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民國時期雍園詞人群體創(chuàng)作及其意義

2018-11-12 17:15:32許夢婕
江淮論壇 2018年2期
關鍵詞:沈尹默詞學詞人

許夢婕

(南京師范大學,南京 210097)

晚清民國時期作為詞學發(fā)展又一繁盛階段,詞人眾多,結社活動頻繁,所形成的群體、流派難以計數(shù)。據(jù)曹辛華《民國詞社考論》一文統(tǒng)計,這一時期共有詞社136個。除正式成立的詞社外,還有大量因地域、身份、創(chuàng)作風格、思想傾向等因素而形成的詞學流派和詞人群體,它們具有數(shù)量龐雜、標準多重、松散無定等特點。其中,抗戰(zhàn)時期出現(xiàn)于重慶地區(qū)的雍園詞人群體就是眾多詞學團體的重要代表之一,楊公庶等將其作品集結為《雍園詞鈔》一書。本文將對“雍園詞人群體”的性質(zhì)進行判定,并考察其創(chuàng)作風格與價值,于民國詞壇研究,特別是抗戰(zhàn)詞壇研究有深化意義。

一、《雍園詞鈔》考述

《雍園詞鈔》是一部詞集選本,收錄葉麐、吳白匋、喬大壯、沈祖棻、汪東、唐圭璋、沈尹默、陳匪石等八位詞人在抗戰(zhàn)期間寓居重慶時的詞作九種,另附錄陳匪石詩集一卷。其編者為楊公庶、樂曼雍夫婦,校讎者為周光煜。據(jù)楊公庶《雍園詞鈔》序知,此選的收錄工作歷時九年,自1938年起始,至1946年完稿成書,由楊公庶出資刻成鉛印本,發(fā)行量有限,只在友人間流傳。這部詞集蘊含了眾位文人在國難當頭時的愛國情懷和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是抗戰(zhàn)時期舊體文學的代表之一。

《雍園詞鈔》的編者之一楊公庶(1897—1978),為晚清政治家楊度(1875—1932)之子。 師從王闿運,能詞,有《江亭詞》。受楊度影響,楊公庶雖然為化學家,也愛好文學。他青年時期曾留學德國柏林大學并獲化學博士學位,回國后在北平大學任教并創(chuàng)辦化工廠,娶樂曼雍為妻;日本侵華后,前往西南任重慶大學教務長,并創(chuàng)辦大成酒精廠。另一位編者樂曼雍(1902—1974)為北京同仁堂樂家三小姐,為人好學樂施,居重慶期間投身教育事業(yè)、公益事業(yè)。愛好詩詞,曾拜喬大壯為詞學老師。此書由周光煜“躬任斠讎”,擔任校對工作。當時楊家住在重慶大學旁的雍園,1937年后,這里成為楊公庶與友人交談唱和、共商國計之地,《雍園詞鈔》便以此為名。

楊公庶編輯《雍園詞鈔》的過程與目的可從其序與樂曼雍的跋語中考得。楊公庶在《雍園詞鈔》的序言中提及,他編纂此書的一大原因是“嗜倚聲,雅志搜訪”,恰好當時抗戰(zhàn)爆發(fā),大量文人西遷避禍,為《詞鈔》的成書提供了便利。于是就仿趙崇祚編《花間集》、周密編選《絕妙好詞》之例,“志游從”。

《雍園詞鈔》隨得隨刻,以收稿先后為序,集合了八位詞人的九卷詞作、一卷詩作。分別為葉麐的《輕夢詞》一卷64首、吳白匋的《靈瑣詞》一卷42首、喬大壯的《波外樂章》三卷共106首、沈祖棻的《涉江詞》一卷78首、汪東的《寄庵詞》共33首、唐圭璋的《南云小稿》34首、沈尹默的《念遠詞》102首及《松壑詞》70首、陳匪石的《惓鶴近體樂府》44首并附錄 《舊時月色齋詩》27首。從詞集類型上看,《雍園詞鈔》屬于多位詞人詞作的合選本,編纂者只承擔編選、校對的工作,并未對詞作進行評論。

