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鳳
書寫是中國人獨特的表達方式,集中體現(xiàn)中國人的文化修養(yǎng)、藝術(shù)心靈、思想追求,中華民族書寫的歷史與中華文明的發(fā)展歷史息息相關(guān)。書寫首先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必備技能,同時,書寫也是人擺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重要方式,表達了中國特有的天人合一、中庸、陰陽五行等哲學(xué)思想,蘊含著中國人對時空的獨特認(rèn)識。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別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文人的地位前所未有的重要。宋代文人對杜甫的精神人格和詩歌藝術(shù)極力推崇,使得杜甫的文化典范地位逐步確立。杜詩成為文人書寫的首選內(nèi)容,抒懷,贈友,勵志,乃至形成一種社會風(fēng)尚。蔡襄、蘇軾、黃庭堅、李之儀、李綱、朱熹、任詢、張即之、文天祥等重要文人都曾書寫杜詩,其中,蘇軾是典型代表。
蘇軾對杜甫推崇且有深入理解,他頻繁書寫杜詩抒懷,贈友,是中國文學(xué)史乃至文化史上一道風(fēng)景。關(guān)于蘇軾對杜甫的繼承和發(fā)揚問題,張志烈《簡牘儀刑在——談蘇軾的評杜和學(xué)杜》《文化巨人精神特質(zhì)的契合——簡談杜甫與蘇東坡》等文已有細致、深入分析,不贅述。本文關(guān)注文壇領(lǐng)袖、知名詩人、受人追捧的書法家蘇軾書寫杜詩的具體情況,嘗試分析他書寫杜詩的背景、心理及其對當(dāng)時及后世的影響。
蘇軾廣泛學(xué)習(xí)前人,對陶淵明、杜甫、李白、韓愈、柳宗元詩文非常推重。邵博《河南邵氏聞見后錄》卷一五云:東坡于古人,但寫陶淵明、杜子美、李太白、韓退之、柳子厚之詩。從根據(jù)蘇軾存世詩文作品及相關(guān)文獻資料可知,蘇軾曾手書杜甫《負(fù)薪行》《云安》《驄馬行》《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五)、《寄韋有夏郎中》《憶昔》《自平》《屏跡二首》《秋雨嘆》《夏夜嘆》《寄贊上人》等詩歌;蘇軾還書寫過很多杜詩佳句,被時人收藏,奉若至寶。其書寫的杜甫《堂成》詩卷、《暮歸》《奉觀岷山沱江畫圖十韻》拓本(均出自宋拓《成都西樓蘇帖》)流傳至今。通過這些傳世作品,可以直觀地感受到蘇軾書法的藝術(shù)風(fēng)貌和書寫的風(fēng)神氣韻。
當(dāng)然,蘇軾書寫杜詩大都有具體背景和生動故事,以下筆者嘗試從消遣自娛、寫與友人、學(xué)術(shù)研究等方面詳細分析。
杜詩云“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旅夜書懷》)“豈有文章驚海內(nèi),漫勞車馬駐江干”(《賓至》)。唐代樊晃《杜工部小集序》“文集六十卷,行于江漢之南”,杜甫在世時以詩聞名,詩集已流傳。宋人在經(jīng)歷了學(xué)習(xí)元、白、李之后,最終選擇杜甫作為學(xué)習(xí)典范。在蘇軾(1037-1101)生活的時代,杜集廣泛流傳。宋真宗時進士,汝陽人孫僅(969-1017)就在《讀杜工部詩集序》里詳細表達自己對詩文的認(rèn)識,認(rèn)為杜甫的詩文“剔陳梁,亂齊宋,抉晉魏……與周楚西漢相準(zhǔn)的”;而又支而為六家,影響深遠,認(rèn)為杜甫“風(fēng)騷而下,唐而上,一人而已”。蘇舜欽(1008-1048)也在《題杜子美別集后》中提到當(dāng)時杜集流傳情況。翰林學(xué)士王洙(997-1057)仁宗寶元二年(1039)作的《杜工部集序》詳細考證杜甫生平經(jīng)歷和編輯《杜工部集》情況。大致可以清楚,在蘇軾的青少年時代仁宗景祐三年(1037)至嘉祐年(1056-1063)間可以很容易讀到杜集。
