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更是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文章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課堂實踐中的運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課堂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5-02
作者簡介:戴珠麗(1988—),女,江蘇常熟人,小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
語文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文能力、語文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認識能力以及人文素養(yǎng)等幾方面內容。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在實際教學中,對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卻并未取得良好的實際效果,因此,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已經成為當前時期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重視基礎教學,鞏固學生語文基礎知識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由于小學生正式進行語文學科學習的時間不長,接觸、掌握的語文知識比較少,因此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必須重視基礎知識教學,保證學生基礎的扎實、鞏固。從課堂實踐來看,教師一方面需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設定清晰的教學目標,同時對課程內容進行細化,明確課程內容中的重點、難點,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理解知識、加深知識記憶,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愛如茉莉》一課時,教師不僅需要明確認識生字、理解課文內容以及聯(lián)系生活體會生活中的愛等教學目標,同時還要明確“茉莉”“平淡無奇”“潔白純凈”以及動詞“探”“鉆”的語言使用等課程知識重點與難點,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生字、生詞,并學會動詞的運用技巧。另外,教師要從學習興趣入手,利用多媒體教學以及其他教學方法、活動形式來提升基礎教學的趣味性,消除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基礎知識學習的枯燥感,同時引導學生將原本“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轉變?yōu)槔斫庑杂洃洝_@樣一來,學生就能夠以更加輕松、愉悅的精神狀態(tài)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而課堂氛圍也會更加活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樂趣,而這些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都是非常重要的[1]。例如,在學習課文《一株紫丁香》時,教師就可以將課文中的“伸”“快”“濃”“消”等生字整理出來,并在課件中將這些生字在書寫時的筆畫順序制作成動圖或添加卡通效果,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掌握生字書寫,同時也能夠在具有趣味性的課件的吸引下,使自身注意力更加集中,并感受到生字學習的趣味性。
二、強化閱讀教學,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閱讀教學不僅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小學生最為主要的語言詞匯積累途徑。新課標中明確規(guī)定小學生需要掌握3500個左右常用字和漢語常用書面詞匯,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一篇篇課文的教學中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學生抓住課文中的知識點,背誦其中經典的句子、段落或詩句,并掌握閱讀方法,進而為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打下基礎。例如,在學習課文《孔子游春》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文中將“司空見慣”“深思熟慮”“情不自禁”等成語畫出來,并為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這樣學生的詞匯量就能夠在長期的積累下得到提升[2]。此外,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雖然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具有代表性,內容也比較豐富,但教師想要單純依靠教材課文進行語言積累卻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同樣需要在課上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課外延伸,并鼓勵學生進行課外書籍的閱讀,為學生推薦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目。同樣以《孔子游春》一課為例,教師在課文內容的講解之后,同樣可以通過課件展示或紙質資料印發(fā)等方式為學生提供這一課在《論語》中的文言文版本,并引導學生將其與教材中的課文進行對照,為之后的文言文學習打下基礎。
三、注重語言實踐,提高學生學習技能掌握程度
語文知識的學習并不僅限于課堂,學生自主學習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來說同樣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語文學習技能與學習方法的掌握同樣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因此,教師必須在進行語文基礎知識以及語言詞匯講解的同時,向學生傳授閱讀、口語表達、朗讀等基本的語文學習技能與方法,并引導學生在不斷的語言實踐中進行這些技能的訓練,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技能掌握程度逐漸得到提升。例如,在進行五年級下的語文教學時,教材中有《精讀與略讀》一課,教師在這一課中就可以為學生講解“略讀”與“精讀”兩種不同的閱讀方法,并以之后的《埃及金字塔》《秦兵馬俑》等課文為例,帶領學生嘗試進行“略讀”與“精讀”的訓練,并組織學生對閱讀方法進行總結與交流,這樣學生就能夠逐漸掌握這兩種閱讀方法,并在課外閱讀或課文預習中進行應用,從而取得更好的閱讀效果。
四、規(guī)范學習行為,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與學習效果、學習效果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學生只有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取得更大的進步,使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更大的提升。相反,如果學習習慣較差,那么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就會出現(xiàn)事倍功半的情況。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其正處于生活習慣養(yǎng)成以及各項能力提升的初始階段,因此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顯得尤為重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密切關注,并以平等的姿態(tài)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來,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習慣上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通過引導、交流的方式幫助其進行改正,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習慣得到有效規(guī)范。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會組織學生進行自由討論或要求學生回答問題,而在教師進行強制性規(guī)定并發(fā)出明確指令的情況下,部分學生常常會持有“事不關己”的態(tài)度,在這一過程中無所事事,不知道如何進行學習,難以進入學習狀態(tài)。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就可以在進行提問等課堂活動時對這部分學生進行重點關注,并采取一些獎勵措施,為其提供更多參與課堂互動的機會,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樣長期下來,學生就能夠養(yǎng)成積極發(fā)言、樂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五、拓展知識視野,推動學生文化素養(yǎng)提升
從學生個人成長與長期發(fā)展的角度來看,語文學習不僅僅是知識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接受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實現(xiàn)文化品位與審美情趣的提升,并激發(fā)出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在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將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與文化內涵凸顯出來,同時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進行理解,進而不斷內化為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一部分。例如,在學習《黃河的主人》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展示黃河的圖片、音頻,為學生創(chuàng)建出較為真實的教學情景,并通過語言引導學生進入情景中來,感受波浪滔天的黃河之上羊皮筏所處的險惡環(huán)境,以及艄公在面對險境時臨危不亂、絕不退縮的勇氣。這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對艄公的勇氣產生敬佩之情以及對艄公行為的強烈認同,進而養(yǎng)成面對困難勇往直前的優(yōu)秀品質,而這也正是這篇課文最為關鍵的教學意義所在。此外,教師還可以將這篇課文與名著《老人與?!仿?lián)系起來,鼓勵學生學會進行課外的閱讀延伸,使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總而言之,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是毋庸置疑的,教師必須從語言實踐、學習習慣、知識基礎、學習技能等多方面入手,在課堂實踐中對學生展開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而為學生之后的學習以及個人成長提供巨大幫助。
參考文獻:
[1]徐光華.緊緊抓住教學關鍵 著力培育 核心素養(yǎng)——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 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初步探索 與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 (5):43-47.
[2]王文靜.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人 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分析[D].聊城: 聊城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