編者楊公庶雖未對各家詞作進行評述,但他在選詞時注重作家身份及其創(chuàng)作內(nèi)容、風格,帶有明顯的偏好和情感傾向。其一,入選《雍園詞鈔》的幾位詞人皆為各領域的佼佼者,且具有極高的文學素養(yǎng),同時他們都與雍園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如刊印《詞鈔》的首要發(fā)起人喬大壯曾為樂曼雍的詞學老師,他寓居重慶期間,一直與沈尹默、汪東、陳匪石等舊友保持唱和往來,又向來欣賞、提攜吳梅先生的三位高足——唐圭璋、吳白匋、沈祖棻,介紹他們與楊公庶相識。而葉麐與楊公庶有多年同事之誼,被約稿后最先提交詞集。由此,這八位學者共同構建了《雍園詞鈔》的作者群體,他們將學養(yǎng)融入詞中,使《雍園詞鈔》不僅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詞人之詞,更是一部學人之詞。其二,《雍園詞鈔》所選詞作均為學者型詞人在抗戰(zhàn)期間所作,蘊藉著詞人們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與深沉的愛國情懷。他們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作品,多關注家國興亡、故土親友之思、個人顛沛流離的生活經(jīng)歷,將博大的慷慨胸臆、復雜的社會現(xiàn)實融匯于小詞之中,用獨特的視角和方式記錄了中國抗戰(zhàn)時期的歷史。其三,入選《雍園詞鈔》的詞人,創(chuàng)作風格均一脈沿襲“晚清四大家”的立派宗旨,效法清末常州詞派的“拙、重、大”,語近情理,雅婉相宜,講究情感內(nèi)蘊與表達方式的雙重統(tǒng)一。諸位詞人均為文化領域卓有建樹的學者,無論是文學素養(yǎng)還是人格品性都有口皆碑,所以“風骨”是他們創(chuàng)作的最大閃光點,也是《雍園詞鈔》的最重要特征。

二、雍園詞人群體判定

當前學界多視《雍園詞鈔》為社集,但根據(jù)詞社成立的條件可知,《雍園詞鈔》的作者們并沒有形成標準的詞學社團。所以,將《雍園詞鈔》歸類社集,是不科學的?!队簣@詞鈔》的作者、編者只能稱為 “雍園詞人群體”,而不能視為 “雍園詞社”。其理由具體如下:

首先,從詞社和詞人群體的定義來看,詞社是一種文學組織,是詞人們通過唱和活動而形成的有一定規(guī)定章程的團體,有正式的社名,最明顯的特點是有團體集會與唱和作品;而群體則有多重標準,組織形式松散無定,沒有固定社友,也沒有明確的“社友”、“集會”、“唱和”等詞匯的文獻記載。如曹辛華《民國詞群體流派考論》將民國詞人群體分為社團型、期刊型、地域型、學院型、陣營型和宗尚型等幾類,當我們采用不同的劃分標準時,同一位詞人可能會被劃入不同的詞人群體。詞社與詞人群體之間存在密切聯(lián)系,詞人群體通過發(fā)展可以形成詞社,志趣相投的詞人群體也是詞社成立的必要條件。按照定義的標準可以判斷,雍園詞人們往來雍園的時間不統(tǒng)一,并無固定集會的記載,所以未結成詞社,故而只能視之為學院型詞人群體。

其次,《雍園詞鈔》不是一本詞社唱和的匯集,而是由編者根據(jù)個人喜好而編訂的詞作選集。楊公庶在《雍園詞鈔》序中已言明他效仿趙崇祚編《花間集》、周密選《絕妙好詞》的編選之法,搜訪友人詞作匯成《雍園詞鈔》。他匯集眾友人以抗戰(zhàn)為主題的部分詞作,并從中選取最有時代精神、個性代表的詞章。如此,《雍園詞鈔》的作者們只是抗戰(zhàn)詞人的代表,而非社友。

