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葭
尺短情長的箋紙,因集詩詞、書法、繪畫、篆刻于一體,而備受文人雅士的喜愛。近些年伴隨著“文房熱”,那些名畫、名店、名刻、名印“四絕”的箋紙、箋譜也開始在拍賣市場上嶄露頭角。在京、津等地古玩市場、古舊書店和紙店文具店里,搜集箋紙、箋譜者也大有人在。
與一般意義上的收藏品不同,箋紙是一種消耗品。那么這種既可收藏,又可觀賞,更可再次使用的箋紙,還有多大的市場空間?
文人雅士的案頭清玩
箋紙是舊時文人雅士用于題詠或書信的一種幅小而華貴的紙張,紙質潔白、勻薄、細膩、柔滑,并印有淡雅而精美的圖案花紋,尤以名家繪稿者更具觀賞價值。將彩印箋紙輯成圖冊,則稱為“箋譜”。
箋紙起源于南北朝時期。第一個讓箋紙名聲大噪的是唐代薛濤。錢梅溪《藝能編》載:“書箋花樣多端,大約起于唐宋,所謂衍波箋,浣花箋,今皆不傳。”正是薛濤發(fā)明了浣花箋。宋代謝景初創(chuàng)制深紅、粉紅、杏紅、明黃、深青、淺青、深綠、淺綠、銅綠、淺云等十色箋,世稱謝公箋。明代以后,箋紙的藝術追求更在圖案花紋上。著名的如明代吳發(fā)祥的《蘿軒變古箋譜》和胡正言的《十竹齋箋譜》,所畫清供、博古、山水、花鳥、人物、歷史故事等,極其精致典麗。這兩部箋譜均用套色木刻水印,并在世界印刷史上率先采用“拱花”技術。所謂“拱花”,就是凹凸版,以表現流水、白云等縹緲恍惚的立體虛幻效果。嗣后,各種箋譜如百花齊放,爭奇斗妍。
近代以來,北京榮寶齋、上海朵云軒、南方十竹齋等都出過大量精美的箋譜、箋紙。吳昌碩、虛谷、齊白石、傅心畬、陳師曾、張大千、王雪濤等名家都參與過箋紙的繪稿,內容有山水、花鳥蟲草、人物等,無論散葉,或已裝裱成冊皆精美絕倫??梢哉f每一枚箋紙,堪稱一幅微型的國畫或是鐘鼎彝器的拓片,或清新淡雅,或古樸凝重,使得人們在閱讀詩詞或書信的同時得到一種視覺上的美感,因此,備受文人雅士的喜愛。
箋紙拍場也談兵
現在,無論是寫信還是收信,都已經成為一種頗為奢侈的事情,箋紙逐漸退出視線,許多年輕人已不知箋紙為何物,箋紙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古董拍賣的舞臺。近十幾年來,伴隨著“文房熱”,在各大拍賣會的古籍善本專場上也多有箋紙、箋譜參拍。雖然它們往往價格參差不齊,但都得到藏家追捧,部分拍品以較高價位落槌。
在2001年翰海春季拍賣會上,清代宣統(tǒng)年間《百花詩箋譜》以8.8萬元成交,民國時期《榮寶齋詩箋譜》以1.1萬元成交,現代《蘿軒仿古箋譜》以2.42萬元成交。此后,北京海王村拍賣公司拍賣一部 1981年出版的《蘿軒變古箋譜》,以1.65萬元成交。北京海王村拍賣公司2006年古籍春拍結果顯示,民國時期木版套印箋紙4冊,成交價,5.4萬元。2009年3月北京德寶古籍拍賣結果顯示,舊花箋一套,成交價數千元;素月樓信箋2印張,成交價也數千元。報載,清代民國時期水印花箋,市場價每張已達50元至100元。2007年,《北平箋譜》1933年編號簽名本在拍賣會上以41.8萬元成交,震撼了收藏界。2016年北京泰和嘉成春季拍賣會上,民國榮寶齋木版水印《北平榮寶齋詩箋譜》,共收箋2印幅,集張大千、齊白石、徐燕蓀、溥儒等名家繪圖,最終以23萬元成交。
在京、津等地古玩市場、古舊書店和紙店文具店里,搜集箋紙、箋譜者大有人在。那些名畫、名店、名刻、名印“四絕”的箋紙、箋譜更是珍稀。如今還可見到的比較有名的箋譜有《榮寶齋詩箋譜》《十竹齋箋譜》《百花箋譜》《詩婢家詩箋譜》《百花詩箋譜》等。近幾年藝術品拍賣會上,這些箋譜與箋紙常常出現,深受藏家鐘愛,且價格不菲。再加上,木刻水印已經進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知道這種工藝的人越來越多,技師卻日漸減少,有失傳之虞。這些信息充分說明,箋紙、箋譜的收藏價值正逐日被認可。
趙廣青:市場洼地粼制各撅
箋紙或箋譜的收藏是一門復雜的學問。本期《投資課堂》欄目邀請廣東崇正拍賣書畫部經理趙廣青先生,劉這一仍處]帝場洼地的尤物進書嘟索和解讀。
《收藏·拍賣》:目前箋紙或箋譜究竟處于怎樣一種市場狀況?
