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思源 郭建恩 張喜子 吳金洋 梁廣和 李靜華
摘要:以中醫(yī)綜合技能為依托,以實訓教學為導向,豐富傳統中醫(yī)教學的課堂形式,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以競賽和科研帶臨床,以臨床促教學,實現實訓課堂形式的生動性、課堂氛圍的活躍性以及實訓教學模式的多樣性。實施教學評價體系等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展臨床診療思維,提高臨床能力,以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中醫(yī)綜合技能;實訓教學;改革;實踐;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46-0166-02
隨著現代醫(yī)學模式的改變,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重視,中醫(yī)綜合技能相關知識社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醫(yī)護人員的任務由治病、護理向預防保健擴展。中醫(yī)綜合技能作為中醫(yī)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涵蓋防御疾病、診斷疾病、治療疾病的常規(guī)操作技能。中醫(yī)必將走上臨床,但鑒于當前專業(yè)課學時限制,使一些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不強,因此,中醫(yī)實訓課的開設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開展中醫(yī)綜合技能實訓方面的教學,通過對實訓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和實踐,以期使中醫(yī)教學更好地與臨床接軌,不斷強化中醫(yī)大學生的臨床診療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下面就實訓教學改革,筆者提出以下體會,與同道交流:
一、中醫(yī)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
1.標準化不夠。當前,各高校的中醫(yī)實訓教學仍處于探索階段,有些只是將幾門課程的實踐課簡單地拼湊在一起,未形成完整的、系統的體系,也未形成有特色的、可供全國參照執(zhí)行的標準化模式。
2.體系性不強。中醫(yī)臨床實訓教學體系不僅僅是幾個臨床學科實驗室合在一起,而是要從整個臨床學科的發(fā)展、兼顧各學科的特點來設計技能訓練平臺。因此,如何構建有效的、可操作性強的體系,仍是目前中醫(yī)實訓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3.現代化不強。目前,中醫(yī)實訓教學仍然存在著教學方式、方法相對陳舊,考試、考核方法單一的問題,缺乏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現代學習和考核手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醫(yī)實訓教學的效果。
二、中醫(yī)實訓教學的改革策略
我校中醫(yī)實訓教學同樣處于起步階段。近年來,學校投入了大量資金,完善了中醫(yī)實訓教學設備,基本保證了教學硬件設施、環(huán)境的現代化、科學化,使中醫(yī)實訓教學具備了一定的硬件基礎。在此基礎上,我們整合布局,進行實訓課程建設如下:
1.以競賽帶臨床,以臨床促教學。根據全國競賽的模式,我校中醫(yī)實驗實訓中心每年舉辦中醫(yī)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一方面檢驗了我校中醫(yī)理論和技能教學的實際情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促進了理論教學,另一方面提高了我校大學生的臨床動手能力,促進了實訓教學。
2.以科研帶臨床,以臨床促教學。目前,我校正在承擔教育部、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卓越中醫(yī)師培養(yǎng)——五年制中醫(yī)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項目,基于上述科研項目和基金支持,我校中醫(yī)實驗實訓中心不斷完善升級實訓設備,打造全新的實訓平臺,使教師和學生水平得到雙提高,不斷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真切實現以科研帶臨床,以臨床促教學。
三、中醫(yī)實訓教學的改革成果
我校在前期實訓課程體系改革的基礎上,按照“整體優(yōu)化,分段設計”原則,對實訓課程體系進行重構,基本構建形成了“臨床基本技能實訓課程(低年級獨立開設)、隨專業(yè)課開設實訓課程(中間年級開設)、臨床綜合技能實訓課程(高年級獨立開設)”這一相對獨立的實訓課程體系。在該體系的基礎上,豐富了課堂形式,提升了課堂氛圍,改變了教學模式,取得了中醫(yī)實訓教學改革的初步成果。
1.實訓課堂形式生動性。將案例教學引入課堂,實現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多樣化。案例教學法是以案例為媒介,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探討案例所提供的客觀事實和問題,做出判斷和決策,旨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1]。教師于課前把案例交給學生,由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課堂上以情景扮演的形式展現案例,一部分學生扮演病人,另一部分學生扮演醫(yī)生,由扮演醫(yī)生的學生進行常規(guī)的中醫(yī)辨證論治,并作出診斷及處方用藥等。而后小組內討論,分析該治療方法的利弊,每小組派出代表點評,各小組取長補短互相學習。最后由教師進行教學總結。通過引入案例教學,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固定的知識點串連成一個動態(tài)的學習過程[2],使學生不但掌握理論知識,還能提高其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實訓課堂氛圍活躍性。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對知識的把握和理解。實現雙人互助小組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教學任務細化,責任到人,實現實訓課程人人動手的原則,務必使每位同學都能切實掌握教學大綱要求的實訓技能。同時,引入網絡課程和多媒體技術,播放名家大師的操作視頻和標準化操作視頻,給學生以直接的感官認識,開拓學生視野,發(fā)散學生思維,比老師靠單純口述或板書更讓學生印象深刻[3]。
3.實訓教學模式多樣性。引入“三看七做一對照”實訓教學模式[4],實現實訓教學模式的多樣性?!叭雌咦鲆粚φ铡奔磳W生在操作前一看教師示范,領會操作要領;二看視頻中標準的操作錄像,熟悉分解動作及流程;三看錄好的自己的操作視頻,找出錯誤的操作動作。七做即教師邊強調操作要領邊示范做;學生邊對照老師動作邊模仿做;學生一對一互相做;參照視頻標準動作反復分解做;學生自我練習中教師指導做;將自己的視頻與視頻標準動作對照修正做;利用開放性實訓室將標準動作系統鞏固做。該模式能夠真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對中醫(yī)實訓教學尤其對針灸推拿穴專業(yè)的實訓教學尤為重要。
四、中醫(yī)實訓教學的評價形式
改變原有“期末試卷決定一切”的考核制度,將臨床技能考核補充到現有考核形式當中。即通過臨床技能競賽和期末臨床技能考核等形式綜合考核學生的“中醫(yī)綜合技能”。實訓操作考核與試卷考核各占一定比重,使學生在學好書本理論知識的同時,更應勤于精進操作技術,不斷提高實踐技能。且全方位的考核形式,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五、結語
以中醫(yī)綜合技能為依托,以實訓教學為導向的“中醫(yī)綜合技能”實訓教學能夠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豐富課堂形式,實現實訓課堂形式的生動性、實訓課堂氛圍的活躍性、實訓教學模式的多樣性。改革教學評價體系等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綜合素質都起到良好的作用。目前已彰顯初步成效,且收到學生的廣泛好評,但部分改革探索仍在繼續(xù),以期為中醫(yī)藥人才的培養(yǎng)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劉建新,盧厚青.案例教學法的起源、特點與應用研究[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1):60-64.
[2]楊路,陳瑩,吳春曉,等.案例教學法在《刺法灸法學》中的應用初探[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09):24-26.
[3]劉榮,馮淑蘭.多媒體教學及網絡平臺在刺法灸法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和評價[J].教育教學論壇,2016,(27):257-258.
[4]胡蓉.《刺法灸法學》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上海針灸雜志,2016,35(03):37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