第三,既是社團,當有社友唱和,而從《雍園詞鈔》所收錄的作品來看,其中缺乏詞社必備的唱和之作、同題分韻之作。在八位詞人的九卷作品中,沒有任何同題共作的詞篇,只有沈祖棻、汪東、沈尹默、陳匪石在為數(shù)不多的幾篇題序中提及友人,也多與詞社無關。如沈祖棻有一首《雙雙燕》題序曰:“白匋寄示新制燕詞,謂有華屋山邱之感依調(diào)奉和?!敝荒苷f明吳、沈二人的某次書信往來互相討教學問。汪東有六首詞關于雍園友人(喬大壯、沈祖棻、陳匪石、沈尹默等)。沈尹默與汪東交情匪淺,故其詞有14首與汪東有關,一部分是二人共宿“鑒齋”時的唱和,一部分是記錄汪東的軼事;另有一首《高陽臺》為沈祖棻題《涉江詞》,并與陳匪石、喬大壯各和一首。陳匪石有兩首詞提及雍園友人,一是《凄涼犯》與喬大壯話舊友,另一是《夜半樂》題汪東的《適園憶舊圖》。這些作品只是少數(shù)友人之間的雙方交流,涉及范圍不多于三人,并未達到詞社的規(guī)模,所以從創(chuàng)作角度而論,雍園詞人只能算詞人群體狀態(tài),而非詞社。

雍園詞人群體雖然不是社團,但詞人之間關系卻較為密切,這也是被人誤為詞社的緣由。其實,雍園詞人們早已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定交。如沈尹默、喬大壯、葉麐三人與楊公庶是舊時同僚,早在北京任教時就已相識;汪東、陳匪石一直活躍在南方詞壇,組建南社、如社等詞學社團,交游廣及沈尹默、喬大壯,并教導出唐圭璋、吳白匋、沈祖棻等一批弟子。眾人秉承故交、師生關系,成為南方詞學界的中流砥柱??箲?zhàn)爆發(fā)后,雍園詞人們輾轉(zhuǎn)避禍,陸續(xù)抵達重慶及周邊地區(qū),或兼任教職與公職,或潛心治學,作詞寄情。如汪東曾在國民政府機構任職,兼任重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喬大壯曾在重慶任實業(yè)部主任秘書,兼任中央大學師范學院詞學教授;葉麐、唐圭璋、吳白匋等人則于高校內(nèi)潛心任教,鉆研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雍園女主人樂曼雍曾師從喬大壯,因感念其家道中落,又逢喪偶之苦,遂邀其移住雍園,逢此機緣,楊公庶才興起結社輯書的念頭。喬大壯居住雍園期間,毗鄰陳匪石、汪東、沈尹默等人的住所,相互間時有唱和往來,他曾參與陳匪石《宋詞舉》中的問題修改,與汪東、沈尹默等共組飲河詩社,交流舊體詩詞。汪東也常將沈祖棻、唐圭璋、吳白匋等弟子的詩詞作品交于眾人評賞。同時,葉麐與沈祖棻夫婦交情匪淺,多次邀請二人去四川大學任教。唐、沈、吳三位同門間也一直保持著密切的書信往來,在生活與創(chuàng)作上相互關心鼓勵。

綜上所言,雍園詞人們無集會、無唱和,即并非以結社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所以不能將之定義為“詞社”,而應根據(jù)其創(chuàng)作風格相似、私交篤厚,視之為“雍園詞人群體”。該群體成型于抗戰(zhàn)期間,詞人們于1937年左右抵達西南,1946年戰(zhàn)爭結束后,眾成員陸續(xù)離渝,該群體自行解散。

