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亞麗
《圓夢巨人》是美國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在2016年拍攝的影片。影片講述了孤兒院的小女孩索菲因為晚上看到了巨人而被巨人帶回巨人圍,在和這個“好心眼兒”巨人相處的過程中,索菲發(fā)現(xiàn)巨人國其他的巨人都吃人肉,只有好心眼兒巨人吃自己種植的植物,并把捕捉到的好夢送給孩子們,為了讓其他巨人不再吃人肉,索菲和好心眼兒巨人一起在英國女王的幫助下抓住了其他巨人,并把他們投放在一個孤島上,只給他們植物吃。
電影在全球50多個國家上映,一經(jīng)發(fā)行,便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電影的主題上,蔡琦在“《圓夢巨人》:來自童話世界的人文關懷”一文中,分析了電影所傳達出的人文關懷”[1];張麗麗在“人性真、善、美:《圓夢巨人》文學改編電影的主題意蘊解讀”中,探討了電影中表現(xiàn)的人性真、善、美主題。[2]這些研究在關注電影中兩個主人公——索菲和好心眼兒巨人一之間的友誼時,都忽略了兩個人隱藏在“友誼”之下的另外一種關系,即電影伊始就存在的從屬和不平等的關系,索菲從一開始就以一種趾高氣昂、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好心眼幾巨人,只是這種態(tài)度被小心地掩蓋著兩個人一起冒險的過程中。本文從后殖民主義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對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場景設置和電影中人物關系等方面的分析,來研究貫穿于電影的西方中心主義思想。
一、西方特權視角下的世界
后殖民主義的批評理論認為,西方人以自己的視角描寫非西方世界。這樣的視角根深蒂固,他看不到除了西方世界之外其他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和觀念。他所能看到的只是一個完全由西方所統(tǒng)治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所有的歷史和文化都要符合西方的標準,否則就是落后的、野蠻的。在西方文化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種一貫的關注,這就是——把為社會所需要和授權的故事空間安排在西方世界,然后,通過編排、設計動機和故事的發(fā)展,把遙遠的或邊緣的世界聯(lián)系起來。出現(xiàn)這些地方雖然是故事的需要,但是卻是處于附屬地位的。這種觀念不是產(chǎn)生于作者的預先設計,而是與西方中心主義的文化認同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那個文化認同想象自己處在地理所認知的世界里。
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是在一個英國小女孩索菲的視角下展開的,在小女孩索菲的潛意識中,會不自覺地把西方世界或者英國當作文明的象征。電影一開始,英國的城市在夜里燈火通明,寬闊的大橋和平整的街道上車輛穿梭,處處體現(xiàn)著現(xiàn)代文明的特征。而西方人在描寫非西方地區(qū)時,總是出現(xiàn)那些想當然的刻板形象,他們對其他地區(qū)的介入就是要把文明帶給原始的或野蠻的民族,在真正了解其他民族之前,就已經(jīng)有了“他們”只懂暴力,當“他們”行為不軌時,就可以加以懲罰的設想。“他們”和“我們”不一樣,因此就只能被統(tǒng)冶。所以,索菲在白天外出時,看到的巨人國沒有水、沒有電、沒有任何交通工具,除了好心眼兒巨人,其他的巨人包括吃肉塊兒的、嚼骨頭的、吊人的、吃孩子的、滴肉的、大胃王、吃女人的、血瓶人、屠夫男,以吃人肉為生,不從事生產(chǎn)活動,他們甚至沒有房子,席地而睡,蓋的是草皮,穿的是布條而不是完整的衣服。他們睡覺的地方堆放著廢棄的汽車、火車車廂等東西(暗示了巨人們虜獲了很多人類并把他們吃掉了),而這些東西被巨人們當作玩具拿好心眼兒巨人取樂,整個環(huán)境呈現(xiàn)出一種荒涼陰暗的狀態(tài)。由此可以看出,在索菲的眼中,巨人國完全是愚昧無知、一片荒蕪的原始社會的狀態(tài)。當故事的敘述過程與實際的地理空間放在一起,就產(chǎn)生了有關西方位于世界中心,而其他地區(qū)都是世界邊緣的畫面。在這種從地理角度描述的畫面中,也有一種同樣強烈的信念,認為西方的優(yōu)勢是當然的。這些優(yōu)勢使得西方能壓倒那些邊緣的、脫離了歷史和文明的地區(qū)。
