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冬
摘 要 緣起于西方的協商民主理論是對西方選舉民主的有益補充,在我國協商民主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雙周協商座談會作為我國政協協商的有效實踐形式,拓寬了協商民主理論的實踐渠道。雙周協商座談會可以追溯到1950年,經歷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發(fā)展變遷和文革時期的中斷,并在新時代成功重啟開幕,并在協商民主理論的指引下有新的實踐發(fā)展,為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協商智慧。
關鍵詞 新時代 協商民主 政協協商 雙周協商座談會
中圖分類號:D6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9.071
Abstract The theory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originating from the west is a beneficial subsidy to the electoral democracy in the west. In China, deliberative democrac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an effective form of consultation in the CPPCC, the two-week Consultative Forum has broadened the practice channels of the theory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The bi-weekly Consultative Forum can be traced back to 1950, which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the interruption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period, and successfully reopened in the new era.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t has new practical development and contributes consultative wisdom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ocialist power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new era; consultative democracy; consultative consultation; bi-weekly consultation forum
十八大以后,“雙周協商座談會”在北京重新啟動,到2017年底,“雙周協商座談會”在重新開幕之后已經召開了七十六次,取得了巨大成功和顯著成效,贏得了中共、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高度贊揚和肯定,為相關部門決策提供更多的智慧參考。如今 “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 已成為我國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創(chuàng)新探索的示范性品牌,帶動起全國各級地方政協有序探索協商座談會的生動局面。
1 雙周協商座談會的歷史緣起與變遷
新時代的“雙周協商座談會”緣起于建國初成立的“雙周座談會”,是對“雙周座談會”的繼承和發(fā)展,消除了過去的一些弊端,在制度設計和具體實施方面上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體現出了新時代的烙印。也為中共、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平臺,進一步推動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實踐探索。
1950年3月份,在一次政協委員的工作會議上,有一部分著名的民主人士提出了一個設想,即:由中共和各民主黨派等因此經常召開一些座談會,主要是為了溝通思想、加強交流,就黨和國家的各項政策加強溝通和協調。會議十分重視各位民主人士的提議,并認為此舉有利于增加黨派之間的信任,以便剛好的建設我們的國家,并在當天即做出成立雙周座談會的決定,雙周座談會在十六年的歷史變遷歷程中,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 1950年4月到1954年6月。這一時期由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尚未建立,人民政協代替行使人大職權,因此雙周座談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和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雙周座談會主要討論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內國際的一些重大問題,比如朝鮮戰(zhàn)爭、土改“三反”“五反”運動、政治學習、思想改造和日內瓦會議等,這段時期也是中共和民主黨派合作交流比較融洽的一段時期,因此雙周協商會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第二個時期: 1957年12月至1958年4月。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在《人民日報》發(fā)布《關于整風運動的指示》文章,進行反官僚主義、反宗派主義和反主觀主義的整風運動。因此在1957年12月至1958年4月這段時期召開的雙周座談會討論的內容比較單一,到了1958年4月以后雙周座談會再次中止。這段時期的雙周協商會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成果,但是收到當時左傾思想的影響,相比第一個階段,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
第三個時期: 1960年2月至1966年7月。各個時期的雙周座談會討論的話題都是當時社會的熱點問題,這一時期也不例外,其座談的主題涵蓋了“人民公社”問題、“中蘇關系”等外交關系問題和“文化大革命”等國內外的熱點話題。 但在這一時期隨著左傾思想的影響,雙周座談會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協商的意味。文革開始以后,雙周座談會便再次停止活動,在此后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雙周座談會消失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之中,直到2013年才以雙周協商座談會的形式再次回歸人們的視野。
2 協商民主制度視域下雙周協商座談會的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