關(guān)于蘇軾青少年時代的學(xué)習(xí)情況,從現(xiàn)存資料可以得到一些信息。蘇軾蘇轍兄弟從小在父親蘇洵的嚴(yán)格管教下學(xué)習(xí)經(jīng)史。嚴(yán)格的家庭教育之外,蘇軾也接受當(dāng)時的學(xué)堂教育。他天資聰穎且勤奮刻苦,曾抄寫《漢書》輔助記憶,對自己“抄書”這種學(xué)習(xí)方法非常自信。蘇軾兄弟從小就接受系統(tǒng)詩歌教育。蘇軾在文中記載:幼時里人程建用、楊堯咨、舍弟子由會學(xué)舍中《大雨聯(lián)句》六言。程云:“庭松偃仰如醉?!睏罴丛疲骸跋挠昶鄾鏊魄?。”余云:“有客高吟擁鼻。”子由云:“無人共吃饅頭。”坐皆絕倒,今四十余年矣。即興聯(lián)句是兄弟與伙伴兒時常做的游戲,可見當(dāng)時文風(fēng)之盛。
在蘇軾成長的時代,杜甫及其詩歌已經(jīng)成為文人學(xué)習(xí)的典范,以至于女子武夫都知道尊重杜甫,以蘇軾為代表的宋代文人是在杜甫及其詩歌的滋養(yǎng)下成長,正是因為理解同情,才有無以復(fù)加的推重。
蘇軾對杜甫及其詩歌推重,其《書吳道子畫后》云:
智者創(chuàng)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學(xué),百工之于技,自三代歷漢至唐而備矣。故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書至于顏魯公,畫至于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蘇軾對詩歌、散文、書法、繪畫的發(fā)展史進行總結(jié),對杜甫的推重可以說是無以復(fù)加。蘇軾對杜甫才具也有論及,《評子美詩》云:
子美自比稷與契,人未必許也。然其詩云:“舜舉十六相,身尊道益高。秦時用商鞅,法令如牛毛?!贝俗允瞧?、稷輩人口中語也。又云:“知名未足稱,局促商山芝?!庇衷疲骸巴鹾钆c螻蟻,同盡隨丘墟。愿聞第一義,回向心地初。”乃知子美詩外尚有事在也。
這是蘇軾對杜甫個人才能的認(rèn)識,杜甫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說“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是杜甫的牢騷。蘇軾舉杜詩《述古三首》其二“舜舉十六相,身尊道益高。秦時用商鞅,法令如牛毛?!睘槔?,看杜甫通過對比德政、苛政,表達對治國之道的見解,以此說明杜甫個人治國器識、不凡才具,有理有據(jù)。
同時,蘇軾對杜甫詩歌版本也非常留意,在《記子美逸詩》文中云:
《聞惠子過東溪》詩云:“惠子白驢瘦,歸溪唯病身。皇天無老眼,空谷滯斯人。崖密松花熟,山杯竹葉春。柴門了無事,黃綺未稱臣。”此一篇,予與劉斯立得之于管城人家葉子冊中,題云《杜員外詩集》,名甫,字東美。其余諸篇,語多不同。如“故園楊柳今搖落,安得愁中卻盡生”之類也。鳳翔魏起興叔云:“天興人掘得此詩石刻,與此少異‘巖密松花古,村醪竹葉春。柴門了生事,園綺未稱臣。
記自己與劉斯立在管城人家看到杜甫的逸詩《聞惠子過東溪》,是管城某家家藏的杜甫詩歌葉子冊,題為《杜員外詩集》,其中有詩與通行杜集有區(qū)別,舉《吹笛》詩中“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卻盡生”為例。今杜甫詩集沒有收錄,可見蘇軾對杜甫詩歌格外關(guān)注。同時還提到這首詩石刻與紙本的對比。記錄比較客觀,所采書齋文獻與出土文獻對比的方法,也是宋人學(xué)術(shù)視野開闊的體現(xiàn)。
