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心理課,就是以繪本為載體的心理課。具體來說,是以積極心理學的理論為基礎,以繪本為主要載體,以體驗活動為主要方式,幫助學生在積極自我、積極情緒、積極關系、積極應對、積極成長5個方面獲得成長的校本心理課程。
1.體現(xiàn)心理課程的兒童立場,符合兒童認知。
將繪本引入心理課程,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是心理課程兒童立場的體現(xiàn)。真正的教育應當關注兒童、研究兒童、適應兒童并發(fā)展兒童,“為了每個孩子的發(fā)展”應該成為學校課程與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及歸宿。心理課程的核心在于學生的體驗與感悟,畫面精美、語言精練、圖文并茂的繪本最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
2.幫助學生敞開心扉,發(fā)揮載體作用。
心理課不是傳授知識的課,而是在平等輕松、溫暖自在的氛圍中,讓學生沉浸課堂,全心投入,獲得最真實的體驗,幫助學生表達自我,獲得心靈的成長。這樣的課堂一定需要一個載體來讓學生愿意投入、愿意浸潤,這個載體就是繪本。當我們在心理課中用到繪本時,學生就像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一樣,這種貼近生活的素材會讓學生對課堂特別感興趣。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學生才會放下對心理課的防備,更易于敞開心扉、全情投入。
3.喚醒學生對生活點滴的共鳴,引發(fā)學生思考。
繪本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般是人物或者小動物,繪本中的場景不外乎游戲、學習、交友、家庭生活等,看繪本故事,就是在重溫自己的生活,可以喚起學生對自己過往經(jīng)歷的體驗。在師生互動式的繪本講述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擁有更多思考的空間。
小學五年級到六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有了新的發(fā)展,抽象邏輯思維逐漸發(fā)展,辯證思維也初步發(fā)展起來。他們開始擺脫對外部控制的依賴,逐漸發(fā)展內化的行為準則來約束自己的言行,他們的自我意識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此時,繪本心理課的實施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去觸摸自己的內心,去體驗自己最真實的感受,潛移默化中形成相對積極的心態(tài)與健康的心理品質。
心理健康課不僅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提升全體學生的心理品質,讓他們獲得積極的心態(tài)。因此,學校以積極心理學的理論為基礎,確定包括積極自我、積極情緒、積極關系、積極應對、積極成長5個主題的繪本心理課。(見表1)
繪本心理課中,繪本不僅僅用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很多時候是作為線索貫穿整堂課。繪本心理課的核心是體驗式學習,通過繪本導入主題,聯(lián)系實際,緊接著就是體驗活動。每堂繪本心理課都會有2~3個體驗活動,其中有經(jīng)典的心理活動,還有貼合主題的自創(chuàng)體驗活動。要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活動,因為只有參與活動才會有深刻的感受,在情感共鳴的基礎上才會產(chǎn)生道德認知的轉變,進而自覺自愿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下文以《生命如歌》一課為例,談談繪本心理課以繪本為載體、以體驗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教學模式:
第一板塊:“繪”悅讀。
師生互動講述繪本故事《一片葉子落下來》。
第二板塊:“繪”暢想。
從繪本到現(xiàn)實,聯(lián)系實際想一想:為什么同一棵樹上的葉子會變成不同的顏色?和自己的生活有什么聯(lián)系呢?
表1 繪本心理課課程體系
第三板塊:“繪”活動。
體驗活動一“人生五味”:在桌上盒子里選擇一粒糖;閉上眼睛,安靜品味;分享糖果讓自己想起的事情。在活動中回憶曾經(jīng)的喜怒哀樂。
體驗活動二“九宮格畫”:團隊合作完成九宮格畫,暢想20年后的自己。
第四板塊:“繪”成長。
思考:葉子弗雷迪的生命真的結束了嗎?本堂課你收獲了什么?
繪本心理課的課堂中,注重的是活動,分享的是活動中的體驗,教師更關注的是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因為這種表現(xiàn)才是學生內心真實想法的體現(xiàn)。但是,整堂課也不能離開繪本,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用繪本來貫穿的,在呈現(xiàn)故事時依然讓學生覺得是在“看別人的故事”,同時通過討論將故事蘊含的道理內化為自己的正向原則,并進一步轉化為積極的行為。
1.以體驗式、童趣化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喚醒積極情感。
在和學生的交流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并不喜歡學習,他們學習的動機是所謂的“溺水模式”,即學習者陷入一種痛苦的狀態(tài)中產(chǎn)生強烈的想獲得解脫的愿望。學習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意味著痛苦,他們被迫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完全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研究發(fā)現(xiàn),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應該是“沉浸體驗”,即個體完全沉浸于自己所從事的事情之中,只有在這種狀態(tài)下,學習者才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激發(fā)100%的潛能。繪本心理課正是用學生喜歡的繪本故事和豐富適切的活動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使他們從內心接受原本看似枯燥的深刻道理,產(chǎn)生行為的變化,進而將道理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模式。
2.幫助學生形成正向積極的態(tài)度。
繪本的主題健康向上,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幫助他們形成正向積極的態(tài)度。繪本就像一座橋梁,把大道理通過一個個故事表現(xiàn)出來,學生能夠通過閱讀繪本故事啟迪智慧,還能在繪本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影子,更好地了解自己。有學生表示,繪本心理課讓他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變得更加積極樂觀,當他們遇到挫折時能夠正面看待,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3.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接納同伴。
良好的人生從良好的人際關系開始。小學高年級學生因為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迫切想得到社會認同,但對自我的認識又不夠全面,所以很多時候無法形成正確的自我價值。繪本心理課正好彌補了這一缺憾,繪本心理課中的“積極自我”單元幫助學生全方位地認識自我;“積極情緒”單元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情緒,更好地接納自我;“積極關系”單元則幫助學生更好地與周圍人相處。
1.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
作為課程的開發(fā)者,教師依靠每學期一次的課堂教學研究,完成了純“草根式”的科研,用一堂堂凝聚著大家心血的繪本心理課,成功打造了江蘇省無錫市梅村實驗小學心理課程的研究特色——校本課程“繪本心理課”。在繪本心理課的課程研究中,教師們不僅更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還提升了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正是因為教師觀念的轉變,才使得學生能在這門課中大量嘗試體驗式的學習方式,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2.提升教師的自身幸福感。
作為課程的參與者,教師在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同時,自身也在感受著繪本心理課的無窮魅力。從一開始的備課、完善教案、查找相關資料、精心挑選教學內容,到每一次上課、和學生一起體驗分享,教師都能感受到繪本心理課的積極力量,對學生也是充滿信心和希望,和同事的關系也融洽了不少,行為處事更樂觀,工作效率也更高。可以說,繪本心理課在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同時,也讓教師發(fā)現(xiàn)自己的積極力量,實現(xiàn)了師生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