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喚麟 馬小桐
[摘要]英國哲學家、思想家與科學家培根的旅游觀少被關(guān)注,他的《論旅游》是研究西方旅游文化史的較重要文獻,其旅游觀實際上是研學旅游觀。在梳理“大游學”時代背景與法國旅居的個人經(jīng)歷基礎(chǔ)上,對培根旅游觀的形成,及對培根關(guān)于旅游的意義、游前準備、旅游內(nèi)容、旅游方法等的認識,做了歸納與解讀。文章認為,培根旅游觀對旅游的認知與教育功能作用的重新審視,以及為當今研學旅游在旅游的全域性與選擇性、旅游方法、提倡研學旅游的時代意義等方面提供了啟示,但其旅游觀也存在忽視自然景觀的局限。
[關(guān)鍵詞]旅游文化;旅游觀;研學旅游;弗朗西斯·培根
引言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是哲學家、思想家與科學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xiàn)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與中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1586~1641)生活在相近的年代。培根對旅游研究的貢獻主要在《論旅游》(ofTravel,也翻譯為《談旅游》或《論旅行》),一文,這篇隨筆收錄在《培根隨筆》(Bacon s Essays)中,它集中反映了培根的旅游觀。在《培根隨筆》中,同時還收錄有《論學養(yǎng)》(of Studies,涉及旅游方法)、《論友誼》(of Friendship,涉及旅游交際)、《論習慣和教育》(of Custom and Education,涉及旅游研學)、《論花銷》(涉及旅游消費)、《論真理》(涉及旅游認知)等,這些篇章中的一些觀點與《論旅游》共同構(gòu)成培根的旅游觀。鴉片戰(zhàn)爭以后,嚴復、梁啟超、魯迅等將培根以思想啟蒙先驅(qū)與學人的身份介紹給國人,國內(nèi)對培根的研究逐漸興起?!杜喔S筆》被認為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散文作品之一”,而黑格爾稱贊培根的哲學具有“豐富的閱歷、高度的想像、有力的機智、透徹的智慧”。自然而然地,國內(nèi)對培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學與哲學兩個方面。事實上,相對于他的豐富著述來說,《論旅游》等篇章顯得“微不足道”,因而人們對培根的旅游觀少有關(guān)注,即使是有關(guān)《論旅游》一文的研究,也并非從旅游學的角度加以探討。如有學者在研究《論旅游》時,從哲學角度探討培根如何在該文中對“人”的力量的肯定及如何發(fā)揮“人”的力量來確定“人”的中心地位。然而,在旅游業(yè)尚未問世的時代,還沒有什么旅游研究,因此《論旅游》是難得的,它不僅可以讓人了解培根的旅游觀,而且也是研究西方旅游文化史的較重要文獻。
旅游是人們以消遣、審美、求知等為目的,到日常生活環(huán)境之外的旅行、游覽和逗留的各種身心自由體驗,是一種短期異地休閑生活方式和跨文化交流活動。培根在《論旅游》中所提倡的正是以“求知”為目的的跨文化交流活動。人們有時對“旅游”與“旅行”概念不分,雖然《論旅游》原著of Travel中“Travel”一詞一般譯為“旅行”或“游歷”,但據(jù)前述定義的“旅游”和這篇隨筆內(nèi)容,這里的“旅行”或“游歷”實與“旅游”同義,且主要指“研學旅游”。研學旅游又稱“修學旅游”或“研學旅行”,廣義上是以研究性、探究性學習為目的的專項旅游,是旅游者出于文化求知的需要開展的旅游活動;狹義上指由學校組織、學生參與的,以學習知識、了解社會、培養(yǎng)人格為主要目的的校外考察活動。