當(dāng)然,蘇軾認(rèn)為杜甫詩歌也有不足,有文《記杜甫陋句》,其云:
蘇軾所記的“陋句”出自杜甫《解憂》詩,對杜詩客觀評價。
蘇軾對杜甫及其詩歌的認(rèn)識和理解客觀深刻,這是他不斷書寫杜詩的基礎(chǔ),也可以說他通過不斷地書寫杜詩加強了這種認(rèn)識。
在蘇軾跌宕起伏、豐富多彩的一生中,杜甫和杜詩扮演了重要角色。包羅萬象、博大精深的杜詩常常能撥動蘇軾心弦,他藉書寫杜詩或抒發(fā)感慨,或自娛自樂,或排解苦悶。
蘇軾在文章中明確說自己喜歡書寫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之五,其文《書子美黃四娘詩》云: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是杜甫寓居成都時期所作組詩,寫詩人成都草堂生活的閑適愜意。其五主要寫杜甫鄰居黃四娘家春景。蘇軾評價此詩“不甚佳”,但是,此詩中的杜甫離我們很近,“可見子美清狂野逸之態(tài)”,所以自己喜歡書寫。蘇軾推重杜甫及其詩歌,但是對具體作品并非一味贊揚,有公正、客觀的評價。而后生發(fā)感慨:黃四娘因杜甫此詩不朽,對比齊魯大臣,史失其名,這是蘇軾的靈活曠達,別開生面。
蘇軾也曾書寫杜甫《屏跡》詩《書子美屏跡詩》云:
杜甫《屏跡》三首,也是詩人寓居成都草堂時的作品。蘇軾所書為此組詩第二首和第三首。此時,蘇軾被貶黃州,遠離紛繁復(fù)雜的權(quán)力中心,于東坡開荒種田,生活狀態(tài)與寓居成都草堂時期的杜甫非常相似,因此書寫此詩遣興。他自問自答,自言自語,“此東坡居士之詩也”,自己又有一番解釋?!白肿纸跃邮繉嶄洝保宰约捍藭r的生活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都早已被前賢杜甫道出。
蘇軾又有《書杜子美詩》:
這是蘇軾己卯年(1099)正月十三的日記,記自己書寫杜甫《寄韋有夏郎中》的原因是收到廣州來信并得到柴胡等藥材,有感而發(fā),書寫杜詩以排遣胸中郁悶。此時,蘇軾身在儋州,身心情況與杜甫《寄韋有夏郎中》詩中描寫相像,也是得到朋友寄來的柴胡等藥材,有感而書寫下的文字。當(dāng)然,蘇軾沒有一味沉溺于不快的情緒中,轉(zhuǎn)而對杜甫的“飲子頻通汗,懷君想報珠”與沈佺期《回波》詩“姓名雖蒙齒錄,袍笏未易牙緋”的對仗進行比較。這是蘇軾的學(xué)者風(fēng)范,也是其達觀的體現(xiàn)。
蘇軾還曾書寫杜甫《負(fù)薪行》詩,《書杜子美詩后》云:
大歷元年(766),詩人杜甫自云安遷居夔州,寫下了這首描繪夔州社會風(fēng)俗的詩篇。詩將當(dāng)?shù)貗D女的悲慘生活描寫得細致入微,讀來讓人感慨萬千。元符二年(1099)蘇軾此時身在海南,當(dāng)?shù)亓?xí)俗與夔州相似:婦女地位極低,生活處境艱難,他想以杜甫《負(fù)薪行》詩感化當(dāng)?shù)孛癖姡骑L(fēng)易俗,卻無果,這讓他沮喪。蘇軾以杜詩教化海南民眾,雖然“亦未變其俗也”,但是可以看出憂患意識、擔(dān)當(dāng)精神已經(jīng)深入蘇軾骨髓,這與杜甫的思想一脈相承。
朋友在蘇軾的一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他身處困境時,是朋友的鼓勵和幫助,讓他順利度過難關(guān)。杜詩是蘇軾與友人交往的重要媒介。他書寫杜詩贈友,應(yīng)友人之請書寫杜詩,互相勉勵。
蘇軾與馬夢得的交往密切,曾經(jīng)寫杜詩相贈,不料一語成讖?!恶R正卿守節(jié)》云:
