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宏
把云南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省份,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偉大目標,從很多方面都有話可說。提升城鄉(xiāng)人居環(huán)境,建設美麗幸福家園,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內容。應該說,目前我們云南無論城市還是鄉(xiāng)村,人居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了驚人的變化,但是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如何深入實施城鄉(xiāng)人居環(huán)境提升行動,可以說這是一個大學問,有許多問題值得深入思考。省委領導說到這個問題時說:“要全面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深入實施城鄉(xiāng)人居環(huán)境提升行動,統(tǒng)籌做好村鎮(zhèn)布局,開展好國土綠化行動和移風易俗活動,讓全省煥發(fā)文明新氣象?!币匀嗣駷橹行?,就要了解人民群眾的需要,要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群體的群眾的真實需要,在建設理念上更貼近群眾的需要。
去年七月,我和黃玲接受了省委宣傳部繆開和處長的一個任務,受出版社的委托,一個多月走了滇西、滇南兩條線,去采訪生態(tài)文明建設方面的成果。一路走來,讓人興奮不已。十八大以后,我們所看到的滇西、滇南一帶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方面正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不僅在硬件建設方面,在人的思想觀念方面也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景頗山有一個新建設成的寨子,污水處理、衛(wèi)生間入戶、太陽能熱水等一應俱全。從每幢小樓來看,放在城里都是小別墅,內部設施都現代化了,可是外觀設計仍然保留了景頗族的民族風格。上海一個制造污水處理設備的企業(yè)出很大一部分資金,政府也有資助。這種污水處理設備,一戶一套,每天一度電就可以了,是一個巨大的缸體,放在屋后。在改建這個村寨時,景頗人經歷了觀念的變化,他們開始不接受“茅司”修在家里,堅決反對。問:“守著‘茅司’怎么吃飯?”他們寧可不要補助也不修房子。通過做工作,村干部帶頭先修,一年以后,景頗人才知道,衛(wèi)生間和“茅司”不是一回事,慢慢接受了,他們的生活方式也開始變了。
可以說,去年七月那一個月,我們差不多每天都處于激動之中。就一個鄉(xiāng)村污水處理,有很多種方式在試驗,在推廣。洱源縣一個村子雨污分流的管道已經完成,集中處理污水,五個級層的堰塘,長達近千米,每個級層種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設備,土洋結合處理污水。第一個級層入口處還是污濁的,有明顯的氣味,最后一個級層,已經清澈見底,水里生長著對水質要求很高的海白菜了。
當然,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不那么令人滿意的建設。有一個地方是被稱為“總理工程”的新農村,遠遠就看見半山上一大片新房子,非常醒目,非常壯觀。走近了,每一幢也都是別墅式的樓房。應該說,肯定花了不少錢,可是有些是空房子,旁邊的老村子里還住著人,他們不愿意搬到新房子里來住。稍微了解一下就明白了,設計者是把城市小區(qū)的理念搬到山村去了,村民的生活極不方便,養(yǎng)牛集中到村西,養(yǎng)豬集中到村東,沒有房前屋后種瓜果蔬菜的地方。
我們在德宏,有一個村民小組,大約有二三十戶人家,散布在一個小山溝里,三五戶一個群落,甚至一兩戶就構成一個群落,每個群落之間都有硬化的道路相通,綠樹掩映,房前屋后瓜果飄香,聽得到雞鳴狗吠。走進村民的家,家里的設施也很現代化了,衛(wèi)生間、太陽能熱水、煤氣灶一應俱全,你感到這才是新時代農村人的生活。說起今天的變化,村民都很滿意很高興。
把云南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省份,文學藝術如何去表現、總結現實生活中發(fā)生的變化?有許多事可以做。我想說幾點啟示。
第一,文藝界應當參與到對最美云南的發(fā)現與創(chuàng)造、解讀里去。
美是需要解讀的,可以說沒有解讀,美就喪失了大部分價值。無論是自然的美還是人創(chuàng)造的美,都需要解讀。因為美是主客觀的統(tǒng)一,不依托客觀的純粹的主觀美是不存在的,而沒有主觀審美參與的純客觀的美也是不能實現的。大自然的美需要人的審美解讀,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已經是對生活的審美解讀,但作品完成之后,它又成為一種客觀存在,又需要進一步的審美解讀,去發(fā)現和擴展的作品的審美內涵。解讀審美內涵,作家藝術家,尤其是評論家肩負著重要的責任,這也是評論家存在的根本原因。在審美解讀的過程中,既發(fā)現美,也發(fā)現丑,發(fā)現歷史與文明的進步,也會發(fā)現與此相反的潮流和作品。評論家應當有一說一,直言不諱。這些年來,我們的一些評論就文藝作品論作品的多,站在美學的高度去評論的少。參與到社會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從美學的高度去評價社會生活中正在發(fā)生的事更少,幾乎沒有。比如,對我們的人居環(huán)境進行美學的評價,對城鄉(xiāng)建設的美學評價,文學藝術家們參與不進去;即使參與進去了,有無這樣的美學評價能力也是一個問題。
第二,文學藝術界理應參與到現代審美意識積淀的進程中去,為豐富發(fā)展現代審美意識做出自己的貢獻。