三、雍園詞人群體的創(chuàng)作主題

《雍園詞鈔》是雍園詞人群體的代表作,其中大部分作品寫于1937—1946年間,折射出這一時期文人們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從這部詞集里,我們可以看到大后方的學者們對抗戰(zhàn)主旋律的支持,以及風雨飄搖的社會局面對文人學者的心態(tài)和日常生活造成的一系列影響。雍園詞人群體的寫作對象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民族抗戰(zhàn)的呼應,二是對故土、對往昔的回憶;三是記錄流寓西南期間的生活。

20世紀三四十年代,身處西南大后方的雍園詞人們以筆墨為刀槍,化婉轉(zhuǎn)柔情為高昂悲歌,發(fā)出抗戰(zhàn)救國的呼號。戰(zhàn)爭的殘酷、民族存亡的危機、人民的流離失所卻為中國文學帶來“國家不幸詩家幸”的收獲。曹辛華的《民國詞史界說與分期》一文將抗戰(zhàn)時期的詩詞風格總結為“悲慨”二字,當文人們經(jīng)歷了生命的坎坷,飽嘗了人間的悲苦,不僅沒有心灰意冷,反而更加熱血沸騰,他們的文學嗅覺更加敏感,文字表達也更為激情澎湃。如吳白匋的《靈鎖詞》著重表現(xiàn)了“悲”,66篇詞作充斥著大量戰(zhàn)爭背景下的現(xiàn)實生活描摹,畫面冷清衰頹,情感激烈憤慨,程千帆稱其為:“以稼軒為師,而杜老忠憤感激之情,亦往復于其筆端。 ”而汪東的《破陣子》“卉服但余鳥跡”則是“慨”的代表,此詞的寫作背景是同盟國空軍襲擊日本,戰(zhàn)爭形勢發(fā)生了扭轉(zhuǎn)。這一戰(zhàn)局讓詞人頓生激濁揚清的慷慨,一改《寄庵詞》深婉內(nèi)斂的風格,詠出此等氣勢磅礴的篇章。

對故園和親友的思念之情是古往今來的游子們最常抒發(fā)的情感,雍園詞人群體也不例外。雍園詞人們因避戰(zhàn)亂流寓西南,有些人只身赴任,身處遠方還需擔憂故鄉(xiāng)的親人是否安好,思念之情愈發(fā)濃厚。例如葉麐的《輕夢詞》均以緬懷舊時生活、托詠兒女情長為主要書寫對象,集中共有九首憶舊之作,以及大量表現(xiàn)強烈今昔對比之感的詞句。據(jù)其自序所言:“情隨物遷,行不逮志。獨居深念,動興尤悔,因往往謬悠其詞,托詠兒女,蓋將以排遣其煩憂,非好沉溺于靡曼也?!奔纯擅髁怂柙~遣情的初衷。另一位大量書寫追憶之作的詞人唐圭璋,他更側(cè)重對故園及家人的思念之情??箲?zhàn)時期,唐圭璋遭逢妻子病逝與故鄉(xiāng)淪陷的雙重打擊,為謀生計,不得不留下稚子,只身前往西南赴任,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親人,盼望東歸,故其詞集《南云小稿》中處處留下牽掛的痕跡:“人去遠,信來稀。最難細數(shù)是歸期”(《鷓鴣天·登觀稼臺》)、“漠漠是平原,那有江南芳草。人杳,人杳,心共蜀云飛了”(《如夢令·桂湖遠眺》)、“江山信美非吾土,為客年長。何日還鄉(xiāng)。夢里秦淮新畫梁”(《采桑子》),整部詞稿是其多年夙愿的寫照,字字瀝血,催人淚下。