蘇軾曾為朋友王鞏(生卒年不詳)書寫杜詩《寄贊上人》,《跋李伯時卜居圖》云:
這里蘇軾提到友人王鞏,字定國,詩畫俱佳,正直豪氣,為時人敬重。與蘇軾交好,多有書信詩文往來。受烏臺詩案牽連,受罰最重。王鞏曾經(jīng)請?zhí)K軾寫杜甫《寄贊上人》詩,并且請李伯時就此詩作詩意圖,名“卜居圖”,這篇文字是蘇軾對這幅畫作的題跋。蘇軾提到他推測好友心思:蓋有歸田意也。接著闡述自己對歸田之事的看法??梢妰扇私磺楹托愿瘛?/p>
蘇軾還在給朋友賈蕓老的信中寫到杜詩,其《答賈耘老四首》其三云:
蘇軾在寫給好友賈耘老的信中提到前日在金山,滕元發(fā)來見自己的場景讓人驚為神人。張鎬,字從周,唐代博州(今山東省聊城縣)人。肅宗時官拜同平章事。居身廉潔,不結(jié)納宦官,屢遭讒毀,遂罷相。代宗間起為江南西道觀察使,封平原郡公。滕元發(fā),風(fēng)采一如杜甫筆下的張鎬。從蘇軾好友可見蘇軾性情。
當(dāng)然,蘇軾書寫杜詩也有出于學(xué)術(shù)研究目的的情況。宋代文人推重杜甫及其詩歌作品,對杜甫詩歌除了學(xué)習(xí)之外,還進行學(xué)術(shù)研究。蘇軾書寫杜甫詩歌,這種學(xué)術(shù)研究情況也比較多。如《辨杜子美杜鵑詩》云:
蘇軾針對南都王誼伯《書江濱驛垣》中提到的杜甫杜鵑詩觀點:“西川杜鵑、東川無杜鵑、涪萬無杜鵑、云安有杜鵑,”蓋是題下注。斷自“我昔游錦城”為首句辨析,認(rèn)為誼伯是以文害辭、以辭害意。根據(jù)《博物志》、杜甫詩提出自己的認(rèn)識。條分縷析,溫柔敦厚。
《書子美自平詩》云:
再比如蘇軾在《雜書子美詩》文中,對杜甫《悲陳陶》等詩辨析,云:
《悲陳陶》云:“四萬義軍同日死?!贝朔楷g之?dāng)∫?。《唐書》作“陳濤邪”,不知孰是?時琯臨敗,猶欲持重有所伺,而中人邢延恩促戰(zhàn),遂大敗。故次篇《悲青坂》云:“焉得附書與我軍,留待明年莫倉卒?!?/p>
《北征》詩云:“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此謂陳元禮也。元禮佐玄宗平內(nèi)難,又從幸蜀,首建誅楊國忠之策。……
《洗兵馬行》:“張公一生江???,身長九尺須眉蒼?!贝藦堟€也。
蘇軾對杜甫《悲陳陶》《北征》《洗兵馬行》《后出塞》詩進行箋注,分析史書中記載情況、明皇心理、自己對這段歷史的看法。這反映宋人推重杜詩、尊崇杜甫的一個重要原因:杜詩的詩史特征。再如:
書子美驄馬行
書子美云安詩
蘇軾在“岐下見秦州進一馬騣如?!?,經(jīng)當(dāng)?shù)厝私榻B,馬上想到杜甫《鄧公驄馬行》“肉驄碨礧連錢動”詩句,并依此斷定杜詩用字。第二則同樣是蘇軾到云安,親見當(dāng)?shù)仫L(fēng)物,遂有此感慨。這都表現(xiàn)了蘇軾除了重視書本知識之外,還非常重視實地考察,學(xué)問不僅在書齋之內(nèi)。這是蘇軾的認(rèn)識,也是北宋社會的整體認(rèn)識。
蘇軾《記子美八陣圖詩》云:
蘇軾對杜甫杜詩心心念念,在夢里還會與杜甫交流,還在分析杜詩。蘇軾或者真有此夢,杜甫親口講自己詩中本意。蘇軾評價杜甫夢中說詩事,說是子美書生習(xí)氣,而蘇軾自己未嘗不是更重的書生氣。
蘇軾在青少年時期是否出于學(xué)習(xí)目的書寫杜詩,我們不得而知,但這是蘇軾認(rèn)同杜甫高尚精神與人格;到蘇軾出入官場、歷經(jīng)生活洗禮,杜甫詩歌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其筆下,逐漸融入蘇軾的生活與生命。
因蘇軾當(dāng)時的地位和的影響,也帶動了整個社會對杜甫詩歌的書寫。首先是蘇門文人及周圍文人受蘇軾影響,書寫杜詩較多,蘇軾與朋友交往、雅集,書寫杜詩,討論杜詩,是重要內(nèi)容,乃至于逐漸形成一種社會風(fēng)尚;其次蘇軾書寫杜詩以此激勵自己和朋友這點影響到兩宋之交及后代文人。
