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祎雯
這世上當真不知道有多少人把忍耐看作一件可恥的事,一心想著成為龍鳳,高居于世人之上便不必去忍耐別人的言語行事,而能真正隨心所欲,放蕩于世。但是,德國的康德曾這樣說:“忍并不是茍且偷生,忍是胸懷信仰的堅持,是積蓄力量的過程。”這話不無道理,只有擁有足夠的胸懷用以容忍萬物,才能蓄滿力量,只待時機便會一鳴驚人。
忍,意指心氣不足需積聚力量,而現(xiàn)如今,它似乎充斥到了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忍住沾沾自喜,你會收獲勤奮踏實;忍住富貴之心,你會收獲寧靜致遠;忍住孤寂寥落,你更會獲得生之于心的安然樂暢。對“忍”所做出的不同詮釋總會產(chǎn)生不同的結果,對忍的不同態(tài)度也會使結果差距甚遠。
世上,總是少不了那些心胸狹隘的人。這些人總是經(jīng)不住事情有一點與自己的意愿不同,一旦有所差異,便會不計后果不問得失做出讓人驚詫的舉動。幾年前,“復旦大學投毒案”可謂震驚了大街小巷,人人都在質(zhì)疑我國的教育體制,認為讓學生產(chǎn)生嫉妒甚至變態(tài)心理是中國教育的失職。但究其根源,人人都會羨慕攀比會嫉妒,而最終讓這一切異化的原因終歸在“忍”字上,因為不會忍耐不愿忍耐而毒害舍友,終是害人害己。2017年,北京動物園中老虎傷人一事引起網(wǎng)民熱議,治安不力、措施不到位等被大家認為是事故的根本原因,然而試想,若是當時受害者能忍住個人情緒,就不會造成死傷事件,又何怨監(jiān)管?因此,那些胸無度量的人總不會善終。
世上從不缺那些氣度不凡心中能容得百川的人。這些人不重一時利益與得失,而能以大局為重,以未來為導向。姜子牙身處黑暗統(tǒng)治時期,數(shù)年如一日在河邊釣魚,雖是悲忍多年寥落,卻堅定地守著自己的政治抱負,終于等來文王的賞識;屠呦呦看遍無數(shù)人死于瘧疾而心生抱負,便忍住自己一世紅塵之心,不問財富,不求地位,只是靜靜坐在實驗臺旁進行著一場場實驗,最終換得抗瘧疾藥物青蒿素問世;桑杰曲巴本是西藏玉麥村村民,在全村人民因無法忍受艱苦環(huán)境而紛紛離開后,他仍為義務守邊而留在那里,他忍住了豐衣足收,卻守得祖國邊境太平。由此不難看出,那些有十足忍耐力的人總會創(chuàng)造出無盡的價值。
今日,人們總喜歡去爭去搶,去迷戀那受人欽敬的勝利的滋味,卻忘記了一世浮華之下的堅忍。只有那些有忍的耐力與品質(zhì)的人才能在浮華中收獲屬于自己的碩果。
作者說:
其實生活中“忍”字出現(xiàn)的頻率極高,有許多俗語諸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字頭上一把刀”等都向我們說明了忍的重要性。
但實際上能做到“忍”的人真的少之又少。近年來,不知有多少少年離家,青年自殺,甚至大型兇殺事件,也不知有多少人追名逐利,舍棄身邊親人朋友而奔向所謂榮華富貴,亦不知有多少人因為忍不住自己的壞脾氣將怒火向周遭肆意發(fā)泄,所以盡管總是聽著要學會隱忍的勸告,但實際能做到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
在現(xiàn)代日益發(fā)達的社會中生存,越來越需要我們煉就能忍、會忍的心。而想要做到這一點,不僅要求我們個人學會心平氣和地看問題,更需要學校、單位等機構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指導,而歸根結底,無論怎么說都只是浮于文字的勸告,最終能否學會忍耐,能否獲得真正的成功取決于個人的內(nèi)心。
因此,希望每個人都能平心靜氣于自己眼前所做之事,勿念榮辱,勿顧他人不實言語,忍住心中浮華,方可成事。
謹以此文,寫給每一個在人生路上奮斗而心中迷茫的人。
評委說:
關鍵:理性的思考,嚴密的邏輯亮人耳目
拿到“忍”這一題目,如何破題?如果將“忍”定義于忍受、忍辱偷生、忍氣吞聲等,會有墮入平庸的危險,也是一般人都會想到的破題點。本文作者用獨立的思考,從“忍”是積蓄力量、胸有度量,是一個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的角度切入話題,且層層深入,闡釋了“忍”的良好結果,“不忍”的惡劣影響,我們讀之,猶如在靜水中看到波瀾,于平地里看到美景,暗暗贊嘆。
還有必須提到的一點,本文所有的例證都不是最時鮮的,但我們不會有抗拒之感,反而覺得絲絲入扣地證明著論點。這也告訴我們:素材運用得當,會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良好功效。
(清 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