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摘 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交流中,禮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外學者于19世紀上半葉就提出“面子”這一概念,Brown和Levinson基于他們的理念提出了禮貌策略。本文將對其列舉的具體方法進行探討,指導我們?nèi)绾握_理解并使用禮貌策略,提高交際與溝通能力。
關(guān)鍵詞:面子;禮貌策略;跨文化交際
一、引言
“面子”一詞看起來饒有趣味,其在不同的文化下有不同的意義。中國文化中的面子包括兩個部分:“面子”和“臉”。“面子”為“個人的聲望和地位得到公眾的一致認可”;“臉”為“群體對于符合社會和內(nèi)在道德行為標準的個體尊敬”。(胡先縉, 1944)英漢兩種語言表達禮貌時都注意到了面子問題,并就其進行討論與研究。在日常生活與人際交往中,人們要盡力保護自己的面子,同時也要留意不侵犯他人的面子。Brown和Levinson發(fā)表于1944年的《語言使用中的共性:禮貌現(xiàn)象》一書中提出:面子為每一個社會成員意欲為自己掙得的一種在公眾中的個人形象。(Brown&Levinson;, 1978)本文就其提出的積極禮貌策略與消極禮貌策略中的具體方法進行舉例與討論。
二、禮貌策略
說到禮貌策略,就要先提及面子理論?!懊孀印边@一概念最先由中國學者胡先縉于1944年提出。隨后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學者戈夫曼(Goffman)研究了這一理論,他提出面子就是“人們在交流過程中,通過采取言語行為而為自己獲取正面的社會價值,是按照社會所贊許的屬性而創(chuàng)造的自我形象”。(Goffman, 1967)他還提出,“臉面工程”是相互配合的,面子的維護和賦予取決于他人要想不丟面子的最佳方案就是不去傷害他人的面子。英國學者Brown和Levinson在戈夫曼建立的理論的基礎上第一次將“面子”、“禮貌”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討,他們將“面子”定義為“每一個社會成員意欲為自己掙得的一種在公眾中的個人形象”。(Brown&Levinson;, 1978)他們定義了兩種面子:積極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極面子(negative face)。積極面子指,希望自己的行為受到他人的肯定和贊同。消極面子指,希望自己的行為和自由不受他人的約束和妨礙。根據(jù)Brown和Levinson的理論,在每一次談話中,雙方的積極面子和消極面子會面臨威脅,為了削弱潛在的面子威脅行為的程度,說話人可以采取兩種禮貌策略:積極禮貌策略(positive politeness strategy)和消極禮貌策略(negative politeness strategy)。由于篇幅有限,筆者將會從積極禮貌策略和消極禮貌策略共25種中,選出幾種,為大家解釋。
三、禮貌策略的應用
在人際交往中,積極禮貌策略對應的是積極面子,即:我的行為能讓你的行為受到肯定或贊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Brown&Levinson;列舉了15個具體的策略,歸于三個總的準則之下,即:(1)闡明兩者的共同立場/利益 (2)說明雙方為合作者 (3)滿足對方的心愿。
(一)承認對方的需求與利益
在人際交往中,一定會注意到對方的行為舉止,并給予對方一些肯定與贊美,如:“你今天穿的真漂亮!”
此策略在合同翻譯中也得到了一些體現(xiàn),如:
The arbitration 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relevant department of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f Party A is defendant.
例句中表示主要人或事物的單詞(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arty A)的首字母均為大寫,以突顯其重要性,也可以讓對方看到這句話時一眼注意到這些重要的細節(jié),顧及到對方的利益。
夸張策略應是從屬于這一策略。換句話說,你在承認對方的需求與利益時,夸張更能表達出自己和對方相同的感受??鋸埐呗酝ǔJ怯烧Z氣變調(diào)來完成的,如:“我的天,你炒的這道菜也太好吃了!”
(二)運用群體認同感
Brown和Levinson對于這個策略提出了幾種具體的實行方法,筆者拿出兩種來舉例。
1.使用親昵的稱呼
Come here, sweetheart/honey/buddy.