蘇軾的杜詩書寫深刻影響蘇軾門人及周圍文人。蘇軾的杜詩書寫對他們無疑是起到示范作用,并且影響到當(dāng)時的社會風(fēng)氣。
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的黃庭堅(1045-1105)書寫杜詩較多,且影響較大。黃庭堅書寫過很多杜詩。李綱《梁溪先生文集》卷一百六十三記載,黃庭堅曾草書少陵《丹青引》:
跋曹馬摹本
杜家碧山銀魚詩,黃家虎臥龍?zhí)帧?/p>
六丁難取真寄愁,程家十襲今三世。
程家蘇家元舅甥,子瞻正輔外弟兄。
正輔有孫文百煉,筆倒三江胸萬卷。
……
如今卻買巴峽船,峨嵋山月秋正圓。
從題詩首句“碧山銀魚”知道,眉山程侅家藏黃庭堅書寫的是杜甫《柏學(xué)士茅屋》詩,原詩:“碧山學(xué)士焚銀魚,白馬卻走身巖居。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馀。晴云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睏钊f里題詩信息豐富:黃字特點、程家珍視、蘇程兩家淵源、前人經(jīng)歷等,并與杜詩呼應(yīng)。
曾豐(1142-1224)《緣督集》卷二十有《跋山谷帖》:
曾豐為山谷帖所作跋文寫得很是感人,山谷帖書杜甫《滟滪》《白帝》詩,內(nèi)容都是岷江自然風(fēng)物,品鑒杜詩、黃字,關(guān)涉筆力風(fēng)骨,胸襟氣度,藝術(shù)魅力,讀之可感。
文天祥(1236-1282)《西昌倪氏有山谷書杜陵山水圖障歌作江山堂堂廢其后人以黃書求題跋感慨一絕》云:
西昌倪氏家有黃庭堅書寫的杜甫詩歌(具體是《戲題王宰山水圖歌》還是《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亦或是其他相關(guān)詩歌不得而知)作為堂上屏風(fēng)類的裝飾,廢棄后留下內(nèi)容部分,請文天祥題跋珍藏。
蘇門重要文人李之儀(1038-1117)也曾書寫杜詩《古柏行》:
跋古柏行后
李之儀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息老農(nóng),北宋詞人。是蘇門重要文人,與蘇軾交往頻繁,且頗多唱和之作。李之儀能詩,尺牘在當(dāng)時就非常有名,尤其得到蘇軾肯定。他曾經(jīng)與友人雅集,應(yīng)邀書寫杜甫《古柏行》。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羋,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岳外史,又號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宋四家”之一。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與蘇軾交往很多,書法得到蘇軾稱道。書寫杜甫詩歌有《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傳世,手卷絹本縱45.7厘米美國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蔡襄(1012-1067)也曾經(jīng)書寫杜詩。南宋朱熹《跋蔡端明寫老杜前出塞詩》載:
