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瑩
摘 ?要:有很多人喜歡引用“七月流火”這個成語來表達赤日炎炎,驕陽似火的酷熱難耐之情,誤以為這個詞語是指天氣特別熱。其實不然,這個成語恰恰指天氣逐漸涼爽起來?!对娊?/u>?豳風?七月》稱:“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里的七月是指農歷的七月;流,指向下運行;火,是一星宿名,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又稱”大火“,每年六月的黃昏時刻出現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便漸漸偏西向下沉落,所以叫”流火“,這時酷熱開始減退,天氣漸漸的涼了起來。人們誤用它是因為只看到字面意思,并不了解成語的出處。
關鍵詞:詞義 ?對象?色彩 表達 搭配 多義
成語是我國5000多年的文化凝結成的精華。它所含的內容博大精深,人們從中可以了解到天文、地理、歷史、文學、藝術、道德倫理等諸多方面。所以高考也加強了對成語的考察,高考命題人在命題時多會選取使用頻率較高,報刊常見但有些人又經常用錯或被部分人忽視的成語。干擾成語多為字面意義和整體意義與答案成語相近但又有細微差別的成語。所以考生在辨析時一定要詳盡推究、細心分辨,從以下角度注意突破:
一、看詞義,忌望文生義
這一點是考生最容易犯的錯誤。在理解成語意義時,要準確理解其中的關鍵語素,熟知成語的出處,很多成語的含義往往是特定的,望文生義是不行的。例如“洛陽紙貴”,本指晉代左思《三都賦》寫成以后,抄寫的人非常多,洛陽的紙都因此漲價了(《晉書?文苑傳》)。比喻著作廣泛流傳,風行一時。不能將本詞只理解成物價上漲。再如“三人成虎”《戰(zhàn)國策 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币馑际钦f。有三個人謊報市上有虎,聽者就信以為真。比喻訛傳一再重復,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作事實。如果不了解這個典故只從字面意思就很容易理解為很多人在一起就會像老虎一樣力量強大。
另外,注意抓關鍵字。核準成語中的關鍵字詞,特別是成語中某些字的古義。如“屢試不爽”的“爽“是差錯的意思,才會明白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多次試驗都沒有差錯;“危言危行”中的“?!笔钦钡囊馑?“登高自卑”的“卑”是低處的意思(登山要從低處開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不刊之論”的“刊”是古代“在竹簡上刻字,有錯就削,即更改”的意思,因此整個成語的意思是不能更改或磨滅的言論,多形容至理名言。
二、看對象,忌張冠李戴
成語一般有固定的使用對象,或只能用于某類人,或只能用于某物或某事,或只能用于某種情境、某種行為。特別當語句中的成語作為定語的修飾對象時,就要側重考慮成語對象的指向性。比如(2015年高考山東卷)本屆展銷會邀請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業(yè),湖筆、宜筆、徽墨、宣紙、歙硯等文房四寶濟濟一堂。這里的成語就屬于用錯對象,“濟濟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能形容物品?!倍罐⒛耆A“專指女孩子十三四歲,“相敬如賓”只形容夫妻,“兩小無猜“只用于少男少女之間,“巧奪天工“指得是人工作品,”鬼斧神工“指得是大自然等。
三、看色彩,忌褒貶失當
這里的色彩就是指感情色彩,首先必須弄清詞語的感情色彩,中國的語言很有趣,同樣表達會說話,“巧舌如簧”是貶義詞,“能言善辯”就是褒義詞;同樣表達有智謀,“足智多謀”就是褒義詞,“詭計多端“就是貶義詞;同樣表達堅持不投降,“堅貞不屈”是褒義詞,”負隅頑抗”就是貶義詞等等。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一方面注意看說話人的好惡色彩,因目的、場合、對象不同,表贊揚、夸獎的使用褒義詞,表貶斥、批評的使用貶義詞;否則就是褒貶失當。另一方面要分析所講人和事是你希望看到的還是你不希望看到的。如”猝不及防“指事情突然發(fā)生,來不及防備,習慣上用于不好的事情,不希望出現的事情。病例:”被動挨打的尷尬,疲于奔命的險境,猝不及防的狂歡,讓球隊首場就經歷了最長的一天。“讓人“狂歡”是好事,“猝不及防”用在這就不當。
四、看表達,忌重復贅余
有些成語在運用中雖然符合句子的語境,但跟句子中某些成語(一般緊挨著該成語)的意義重復,造成重復贅余。比如:一是若句中已經出現了帶有比喻性的成分,如“像”“如”等,一般就不再選擇帶有比喻詞成分的比喻性成語。如不能說“好像如芒在背”;二是某些成語因為其本身已經含有了“令人……”“讓人……”的意思,就不能與“令人”“讓人”搭配使用,如“讓人貽笑大方”。三是有些成語中的某個語素已經包含了句子某方面的意思,使用時不能出現重復。比如不能說“我們的責任責無旁貸”,“我有難言之隱的苦衷”,“一群蕓蕓眾生”等等。
五、看搭配,忌功能混亂
一個詞語依據自身的詞義、詞性和語法關系,在句子中的語法功能不同,搭配關系也不同,如果脫離了固定的搭配關系和語法功能,就容易造成搭配失當和功能混亂。如“望其項背“”善罷甘休“”同日而語“一般多用在否定句中,這是語言習慣。另外要細研成語本身,辨明成語詞性,了解應作何成分,可修飾哪些詞或者可被那些詞修飾。如”指手畫腳“是動詞性成語,作謂語,不能用來修飾其他詞;”同心同德“”“深思熟慮“只能作謂語,不能帶賓語;”津津樂道、耳濡目染、司空見慣、漠不關心“等不及物動詞不能帶賓語;“不約而同”只能做狀語等等。
六、看多義,忌顧此失彼
有些成語含義不是單一的,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含義,有的甚至感情色彩相反。對這類成語,要全面把握其多種含義及其不同的使用語境。比如“短小精悍”,既可形容文章或發(fā)言簡短有力,也可形容人身材矮小,精明強干;“秀色可餐”既可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麗,也形容景物非常優(yōu)美;感情色彩方面的比如“粉墨登場”原指演員化妝上臺演戲。比喻壞人經過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臺。原意為中性詞,比喻義就成了貶義,因此考生要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判斷使用是否正確。
成語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正確使用成語需要學生時代的大量積累,高考以此考察考生,實際上是為了促使我們每個中國人傳承發(fā)揚祖國傳統(tǒng)經典文化,這也是筆者贅述此文的原因。
參考文獻
[1]胡雙寶.從“七月流火”說到古語今用[J].考試(雙語讀寫),2014(12).
[2]何訓華.“七月流火”詞義嬗變雜識[J].語文學刊(教育版),1999(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