我們現在的審美意識與人居環(huán)境是分離的,甚至是對立的、沖突的,審美意識是數千年農耕文明積淀下來的,而人居環(huán)境卻已經工業(yè)化、現代化了,甚至后現代化、數字化了。我們的現代化的物質文明來得太快,城市化的進程來得太猛烈,現代審美意識的積淀卻跟不上。中國城市化爆炸式的擴張,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都市化的出現,高樓、機場、立交橋、高鐵等等出現,也只是二三十年的事,與此相適應的審美意識的積淀卻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完成,它有一個更為緩慢的進程,而且要有有意識的推進。物質化的人居環(huán)境與觀念性的審美意識的錯位、分離,在我們國家顯得特別突出,是因為我們用二三十年走過了別人一二百年走過的物質發(fā)展進程。這種分離與錯位,使得我們對現代文明的象征物缺少審美感覺,我們很難找到與它們相應的充滿美感的文學藝術作品來引導我們的審美判斷。現代人分離的審美意識把城市的高樓當作與美相對立的意象,稱為“鋼筋水泥的森林”,由此拒絕了對高樓正向的審美判斷。帶來的結果是,居住者對自我生存環(huán)境的否定性情感,使人在自己的居住環(huán)境中心靈不和諧。難道只有雨打芭蕉才美?只有荷塘月色才美?只有稻香十里才美?長水機場那大氣磅礴,振翅欲飛的航站樓造型不美?我每次開車臨近都感到一種撲面而來的震撼的美。昆明高鐵站的主樓也很美,融入了云南的民族元素,特別是燈光一打開,很美!云南的文學藝術卻少有人去表現都市的美。山野也發(fā)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云南近年來修建了多少跨越高山峽谷的巨型大橋,沒有人寫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這樣的詩句。云南的文學藝術家們沉醉于既有的審美對象,審美意識,缺乏對現代審美意識的理解,也就不能化歷史與民族于現代審美意識之中,創(chuàng)作出更具云南個性、更具現代特征的作品。
在人居環(huán)境的審美意識中,一方面我們理所當然地要居住在現代化的樓房里,需要享受種種現代化的設施,感覺到那樣才舒適,其實“舒適”里已經內含著美了,只是我們不自覺而已;另一方面我們又向往田園風光,懷念農耕文明時代的種種趣味。這當然也不能否定,但是,如果只認可農耕文明的審美意識,而拒絕現代文明的審美意識,那就有問題了。理想的狀態(tài)應該是逐步積淀現代文明的審美意識,與農耕文明的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審美意識相融合,逐步建構起符合現代生活的審美意識。
而現代審美意識的發(fā)現、總結、積淀,只有文學藝術家們才能進行,這是文藝家們天然的責任,它不是歷史學家、社會學家、民族學家的責任。文學藝術家們要去發(fā)現現代生活中的美,現代人居環(huán)境中的美。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城市,而且在鄉(xiāng)村也已經出現了現代生活與傳統(tǒng)審美相融合的大量事實,就如我在滇西大地上看到的種種新的村寨,新的生活方式。作家藝術家們如果還像過去一樣滿足于描寫過去的山寨故事,早已消失的民俗風情,那就對不起這個時代。
在城市里由于缺乏現代審美意識,人居環(huán)境在設計理念上喪失了對高樓從審美角度的深度開掘。既然高樓是“鋼筋水泥的森林”,無美可言,也就沒有更美的設計,因而千樓一面在中國的各個都市泛濫開來。建筑本應是凝固的詩,但是現在有詩意的建筑很少。建筑的美,在造型,也在裝飾與細節(jié),中國的高樓少有裝飾,幾乎無細節(jié)可言。我們今天所在的云南文學藝術館和云南省文聯(lián)這兩幢樓,在審美效果上相差明顯,云南文學藝術館這幢樓有了一些裝飾,多少有了點細節(jié),因此有了點個性,有了點美學特色;省文聯(lián)這幢大樓毫無個性,是千樓一面的復制品。
總之,現代的文學藝術家要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與現代生活相符合的美。這樣,才能明了我們應該有的人居環(huán)境是什么樣的。
第三,我們要去了解云南鄉(xiāng)村、云南少數民族地區(qū)人居環(huán)境正在發(fā)生和將要發(fā)生的變化。
新時代已經到來,新的生活正在進行,新的生活方式已經出現,云南包括山區(qū)的少數民族的思想觀念已經開始發(fā)生很明顯的變化。這些都需要作家藝術家們去了解,去表現。這不僅僅是報告文學的事,也是小說、詩歌和其他藝術門類的事??墒?,翻開云南的作品,我們不能不說,現實生活題材是一個弱項。如果與上個世紀老一輩作家藝術家們相比,就更為明顯。李喬、彭荊風他們都是寫現實題材的大家,他們寫的往往是他們所處的當下正在發(fā)生的社會生活,是正在進行時,不僅中短篇小說,甚至長篇小說寫的也是正在進行時,如李喬的《歡笑的金沙江》,彭荊風的《鹿銜草》。
第四,評論家也要下去,到建設美麗云南的生活里去。
評論家往往都在書齋里,在大學里,通常強調的也是作家藝術家要深入生活,沒有強調評論家也要深入生活。去年往滇西、滇南跑了一個月,對我震動很大。評論家如果不深入生活,了解生活,你就不明白生活的變化,當然也就讀不懂作品;評論家看不到生活里的美好與問題,你就對文藝作品喪失了評論的發(fā)言權。評論家對生活應該比作家藝術家有更為理性的判斷,作家藝術家對生活有更為感性的把握。他們都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第五,評論家協(xié)會要和其他門類藝術協(xié)會有更為密切的合作,要和其他門類藝術家交朋友,了解他們的創(chuàng)作,理解他們的作品,從而推動整個文藝評論的繁榮發(fā)展,而不僅僅是文學評論的繁榮發(fā)展。
遺憾的是,這方面的工作沒有做好。因而,我們的刊物大量發(fā)表的是文學評論方面的文章,少有其他門類藝術的評論文章。云南文藝界都在為把云南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省份貢獻力量,作為文聯(lián)的評論家協(xié)會,理所當然應該關注云南的各藝術門類,也為這一偉大的目標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