蔡端明就是蔡襄,曾任端明殿學(xué)士。蔡襄,字君謨,福建路興化軍仙游縣慈孝里赤湖蕉溪(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楓亭鎮(zhèn)九社青澤亭)人?!八嗡募摇敝弧L焓グ四?1030),蔡襄登進士第,先后任館閣???、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xué)士、樞密院直學(xué)士、翰林學(xué)士、三司使、端明殿學(xué)士等職,出任福建路轉(zhuǎn)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謚號“忠惠”。
朱熹的這段文字文題和跋文信息非常豐富:蔡襄寫杜甫《前出塞》詩,大字楷體,認(rèn)為作品筆法高妙,筆力勁健,是其晚年作品,同時也對年歲與書法功力關(guān)系作了評論。文獻記載的大字書杜詩作品,可以與蔡襄傳世的《書謝賜卿御書詩》《扈從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思詠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暑熱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等尺牘互相參照。
“宋四家”、蘇門重要文人都曾書寫杜詩。具體書寫杜詩的內(nèi)容和情況不同:黃庭堅詩學(xué)杜甫,書寫較多,李之儀的書寫是在朋友雅集上,可以代表文人圈子的風(fēng)尚,米芾書寫情況所知有限,蔡襄書大字,幾位代表性人物書寫杜詩,或許受偶然性因素影響,但是或多或少都與蘇軾相關(guān),從中可以看出個人情趣,也大略能反映社會風(fēng)尚。
宋代文人將杜甫作為榜樣,通過書寫杜詩銘其心志。蘇軾是較早的以杜詩激勵自己和朋友的文人,之后的李綱、魏了翁、文天祥等文人都曾通過書寫杜詩銘志,到國家民族危難之際,這種情況更為普遍。
蘇軾對杜甫“一飯不忘君”的評價,是他以杜甫激勵自己和好友:
太史公論《詩》,以為“《國風(fēng)》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以余觀之……古今詩人眾矣,而杜子美為首,豈非以其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
這是蘇軾為好友王定國詩集所作的序文,舉出杜甫“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一飯不忘君”之后生發(fā)出感慨,好友王鞏因受自己牽連被貶官,期間兩子離世,而所作的詩、書大有氣象。將王定國與杜甫比美。在人生的困境中,蘇軾想到杜甫的經(jīng)歷,以之勉勵好友,同時也自勉。杜甫的選擇、受自己連累的好友的行為深刻影響了蘇軾的選擇,蘇軾面臨困境不怨天尤人,以先賢自勉這點也深刻影響后人尤其是經(jīng)歷“靖康之難”的文人。
李綱(1083-1140),字伯紀(jì),號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進士,與趙鼎、李光和胡銓合稱“南宋四名臣”。靖康元年(1126)金兵入侵汴京時,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團結(jié)軍民,擊退金兵。曾手書杜甫《魏將軍歌》詩贈抗金志士:
書杜子美魏將軍歌贈王周士
李綱書寫杜甫《魏將軍歌》贈送欲組織義旅抗金的愛國志士王周士。杜甫詩歌原文:“將軍昔著從事衫,鐵馬馳突重兩銜。披堅執(zhí)銳略西極,昆侖月窟東嶄巖。君門羽林萬猛士,惡若哮虎子所監(jiān)。五年起家列霜戟,一日過海收風(fēng)帆。平生流輩徒蠢蠢,長安少年氣欲盡。魏侯骨聳精爽緊,華岳峰尖見秋隼。星躔寶校金盤陀,夜騎天駟超天河。欃槍熒惑不敢動,翠蕤云旓相蕩摩。吾為子起歌都護,酒闌插劍肝膽露。鉤陳蒼蒼風(fēng)玄武,萬歲千秋奉明主,臨江節(jié)士安足數(shù)?!崩罹V書以酣暢淋漓、氣勢磅礴的《魏將軍歌》表達自己的心志,并以此激勵愛國志士的抗金斗志。