在古代,旅游對于社會生活的重要性并不是體現(xiàn)在對經(jīng)濟發(fā)展的貢獻上,而是體現(xiàn)在對外部世界的探索與認知上,具有更顯著的文化屬性,因而研學旅游尤顯重要。其中,早已出現(xiàn)的“游學”,屬廣義上的研學旅游。在中國先秦時期,士階層中即興游學之風,以“博聞”為目的。游學之風一直延續(xù)到明清時期,且游學活動逐漸演變?yōu)榘ㄊ裰R分子在內(nèi)的以博聞、交友、拜師訪學等為目的的社交活動。在西方,游學形式的研學旅游也古已有之,最有名的為16-18世紀的“大游學”(The GrandTour)。培根即生活在“大游學”時代,少年時期曾旅居法國;時代背景與個人經(jīng)歷對培根旅游觀的形成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本文在梳理時代背景與個人經(jīng)歷的基礎(chǔ)上,通過對《論旅游》等隨筆內(nèi)容的歸納與解讀,探討培根的旅游觀,試為當今發(fā)展研學旅游提供啟示。
1大游學時代與法國旅居
“大游學”(大旅行或大陸游學)是英國貴族子弟以接受教育為目的的歐洲大陸旅行。這種“旅行”正是培根所提倡的以求知為目的的旅游,它有別于非職責性、休閑性的旅游,也有別于大眾旅游(觀光與休閑),而屬于精英旅游、研學旅游。16世紀,英國貴族的學校教育逐漸取代了其家庭教育,大學也發(fā)展起來,但大學教育并不是貴族教育的終點。30年代,貴族教育增加了游學內(nèi)容,并逐漸由時尚演化為一種傳統(tǒng)。此時的英國在文化上處于歐洲的邊緣,與大陸主要國家國民相比,英國人在文化素養(yǎng)與社交禮儀上存在明顯差距,為汲取優(yōu)秀文化,英國貴族子弟積極赴歐洲大陸游學。意大利是文藝復興發(fā)源地,文化遺產(chǎn)豐富;法國則代表歐洲的時尚。二者成為當時游學者首選的主要目的地,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薩、那不勒斯等成為游學熱點城市。培根旅居的正是游學熱點城市巴黎。游學內(nèi)容包括欣賞自然風光,探尋古跡,學習語言、藝術(shù)與社交禮儀,拜訪名人,了解風土人情等等。游學時間從幾個月到兩三年不等。游學者留下了大量日記、游記、信件、畫作等,記載了他們的所見所聞、感悟與思考,為后來的旅游研究留下了豐富的“原料”。在“大游學”的影響下,歐洲大陸貴族子弟也爭相到英國和歐陸強國游學,游學成為一時之風氣。17世紀末,“大游學”進入興盛時期,18世紀后半期,伴隨工業(yè)革命的興起,游學向中產(chǎn)階級擴散,同時休閑旅游興起,“大游學”逐漸失去了原有特色?!按笥螌W”,就個人層面來說,使人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一些人因此而成為社會精英;就社會層面來說,帶動了歐洲的游學風氣,促進了文化交流,強化了“歐洲”觀念。培根正是生活在“大游學”的發(fā)展期,又親身參與了游學活動,從一定意義上說,《論旅游》既源于對“大游學”的觀察,也正是為“大游學”而寫,具有“游學須知”的意義。
培根是經(jīng)驗主義的先驅(qū),在科學研究中注重觀察與材料的積累,他的旅游觀是其旅游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和升華。他的旅游經(jīng)驗不僅有對于“大游學”社會現(xiàn)象的觀察(在《論旅游》一文中,培根強調(diào)了觀察對于旅游的重要性),也有對于游學的親身體驗。培根出身于英國新貴族家庭,1576年,他在結(jié)束劍橋的大學生活一年之后,作為英國駐法大使館工作人員旅居法國,達兩年半之久。除了常住巴黎外,培根還到各省去旅行,包括到訪布盧瓦、圖爾、普瓦捷等地。旅居法國為培根觀察歐洲大陸國家社會狀況提供了機會,他在那里學會了法文(在《論旅游》一文中,培根強調(diào)了外語學習對于旅游的重要性)。當時法國的政情及不斷涌現(xiàn)的新事件給培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根據(jù)此著成《歐洲政情記》(Notes on the States of Europe)一書,該書成為培根早期的重要著作。而《各家哲學的批判》(Refutation OF Philosophies)一書也部分地歸功于法國旅居,因為它是培根運用當年旅居巴黎所見到的聚會討論新觀點的方式寫成的,即虛構(gòu)一位哲人對一個智者集會的演說來講述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傊?,法國旅居增長了培根的見識,使他學到了學校里與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真正起到了游學的作用。
