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寧
【摘要】以研究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為課題,在分析影響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因素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旨在為提升我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提供理論上的指導。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現(xiàn)狀直接影響中華民族整體素質,也直接關系著國家的未來發(fā)展。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主要教授內容,有助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以及法制意識,在學生今后的人生成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我國小學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的現(xiàn)象,“道德與法治”老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作為主要教學手段,致使課堂教學效率嚴重低下。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為課堂教學開辟了多種渠道,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正在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開始呈現(xiàn)出教育信息化趨勢。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法治與德育的主要課程,必須要順應時代趨勢調整教學策略,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一、影響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
1.課堂教學內容單一
教學內容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一般來講,教師都會將教科書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如何合理的選擇教學內容,將從根本上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暗赖屡c法治”教科書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編寫的,屬于義務教育階段的統(tǒng)編教材,各地區(qū)的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與教學對象,合理添加適當?shù)慕虒W內容。添加的這些教學內容應主要取材于學生的日常生活,由教師對這些資料進行補充、整合和重組,使其發(fā)揮最大化的教學價值,同時也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現(xiàn)實感。然而就目前來看,由于“道德與法治”教師精力有限,在日常教學中通常僅僅將教科書與教學參考作為教學內容,并沒有在實際的教學中整合和補充教學資源,這就直接導致“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不佳,沒有真正地做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
造成“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內容單一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道德與法治”教師對教科書內容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在教學的過程中態(tài)度過于敷衍,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現(xiàn)象,因此,很難取得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小學課程設置中屬于考核科目,其教學參考資料嚴重匱乏,而“道德與法治”教師又大多數(shù)是兼任教學,并沒有過多的時間精力準備教學資料,很難對課堂所要教授的教材內容進行補充和整合,這就導致教師在課堂上只能照本宣科,教學內容僅僅局限于教材上,課堂教學趣味性氛圍降低,學生很難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谏鲜鰞煞N原因,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極為低下,有時甚至是無效的。
2.缺乏合理的課堂教學方式
目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仍然采用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沒有過多的關注學校德育課程教學效果,雖然大多數(shù)小學都引進了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但是“道德與法治”教師對現(xiàn)代媒體的利用率還是極低,現(xiàn)代教育媒體并沒有真正地走進“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這嚴重違背了時代發(fā)展的趨勢?!暗赖屡c法治”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要安排更多的實踐體驗,但是由于考慮到學生的安全問題,很多學校都沒有組織學生進行外出實踐活動。另外,有些教師為維持課堂紀律,在講授“道德與法治”課程時,也很少采用小組辯論、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形式,這就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3.學生的學習方式缺乏有效指導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的實現(xiàn),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其學習方式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有效指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設,不僅僅是要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還需要將這門課程搭建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合作學習、體驗學習等學生自主學習方式逐漸滲入到各個科目的教學中。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輕易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都開始響應號召,采用多種學習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有時是小組討論,有時是游戲體驗,有時是角色扮演。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雖然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課堂教學效果有所提高,但是如果仔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學生的學習方式缺乏有效指導,實際上并沒有產(chǎn)生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道德與法制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1.整合教育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道德與法治”教科書作為統(tǒng)編教材,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主要教學資源和信息載體。然而,教科書所呈現(xiàn)的知識畢竟是濃縮且有限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合理開發(fā)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對所要學的知識進行整合和補充。
在開發(fā)教材內容方面,“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教師應將“道德與法治”教科書作為與學生溝通交流的工具,在課堂教學中將課本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組織學生進行課題相關學習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師在研讀“道德與法治”教材時,必須要將教材的彈性空間合理利用。教材在呈現(xiàn)話題時往往會留下很多空白,這些空白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補充。
2.合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領域中的應用,在提高知識傳授質量與效率方面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充分利用這一教學手段,為課堂教學開拓更為廣闊的空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使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時,不能盲目地追求一些時尚元素,而是要根據(jù)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以及課程特征來選擇教學手段,這樣才可以將課堂教學效果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
3.轉變課堂教學理念,對學生學習方式進行有效指導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進行有效學習,比向學生傳授知識更為重要,當學生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式后,自然能夠提升其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要轉變課堂教學理念,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十分必要,而如何讓學生能夠更加有效地去學習同樣也十分重要。要讓學生掌握有效地學習思維,教師必須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并為學生創(chuàng)造機遇、懸念與問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對學生學習方式進行指導時,應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明白自主課堂并不是自由課堂,并明確課堂學習主題,指導學生圍繞該主題搜集相關材料,組織學生進行總結與討論。對于教科書上學生比較容易理解的問題,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在開拓學生視野的同時,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要根據(jù)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活動。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同時,也要不斷革新教學思維,采取一定的措施優(yōu)化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境與教學過程,進而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徐世貴,董葦.有效教學難點突破與教學對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2]王智慧.“法治中國”視域下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問題探析[J].文教資料,2015,(25).
[3]吳寧.校企合作背景下思政課道德與法治一體化教學的方向與建構[J].當代職業(yè)教育,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