陳瓘(1057-1124),字瑩中,號了翁,南劍州沙縣(今屬福建)人,元豐二年(1079)進士。為官清正廉潔,不畏權(quán)勢,直斥蔡京等,保護許多志士與文化典籍。靖康初追贈諫議大夫,謚忠肅。書法造詣深,有《仲冬嚴(yán)寒帖》傳世?!端问贰酚袀鳌T鴷鸥Α栋Ы^》詩“預(yù)測”“靖康之難”:
跋了翁書杜子美哀江頭詩
此是李綱為陳瓘所書《哀江頭》所作的跋文,詳細敘述了陳瓘與邵雍淵源、陳瓘心性、其預(yù)知未來的本事,舉的例子是臨終前為其孫女婿寫的是杜甫《哀江頭》詩,筆力遒勁,無衰病之氣。宋代邵雍的預(yù)測之學(xué)是否神乎其神,不作討論,但是陳瓘臨終絕筆選擇杜詩《哀江頭》,與不久之后的國難合,也是奇事。
另外,抗金名將宗澤病重,生命垂危,屬下前去看望。宗澤囑咐他們要為國盡力殺敵,眾人離開后,宗澤發(fā)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感嘆,以杜甫詠武侯諸葛亮的千古名句來寄托自己壯志未酬的遺憾,第二天宗澤三呼“過河”離世。
遼、金、元的不斷侵?jǐn)_,激發(fā)了宋代文人骨子里的浩然之氣,在他們持續(xù)的抗擊過程中,杜甫和他的詩歌得到更加深入的認(rèn)識和理解,并與文人前所未有的親近。憂國憂民、具有高度社會責(zé)任感的杜甫其精神和人格得到一致認(rèn)同和推重,杜甫描寫亂離的詩歌讓他們感同身受,他們通過書寫杜詩寄興亡之感,表達收復(fù)河山的壯志,通過書寫杜詩激勵自己和同道,這使得以文治國的宋代的文化中具有了剛烈意味。
南宋的趙構(gòu)、朱熹、任詢、張即之等都曾書寫杜詩。
趙構(gòu)(1107-1187),字德基,宋高宗,也是中國歷史上書法造詣較高的帝王。趙構(gòu)有深厚學(xué)養(yǎng),對書法頗多用心。他致力于訪求靖康亂后散逸的法書、名畫,他練習(xí)書法非常勤奮,五十年間幾乎未曾一日中斷。趙構(gòu)有書寫杜甫《即事》詩傳世,又名“暮春三月詩帖”,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釋文:
暮春三月巫峽長。皛皛行云浮日光。
雷聲忽送千峰雨?;鉁喨绨俸拖?。
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銜泥濕不妨。
飛閣卷簾圖畫里。虛無只少對瀟湘。
賜億年。印章“御書之寶”。
這件作品是宋高宗以行楷書寫,章法疏朗,字體勻稱,圓潤。杜詩意境如畫,趙書筆墨洗練,詩與書相得益彰。億年,應(yīng)是錢億年(1100-1184),字伯壽,浦江(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初以蔭入仕。從印章可以知,作品作于高宗在位時。詩后原有趙孟頫作此詩詩意圖,惜被人裁去。皇帝書寫杜詩本身會有示范作用。
釋文:
古柏行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fēng)。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大廈如傾要梁棟,萬?;厥浊鹕街?。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翦伐誰能送?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曾經(jīng)宿鸞鳳。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右庚辰歲九月三日書杜老詩龍巖
