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偉杰
摘要:搞好團學工作對于高校學生學習和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團學工作質量也是高校綜合管理水平的直接體現。在新常態(tài)的背景下,高校在團學工作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何有效提升團學工作的質量,一直是眾多團學工作者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在深入分析高校團學工作特點的基礎上,較為詳細的闡述了團學工作項目化管理創(chuàng)新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校 團學工作 項目化 管理創(chuàng)新
高校學生正處于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時期,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形成,因此,團學工作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學生以后的成長和發(fā)展,但是從當前的高校團學工作情況來看,其中還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項目化管理形式解決這些問題,是提升高校團學工作有效性的主要途徑[1]。在新常態(tài)背景下,深入研究高校團學工作創(chuàng)新策略,對于促進學生更好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團學工作項目化管理模式的概念
在現代創(chuàng)新型教育管理體系中,項目化管理模式是一個新型管理方法,教師通過設定目標與任務,學生從解決問題角度入手,在完成項目化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知識。與傳統(tǒng)的教育管理模式不同,項目化管理模式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項目化教育模式摒棄了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的弊端,通過引入現實的教學任務,幫助學生營造教學情境,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和團隊合作等方式,讓學生深度參與到團學工作中,激發(fā)學生的實踐欲望,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2]。項目化模式是適應現代人才培養(yǎng)的新型教育手段,具有積極的意義。項目化模式包括任務設定、合理分配、協(xié)調運作、效果評價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等。
二、高校團學工作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對高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現階段的高校團學工作面臨的現實困境制約著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目前高校團學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高校團學工作觀念陳舊,無法適應新常態(tài)發(fā)展形勢
良好的管理理念是保證高校團學工作質量的關鍵因素,在團學工作過程中,一些高校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管理工作模式,一味的追求嚴格,注重管理的實效性,這其中難免會存在一定問題。對于高校學生來說,應該在進行管理的同時,注重一定的思想管理和心理溝通,了解學生的真正需求,因為團學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促進學生發(fā)展,而不是一味的要管住學生[3]。但是,遺憾的是,當前仍然有部分高校沒能意識到這一問題,管理觀念一直比較陳舊,無法適應當前新常態(tài)發(fā)展形勢,影響了團學工作的實效。
(二)團學工作水平欠缺,影響了管理工作的質量
高校學生多數已基本具備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能力,不需要像管理中小學生那樣的管理模式,但要想使團學工作質量卓有成效,良好的管理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從當前的管理現狀來看,一些高校過于重視學科教育工作,沒有理解團學工作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因此在管理工作中缺少一定的責任心,工作積極性不高,對學生也沒有盡到管理責任,影響了管理的整體水平。除此之外,團學工作是一項十分系統(tǒng)和復雜的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管理質量,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至關重要的[4]。而一些高校從事團學工作的教師兼職的比較多,專職的少,直接影響了團學工作的質量。
三、高校團學工作項目化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高校團學工作人員專業(yè)化水平,夯實項目化管理基礎
在高校團學工作過程中,教師素質欠缺是影響團學工作質量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從事團學工作的教師多數是由行政教師兼任,教師在管理崗位上投入的精力往往遠低于在講授課業(yè)上投入的精力,并且很少有教師接受到團學工作的培訓。因此,高校教師的管理往往是憑借個人經驗與管理習慣。學校應當提高對團學工作的重視程度,建立一支專業(yè)化團學教師隊伍,不定期的對教師開展團學工作培訓,促進學校內部及跨校的高校教師交流團學工作的經驗。同時,高校應當注重培養(yǎng)教師的團學工作能力,使得每位教師能夠科學系統(tǒng)地進行團學工作管理。對于高校從事團學工作的教師來說,應該不斷加強自身管理業(yè)務學習,重點學習心理學、教育學和管理學方面的相關知識,并且注重在現實工作中的具體運用[5]。教師之間也可以經常就高校團學工作經驗進行交流和探討,分享成功經驗,促進自身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為項目化管理模式的運用夯實基礎。
(二)樹立“以生為本”的觀念,提高項目化管理實效
團學工作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管學生,而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為以后的成長和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6]。所以,高校從事團學工作的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團學工作項目化管理理念,將“以生為本”理念運用其中,將服務學生作為管理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與學生之間建立起一種平等的關系,積極傾聽學生對于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優(yōu)化團學項目化工作模式,對團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予以改進,提高團學工作質量。
(三)營造良好的團學工作氛圍,規(guī)范項目化管理行為
從事團學工作的教師應該積極進行探索和改進,逐漸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團學工作模式,規(guī)范管理行為。在此過程中,老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團學工作對于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同時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理念,一切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將提高團學工作質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作為團學工作的主要目標。管理實踐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從事團學工作的教師應該將這兩項內容考慮其中,并科學的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從而有效提升團學工作項目化管理質量[7]。
(四)實行高校團學工作的民主集中制,充分采納學生意見
“互聯(lián)網+”時代下,實行高校團學工作的民主集中制,在制定團學工作規(guī)章制度時,應當充分考慮學生訴求,平衡學習與休息之間的關系,明確學習紀律與課間休息紀律,讓學生廣泛地參與管理規(guī)章的制定,提升學生對管理制度的認同度。應當在考慮學生訴求實現民主的基礎上制定規(guī)定,在高校教師的集中管理與綜合考量下最終確定規(guī)定,并由所有成員共同遵守。實現團學工作的民主集中制,有助于調動高校學生全員參與管理,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提升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在任命班委會成員方面,應當更大范圍地發(fā)揮民主,讓項目化管理真正落到實處。
(五)構建和諧的團學工作氛圍,實現項目化管理目標
高校教育階段的學生,思想動態(tài)尚不穩(wěn)定,一些管理不善的學校,容易出現校園群體事件。在高校團學工作中強化項目化管理,應當加強對團學成員關系的管理,其中既包括同學關系的管理也包括師生關系的管理,和諧的團學成員關系有助于學習的提升和同學友誼的形成。和諧的團學成員可以規(guī)避一部分影響學生學習專注度的因素,營造有利于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此外,和諧的關系有助于同學間的學習與交流,構建出互幫互助的集體。高校教師應當弱化團學制度的強制性規(guī)定,通過項目化組織,構建出與本集體相適應的文化,增強成員的核心凝聚力,讓同學從內心深處由內而外地認同團學文化,主動服從管理。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常態(tài)背景下,團學工作是高校管理過程中應該給予重點關注的內容,因此,高校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和改進團學工作項目化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管理方式,營造良好的團學工作氛圍,促進高校團學工作質量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宏國,趙金華,盛義保,等.高校團學活動項目化管理研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1):178-180.
[2]劉芮均.項目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團學工作中的應用與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35):167-168.
[3]林豪杰.在素質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團學活動項目化管理的應用[J].大舞臺,2015,(06):219-220.
[4]張佳.探討項目化管理在高校團學活動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7,(10):61.
[5]李亞松.高校團學活動項目化管理策略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5,(26):217-218.
[6]周忠祿.試論項目化管理在高校團學活動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16,(7):84-85.
[7]馬力.高校團學活動項目化管理的啟示[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6,(02):37-38.
(作者單位: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