與繁華富庶的東部地區(qū)相比,偏居西南的生活是清苦的,但雍園詞人們依然苦中作樂,一面發(fā)掘簡陋生活中的雅趣,一面將這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載入詞中,用豁達的心態(tài)沖淡現(xiàn)實的凄涼。雍園詞人們多經(jīng)歷人生坎坷,卻不改堅韌大氣的處世心境和敏銳靈性的文學嗅覺,讓流寓生活變成詩意的憩居。沈尹默就是其中之翹楚,他擅長用瑣碎小事感悟世事變遷,映射社會現(xiàn)實,將悠長的韻味留予讀者細細品嘗。在《念遠詞》、《松壑詞》中,沈尹默記錄了巴蜀的風景、與友人的交游往來以及賞花觀景的生活,詞集中既有“出山流水渾閑事,盡有悠然意”(《虞美人·初夏山居雨后作》)的灑脫淡然,也有“瀘州白酒,半琖一杯時在手。爭比茶香,鄉(xiāng)味杭州不可忘”(《減字木蘭花》)的細膩惆悵。再如汪東的《醉翁操》為靜夜聽聞山間輕響而作,清越空靈的聲響似乎是大自然送來的禮物,讓詞人仿佛置身其間,親眼目睹山林月夜之景,為他寂寞的山居生活增添了些許慰藉。

由此可見,在特殊的政治與軍事形勢之下,雍園詞人群體的創(chuàng)作主題明確,以憂國之情為主旋律,時刻將個人情感與國家興亡維系在一起,先天下之憂而憂,展現(xiàn)出他們高尚的人格品性和敏銳的創(chuàng)作視角。

四、雍園詞人群體的創(chuàng)作特色

雍園詞人群體雖未結社,但在他們的創(chuàng)作風格上有相似之處。他們在遠宗清真、白石,講究音律,頗重章句之美,路數(shù)傳統(tǒng)雅正;近師晚清詞學大家朱祖謀、況周頤、吳梅、胡翔冬等人,受諸師“重、拙、大”的詞學理論影響極深;待至抗戰(zhàn)軍興,眾人有感于黍離之悲,故而在氣韻方面更傾向東坡、稼軒,兼容并舉,博采眾長。所以,其創(chuàng)作特色體現(xiàn)為:用簡淡之筆抒深沉之情、造婉雅之境。

抗戰(zhàn)時期,人生閱歷愈加豐富的雍園詞人們在創(chuàng)作時更加情真意深,追求厚重。無論是仰天長嘯的高亢之音,還是掩抑悲泣的低吟之嘆,或是強顏歡笑的娓娓訴說,都堪稱從詞人心底流瀉而出的血淚結晶,這種直抒胸臆、毫無矯揉造作的風格成為雍園詞人們共同的創(chuàng)作傾向。縱觀《雍園詞鈔》中的作品,可知他們善于將個人的感情直接投射到身外的景物上,營造人格化的有我之境。如唐圭璋的《行香子·匡山旅舍》,作者只用“驚”、“慘”、“忍”三字開篇,就淋漓盡致地刻畫了痛苦的心情,但是激憤的情緒并沒有成為全詞的主調(diào),而是隨著清朗高遠的景色慢慢沉淀,化為凄愴哀傷的悲涼。這樣的處理使詞作擺脫了憤慨的老調(diào),更能體現(xiàn)出真摯的感情和厚重的內(nèi)蘊。再如陳匪石的《凄涼犯》詞有感于“離亂以來,南北吟侶次公、霜厓、半櫻、漚夢、盋龕、晦翁、太狷,先后物化”而作。當天各一方的舊友陸續(xù)離世的消息傳來,詞人沒有用大放悲聲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傷心,而是以輕嘆、暗自垂淚的細節(jié)傳達悼念之情,真實刻畫了年歲已高的老人對死亡已然熟悉卻依舊難以釋懷的心理。當代劉夢芙稱陳匪石詞為:“情調(diào)偏于感傷凄黯,然并不流于衰颯?!苯枰愿爬ㄓ簣@詞人的整體創(chuàng)作風格并不為過,他們的詞作沒有叫囂與憤慨,而是化哀情為沉郁頓挫,后勁綿長。

