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影
摘 要:概念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基本任務。小學生數(shù)學概念學習的基本過程是:概念獲得;概念同化;概念鞏固。小學生概念學習的影響因素主要來自教師、學生及教學過程等因素。小學數(shù)學概念教學的有效策略包括:聯(lián)系實際,引入概念;突出本質,講透概念;及時鞏固,形成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概念教學 概念學習 策略
引 言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概念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數(shù)學的細胞。概念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基本任務。小學數(shù)學中所涉及到的概念,總共有五百多個。它們主要包括各種性質、定義、定理、公式、法則等。小學生對于概念的學習和理解,是一個復雜的認識過程。正確概念的獲得、形成和鞏固,需要小學數(shù)學教師的正確引導和教育。
一、小學生數(shù)學概念學習的基本過程及影響因素
1.小學生數(shù)學概念學習的基本過程
(1)概念獲得
概念獲得,也叫概念形成,是指通過教師的概念教學,學生獲得對所學概念的本質認識,理解、掌握概念的本質屬性以及概念運用的內涵意義與外延條件。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辨別概念,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有效解決概念相關的實踐任務或問題。 (2)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是指學生在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背景的基礎上,將新概念的學習整合到原有認知結構的過程。在概念同化的學習中,有三個條件必須具備:一是學生要有原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背景,這是概念同化的前提;二是新概念與原有知識基礎之間存在必然的、本質上的關聯(lián);三是學生具有將二者相聯(lián)系的主觀意愿。這三點缺一不可。
(3)概念鞏固
經(jīng)過概念教學所獲得的新概念,必須要通過實踐應用才能得到鞏固。教師應通過例題展示,積極鼓勵學生思考后作出回答。教師還應從書上或者課外練習題中適當選擇部分題目,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和解答。所選的題目不宜過多過雜,而且必須能夠有效鞏固學生對新概念的學習和理解。經(jīng)過課堂訓練和課外作業(yè)的布置和修改,學生對新概念的學生得到了及時鞏固,形成了概念學習的能力和技能,從而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小學生概念學習的影響因素
從教師方面來說,教師對于概念的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教師在概念教學中所提供的例子或者例題,都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概念學習的效果。
從學生方面來說,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受到其年齡的制約。而不少定義性概念是人類感性認識的成果和高度概括化和抽象的產物。因此,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尤其是定義性概念的理解,往往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另外,學生對于已有知識或概念的掌握程度,也直接影響著新概念的學習。
從教學過程方面看,教師對于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和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調動,也影響著概念學習的效果。
二、小學數(shù)學概念教學的有效策略
1.聯(lián)系實際,引入概念
概念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引入新概念。恰當?shù)囊敕椒▽虒W非常重要。由于小學數(shù)學概念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引入概念時,務必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新概念。聯(lián)系實際,在具體運用上可以有多種途徑。
一是從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引入。如在三角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讓他們在生活搜集三角形的實物或者圖片,并在上課時展示。接著教師就可以開始通過問題啟發(fā)學生,從而開始三角形的概念教學;二是在學生動手實踐中引入。如在進行除法概念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擺一擺,15根鉛筆,平均分給3個學生,怎么分?鼓勵學生動手操作。經(jīng)過動手實踐,學生對于平均分配有了較好地感悟,這對教師除法概念的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在問題解決中引入。教師應創(chuàng)設一個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如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學中,教師提問:學校組織10組同學去植樹,每組中3人挖坑和種樹,2人提水澆水,一共有多少同學參加了植樹活動?學生在思考后,很自然地會總結出兩種計算方法。一種是10×3+10×2=50,另一種是10×(3+2)=50。教師應讓學生比較一下,這兩種算法為什么會結果一樣?在學生初步理解這個實際問題后,教師再進行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自然會水到渠成。
2.突出本質,講透概念
概念的本質屬性,是此概念與彼概念相區(qū)別的根本之處。因此,教師在概念教學中,應抓住概念的本質特征,進行正例的重點教學,使學生對于概念的本質特征或本質屬性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然后,教師再通過變換概念的非本質屬性,即變式的運用,從反面再次突出概念的本質。正例講解和變式呈現(xiàn)這兩個過程不能顛倒。有些學生在學習梯形概念以后,仍然對這個概念比較茫然,認為矩形是梯形的一種。還有的同學認為梯形的上底一定要比下底短,梯形的高度不能太高等等。究其原因,一是教師對于梯形概念本質的講解不透徹,正例教學重點不突出,例子運用較少;二是變式呈現(xiàn)不夠。這就使學生混淆了梯形的本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從而產生了對于梯形的刻板印象。
教師在講解概念的含義時,應使用精確、凝練的語言來講解。在概念的含義中,可能存在著構成新概念的上位概念或者其他相關概念。這就需要教師首先復習這些上位概念或者相關概念,使學生真正理解它們。在概念正例的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思考、交流、歸納、發(fā)現(xiàn)問題,用自己的方式來表述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在呈現(xiàn)變式時,首先,變式的呈現(xiàn)要有利于學生在概念的非本質屬性中加深對概念本質屬性的理解;其次,教師應該估計學生將正例與變式進行分析與比較,找出其中的異同點。最后,變式的呈現(xiàn),應以不超過正例的數(shù)量為佳。教師切不可只呈現(xiàn)各種變式和特例,而很少呈現(xiàn)正例。這樣,將會嚴重破壞學生對概念本質屬性的理解和掌握。
3.及時鞏固,形成能力
概念的學習,是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也是學生從理論認識到實踐運用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及時復習和鞏固顯得尤其重要。對概念的復習,一方面,應要求學生能準確說出概念的含義和本質特征,更重要的是,應通過適當?shù)恼n內、課后習題或者課外延伸活動,讓學生將所學內容應用于問題解決的具體任務中,通過實踐深化對概念的理解,同時形成相關的能力或技能技巧。與概念相關的能力或技能技巧的形成,是概念學習成功的標志,能夠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既能有助于對概念含義理解的深化,又為今后的概念學習奠定了堅實的認知結構基礎。
參考文獻:
[1] 童文學:影響小學數(shù)學概念教學的關鍵因素分析[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2(12)
[2] 莊慧娟,李克東:基于活動的小學數(shù)學概念類知識建構教學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