西方中心主義者賦予自己一種特權,按照自己的特定視角來審視世界,他們“對人做出野蠻的/文明的、東方的/西方的、亞洲的/歐洲的、他們的/我們的區(qū)分純粹是任意的,是由大腦創(chuàng)造出來的,盡管表面上是客觀存在的,實際上卻出自虛構”[3]。通過小女孩索菲的眼睛,歐美國家象征著光明和先進,是世界的中心和文明的來源,而世界上其他未知的地方則充滿了黑暗和恐怖,是邪惡、愚昧、落后的象征。即使相對文明的好心眼兒巨人,住的地方也只是山洞,房間內(nèi)光線昏暗陰沉,各種用具很明顯是從文明世界直接帶回去的,他吃的東西是他自己種植的一種看起來很惡心,吃起來很難吃的蔬菜。在西方社會的邊緣上,其居民、社會、歷史和存在代表著非歐洲本質的一切非歐洲地區(qū)都落后于歐洲,非歐洲地區(qū)是靜止的,與世界歷史無關的,象征著未知世界的巨人國如此低級、野蠻,既沒有發(fā)展的潛在可能性,也沒有發(fā)展的歷史過程。與此相對的是英國女王的宮殿,整個宮殿宏偉壯觀,即使在晚上也是燈火輝煌,女王的臥室里陳設著舒適的家具和貴重的裝飾品,招待好心眼兒巨人的餐廳裝修豪華,好心眼兒巨人進餐廳的時候不小心把房頂上的吊燈碰到了,驚慌地問:“天吶,這是什么?”女王的回答則是:“那是路易十四大吊燈?!辈还芎眯难蹆壕奕酥恢缆芬资?,而索菲馬上替好心眼兒巨人解釋:“真真真的很抱歉,陛下,他從來沒有進過房子里?!边@種呈現(xiàn)也抽離、隱藏和刪除了觀察者的真正的權力。僅僅由于力量和西方中心主義精神的聯(lián)盟,這些觀察者就可以從一種看不到的超客觀立場就巨人的現(xiàn)實發(fā)表觀點,就可以用常規(guī)的或科學的術語來代替巨人的觀點。索菲所看到的巨人國正如西方人眼中的東方“難以理解的(unfamothable)、充滿異國情調(diào)的(exo tic)的地域,那里是神秘故事的居所,是殘酷和野蠻的上演地”[4],而英國,代表了西方,則是文明世界的象征。西方中心主義將非歐洲人排除在文化,甚至白種人的基督教歐洲觀念之外,使他們失去自己的特征,只是作為低等生物而存在。
二、西方文化下的種族優(yōu)越感
處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個體在交往的過程中,“由于處于優(yōu)勢地位的文化掌握更多的話語權,甚至掌握著世界通行的話語體系、表述系統(tǒng),因而他們時常天然地處于主體位置上,而‘弱勢文化的主體本身卻很難獲得文化主體的位置,他們常常是‘客體化的,即使在其主體活動中,常常也缺乏文化自主性”[5]。小女孩索菲第一次和好心眼巨人交談的時候,盡管好心眼巨人的英語錯誤百出,但是雙方用的都是英語,而索菲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他的英語中的錯誤,在這里,索菲把自己的語言放在主體地位上,認為自己的語言更文明,好心眼巨人說不好英語應該感到羞愧,就語言代表了文化和種族身份這方面而言,索菲在一開始就有一種種族優(yōu)越感,通過語言表達認為自己的種族更先進文明,進而以這種文化的生活方式、信仰、價值觀等視為中心或標準,并以此衡量其他文化模式,所以而以認為好心眼巨人為代表的巨人們是落后、愚昧的種族。索菲以中心話語權力的姿態(tài),使其他話語處于“邊緣”“少數(shù)”的狀態(tài),從而壓抑了“他者”自我言說、自我生命表征的權力。而在好心眼巨人和英國女王見面的過程中,英國人在西方文化下的種族優(yōu)越感就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好心眼巨人在第一次見女王的時候,女王站在窗前,雖然很緊張,還仍然保持一種高人一等的氣質;接下來,索菲要求好心眼巨人說“陛下,我是你卑微的仆人,統(tǒng)領四海的陛下,君王,統(tǒng)治者”,這里好心眼兒巨人在索菲的指示下自稱“卑微的仆人,稱英國女王為“統(tǒng)領四海的陛下,君王,統(tǒng)治者”,暗示了在英國人眼中,英國女王不但是英國的統(tǒng)治者,對遙遠世界的其他人類來說,女王也是所有人的統(tǒng)治者,而女王沒有問好心眼兒巨人的任何情況,就坦然接受了好心眼兒巨人的這種問候,直接將好心眼巨人置于低于自己,甚至是低于一般英國人的位置,按照后殖民主義的觀點,西方的思想和文化模式以及其文學的價值與傳統(tǒng),甚至包括各種后現(xiàn)代主義的形式,都貫穿著一種強烈的民族優(yōu)越感,因而西方的思想文化總是被認為居于世界文化的主導地位。[6]在這種思想文化中,西方人以自我為中心,各種文化傳統(tǒng)和思維方式也是按照自己的標準去要求他人。這種源于西方中心主義的態(tài)度通過剝奪對方的話語權,有效地使對方沉默,把差別重新塑造成屬性,把文明和落后之間的差異呈現(xiàn)為種族屬性之間的不同。