用拙樸簡淡之筆打造深婉高雅的意境,是雍園詞人另一重特色。他們用詞簡約,毫無輕薄晦澀,卻能以小見大,善于在淡筆濃情間打造深婉高渾的意境,唐圭璋總結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為:“獨抒性靈,上探風騷的遺意,寫真情,寫真景,和血和淚,噴薄而出?!崩珀惙耸谩坝志栈S,茱萸紫,釃酒須酬佳節(jié)”(《大酺·重九》)作為全詞開篇,不采用任何修辭手法,不避諱通俗的植物名稱和色彩,“黃”“紫”二字雖拙樸,卻直觀地打造出重陽佳節(jié)的熱鬧氛圍。其他的雍園詞人們也博學歐柳蘇辛,善將俗詞俚語入詞,如沈尹默的“二月江南柳線長”(《浣溪沙·酬湛翁》),沈祖棻的“搖落最憐江上樹。秋到天涯,何處無風雨”(《鵲踏枝》)等,淺顯平易而意境深遠,足見其以簡淡之筆寫雅婉厚亮之功。

五、雍園詞人群體之研究意義

雍園詞人群體是眾多民國詞派中的一個典型,通過對他們的考述可以折射出民國后期的詞壇風貌,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雍園詞人身上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他們是抗戰(zhàn)詞人群體的代表之一,唱響了中國詞壇的時代之音。雍園詞人的作品自始至終都貫穿了譴責侵略、倡導救亡、憂國憂民的民族精神主線,質(zhì)樸的語言和深入的刻畫帶給讀者身臨其境的現(xiàn)場感。通過他們的詞作,后世讀者可以了解當時的歷史事件,體會人民的情感狀態(tài),進而分析特殊的時代、政治、思潮與文人作品藝術風格之間的關聯(lián)。作為眾多抗戰(zhàn)詞人中的一份子,雍園詞人群體的創(chuàng)作在主題思想上具有時代的共同性。西南大后方的特殊環(huán)境也讓雍園詞人們暫時遠離紛飛的炮火,一面擔憂著遠方的親人和浴血奮戰(zhàn)的同胞,一面又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做到暫時的自保。在這多重矛盾的心理重壓下,他們的作品風格不同于抗日前線的慷慨激昂,也不同于淪陷區(qū)的冷嘲熱諷,而是表達出正視戰(zhàn)爭殘酷、社會黑暗的郁塞與堅持信念的憧憬相互交雜的情緒。

其次,雍園詞人群體代表了民國時期的高校學者們在詞體領域的建樹,作為典型的學者型詞人,充分展現(xiàn)了晚清民國詞史中“以學入詞”的特征。民國中后期的學者們不再局限于狹義的詞學知識,而是將自己的專業(yè)學養(yǎng)和氣度胸襟融入詞中,這才形成了民國時期詞壇興盛繁榮的局面??v觀民國的高校詞人群體,既有吳梅、汪東、陳匪石、唐圭璋這樣致力于詞學研究的 “體制內(nèi)”學者,也有沈尹默、喬大壯、葉麐這類愛好作詞的“體制外”教授,但是無論他們是書法家、心理學家還是詩詞作家,都有兩重共同的身份:一是教授,二是詞人。他們對人生、對教育、對作品都采取了嚴謹、端正、高尚的態(tài)度,恪守社會道德、矢志追求真理、愛國愛民,在大是大非中堅守崇高的信念?!队簣@詞鈔》記錄的已不是單純的詞作,更多的反映了他們的學識、素養(yǎng),折射出民國高校學者詞人群體的風采。

