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曉東,宋紅霞
1重慶三峽醫(yī)藥高等??茖W校附屬醫(yī)院皮膚科,重慶 萬州 404000;2重慶三峽醫(yī)藥高等??茖W校藥理教研室
銀屑病是一種由多基因遺傳、多環(huán)境因素刺激誘導的免疫異常性的慢性、增生性、炎癥性皮膚?。?-4]。消銀湯是筆者的臨床經(jīng)驗方,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療效滿意。本研究以鼠尾鱗片表皮模型為銀屑病的動物模型,觀察消銀湯對銀屑病小鼠模型的治療作用,并以Th1/Th2細胞因子為切入點探討其可能的作用機制,從而為臨床應用提供實驗依據(jù)?,F(xiàn)報道如下:
1.1 動物 昆明種小鼠50只,SPF級,體質(zhì)量為18~22 g,雌雄兼用,由重慶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動物實驗合格證號:SYXK(渝)2012-0001;在溫度 16~26℃,相對濕度40%~70%實驗環(huán)境下飼養(yǎng)。
1.2 藥物與儀器 消銀湯藥物組成:黃芩10 g,生地黃15 g,牡丹皮12 g,赤芍15 g,半枝蓮30 g,白花蛇舌草15 g,槐花10 g,紫草10 g,玄參15 g,丹參15 g,雞血藤15 g,甘草6 g。制備方法:稱取各藥材,用水煎煮制備,共煎煮2次,煎出液合并,濃縮到每劑藥168 mL。消銀湯的人體推薦攝入量為168 g/d生藥,相當于2.8 g/(kg·d)生藥(成人以60 kg計)。甲氨蝶呤片(上海信誼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20130403),小鼠 IFN-γ、IL-4 ELISA試劑盒(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號:201310),光學顯微鏡(日本奧林巴斯公司),LP-400酶標儀(法國巴斯德公司)。
1.3 實驗方法
1.3.1 動物分組 取昆明種小鼠50只,雌雄各半,將小鼠隨機分為5組,每組10只,即空白對照組(等體積生理鹽水),消銀湯高劑量組(69.0g/kg)、中劑量組(34.5 g/kg,相當于臨床等效劑量)、低劑量組(17.3 g/kg),甲氨蝶呤組(2 mg/kg,相當于臨床等效劑量,用生理鹽水配制成所需濃度),各組灌胃給藥,每天2次,連續(xù)14天,給藥容積為35 mL/kg。
1.3.2 小鼠尾部鱗片顆粒層鱗片數(shù) 末次給藥24小時后進行眼球取血,室溫靜置15分鐘,3 000 r/min離心15分鐘后分離血清,置于-70℃保存,用于IFN-γ、IL-4的濃度測定。處死小鼠后,取鼠尾距根部約1.8 cm處的背面皮膚一長條(1.5 cm×0.2 cm),進行 10%甲醛固定,石蠟包埋,組織切片,HE染色,光鏡下觀察每個小鼠的尾部鱗片并計數(shù)每100個鱗片中有顆粒層的鱗片數(shù)(凡鱗片表皮有連續(xù)成行的顆粒細胞層者,稱為有顆粒層形成的鱗片)。對各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并作統(tǒng)計學處理。
1.3.3 小鼠血清細胞因子IFN-γ、IL-4含量 從冰箱取出各組血清樣本,恢復至室溫,操作步驟按照IFN-γ、IL-4 ELISA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小鼠尾部鱗片表皮顆粒層形成數(shù) 小鼠尾部鱗片表皮顆粒層形成數(shù)消銀湯高、中劑量組,甲氨蝶呤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消銀湯高劑量組與甲氨蝶呤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消銀湯低劑量組與甲氨蝶呤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小鼠血清IFN-γ、IL-4含量 IFN-γ、IL-4消銀湯高、中、低劑量組和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消銀湯高、中、低劑量組與甲氨蝶呤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各組小鼠尾部鱗片表皮顆粒層形成數(shù)比較(±s)
表1 各組小鼠尾部鱗片表皮顆粒層形成數(shù)比較(±s)
注:a表示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1;b表示與甲氨蝶呤組比較,P<0.01
組別 只數(shù) 劑量/(g·kg-1) 有顆粒層的鱗片數(shù)/100個鱗片空白對照組 10 - 6.61±2.86消銀湯高劑量組 10 69.0 19.45±4.17ab消銀湯中劑量組 10 34.5 13.56±3.04a消銀湯低劑量組 10 17.3 7.37±3.13甲氨蝶呤組 10 2.0 14.79±3.93a
表2 各組小鼠血清IFN-γ、IL-4含量比較(±s)
表2 各組小鼠血清IFN-γ、IL-4含量比較(±s)
注:a表示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1;b表示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 只數(shù) 劑量 /(g·kg-1)IFN-γ/(ng·mL-1)IL-4/(ng·mL-1)空白對照組 10 - 7.09±2.10 3.66±1.67消銀湯高劑量組 10 69.0 3.29±1.08b 6.64±2.28b消銀湯中劑量組 10 34.5 4.16±1.39b 6.00±2.12b消銀湯低劑量組 10 17.3 4.86±1.50b 5.45±1.43a甲氨蝶呤組 10 2.0 3.83±1.29 5.66±1.73a
銀屑病模型包括銀屑病小鼠模型、佛波酯誘導動物模型、異種移植動物模型、自發(fā)性或基因突變模型、異種移植動物模型等,但均不能完全反映銀屑病的組織病理學特點,其應用均具有局限性[5]。銀屑病表皮的主要病理生理學特點包括增生過快和角化不全2個方面[6]。小鼠尾部鱗片的表皮因天然顆粒層細胞缺失,故可模擬銀屑病角化不全的特點。通過比較小鼠尾部有顆粒層的鱗片數(shù),可以較好地評價藥物促進顆粒層形成的作用[3],該模型被作為篩選抗銀屑病藥物的常用模型[5]。
銀屑病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實驗研究表明T細胞介導的免疫紊亂是銀屑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基礎[7],其中活化的Th細胞發(fā)揮關鍵性作用[8]。Th1細胞主要分泌IL-2、IFN-γ、TNF-α等細胞因子,主要功能為參與調(diào)節(jié)細胞免疫,介導細胞免疫應答,輔助細胞毒性T細胞分化,參與遲發(fā)性超敏反應等;Th2細胞主要分泌IL-4、IL-6、IL-10等細胞因子,主要功能為介導體液免疫應答,輔助B細胞增殖與分化,參與Ⅰ型超敏反應等[9]。近年來Th1/Th2比例失衡學說受到異常關注,認為銀屑病患者Th1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明顯增多,而Th2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相對減少是引起銀屑病發(fā)病的重要原因,且表現(xiàn)為典型的Th1優(yōu)勢應答[10]。由于Th1細胞以分泌IFN-γ為特征,Th2細胞以分泌IL-4為特征,故IFN-γ/IL-4可作為Thl/Th2細胞失衡的主要指標[3]。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消銀湯高、中劑量組均可顯著增加小鼠尾部鱗片顆粒層形成數(shù),其中高劑量組與甲氨蝶呤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各劑量組均可顯著降低IFN-γ的水平,并可升高IL-4的水平,與甲氨蝶呤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消銀湯可能通過調(diào)節(jié)Th1/Th2細胞因子動態(tài)平衡,促進小鼠尾部表皮顆粒層細胞形成而發(fā)揮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