盡管在面對非歐洲文化時,西方的文化形式盡量是細致的,周密的、包羅一切的,但是它們對非歐洲文化仍然明顯的是具有意識形態(tài)的、有選擇的、甚至是壓迫性的,正像殖民時期的繪畫,盡管是現(xiàn)實主義的,卻充滿了意識形態(tài)和壓迫。在女王設宴招待好心眼巨人的過程中,完全沒有考慮好心眼兒巨人的身高,或是巨人國的飲食習慣及用餐的禮儀,以便按照好心眼兒巨人的習慣來用餐,恰恰相反,在對巨人國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展現(xiàn)的完全是英國王室的用餐流程和餐桌禮儀。好心眼兒巨人進入餐廳的方式是在總管的指揮下,小心翼翼地爬進去的,在爬的過程中精神還要高度緊張,注意不要碰到東西,而女王和索菲則是昂首站在餐廳等著好心眼兒巨人爬進來,這種方式本身就說明了女王和索菲的種族優(yōu)越感:比起巨人來,英國人是更高等的種族,英國文化是更高等的文化。她們不會根據(jù)巨人的身高在室外或是其他方便進出的地方讓巨人就餐,而寧愿讓巨人爬著進餐廳來體會更加文明的英國餐桌禮儀和就餐環(huán)境。在這樣的關系并不是客人和主人的關系,而是西方與不發(fā)達的、消極的非西方世界的從屬和低微的人之間的關系。在和歐洲文明接觸的過程中,原始人的狀況、性格和習慣也會得到不斷進步和提升。上菜的時候,也沒有人詢問好心眼兒巨人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就要求好心眼巨人按照英國人的方式來用餐,英國人認為自己更加開化更加文明,自己的種族要優(yōu)于巨人種族,飲食習慣只要按照自己文化進行就好,好心眼兒巨人屬于落后的民族,各方面都要向先進的文明學習。西方對于世界上其他種族的判斷,并不以全面的了解和認真的調(diào)查為基礎,而是以滿足基于其能滿足西方人自大心理的程度而定的,所以,這種判斷反映出的正是西方文化下西方人的種族優(yōu)越感。這種關于異域種族的敘事形式,用好奇心代替了權力的印記。但是,這種敘述與觀察都是以西方的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為基礎,產(chǎn)生出的異域種族的形象并沒有自己的獨立意識,只是也只能是西方人的意志的產(chǎn)物。西方可以隨心所欲地把他們的幻想和仁慈加到其他的種族的頭上,因為這些種族居住在世界的邊遠地區(qū),沒有生活、歷史和文化可言。
結語
薩義德在《東方學》中談到西方文化霸權時認為,東方學與丹尼斯-赫依所說的歐洲觀非常相似,其核心就是認為歐洲的民族和文化優(yōu)于所有非歐洲的民族和文化,同時,薩義德也將歐洲的范圍擴展到美國,即美國和歐洲的民族和文化優(yōu)于其他所有的民族和文化。[7]在當今社會,隨著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世界多極化發(fā)展趨勢明顯,任何國家已經(jīng)無法單純使用武力來一統(tǒng)世界。于是,美國開始重視文化、價值觀輸出,以謀求文化霸權,最終實現(xiàn)世界霸權。在這種文化霸權思想的指導下,美國在全球范圍內(nèi)輸出的文化產(chǎn)品,特別是電影,都植入了西方文化中心和文化霸權的意識,在大眾接受的過程中慢慢滲透,向大眾灌輸并傳播這些思想,這也是一種隱形的文化殖民形式。因此,我們在觀看美國電影的時候,應當批判性地接受電影中所傳達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吸取其中的精華而避免被其中的文化霸權的思想所影響。
參考文獻:
[1]蔡琦.《圓夢巨人》:來自童話世界的人文關懷[J].電影評介,2016 (22):2 6-28.
[2]張麗麗.人性真、善、美:《圓夢巨人》文學改編電影的主題意蘊解讀[J].電影評介,2017(10):70-72.
[3]張其學.后殖民主義語境中的東方社會[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85。
[4](英)齊亞烏丁·薩達爾.東方主義[M].馬雪峰,蘇敏,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3.
[5]王玉國,想象中的他者 后殖民主義文論與電影個例[J].時代文學,2006 (12):127-129.
[6]孫晶瑤.后殖民主義理論與文學批評[J].文教資料,2007 (32):51-52.
[7](美)薩義德,東方學[M].王宇根,譯.北京:讀書·生活·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