯鶯、紅娘之間的性格矛盾這一線索。在這里老夫人的形象更加突出,成為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最大阻力。紅娘的出現(xiàn)是崔張愛情成功的關鍵,尤其是在此前的基礎上設計了‘拷紅’一折,深入人心。王實甫在情節(jié)上重新安排,重點在于突出青年男女為爭取婚姻自由而做出的反封建抗爭,并鼓勵歌頌愛情。
王實甫的《西廂記》在創(chuàng)作主題上,頌揚了青年男女為追求愛情婚姻自由、敢于挑戰(zhàn)站封建權威,敢于同封建禮教斗爭。從《西廂記諸宮調》到《西廂記》最大的變化,而是故事融入了“情”。因情而生,因情而起,因情便生出許多曲折來。王實甫《西廂記》,在情節(jié)安排上做了新的整理,鶯鶯與張生的初見便是從情開始,張生初見鶯鶯驚為天人,從此情根深重,因而愛、恨、嗔、癡皆為情。鶯鶯花前的低眉回覷,只一眼便情由心生,從此時喜時憂,時嗔時癡,時念時怨;為了愛情,鶯鶯大膽的沖破封建藩籬,不管不顧;張生為了愛情甘愿拋棄功名,在他眼中,功名富貴抵不上一段真摯的感情;這是對《西廂記諸宮調》的一大突破,因而《西廂記》彌漫著詩意般的朦朧美,充滿著濃濃的深情,張生與鶯鶯的愛情完美的結局,是情的圓滿,情的團圓,正是作者本人“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的完美寫照和表達。
《西廂記》鶯鶯的形象較之此前是復雜多變的,有著典型的叛逆性格。與張生的第一次相見,便回眸留情,而不是急著避嫌;私下里埋怨老夫人拘系得緊,不得自由,多愁善感,敏感而多思,“有著中國古典詩歌的含蓄蘊藉美?!盵7]首登場便有春閨無處安放的苦惱。對待愛情,多了些試探。她對張生處處留情,同時又生出些“假意”、“小性”。面對張生的詩帖,她勃然大怒,訓斥了紅娘一番,表面上說要傳詩斥責張生,其實傳的是約張生相會的詩,張生應約而去,她又忽然變卦,“賴簡”一折把鶯鶯的狡獪,矛盾心理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為了愛情,勇敢的挑戰(zhàn)封建傳統(tǒng),走出藩籬,她對張生自始至終所求的只有情,張生應試,她囑咐張生情意深切,不要滯留不歸,得不得中都要回來。對張生心心念念,對愛情努力爭取,大膽的追求,沖破禮教的束縛,這與《西廂記諸宮調》中塑造的‘佳人’是有區(qū)別的。
《西廂記》里的張生是貼近生活實際的,是有血有肉的豐滿存在。他癡的可愛,也傻的天真。張生初見鶯鶯,便疾呼‘我死也’,三個字道出癡情之深,隨后便向法聰和尚打聽,遇到紅娘更是上前主動詢問,且自報家門“尚未娶親”,紅娘大聲呵責他,他卻絲毫不退怯,這一系列的對話,把張生的癡情,莽撞,天真的傻角形象展現(xiàn)出來,形象而生動。面對鄭恒的無賴誣陷和搶親風波,毫不退讓,大膽爭取,張生自始至終,至誠至信,對待愛情忠貞不移,為愛而癡,為愛而嗔,為愛而喜,為愛而憂,“是一個千古志誠種。”[8]
王實甫《西廂記》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紅娘。通過塑造紅娘與“西廂”雙方的性格矛盾,展開心理活動,融入現(xiàn)實生活的因素,使得人物的塑造更加典型,有很大的代表性。其一便是潑辣伶俐;面對張生的自報家門,紅娘便擺出了一大堆儒家圣人說教,嚴詞陳訴,數落了張生一通。其二聰明、機謹;最先發(fā)現(xiàn)張生對鶯鶯有情,但面對鶯鶯捉摸不定的心思,她先是謹慎的試探,承受鶯鶯的猜忌,照顧著鶯鶯的小性,不予揭破,依然幫著傳遞書簡。其三是能言善辯;在“拷紅”一折,“西廂事發(fā)”,老夫人震怒,認為丫鬟沒有好好規(guī)勸小姐,要嚴懲紅娘,其中紅娘卻用圣人的那套說辭把老夫人駁的啞口無言。除此之外,“王實甫塑造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紅娘’的典型,千百年來成為了撮合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一類人的代名詞,”[9]并在此后開始廣泛流傳。
從小說到雜劇,西廂故事經歷了內容、主題思想、人物性格的演變,在這一過程中,《鶯鶯傳》是開端,《商調·蝶戀花》是過渡,《西廂記諸宮調》是演變的關鍵,《西廂記》是最后階段??偟内厔菔窃絹碓匠兴孜膶W發(fā)展,愈來愈向‘情’的主題靠近;是青年男女思想領域的一次啟迪,這種對青年男女自由戀愛清醒認識的轉變,正是市俗文學中真情說的前沿,此后的傳奇戲曲中繼承了這一思想,尤其是湯顯祖的《牡丹亭》繼承了這一思想,并且成為明代中后期思想領域開啟開啟個性、肯定自我的思想啟蒙。真正的愛情是超越一切的,從《鶯鶯傳》到《西廂記》正是這種愛情的美好詮釋,這種愛情是偉大的,是至高無上的,它跨越了一切的世俗觀念,對當代年輕人的愛情觀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