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華
摘 要:在“新課程、新理念、新模式”的全面落實下,每一位教師不但從角色、觀念上發(fā)生了轉變,而且做到了課前、課中、課后等方面工作的革新。能夠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fā)展是當下一線教師一直研究的課題,在實施“新課程”以來,學校、老師在課堂模式改革上花了特別大的力氣,但忽視了課后的“四清”鞏固。“四清”就是要求學生做到“課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課后”“今日事今日畢”“適時溫故知新,鞏固提高”。
關鍵詞:高效課堂;記憶規(guī)律;定時提醒
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有些學生,課堂上能夠主動參與學習,并且能夠積極發(fā)言且言之有理,但課后作業(yè)以及考試成績總是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四清”沒有落到實處。“四清”教學法被證明是一種高效實用的教學方法,只有很好地落實“四清”,才能真正實現(xiàn)高效課堂。
一、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對“四清”的詮釋
堂堂清——當堂掌握,不留課后;日日清——當日清理,及時補救;周周清——每周滾動,人人過關;單元清——單元檢測,查漏補缺。所謂“四清”,就是記住每堂、每天、每周、每單元學習的內容,所以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就是四清的保障。
二、研究記憶規(guī)律——定時提醒永不遺忘
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在1885年發(fā)表了他的實驗報告,記憶的保持在時間上有短時的記憶和長時的記憶兩種,人們接觸到的信息在經(jīng)過人的記憶學習后,便成為人的短時記憶,但是如果不經(jīng)過及時復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他得到了如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然后,艾賓浩斯又根據(jù)了這些數(shù)據(jù)描繪出了一條遺忘曲線,圖中縱軸表示學習中記住的知識數(shù)量,橫軸表示時間(天數(shù)),曲線表示記憶量變化的規(guī)律。
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guī)律的,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后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后,幾乎就不再遺忘了。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甲組在學習后不復習,一天后記憶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組按艾賓浩斯記憶規(guī)律復習,一天后保持記憶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組的記憶率明顯高于甲組。
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就有了定時提醒永不遺忘的復習計劃表,即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復習計劃表后的效果圖:
按照艾賓浩斯揭示的規(guī)律再次認識四清:堂堂清: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之后,進行5~8分鐘的當堂檢測,課堂最后留3~5分鐘老師訂正講評,學生改錯,清理疑難,做到真正的“清”,可保持記憶的98%~100%。日日清:1~8小時后晚自習或早自習復習和自測,可保持98%的記憶率。周周清:五天后的周末復習和周末作業(yè)(必須保質保量完成),是知識的再次播放,查漏補缺。將會保持86%的記憶率。單元清:考試是最高效的作業(yè),一個月之后月考檢測,實現(xiàn)了回顧與再現(xiàn),就是定期提醒永不遺忘!
三、“四清”的實質就是清錯題,讓錯題成為寶貴的資源
作業(yè)之后同學們是否認真對待“錯題”這個寶貴的資源成為成績好壞的分水嶺。在落實四清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時,老師必須要求同學們用紅筆認真改正錯題,找準自己的弱項,搞清楚每一個知識點。把經(jīng)常反復出現(xiàn)的錯題收集起來建立“錯題集”,“天才就是那個重復次數(shù)最多的人”,收集錯題反復訓練,就能產生天才、培養(yǎng)天才。
總之,高效課堂無論是學習還是借鑒,都在于領會先行學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打造“高效課堂”,是新的教學模式的靈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中適時跟進、監(jiān)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并且學以致用是“高效課堂”實施目標。我們應根據(jù)具體的學情與現(xiàn)狀,靈活應用、不斷創(chuàng)新,有效地弘揚了學生的主體性,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育的特征。
參考文獻:
[1]賴曉燕.淺談如何構建和諧高效課堂[J].小學科學(教師),2010(3).
[2]劉金玉.高效課堂八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侯前進.“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與教學目標多次認定[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