詩作于大歷元年(766),借古柏以自詠懷抱,正意全在末一段,此詩對偶句多,凡押三韻,每韻八句,自成段落。詩歌內(nèi)容豐富,古柏位置、古柏形神風(fēng)采、君臣際會、巫峽云氣、個人遭際、國家危局、失意感慨,意味悠長。杜甫的感嘆是超越時空的,切合任何時代文人的際遇。雅集、贈友、自舒胸懷皆宜,這也許是這首《古柏行》被不斷書寫的原因。
此是任詢金正隆五年(1160)所作,西安碑林藏原碑,北京圖書館藏歷代石刻拓本匯編收錄。書者任詢(1133-1204),是金人,字君謨,號龍巖,號南麓先生,易州(今河北易縣)人,正隆二年(1157)進士及第,曾為益都都勾判官、北京鹽使。詩文書畫皆工,《金史》有傳。金代趙秉文(1159-1232)《閑閑老人滏水文集》曾評其書法。
張即之(1186-1263)也有杜詩書作傳世。共兩件,大字楷書杜甫詩歌三首。一件為杜甫七律《紫宸殿退朝口號》和《贈獻納使起居田舍人澄》二首,藏遼寧省博物院,為張即之六十五歲時所書,款署“淳祐十年八月下濣樗寮時年六十五冩”。另一件《戲題韋偃畫雙松圖歌》,藏故宮博物院,是張即之七十二歲書寫。署:“張即之七十二歲寫時積雨連霉槐龍舞翠與客小飲醉中戲書”白文“張”朱文“張氏”“即之”。
張即之,字溫夫,號樗寮,歷陽(今安徽和縣)人,出身名門。博學(xué)有義行,品行高潔,喜校書,曾為太子太傅,后知嘉興,以言罷。張即之是南宋后期書壇力挽狂瀾的革新家。其書有深厚的家學(xué)淵源,并廣泛學(xué)習(xí)前人,他取法唐人并深受宋人影響,張即之擅長楷書和榜書。書法在當(dāng)世聞名天下,金國多次派人購藏張即之真跡,影響日本鐮倉時代書法。
重學(xué)養(yǎng)的宋人,推重杜甫人格,將杜詩奉為學(xué)習(xí)典范,書寫杜詩是宋人認(rèn)同和接受杜甫的方式。文中梳理的宋人書杜可能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這種書寫局限于書法,從中可以窺見宋人書寫杜詩的一些特點:書體齊全,楷書、行書、草書;內(nèi)容豐富,從杜甫的草堂詩、贈人詩、可入畫詩等都有涉及;書寫人數(shù)多,范圍廣;情感與內(nèi)容統(tǒng)一。杜甫及其詩歌就在宋代文人的日常交往、朋友雅集中,與文人非常親近。
蘇軾推重杜甫及其詩歌,對杜甫杜詩理解深入透徹,書寫杜詩是有感而發(fā)且一般都生動可感,更加注重人文旨趣,整體上提高了作品的格調(diào),蘇軾的杜詩書寫及與朋友的雅集活動加強了詩歌、書法、繪畫藝術(shù)的有機融合,在整個宋代文人書寫杜詩的過程中,蘇軾影響當(dāng)時及后世。首先是蘇門文人及周圍文人受蘇軾影響,書寫杜詩較多,蘇軾與朋友交往、雅集,書寫杜詩,討論杜詩,是重要內(nèi)容,乃至于形成一種社會風(fēng)尚;其次蘇軾書寫杜銘志這點影響到后世文人,每到國家危難之際,文人不約而同地選擇杜甫和他的詩歌作為激勵與平衡自己的利器。
縱觀整個宋代文人的杜詩書寫,可以看到宋代的文化特色,也可以反映杜詩包羅萬象的特點。升平時、危難時,杜甫及其詩歌都是文人表達抒發(fā)的重要媒介,尤其是在民族危亡之際,杜甫及其詩歌總能給人希望與力量。通過一次次的書寫,杜甫與宋代文人的心靈越來越近,杜詩得到重新認(rèn)識與深入解讀、杜詩的很多細節(jié)被不斷發(fā)掘,杜甫及其詩歌對文人品格的塑造通過這樣的書寫潛移默化完成,杜甫精神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逐漸融入文人血脈,代代相傳。
注釋
:①《簡牘儀刑在——談蘇軾的評杜和學(xué)杜》,《草堂》1981年第1期;《文化巨人精神特質(zhì)的契合——簡談杜甫與蘇東坡》,《杜甫研究學(xué)刊》2001年第1期。
②(宋)邵博:《邵氏聞見后錄》卷一五,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