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成
“知行合一”,將“知”與“行”合二為一是很多人一生都無法做到的事情,往往是說一套做一套去違背自己的心。王陽明先生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良知的,“良知”是每個人內心與生俱來的道德感和判斷力。找到并遵循內心的良知,復雜的外部世界就將變得格外清晰,致勝決斷,了然于心。王陽明先生認為販夫走卒能都做到“知行合一”,反倒是現(xiàn)在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做到知行合一了。
教師當以“傳道授業(yè)解惑”為己之根本,當以“知行合一”為己之初心,并用“知行合一”來時刻內省自己。教師從很多根本就迷失了自己,有太多的美不勝收,太多的美輪美奐的辭藻形容歌頌著教師,“老師是春蠶,裝扮著五彩的世界不再單調。老師是園丁,培育著祖國的花朵盎然芬芳。老師是蠟燭,燃燒著自己的青春照亮別人。是火種,點燃了學生的心靈之火。是石階,承受著我一步步踏實的向上的攀登。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备?“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給予教師的崇高贊譽。一個職業(yè)能有這么多的人去歌頌真是一件幸運的事,但如果沉浸其中就會迷失自己,就會對學生及學生家長吆五喝六,這時心已經偏失了。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心一旦偏失就不叫“知行合一”了,心中的魔障升起就難以自省。
余秋雨先生推薦過一本特別熱銷的書,在這本書中轉述了美國歷史學家和作家亨利·亞當斯說的一句話,“教師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響也將永無止境”。教師并不是一個犧牲自己照亮了別人的工作,教師是同學生共同成長的一個職業(yè)。很多老師忘記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老師的教學過程應是溝通交流充分體現(xiàn)雙方思想互得的過程,而不是站在三尺講臺上想號令群雄的姿態(tài)。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自己當初為何要站在三尺講臺之上,讓自己的唾沫星子滿天飛。如果你說你是祖國的園丁,不為己只為國家培養(yǎng)棟梁之才,我想說如果你真是如此想并這么身體力行去做的話,我很敬佩。我只知道我站在講臺上是因為有一天我肚子餓了,手上要沒錢了,老婆餓了在我身旁時,我知道我需要一份養(yǎng)家糊口的活兒。我只為填飽自己和家人的肚子站上了三尺講臺。不要去抱怨收入的微薄,除非你能改變現(xiàn)狀,否則你的抱怨只會讓你的心蒙上一層厚厚的沙。可畢竟人非圣賢,燈紅酒綠的世界,滿大街奔馳的豪車,朋友圈里各種秀,不得不讓人的心為之一顫。我的身邊總是充斥在各種各樣的怨言,本是兩袖清風的師,奈何一個個變得如同怨婦一般。我每當聽到怨天尤人的論調時,總是心平氣和的問了一個問題“你打算如何去改變現(xiàn)狀”,并沒有人真的想過要離開自己維持生計的教師職業(yè),他們雖然羨慕著別的職業(yè)日進斗金的生活,但都害怕去改變,未知的恐懼總會讓人瑟瑟發(fā)抖。鮮有人大膽嘗試去做的時候,但往往會被現(xiàn)實的驚濤拍浪打的體無完膚,也總會有這么幾個佼佼者一躍龍門,但我至少認為這么做的人不論是否成功他們至少是“知行合一”的,用實踐去實現(xiàn)自己的想法的人是值得敬佩的。我并不是鼓勵那些抱怨的教師都去踐行自己的抱怨,而是靜下心來內省自我,審視你所處的環(huán)境,多問問自己,心靜了“知行合一”也就容易了,這個時候做出的去留決定就是本真了,這是不受影響的真實內心想法。做人應不動如山,做師更需如此。
做師要“知行合一”的從教,我們希望教出什么樣的學生呢?我們可不僅僅是要培育出國家的棟梁之才,更多的是要培育出大量的國之基石,和少數(shù)的精英比起來我們的學生將來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峙聸]有棟梁的學識,但他們卻有著共同的需求——活著。人只要活著就會有惑,有惑就會迷失舉足無措。我們要教學生“登科”的知識,更要教會如何幸福的活著?!爸泻弦弧笔亲寣W生做自己的老師,讓學生做自己的靠山,讓學生自己學會如何明辨是非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有過害怕,害怕自己教出來的學生會一遇挫折就哭爹喊娘,我害怕自己教出來的學生會一受刺激就尋死覓活,我害怕自己教出來的學生會用敵意的眼光審視這個世界的種種……我渴望自己交出的學生是頭腦靈活,思想不是固化的,有一個能包羅萬象的世界觀,遇到困難險阻能挺直腰板直視面對,唯有一顆堅韌的心才是學生的立世之本。如何去鍛造一顆堅韌之心我會再累文贅述。最后用一句話作為結尾,無論是從師、從生還是做人立世,都要時刻的修行,要做好教師的角色就要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以培養(yǎng)有幸福感的學生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