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成程
摘 要: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應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培養(yǎng);貫穿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并且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方法等以響應國家對素質教育倡導。下文中筆者就這幾方面展開論述,以有效提高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水平,為國家培養(yǎng)具有具有先進信息技術水平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素質教育 中小學 信息技術教育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在國民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功能性越來越強大,我國中小學教育對于信息技術學科也越來越重視。與其他文化學科相比,信息技術學科具有知識內(nèi)容繁雜而抽象,內(nèi)容之間邏輯性強,知識更新速度快,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等特點。因此在國家倡導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為綜合提高中小學生信息技術方面的綜合素質,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培養(yǎng);教學中貫穿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方法等。下文中筆者就這幾方面展開論述,以有效提高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水平。[1]
一、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恰好是當前素質教育主要教學目標之一。因此在進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我們也要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而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更強的靈活性,與各行各業(yè)都有很強的聯(lián)系,因此只有學生自我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其才能夠有效把握信息技術的使用和進一步的優(yōu)化。因此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引導,首先教師在教學前對教案進行細致的設計,保證教案上應用的教學方法、教學內(nèi)容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學生具有了學習的興趣,其才能更好的進行致使的創(chuàng)新。其次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講解時,切記將一個知識點全面系統(tǒng)的進行講解,而是只講解其中的重要和要點內(nèi)容,留給學生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空間。比如,教學《塊操作》時,只詳細講解“塊移動”的操作步驟,至于“塊復制”和“塊刪除”這兩部分的內(nèi)容,可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并掌握其操作步驟。[2]
二、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恰好是當前素質教育主要教學目標之一。而信息技術保羅萬象,而且在不斷的進行更新,教師不可能將所有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因此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更加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從教師為主導教學當中解放出來,將學生作為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的身份進行教學。教學方法上教師應采用一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教學,翻轉課堂教學等。如在學習PowerPoint這部分教學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進行這部分內(nèi)容的預習,并鼓勵學生自己搜集相關的教學資料,制作教案,在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將這部分知識講解,讓后對其講解內(nèi)容作出點評,其中在點評學生問題過程中教師應用先揚后抑的點評方法,先對學生的一些優(yōu)點進行表揚,讓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然后在對其中的問題進行點評,在保證學生學到相應教學知識的前提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3]
三、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與傳統(tǒng)教育相比,素質教育注重對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的培養(yǎng),而信息技術學科中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能力較強,過于偏重理論教學或偏重實踐教學都不利于學生以后的發(fā)展。過于偏重理論,學生實踐能力缺乏,在其學習和生活中難以對信息技術有效利用。過于偏重實踐教學,缺乏信息技術理論支持,在信息技術更新?lián)Q代后,學生很難進行掌握新技術的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對信息技術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學,保證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前提下,緊跟實踐教學,保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步進行。如在學習郵件發(fā)送的基本原理等理論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申請屬于自己的郵箱,并利用各自的郵箱進行郵件的手法,鍛煉學生郵箱的使用能力。
四、教學中貫穿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
素質教育講求知識與品德同步提高。而信息技術特別是其中的網(wǎng)絡技術對于學生是把雙刃劍,其中包含的信息如果學生能夠正確利用,有效利用獲取對自身有益的信息,摒棄其中的一些錯誤信息,可以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有效幫助。但是當前學生社會經(jīng)驗較少,辨別能力較低,而網(wǎng)絡中充斥著各種不同的思想和觀點,其很容易受這些思想和觀點的影響,產(chǎn)生扭曲的價值觀念,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因此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應將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其中,幫助學生辨別網(wǎng)絡中存在的一些不正確的思想和觀點,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保證學生在遇到一些不正確的思想觀念時,能夠正確的進行辨別和區(qū)分,摒棄這些錯誤的觀念,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中對自己有利的內(nèi)容,促進自身能力的提升。
五、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方法
傳統(tǒng)教學評價方法中將學生成績作為唯一的考核指標。這顯然與素質教育追求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是不相符的。而信息技術對于學生的理論能力、實踐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創(chuàng)新能力都有很好的體現(xiàn),僅僅通過一份試卷的成績不可能對學生這些綜合能力進行完全的體現(xiàn)。如一些學生雖然具有較強的知識學習能力,但是由于其思想道德水平不高,在利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被其中的錯誤思想觀念所誤導,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顯然不能將其作為一個優(yōu)秀學生代表。因此教師和學校應積極創(chuàng)新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評價方式,使評價方法能夠充分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論能力、實踐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創(chuàng)新能力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分別找出理論能力、實踐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創(chuàng)新能力等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作為學習標桿,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進行優(yōu)勢互補,提高學生綜合水平的提升。
結語
為促進信息技術學科與素質教育的有效結合,筆者上文中對信息技術中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培養(yǎng);教學中貫穿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方法等內(nèi)容進行論述,以期有效提高當前的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袁亞芳.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趨勢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9):17-18.
[2]莫茗堡.面向素質教育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5(4):188-188.
[3]陳軍.從素質教育角度談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4):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