2培根的主要旅游觀
2.1對旅游意義的認識
培根認為旅游具有教育的意義與文化交流的意義,在他看來,旅游“對于年輕人是一部分教育,對于年長者是一部分經(jīng)驗”,經(jīng)驗可以完善學養(yǎng),而學養(yǎng)可以完善天賦(《論學養(yǎng)》)。也就是說,旅游可以促進人的發(fā)展。旅游對于年輕人與年長者都具有教育的意義,但培根更傾向于注重旅游對于年輕人的教育意義,這符合“大游學”的傳統(tǒng),因為“大游學”是大學教育的后續(xù)。而培根所指的旅游更接近于現(xiàn)在所說的研學旅游或者是旅游人類學所定義的旅游。旅游人類學關(guān)注旅游活動中“異文化”的體驗,以及不同文化、族群之間的接觸與交往(流),這種接觸與交往(流)具體表現(xiàn)為游客與所謂東道主之間的文化互動。這種文化互動所產(chǎn)生的文化滲透被人類學家稱為“涵化”。在這種文化互動中,培根關(guān)注了東道國(法國)文化對游客的“涵化”,認為旅游不是用外邦的習俗來改變本國的習俗,而是要把從國外學得的精華植入本國的習俗中去。從人文地理學的角度看,這正是通過文化的遷移擴散來實現(xiàn)文化的交流。在培根看來,旅游的另一重要意義是交友。他認為交友可以貫通才思,可以獲得忠告,可以訴說衷腸;與朋友一小時的交流比一整天的苦想更見成效。
2.2對游前準備的認識
因為旅游具有教育與文化交流的意義,是培養(yǎng)年輕人成才的重要實踐途徑,要想使旅游獲得更好的教育與文化交流的效果,應做好游前準備。培根認識到了這一點。他認為,首先,游前必須學一點目的地國的語言,“不懂一國的語言就到該國去,那是去上學,不是去旅游”;其次,選好游伴,“贊成年輕人在家庭教師或嚴肅仆人的帶領(lǐng)下去旅游”,家庭教師或仆人要能懂目的地國的語言并了解該國的情況(以便充當導游),知道“什么東西值得一看,什么人士應當結(jié)識,什么活動或者訓練當?shù)乜梢蕴峁?;再次,應帶一些目的地國的地圖和書籍(以便充當旅游指南),幫助了解該國情況。這與追求舒適、追求怡情的休閑度假旅游不一樣,培根所指的旅游是以“游學”為目的。因此,為能在旅游中學到更多的知識,他在《論旅游》中強調(diào)了語言學習及了解目的地國情況的重要性。
2.3對旅游內(nèi)容的認識
在培根看來,旅游具有全域性,他認為旅游者“所到之處的任何值得紀念的事物”都是應當參觀的。培根在《論旅游》中列舉了旅游中應參觀的事物,包括君王上朝(尤其是接見使臣),法庭審案、宗教法庭,教堂、寺院及其遺存的歷史文物,城墻、城堡;海港、商埠,古物、遺跡,圖書館、學院、答辯、演講;航運與艦隊;雄偉的建筑、游樂花園;軍械庫;兵工廠、火藥庫;市場、交易所、貨棧;馬術(shù)訓練、劍術(shù)、軍訓;劇院、珍寶衣物、精品陳列、稀世珍藏;盛典、假面劇、宴會、婚禮、葬儀,以及拜訪名人等,甚至處決犯人的場面。參觀內(nèi)容上至治國理政,下至風土人情,既有歷史文化,也有日常生產(chǎn)生活,可謂包羅萬象,從中可見他處之所不能見;但以社會生活而非風景名勝、娛樂美食為主,因為旅游主要的不是滿足感官的享受,而是知識的學習。事實上,培根是把目的地國的社會當著一本書來讀,旅游是讀這本書的一種方式。
2.4對旅游方法的認識
培根的旅游方法主要著眼于使旅游更好地發(fā)揮“研學”的作用,“既可縮短旅游時間,又可增長不少見識”。按現(xiàn)代旅游學的觀點,在范圍與時間一定的前提下,好的旅游方法要能滿足使旅游獲益最大化。培根認為,教育應千方百計地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旅游也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首先,旅游中應細心觀察,并應當記日記,記日記當然會有所思考(在《論學養(yǎng)》這篇隨筆中,培根強調(diào)“筆記使人精確”)。