第三,以《雍園詞鈔》為主的詞人群體是當時民國詞壇的中堅力量,擔負起詞學傳承的重任。從雍園詞人群體的成員年齡分布來看,1937年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時,他們中最年長者為陳匪石與沈尹默,時年54歲,最年輕的學者是沈祖棻,時年28歲。對一位詞人而言,這一階段正是創(chuàng)作的鼎盛時期,既有足夠的學識素養(yǎng),又有一定的生活閱歷,于社會、人生都有成熟的見解。對雍園詞人群體內(nèi)部而言,幾位學者之間有深厚的師承關系,汪東、陳匪石、喬大壯作為唐圭璋、吳白匋、沈祖棻的師輩,在他們早期學詞時給予了莫大的鼓勵和指導;流寓西南期間,詞人們依然保持著頻繁的交往,時常有書信往來,兼有詩詞唱和。對中國詞學發(fā)展而言,他們上承晚清時期老一輩詞人的教導,下?lián)嗄陮W生的詞學啟蒙之責,作為詞學文化繼往開來的傳承者,雍園詞人群體是民國中后期詞壇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

最后,對雍園詞人群體的考查有助于對民國詞人群體、流派的深入研究。晚清民國時期是中國舊體詩詞創(chuàng)作的又一個高潮,涌現(xiàn)出大量的詞人和作品,并隨之形成數(shù)量龐雜的詞學團體、流派。對于這樣大范圍、全方位、多角度的群體、流派甚至詞史的研究,我們需要從每一個構成要素入手,由點及面,將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即對每一個詞學群體、詞人進行考述,透過他們的創(chuàng)作了解整體風貌。所以,對雍園詞人群體的研究考論有利于民國詞史的書寫,是填補斷代詞史的空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注釋:

(1)周光煜(1911—1972),曾任《中華時報》東北特派員,參見劉國銘著《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團結出版社2005年版,第1603頁。

(2)據(jù)曹辛華.民國詞社考論.2008年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289-310;馬大勇;陳秋麗.雍園詞群論[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16,(5):67-77;袁志成.晚清民國詞人結社與詞風演變[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258。

參考文獻:

[1]曹辛華.2008年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289-310.

[2]楊公庶.雍園詞鈔[M].民國35年(1946)鉛印本:1(序).

[3]曹辛華.民國詞群體流派考論[J].中國文學研究,2012,(3).

[4]孫文治,等,編.東南大學校友業(yè)績叢書(第1卷)[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105.

[5]吳白匋.吳白匋詩詞集1927—1992[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1.

[6]楊公庶.雍園詞鈔[M].民國三十五年(1946)鉛印本:1.

[7]劉夢芙.二十世紀名家詞述評[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6:142.

猜你喜歡
沈尹默詞學詞人
沈尹默:臨創(chuàng)書法
分春館的詞學傳承
中華詩詞(2021年9期)2021-12-31 08:53:12
論詞人擇調(diào)與審美聯(lián)想
清代詞學的體系建構及其現(xiàn)代傳承
沈尹默:如何自學書法,才能少走彎路?
藝術品鑒(2020年6期)2020-08-11 09:36:46
詞人的職業(yè)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8
沈尹默的獨特“拜師”法
論楊慎詞學思想對其詞創(chuàng)作的影響
林逋梅妻鶴子
南宋中期詞學理論的拓展與新變
學術論壇(2015年6期)2015-12-24 15:55:20
博野县| 延长县| 漾濞| 和政县| 沙洋县| 虎林市| 任丘市| 潼关县| 桃源县| 宣威市| 阜南县| 潞西市| 镇宁| 望都县| 安徽省| 吉水县| 衡阳市| 韶山市| 平阴县| 谷城县| 天门市| 宿州市| 大宁县| 灵石县| 扎鲁特旗| 双城市| 扎兰屯市| 泸水县| 舒城县| 康乐县| 高邮市| 贺兰县| 安丘市| 赤城县| 如东县| 会同县| 广安市| 于田县| 太保市| 湟源县| 黄大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