上句中的sweetheart/honey/buddy都屬于親昵的稱呼,可以瞬間拉近彼此的距離,如果只說一句come here則沒有這種效果。
2.使用方言或術(shù)語
使用方言這不必說,老鄉(xiāng)之間自然更親近。第二種,使用術(shù)語。假如你是一名外貿(mào)工作者,在與其他人攀談的過程中,對方用貿(mào)易術(shù)語與你交流,會有一種親切感,心中會覺得:哦原來我們是同行!由此拉近距離。
(二)尋求共識&避免爭論
把這兩者放在一起是因為,后者正好是前者的反面。我們先來說前者,每個人都渴望別人承認自己說的是正確的,實現(xiàn)積極面子,此策略就是尋求能與對方達成一致的方式,滿足對方“正確”的欲望。一是談論安全話題,比如探討天氣就是一個安全話題,再如如果對方是女性,和對方探討美容養(yǎng)顏,就是一個安全話題。二是通過重復來實現(xiàn),也就是說,在談話中重復前一個發(fā)言者所說的部分或全部內(nèi)容。強調(diào)用于強調(diào)表達時的情緒一致(強調(diào)興趣或驚奇)。如:
A: John went to London this weekend.
B: To London!
再如:
小明:北京今天堵車堵的可嚴重了。
小紅:啊,北京今天堵車了啊!
避免爭論是指,說話者可以扭曲自己的話語,以表示同意或隱藏不同意見的程度——用“是的,但是…”,而不是公然的說“不”。如:
A: That's where you live, Florida?
B: That's where I was born.
對話中,B沒有對A提出的你是否住在佛羅里達做出直接否定的回應,而是很巧妙的避開,回答: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再如:
小明:今天的晚飯你喜歡吧?
小紅:是的,就是味道稍微有點淡。
反之,消極禮貌策略對應的則是消極面子,即:我的請求不會讓你的行為或自由受到阻礙或干擾。共有10個消極禮貌策略,歸于五個總的原則之下,即:(1)直接 (2)不推測/假設 (3)不逼迫對方 (4)不妨礙對方 (5)補償對方的其他愿望。
Brown和Levinson提出,在西方文化中,消極禮貌是其表示尊重的中心準則,是保全他人面子最細致最常用的語言策略。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很難做到處處和別人親昵或討好,肯定對方的“積極面子”,因此消極策略成了最常用的策略。
(三)約定俗成的間接
這個方法指,使用間接的方法,讓對方明白你的用意。約定俗成,是指某種事物的名稱或社會習慣,經(jīng)過長期的社會實踐而被公認,并為大家遵守和沿用。如:在一次考試中,小明問小紅:你知道第三題的答案嗎?小明沒有直接問:第三題的答案是什么?而是采用一種間接的方式。如果按照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小紅明白了小明的間接,就會直接把答案告訴他??扇绻〖t沒有明白,可能就會直接回復:知道。
使用間接的方法,如:
(1)Can you post this letter for me?
(2)Are you able to post this letter for me?
(四)疑問與回避
消極禮貌策略中,有一條很重要的原則是:不推測/假設。我們選擇間接表達是因為我們不能推測對方會喜歡我們說出來的東西。所以,采取的策略就是,用疑問的方式去表達,回避任何表示“確切的措辭”。如:
如果說Please open the door,就不如說Won't you open the door? 因為要求某人做某件事,就是假定他能做,他愿意做,但是他還沒有做;承諾做某件事就是承認自己還沒有做過,正如上面間接策略中所討論的那樣。因此,對這些假設——即避免對他們的承諾,是解除常規(guī)的相互影響威脅的主要和基本方法。
(五)道歉
即因自己威脅了對方的面子而道歉,表明自己不愿意傷害對方的消極面子。共有四種策略:
承認自己的冒犯:I'm sure you must be very busy, but...
表明自己的不情愿:I normally wouldn't ask you this, but...
提供正當?shù)睦碛桑篒 can think of nobody else who could…
請求原諒:I'm sorry to bother you…
四、結(jié)語
Brown和Levinson的理論是以西方文化為背景的,以自我形象為中心的面子觀在西方文化中可行,但是并不適用于中國文化。在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中,面子強調(diào)的不是個人意愿的滿足,而是公共形象的體現(xiàn)。其理論以保全面子為核心,為減少面子威脅的程度。在平時的溝通和交流中,要根據(jù)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禮貌策略,提高交際與溝通能力。
參考文獻:
[1] Penelope Brown & Stephen C. Levinson,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 in language us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2] Goffman E.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 to Face Behaviour[M]. New York: Pantheon, 1967.
[3]曹冠英.面子理論的語用策略研究[J].海外英語, 2015(6): 201-203.
[4]馮麗娟.淺談英漢禮貌原則遷移與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J].高教學刊, 2016(7): 7-8.
[5]盧加偉.面子論視角下漢英建議禮貌策略的對比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 32(3): 56-61.
[6]翟艷.跨文化交際中英漢禮貌原則的差異[J]. 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16(1): 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