培根強調(diào)觀察與思考在增強旅游體驗中的作用,批評世人在旅游中“疏于記錄”。其次,不要在一個城市長時間逗留,“時間長短按該地的(旅游)價值(大小)而定,但不可太長”;在一個城市逗留之際,應經(jīng)常變換居住地點,“在該城的各個地區(qū)都住一住,這樣對結(jié)交人大有好處”。再者,為有助于參觀了解,不要與本國人混在一起,而應該到訪目的地國上層人士聚會的地方,或者去結(jié)識當?shù)孛耍詈檬歉鲊笫沟拿貢螂S員。這樣,在一國旅游可以獲得在多國的歷練。最后,培根認為,旅游回國以后,“不可把旅游過的國家完全置之腦后,而應與最有價值的朋友保持書信往來”。這樣,通過與朋友的交流,可以對旅游過的地方有進一步的了解。
2.5其他認識
培根的旅游觀還包括其他方面的一些見解。如培根提出,(旅游)花銷應當量力而行、精打細算,不可勉強、鋪張,應收到又好又省的效果。旅游中也應去拜訪名揚海外的世界名流,其目的是要“了解名實是否相稱”。培根是提倡科學精神的,他在《論真理》一文中批判了弄虛作假,提醒人們應該不辭艱辛地追求真理,因而也希望旅游者具有批判的眼光去甄辨浪得虛名者。對于旅游安全,培根認為在旅游中應避免爭斗,不與脾氣暴躁的人交往;游伴如果是仆人,應選“嚴肅的仆人”(以免學壞)。培根建議在旅游歸國后應注重文化信息的傳遞,謹慎地回答別人的問題,而不是炫耀從國外學得的衣著舉止,也不是宣揚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傊?,在培根那里,旅游是求知的手段,“大游學”是教育與文化交流的研學旅行。
3啟示
3.1應重視旅游的認知與教育功能作用
旅游是人們以消遣、審美、求知等為目的的休閑生活方式和跨文化交流活動。以審美、求知為目的本身就體現(xiàn)了旅游的認知與教育功能作用。古人早已認識到旅游的認知功能作用,所謂“不登峻嶺,不知天之高,不瞰深谷,不知地之厚,不游六藝,不知智之深”。也就是說,不旅游就會成為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就不能理解經(jīng)、傳典籍中知識的深邃。但旅游不只具有認知功能作用,還具有提升審美鑒賞力、陶冶情操、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作用。而研學旅游主要是基于旅游的認知和教育功能作用,使人們在旅游中發(fā)現(xiàn)新事物、增長新見識,體驗和理解異地文化,這也正是培根所提倡的。在中國,盡管2013年國辦發(fā)布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鼓勵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寓教于游的課外實踐活動”,以及2017年教育部印發(fā)的《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指導綱要》將研學旅行納人必修課程,但實際上研學旅行的推行仍是相當困難的,這首先需要家庭、學校與社會充分認識到研學旅行(旅游)的認知與教育功能作用,增強研學旅行(旅游)意識。
3.2研學旅游具有全域性與選擇性
培根所提倡的旅游,其內(nèi)容豐富多樣,上至治國理政,下至風土人情,既有歷史文化,又有日常生產(chǎn)生活,而且要經(jīng)常地變換居住的地點,目的是要最大地開闊眼界,最多地獲取知識。有學者認為,“旅游是一項綜合性學習活動,它的場所是整個世界”。研學旅游以求知修身為目的,而不以審美娛樂為目的,全域性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凡是有助于研究學習、增長知識的都可成為研學旅游的對象,不局限于一地,更不局限于景區(qū)、景點或者風景名勝。同時,培根認為,只有“值得紀念的事物”才是應該去參觀的,無益身心事莫為,研學旅游也應具有選擇性,也不是什么都可去學。如培根特別強調(diào)要避免攀比與爭斗,而這些在當時的貴族子弟中甚為流行。
3.3研學旅游應講究方法
