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艷
摘 要: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部分和寫作部分均是重要的部分,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有效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能夠?qū)W生寫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寫作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必須有機結合閱讀和寫作教學,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分析能力,促使學生有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閱讀與寫作融合 教學思考
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從實際教學情況看,小學生更加喜歡閱讀課程,與寫作相比較,閱讀相對要容易一些。同時閱讀與寫作是相互促進的關系。隨著學生閱讀數(shù)量的增加,詞匯量得到積累,語感變得更加豐富,寫作時頭腦中有了東西,開始愿意接觸寫作。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機融合,不斷強化閱讀和寫作的相互促進作用,從而不斷提升教學質(zhì)量,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效的融合的積極意義
(一)通過閱讀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優(yōu)質(zhì)閱讀作品都是高質(zhì)量的寫作作品,其在結構安排及情節(jié)設計上都有相同點,同時還具有多種多樣的表達方式。開展閱讀教學時應該涉及寫作素材積累問題,引導鼓勵學生在閱讀時挑選出一些好詞好句摘抄下來,應用在作文中。通過閱讀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一些優(yōu)秀文章寫作,從而鍛煉學生的寫作技巧。在很多情況下,學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教師需要發(fā)揮作用,開設生活化閱讀課程,花費一些時間與學生分享,并在課上讓學生利用這些構思出一個小短文,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閱讀課程中閱讀文章多種多樣,很多都是依據(jù)學生興趣選擇的,能夠有效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閱讀課程中使用的文章包括人物傳記、國內(nèi)外的名著,都是文章典范,能夠給沉悶的課堂增添別樣色彩。因此不僅僅要實施閱讀教學,還要融入一些寫作教學,讓小學生了解到語文學科多彩的方面,減少寫作困難的情緒。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合理融合,能夠有效豐富教學內(nèi)容,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多彩化語文學科,促使學生活潑起來,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寫作興趣。
(三)幫助小學生優(yōu)化寫作技能。
閱讀教學的實施有效拓寬了小學生的知識面,學生經(jīng)過大量閱讀練習后,會自然而然地收獲一些東西,包括寫作素材和寫作技巧。閱讀量的增加會發(fā)揮很多積極的作用,一是掌握到更多課本上學習不到的東西,二是豐富寫作素材,三是提高寫作技巧。小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逐漸形成掌握寫作手法及情感表達方式,會通過寫作展示在閱讀中收獲的知識,有效提升寫作水平。
二、小學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融合的現(xiàn)狀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除了字詞教學外就是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因此必須重視其二者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學生如果擁有較高的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那么對于其將來的發(fā)展會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有效地把閱讀和寫作相融合,能更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升這兩面的能力。從部分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看,二者融合程度較低,整體教學效果不理想。探究具體原因為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缺少將其二者融合在一起的經(jīng)驗,同時也缺少將二者融合在一起的技巧,最終難以將二者融合后的積極作用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小學語文學習活動主要是通過“讀”吸收知識,然后通過“寫”把知識傳遞出來,所以“讀”與“寫”是密不可分的關系。閱讀和寫作難以有效融合,將阻礙小學生“輸入”和“輸出”知識,造成寫作和閱讀學習效果不理想。
三、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機融合
(一)組織探究式學習,拓寬學生知識面。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設閱讀課程的時候,可以嘗試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閱讀文章,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拓寬知識面,達到有機融合寫作教學的目的,為小學生寫作積累素材?!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充分顯示了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閱讀儲備寫作材料,能夠更好地認識世界,提高能力。收集到的材料則能反映表達與交流的內(nèi)容,是一種非常好的審美體驗途徑。寫作則將自己積累的材料,進行深入加工,通過學生的再創(chuàng)造形成新的文章。單獨看閱讀和寫作,表面上是相互獨立的,實際上卻有著密切關系。教師要將其二者有效融合必須嘗試組織探究式教學教學活動。
例如在一次課外文章的閱讀課程中,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為學生布置一些探究任務,然后開始閱讀課程。語文教師可以選取一篇課外文章和一篇課內(nèi)文章,通過幻燈片為學生設置幾個問題,兩篇文章所描寫的具體內(nèi)容分別有哪些,文章中哪些詞語或者句子是學生認為使用最優(yōu)美的,用自己的話講述文章中心思想,在閱讀完成后自己復述一遍文章,分析文章的異同點有哪些。教師做了基本講解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回答這些問題。通過這種模式的教學,學生對兩篇文章內(nèi)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針對問題進行交流,學習課外文章,開闊視野,知識面得到拓展,提高智力、能力、情感。通過交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得到提升?;卮鹂谑鰡栴}時,鍛煉口語表達能力,為寫作奠定基礎。
(二)量身定做閱讀計劃,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
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融合應該從學生實際情況和性格特點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能力,考量實際教學需求,為學生量身定制閱讀計劃。這樣可以有效保證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有效的閱讀活動。教師要對學生每天作業(yè)數(shù)量有詳細的了解,將閱讀活動所占用的時間設定在合理范圍內(nèi),減輕學習壓力。教師從每個學生寫作水平與能力及語文素養(yǎng)實際情況出發(fā),規(guī)定具體的閱讀時間和數(shù)量,以便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最后,為學生尋找一些高質(zhì)量的閱讀文章,同時針對寫作能力欠缺的學生布置針對性的閱讀任務,從而有效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
比如,教師可以在節(jié)假日為學生布置三五篇閱讀任務,要求寫讀書筆記,積累好詞好句,寫一遍讀書感想。在日常課余時間布置一篇短文的閱讀,閱讀作業(yè)摘抄好詞好句。針對一些特殊的學生,比如風景作文不是突出的學生,為其布置專門描寫風景的文章;敘事作文不好的學生,則布置一些敘事類文章。這樣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才能更加有效提升寫作能力。
(三)通過寫作反應閱讀成果,提高閱讀水平。
低年段學生可以結合生活寫作,將聽見的、看見的、感覺到的寫進作文。學生可以運用通過閱讀積累的優(yōu)美詞匯和句子。這時的作文,雖然表面上看上去非常優(yōu)美,但是屬于學生的東西很少,因此教師必須對寫作進行升級。高年段學生的寫作需要增加學生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不僅僅需要美詞和美句的堆積,更要通過寫作將收獲的東西反映出來,逐漸提升閱讀水平。
比如說教師可以限定一個較小的范圍,像“通過讀謀篇文章,我學會了什么”等,讓學生自行擬題目,然后創(chuàng)作文章。學生運用豐富的思維,勾勒出自己想要寫的內(nèi)容,有時候會得出一些非常深刻的內(nèi)容,但是有時候因為自身能力的限制,要充分表達還是比較難。教師需要對其進行引導,幫助其梳理文章的整個脈絡,主人公都有誰,講述了什么故事等,然后讓學生開始寫作。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重視寫作教學,同時也重視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是將二者融合在一起,發(fā)揮促進作用。一方面能夠通過閱讀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小學生優(yōu)化寫作技能。因此,語文教師可以組織探究式學習,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制訂閱讀計劃,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寫作反映閱讀成果,提高閱讀水平,從而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分析能力,促進學生有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和利.淺析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有機融合與相互促進[J].學周刊,2016(23).
[2]陳玲.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整合的教學個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6.
[3]蘆晉花.關于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思考[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7(7):81-82.
[4]由劍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運用課外閱讀的意義與方法思考[J].中華少年,2016(17).
[5]鄧貴陽.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教學思考——“以讀悟?qū)憽盵J].教育科學:引文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