趙廣青:箋紙或箋譜都屬于古籍善本中比較小眾的門類,有時候也會夾雜在書畫專場中出現,容易被忽略。但這兩年出現在拍場上的箋譜都取得不錯的成績,崇正2015年曾上拍過一冊民國二十五年木刻套色齊白石畫箋,起拍價3000多元,最后以近13萬元的價格成交,這套畫箋里面的繪畫題材對齊白石繪畫研究有輔助作用,木刻套色的印刷技術和市場存世量都決定了它的價格。其實,收藏古紙歷來是文人墨客們的一大嗜好,民國、清代的宣紙價格已經驚人,而箋紙便是屬于紙的一種,現今考證到中國最早的有關箋紙的箋譜是刻成于明天啟六年(1626)的《蘿軒變古箋譜》。十竹齋、榮寶齋、朵云軒等都是出品箋譜的百年老店,他們現在出品的復刻版箋譜都賣到了上萬元一套。近幾年箋譜的價格上浮,“文房熱”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也主要是文人賦予了箋紙的價值,這一群體的把玩帶動了價格的上升。
《收藏·拍賣》:為什么老箋紙那么受歡迎?怎樣分辨箋譜的價值?
趙廣青:在我看來,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因為箋紙自身的收藏價f崖被挖掘。古籍、拓片、書畫市場一路高漲,這時候便需要尋找更多類似的市場替代品。箋紙屬于古籍善本類,與其具有相同屬性,但目前仍處于市場低洼,價f雇嚼待挖掘。第二個是負面的原因,比如在20世紀50年代的書畫上套上晚晴的老紙,造假成老書畫,這是不法分子常用的伎倆,這有可能變相助長了老紙、老材料的價格上漲,信札經常碰到這種案例,這就需要藏家練就火眼金睛了。
箋譜的價值分辨有幾點。第一是年份,新箋譜和老箋譜的價格不可同日而語。第二,老箋譜也要分作坊、刻板工藝和發(fā)行量。如果是十竹齋、榮寶齋、朵云軒等知名作坊的木版水印,一定比不知名作坊的復刻版價格要高許多;如果是母版或者孤本就更珍貴了。第三就是和古籍善本、信札等都有相同的屬性,名人賦予它的附加值。名家繪制、名家題跋批注和遞藏等都能提高一冊普通箋譜的價值。2016年在中國嘉德香港春拍“滴仙館藏大千自存舊紙”專場上,張大千親自監(jiān)制的五張“六尺大風堂羅紋紙”拍出了129.8萬港元的高價。從某層面上講,醉翁之意除了紙,還有張大千藏紙用紙的吸引。
《收藏·拍賣》:那么箋譜會不會隨著古籍善本等類似品類的市場變化而波動?
趙廣青:古籍市場的良好趨勢的確會帶動箋譜的價格上漲,但是波動幅度非常小。因為箋譜本來就是小眾的,它的收藏群體比古籍收藏的群體更小,古籍有很深的學術研究價值,國家也提倡回歸傳統(tǒng)文化,所以官方和私人收藏都更多。而箋紙是一種消耗品,與一般意義上的收藏品不同,箋紙的收藏價值不僅體現在藏品自身的歷史價丫遙和文化價位上,更體現在始終蘊涵著的使用價值上,中國傳統(tǒng)畫家收藏舊紙,無一不是用來寫字作畫的。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種使用價值隨著時間的流逝與日俱增。因為上乘的老紙在存放中經過不斷吸附水分和干燥的交替過程,品質會變得更加獨特,潤墨染色會收到神奇的效果。這也決定了老箋紙存在一定的市場空問。
《收藏·拍賣》:新藏家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趙廣青:收藏切忌急功近利,現在網絡發(fā)達,藝術品價格也日漸透明化,入手和出手都需要看準時局。其次,入手前必須要做功課,不能單憑直覺,這是不太現實的。比如榮寶齋出品的齊白石套色箋譜,入手前我就會去求證齊白石是不是真的畫過這個題材,不能無中生有;再去求證榮寶齋那年一共刻了多少套,存世量還有多少,都有哪些機構或博物館收藏了……這些都是需要做一些學術性的研究和比對的。再次,無論收藏什么東西,門類和系統(tǒng)都很重要。一般箋紙講求成套收藏,不能東一錘子西一榔頭。箋譜也可以有門類,山水類的、手繪類的、線裝的……比如你可以只收十竹齋20世紀30年代早期出品的木版水印,沉得住氣、有系統(tǒng)的收藏會讓你宅圈里爭得話語權和一席之地。成系統(tǒng)的收藏也有助于研究和挖掘i較月,所有賣得好的東西關鍵都在于你能不能講一個好的故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