如何使旅游者的旅游獲益最大化是一門藝術(shù),也是值得研究的課題?,F(xiàn)有研究關(guān)注的是如何吸引旅游者消費及其所帶來的經(jīng)濟貢獻,旅游者只是被當作“經(jīng)濟人”看待,或者關(guān)注的是如何對旅游者的行為進行管理與規(guī)范,旅游者只是被當作“社會人”看待,而一般不關(guān)注具有“人”的主體地位的旅游者,他們怎樣才能夠在一定的經(jīng)濟條件下、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內(nèi)使自身的旅游獲益最大化。在研學旅游獲益最大化上,培根的方法值得借鑒,如上面提到的要講究全域性與選擇性。再如,旅游者應帶著觀察與思考去旅游、旅游中記日記等。研學旅游不能浮光掠影,而應細心觀察與深入思考,并以記日記幫助思考,否則“所見甚少”,獲益甚微。游前選好游伴、學一點目的地國的語言,也有助于提高旅游獲益。應盡量擴大交際面,避免局限于本國旅游者的社交圈,多與目的地國居民交流,包括游后交流,才能獲得更多有益的信息,增長更多的知識。
3.4提倡研學旅游具有時代意義
在交通與通訊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旅游的通達性與信息的獲取效率大大提高,本可方便年輕人了解社會、學習知識,但事物有時走向了反面,旅行成了站點到站點之間的位移,旅游成了景點到景點之間的運動,購物只是“隔空”取物,人際交往有時也只是“隔空”對話,VR技術(shù)更是將真實變成了虛擬,使人遠離了真實的生活。因此,提倡研學旅游具有時代意義,年輕人更應該通過傳統(tǒng)的研學旅游(國內(nèi)或國外)方式去彌補上述不足,通過研學旅游去接觸真實的生活,通過對真實生活的悉心觀察與思考,去了解社會、獲取知識。旅游是人們生活中最廣泛最直接同現(xiàn)實世界發(fā)生聯(lián)系的行為,是人們求得新知識最生動最有效的課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創(chuàng)立的“生活教育法”就包括研學旅游法(修學旅行法),即躬行體驗,獲取實際經(jīng)驗;而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很重視通過郊游或遠足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根的《論旅游》等雖未涉及學校組織、學生參與的校外考察活動的研學旅游,但他的旅游觀對此同樣具有借鑒的意義。
4結(jié)語
旅游是實現(xiàn)人的自我完善與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培根的旅游觀重點不在于對“人”的力量的肯定及如何發(fā)揮“人”的力量來確定“人”的中心地位,而在于以人為本,通過旅游來增長閱歷、知識,提升能力;這正切合他“知識就是力量”的名言。培根旅游觀的當代價值不限于研學旅游,對發(fā)展深度旅游、品質(zhì)旅游等也都具有啟示意義。但實現(xiàn)人的自我完善與全面發(fā)展離不開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大自然不僅是人類生存的基礎(chǔ),它還可以讓人獲得審美愉悅、陶冶情操,對自然的關(guān)愛就是對人的關(guān)愛,保護自然環(huán)境就是保護人類自身,所以自古以來自然景觀一直是重要的旅游對象,但培根所提倡的旅游對象中有對自然景觀的忽視,這是他旅游觀的局限。
培根生活在距今近400年前,他生活的年代在中國主要為明朝萬歷年間(1573-1620),當時的英國與歐洲大陸的旅游還主要屬于上層人士,旅游還未下移擴散(尚未大眾化)。受時代的局限,培根的旅游觀并非源自大眾旅游,也并非是為大眾旅游服務(wù)的,它源自上層社會的“大游學”,他的《論旅游》也是為將貴族子弟培養(yǎng)為“社會精英”提供的旅游指南,他的旅游社交也只限于名人。另外,培根的旅游觀是樸素的,只是經(jīng)驗的歸納與總結(jié),而并非現(xiàn)代旅游學理論。盡管如此,培根有關(guān)旅游的見識,在一些方面不會亞于現(xiàn)代的人,可為當今發(fā)展研學旅游提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