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玲
摘 要:行動導向教學法是適應職業(yè)教育模式的有效教學方式,在職業(yè)教育的德育課堂中,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多維性可以摒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遇到的“邊際遞減效應”問題,從而實現德育課堂教學的多元化,促進德育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中職德育課堂;有效實施
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切實貫徹落實“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提高國民素質”,以便為社會輸送更多合格的技術型人才。但是,這不僅需要突破德育學科本身的傳統(tǒng)模式,更要與專業(yè)課進行無縫連接,還要克服單一教學模式所帶來的“邊際遞減效應”。為了能夠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全體德育教師不斷努力的學習、引進和嘗試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并根據福州電子職業(yè)中專學校學生的特點及專業(yè)課特色進行調整,在常態(tài)化的教學中引入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動導向教學法并不是單一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多維的概念。其主要內容包括:任務教學法、頭腦風暴法、卡片展示法、文本引導法、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等。行動導向教學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習者職業(yè)能力的發(fā)展,其核心在于把行動過程與學習過程相統(tǒng)一。
由此可見,行動導向教學法是將多種教學方法的融會貫通,實現教學目的,對于陷入困境中的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來說無疑是一劑良藥。
那么如何將這一教學方式有效地在中職德育課堂中實施呢?這里筆者以教學實踐中的一堂《面對經濟全球化》為例進行說明。
1.借助情境教學法導入主題,激發(fā)學生思考
情景教學法是指教師為激發(fā)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而創(chuàng)設特定的問題情境,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求解決問題途徑與方法的教學方法。根據當前中職學生在課堂上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借助情境教學法有助于學生更快速的進入課堂教學。
例如,在《經濟政治與社會》中《面對經濟全球化》一課的導入部分,為了能夠快速抓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筆者準備一個簡短的視頻——《國際萬達百年企業(yè)》的萬達宣傳片,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尋找身邊的事例作為突破口,并輔以視頻中的資料導入,引發(fā)學生思考:“萬達已經是中國第一地產品牌,為何還要向國際市場發(fā)展?”通過創(chuàng)設這一特定的問題情境,明確本堂課的學習主題《經濟全球化》。
這一設計,不僅能夠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更能以高效的方式引起學生對本堂課學習內容的關注,從而更有利于幫助教師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
2.運用任務教學法開展活動,調動學生有效參與
任務教學法是以工作任務為核心來訓練專業(yè)技能和構建專業(yè)理論知識的教學法?!盎诠ぷ魅蝿铡笔沁@種教學法的核心思想。
這一教學方法在傳統(tǒng)教學中更多地運用于專業(yè)課,它有利于幫助中職學生通過體驗來獲取相關科學知識;此次將其引入德育教學中,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將德育學科這一抽象思維的學科通過更具體的方式實現“實踐―理論―實踐”的過程,另一方面是為了幫助中職生樹立正確的德育學習觀念,中職生對于德育學科認知的最大誤區(qū)就在于“這是一門沒用的學科”,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確實難以讓學生感受到意識領域學科所能夠帶來的智慧,行動導向教學法中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則能切實幫助中職生更好地了解德育學科的重要性,以及對人生的指導意義和價值。例如,在《面對經濟全球化》這一框題中,就“經濟全球化的三大表現”的知識點設置以下活動任務。
從圖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需要完成的任務、時間以及具體要求,每位同學都能夠準確地知道自己需要完成的事項,這不僅能夠更進一步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率;同時,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在完成課程目標的同時,將課堂主體還于學生,因此,在任務結束后,教師需要稍加引導“在活動中你們組是如何完成任務的?”從而在學生的體驗中導出本堂課的第一個知識點,實現學習目標與學習任務的充分結合。
在這次活動中,作為課堂主體的中職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不僅學習到相關經濟學知識,同時,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經濟觀,以及對德育學科的再認識,顛覆他們對傳統(tǒng)德育學科教學“假大空”的錯誤認知,反觀則期待每一堂與眾不同的德育課的到來,這才是一堂有效的德育課堂,才能實現德育學科的三維目標。
3.采用頭腦風暴法提升感悟,引導學生反思
在經過任務驅動后,中職生對于德育課堂的興趣較之從前已有很大改進,但當代中職生普遍存在意志品質較弱,遇到問題容易退縮的現象,并不善于找出解決問題的實質性辦法。故要在德育課堂中實現理性知識的突破,還需要頭腦風暴法的加入。
人們公認美國學者阿歷克斯·奧斯本(Alex Osborn)為頭腦風暴法的發(fā)明者。他將“頭腦風暴”定義為“使用一系列激勵和引發(fā)新觀點的特定的規(guī)則與技巧”。它是一種通過大家共同努力來尋求特定問題的解答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小組成員即興的想法受到重視,而會議過程就是收集所有即興創(chuàng)意的過程。這一方法恰好有助于中職生解決任務中無法解決的問題,或是提出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例如,在《面對經濟全球化》一課中,“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機會和挑戰(zhàn)”在活動后呈現出來,那么如何解決“作為中國的企業(yè)如何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更有效、更好地發(fā)展自己?”這一歷史性難題就成為本堂課的難點,運用頭腦風暴法,在解決本堂課難點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同學們將感性思維上升至理性思維,這樣不僅從真正意義上將課堂還與學生,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同時實現讓學生在“動中學,學中動,動中悟”,讓老師在“動中導,動中教”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要實現德育課堂的有效教學,不僅要有心,即有上進心;還要有力,即實施力。行動導向教學范式不是一種單一的教學方式,相反它是多維的,這恰好能夠解決一種教學模式容易出現的“邊際遞減效應”,因為它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使得在德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從而在保持中職學生對德育學科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實現中職德育課堂的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熊淡寧.談行動導向教學法[J].職業(yè)圈,2007(12S):161―163.
[2]姜大源.職業(yè)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福建省安溪華僑職業(yè)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