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凡
摘要: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這不僅增加了教師的教學負擔,而且收效甚微,未能很好地獲得預期教學目標。而隨著素質教育的穩(wěn)步推進,新的教學思路及模式不斷出現(xiàn),其中“少教多學”思想的出現(xiàn)為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運用“少教多學”思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是語文教師討論的熱點。
關鍵詞:初中語文;少教多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8-0062
與填鴨式教學方法不同,“少教多學”改變了課堂上教師的主導地位,也打破了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按照過去的教學觀念來說,教師教得少,學生自然也就學得少,教師如果學識淵博那么他的學生必然也能夠受到文化的洗禮。但是這種過分依賴于教師講課的教學,完全阻礙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抑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懂得運功于課堂之外,盡量不要占用學生太多的課堂表現(xiàn)時間,從而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教師的角色要轉變
改革最終發(fā)生在課堂上,而課堂教學改革的成敗取決于教師角色的轉變。因此,可以說,構建“少教多學”的語文課堂,教師角色的轉變是成功的基礎。教師角色如何轉變?筆者認為,教師要從知識的講授者轉變?yōu)檎n堂中的組織和引導者。教師的教,不是把教材完全嚼爛,一口一口地喂給學生。一堂好課,猶如畫家畫花,獨畫一枝,留點天地,讓欣賞者去遐想;詩人作詩,言有盡而意無窮。教師必須對自身角色進行準確定位,成為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創(chuàng)造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自主拓展。要明白學生是學習知識的主體,教師既無法代替學生讀書,也無法代替學生思考;教師既不能把知識生搬硬套地灌輸到學生的頭腦中,也不能把思想情感移植到學生的頭腦里。因此只有承認和堅持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實現(xiàn)知識能力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轉化,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教師角色的定位一定要轉變,確定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二、合理設計教學問題
“善教者,必善問”,“少教多學”強調學生自主思考的重要性,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問題,以便引導學生在語文閱讀中學習思考的正確方向。同時,教師需要注意避免使用“是不是”“對不對”等封閉性的提問方式,多問“為什么”“怎么辦”等開放性問題,以便保證學生靈活開展學習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廣度和創(chuàng)造性。
例如,在教授七年級《春》一課時,筆者向學生提出問題:“說說你喜歡文中的哪一句話?為什么?”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后,積極思考、踴躍舉手回答,給出了“我喜歡‘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這一句,這個‘鉆字表現(xiàn)出了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我喜歡‘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這一句,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春風溫暖、親切的感覺”等答案。
三、鼓勵學生合作學習
學生之間合作學習能夠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拓展他們的思考范圍。從而讓學生在對課文探究時有更全面的思考方向,思考也會更加深刻。在學生合作討論時,可以給學生思考的范圍,保證學生在思考時有明確的目標。這樣也避免了學生課堂上的無意義討論。比如,在上《我的母親》這篇課文時,因為每個人對自己母親的感受都不一樣,那么可以組織學生一起交流,討論自己的母親在自己心中的形象是什么樣的?是和藹的?還是暴躁卻不失溫柔的?和課文中作者的母親形象是否有相同和不同之處呢?母親這一形象是大家都熟知的,相信學生對自己的母親都會有一種深沉的感情。在學生討論完后,可以請學生舉手回答分享自己的感受。還可以請學生講述一下母親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樣教育自己的?通過這種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學語文的樂趣,也能活躍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習效果,實現(xiàn)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
四、構建正確的學習方法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構建“少教多學”教學模式,在具體教學中要全面了解初中生的思維特點和不同學生群體之間的差異性,就要全面掌握學生存在的多種不足,并對學生進行大膽積極的鼓勵,要重視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由于初中生個體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學生只有掌握了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學習并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材只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工具,教師要教會學生舉一反三,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去認識閱讀理解?;诖耍诔踔姓Z文閱讀教學中構建“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想保證這種教學模式的教育意義真正發(fā)揮出來,就需要教師真正了解學生,為不同學生構建一套完善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對策,這樣才能夠顯著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五、注重課程的學習監(jiān)督
“少教多學”的學習模式更多注重的是學生的主動學習,一般而言,是在教師的指導與引導下進行的學習。為了進一步保證少教多學的效果,也為了促進初中生的有效學習,教師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做好學習的監(jiān)督,這樣才能保證高質量的語文學習。課程學習的監(jiān)督包括兩種方式。第一就是初中生之間相互監(jiān)督,第二就是教師對初中生的監(jiān)督,而最重要的監(jiān)督就是學生之間的學習監(jiān)督。例如,在語文課程中會有大量的積累學習,不論是背誦、作文閱讀還是名著閱讀,語文的學習都離不開課后豐富的知識積累。因此,為了保證初中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初中生在“少教多學”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教師要注重進行監(jiān)督。首先就是對學生的監(jiān)督,在教師布置完一些相關的閱讀內容以及背誦內容之后,小組長要負責相關的學習檢查,比如在背誦一首古詩時,小組長可以分配組員兩兩之間進行背誦與默寫的檢查,之后對于所檢查的結果進行匯報,讓每個成員的學習結果都能得到更好的檢驗。
六、注重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少教多學”策略,促使“理論、實踐”教學有機融合,避免“教”“學”分離,為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做好鋪墊。以《幸福是什么》為例,在學習該篇課文后,教師可以開展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選取一些他們熟悉而感興趣的素材,講述一些身邊關于“幸?!边@一話題的人與事,并說說自己對此的看法。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想日常生活中身邊的人與事,說說在自己眼中幸福是什么樣的,以便對“幸福”有全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班級學生寫一篇“幸福是什么”的小作文,可以寫身邊的人與事,也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去講述自己眼中的“幸?!?,可以將課文作者采用的寫作技巧、方法運用在其中,學會用筆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將知識學“活”,在無形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應該更加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要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味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觀念,中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綜合各種教學手段,將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真正落實教師“少教”、學生“多學”的原則,全面提升中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夏義軍.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少教多學的策略分析[J].文理導航,2017(9).
[2] 郝 麗.初中語文教學中“少教多學”的模式探討[J].都市家教月刊,2017(5).
[3] 譚 鑫.如何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少教多學”模式[J].散文百家,2018(1).
[4] 劉福知.淺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少教多學”模式的探討[J].中文信息,2017(9).
(作者單位:廣西岑溪市第三中學 54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