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問蘭
(成都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兒科,四川 成都 610051)
哮喘是一種慢性呼吸性疾病,調查結果顯示曾因喘息住院而出院后1年內再次住院的患兒的比例較高,少數患兒反復多次住院,近1/3患兒曾因喘息看急診[1]。目前之所以出現反復就診,大部分是因為患兒對出院后的醫(yī)囑依從性不夠而導致的。此年齡段患兒的依從性主要通過患兒家長實施和保證,故本研究中的健康教育、依從性等均對患兒和患兒家長不加區(qū)分。由于該病是一種慢性疾病,不可能長期住院治療,于中途停藥是導致哮喘控制不足的主要因素[2]。因此,對病患提供一定的干涉,比如持續(xù)的醫(yī)藥教育,提醒系統或病況評估并進行反饋的延續(xù)護理是非常必要的。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間在本院住院接受治療的兒童持續(xù)哮喘病患兒68例,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制定的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年齡為4~11歲,平均(8.0±3.5)歲。同時均無支氣管哮喘之外的其他基礎疾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68例患兒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34例,觀察組患兒34例。因跟蹤隨訪脫落因素(對照組、觀察組各有1例兒童監(jiān)護聯系人失聯,觀察組1例兒童轉外地治療)的影響,最終納入分析研究對象中對照組33例,觀察組32例。對照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齡(8.12±2.68)歲;平均病程(0.92±3.63)年。觀察組32例,其中: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齡(7.95±2.11)歲;平均病程(1.08±4.01)年。2組患兒年齡、性別、病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觀察組的患兒能理解并回答兒童哮喘控制測試(C-ACT)問卷內容;觀察組患兒家長(護理人)均能熟練使用微信,并且每日登錄次數不低于2次,同意并能配合治療觀察。
1.2 護理方法
1.2.1 一般教育 所有患兒住院期間接受常規(guī)分級護理,同時患兒和患兒家長還要接受哮喘知識一般普及教育,包括強調長期有效、系統治療的必要性,以及在家用藥注意事項等;通過示范操作,輔導患兒家長理解吸入激素(ICS)的吸入技術,以及掌握儲物罐的使用方法。
1.2.2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兒在出院時,對其家長進行常規(guī)的護理介紹,包括日常的藥物作用以及藥量等。告知家長每隔4個月由專業(yè)護士進行電話回訪,1年后復診時進行治療效果評定。觀察組患兒在出院時,除了向家長進行以上介紹之外,同時采取個體化延續(xù)護理。協助患兒家長關注成都上錦南府醫(yī)院的“哮喘家庭延續(xù)護理”公眾號并注冊。該公眾號內設置有靜態(tài)常規(guī)哮喘健康教育知識區(qū),包括哮喘普及教育知識以及用藥技術指導視頻等,患兒家長可以通過搜索的方式查找相關資訊;動態(tài)消息推送,包括根據環(huán)境、季節(jié)(如氣溫劇烈變化、霧霾天氣、花粉散播等)的變化提示信息,預防哮喘發(fā)作的防范措施和外出注意事項等;醫(yī)患護理交流區(qū),包括患兒家長通過聊天、留言功能,咨詢在對患兒護理過程中遇到的疑惑或困難,科室每日排班安排專人回復、解答,針對吸入器的使用,必要時提供可視指導;個人信息專區(qū),主要是針對患兒年齡、病況制定的個人行動計劃以及C-ACT測試,患兒的C-ACT數據實時傳輸到后臺數據庫,可以用折線圖或數據表的形式顯示控制水平。
護士在介紹公眾號內各區(qū)域功能的同時,協助患兒家長掌握正確使用各模塊的方法,包括個人哮喘行動計劃,逐項對患兒和患兒家長進行詳細講解,讓患兒和患兒家長明確了解每一項的含義,指導患兒和家長對哮喘癥狀進行自我監(jiān)測。指導患兒、患兒家長使用C-ACT每日進行自身控制水平評估并提交數據。為鼓勵患兒堅持連續(xù)控制測試系統,建立小紅花獎勵制度,連續(xù)5 d進行控制測試就可以得到1朵小紅花獎勵,下次到醫(yī)院復查時患兒可以根據擁有的小紅花數量換取禮物,以此提高患兒出院后的治療、監(jiān)控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及標準 對于延續(xù)護理效果的評價主要從患兒治療的依從性和治療的效果兩個方面進行。(1)治療依從性[3]:根據是否堅持正確用藥、是否避免誘發(fā)因素或對刺激源進行有效的防護、是否堅持哮喘控制測試、是否堅持記錄哮喘日記這4個方面進行評定,全部為“是”為完全依從,全部為“否”為不依從,其余為“部分依從”。(2)哮喘控制測試評分[4]:試卷包括7個簡單問題,包括哮喘癥狀、呼吸哮鳴、對生活的影響、夜間覺醒等哮喘控制指標。其中4道題主要是患兒自身的感受,由患兒獨立完成,如患兒不能閱讀或理解困難,家長可以協助,但讓患兒自己選擇答案。另3道選擇題主要描述家長對患兒哮喘影響的觀察,根據分數評估哮喘控制水平。(3)控制有效性:哮喘發(fā)作次數指患兒明顯感覺呼吸困難而必須借助于藥物才能緩解狀況的次數,該指標是描述哮喘癥狀有沒有基本控制的指標;急診或無計劃門診指患兒家屬認為個人護理無法減緩或控制哮喘癥狀,而進行門診治療的次數,不包括計劃內的復查門診次數;患兒住院次數指患兒因為哮喘發(fā)作,經門診診斷或治療后被要求住院治療的次數。影響學習天數指患兒因哮喘癥狀的原因導致不能到校或幼兒園的天數,該數據精度為半天。這些指標反映了患兒出院后1年內哮喘癥狀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計量資料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依從性比較 治療依從率觀察組顯著性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依從性比較
注:1)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患兒哮喘發(fā)作、住院、就診次數及影響學習天數的比較 觀察組哮喘發(fā)作、急診或無計劃門診次數及影響學習的天數顯著性少于對照組(P<0.05或P<0.01),見表2。
表2 2組患兒哮喘發(fā)作、住院、就診次數及影響學習天數的比較
患兒哮喘急性加重往往是因為對自身病況管理、控制不佳而導致的[5],多數表現為缺乏依從性[6]。患兒出院后能否接受持續(xù)、有效的延續(xù)治療和護理,就成為兒童哮喘控制有效與否的核心問題。成都上錦南府醫(yī)院利用互聯網絡平臺為患兒及患兒家長提供延續(xù)化護理指導,根據患兒的病癥制定個性化哮喘行動計劃(PAAP),同時利用微信平臺參與到患兒的延續(xù)化護理過程中,持續(xù)對患兒的病癥進行評估、治療和監(jiān)測,以達到并維持哮喘控制。這表明利用現代通信新技術,使用患者最能接受、高效和快捷的渠道為患者提供符合個體差異、個體需求的獨立性教育措施[7],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效果,提高治療及用藥的依從性。
本研究還證實哮喘患兒治療完全緩解的前提是對治療的依從性,采用個性化延續(xù)護理的觀察組無論從兒童哮喘控制測試得分還是從哮喘發(fā)作次數和對生活的影響上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因此,在延續(xù)護理過程中應確?;純褐委煹囊缽男?,逐步形成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醫(yī)院方應建立患兒疾病檔案,跟蹤患兒病情,及時了解治療進展情況,監(jiān)控用藥依從性,這些都是促進哮喘患兒康復和健康成長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