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聿
進入21世紀后,中國政府和航空工業(yè)的自信和企圖心得到極大滿足。尤其是被國產航空電子火控系統(tǒng)武裝起來的殲-10單發(fā)殲擊機,往往在對抗演習中完勝蘇-27SK乃至殲-11,更讓解放軍及供應商感到有必要將自身占有優(yōu)勢的技術“嫁接”到俄羅斯飛機上,進而完全進入自主研制現(xiàn)代戰(zhàn)機的“大國俱樂部”,徹底擺脫俄羅斯在某些關鍵零部件方面的限制。正是這種觀念,令殲-11家族的發(fā)展脈絡發(fā)生巨變。
伊利因指出,從20世紀末開始,沈飛便以“小步快跑”的方式展開殲-11“非俄化”改裝工作?!八麄冏龅牡谝患率遣鹣聶C載電子儀表,換上能給飛行員提供更多信息通報的液晶顯示器,以提升戰(zhàn)機的作戰(zhàn)能力,再進一步就用國產渦扇-10A(WS-10A)發(fā)動機取代AL-31F,如此重大的改進型被命名為殲-11B。
從總體來看,殲-11B換用國產機載電子和武器設備方面進步明顯。它的機頭罩內安裝有國產機載雷達,中方稱該雷達“可保證同時打擊兩個空中目標,可以發(fā)射空對面精確制導武器,并具備抗電子干擾能力”。從中可以判斷,該雷達的功能已超越當初蘇-27SK殲擊機所搭載N-001型雷達。殲-11B還安裝了中國生產的光電觀瞄系統(tǒng),是俄羅斯烏拉爾光學機械廠(UOMP)開發(fā)的31E/OPES-27設備的仿制品。它由紅外跟蹤傳感器和激光測距儀等組件組成,對殲擊機一類目標的最大有效距離為40~100千米,對高速空空導彈的探測距離約為25~45千米,可在戰(zhàn)機不打開雷達時進行主動探測定位。另外,飛機上還裝備了中國生產的新型慣性導航系統(tǒng),同時兼容衛(wèi)星定位信號,導航數(shù)字地圖可顯示在座艙的液晶顯示器上。據(jù)見過殲-11B座艙的中國專家透露,該機的人機界面完全符合“第4+代”戰(zhàn)機的標志:三塊多功能液晶顯示器組成信息指揮平臺終端,每塊顯示屏的規(guī)格為6×6英寸(152×152毫米),邊緣帶有按鍵;還有兩個小一點的液晶顯示屏,在前風擋處安裝有一個抬頭顯示器(HUD)。
在武器方面,殲-11B總載彈量可達8噸,與蘇-27SK/殲-11相當。執(zhí)行制空任務時,它裝備有國產“霹靂”8B近距格斗導彈和“霹靂”12中距導彈?!芭Z”12安裝有主動式末段自導引頭,最大射程60~80千米,與美國AIM-120C、俄羅斯R-77導彈屬同一級別。據(jù)報道,中國還在研發(fā)威力更大的中距空空導彈,例如“霹靂”12D導彈可安裝于機艙內部掛架,減少戰(zhàn)機雷達反射截面積(RCS),還有采用火箭沖壓發(fā)動機的“霹靂”21,能夠延伸打擊距離,并能通過數(shù)據(jù)鏈與載機實施雙向數(shù)據(jù)交流(即所謂“人在回路”),實現(xiàn)對攻擊方式的快速調整。殲-11B還裝備KD-88空對面導彈、500千克級航空炸彈和大口徑無控火箭彈。
可是殲-11B“換國產心”的進程充滿坎坷,不斷出現(xiàn)“身體排抑”現(xiàn)象。據(jù)稱,殲-10B確定換裝的渦扇-10A發(fā)動機于上世紀90年代末研制成功,動力級別上適合于殲-11B一類的重型殲擊機。俄羅斯媒體曾聲稱渦扇-10A是AL-31F的仿制品,但事實并非如此。2010年6月,渦扇-10A樣機在北京大湯山航空博物館曝光。從結構上看,它確實由中國設計師自己研發(fā),盡管受到俄羅斯AL-31F雙轉子渦扇發(fā)動機的影響,但仍存在巨大差異。渦扇-10A采用新型燃氣發(fā)生器,是在美國CFM56雙轉子渦扇發(fā)動機燃氣發(fā)生器的基礎上改進的。渦扇-10A要比AL-31F重一些。要強調的是,中國工程師拿出的首批渦扇-10(非雙轉子結構,不是后來的改進型渦扇-10A)推力為110千牛,與AL-31F相仿,但在其它參數(shù)方面更接近于蘇聯(lián)上一代AL-21F雙轉子加力渦噴發(fā)動機,即安裝在蘇-24殲擊轟炸機上的產品。
中國國產發(fā)動機走過了一個逐步成熟的過程。到了2005年前后,中國專家們已將設計優(yōu)化后的渦扇-10A發(fā)動機的推力提升到122.5千牛,但它的使用壽命不盡人意。2006年,沈飛曾拿出3架殲-11B工程樣機,其中一架(或兩架)采用國產發(fā)動機,并計劃于次年開始小規(guī)模量產。一開始,由于發(fā)動機的問題,2010年5月,中國空軍所有殲-11B(含在造)殲擊機暫時放棄渦扇-10A,轉而用俄制AL-31F發(fā)動機頂替。為了更好地拉住中國客戶,莫斯科禮炮中心曾建議中國使用AL-31F-M1渦扇發(fā)動機。它是AL-31F的改進型,推力為132千牛,已被俄軍現(xiàn)役的蘇-27SM殲擊機使用。俄羅斯另一家航空動力企業(yè)“土星”制造集團則向中國伸出橄欖枝,希望其“愛上”更為高級的117S型帶加力渦扇發(fā)動機。它推力達137千牛,已成為蘇-35S和T-50殲擊機的“心臟”。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志曾報道,受制于發(fā)動機性能和供應量,殲-11B以及雙座型殲-11BS產量有限,年產量大致在24架左右,即裝備一個航空兵團的規(guī)模。有消息稱,殲-11B/BS戰(zhàn)機給空軍與海軍航空兵的分配比例基本一致,每次各分得8~12架。由此可以推測,解放軍至少需要兩年才能為一個殲航團換裝完畢。該雜志提到,2011年,首批殲-11B和殲-11BS交付中國海軍航空兵第8師第22殲航團,但它們均經(jīng)過海上作戰(zhàn)的特殊改裝,以至于機型都變成殲-11BH和殲-11BSH,字母“H”表示海軍航空兵。伊利因稱,2011年,俄國營武器出口公司代表禮炮中心與中國簽定123臺AL-31F發(fā)動機訂單后,再未收到后續(xù)發(fā)動機訂單,可以推斷中國航空工業(yè)致力于打破僵局,“鑒于在航空動力制造領域缺少統(tǒng)一的指揮管理環(huán)節(jié),中國已加強在這方面的投入與融合,專門要求1~2家發(fā)動機企業(yè)加大研發(fā)力度,以提升生產效率,特別要求它們?yōu)槠渌娇罩圃靻挝惶峁╋w機必需的材料和配套設備”。事實上,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注定會拋棄俄羅斯發(fā)動機,讓??哲娙际褂冒惭b國產發(fā)動機的殲-11B系列戰(zhàn)機。有消息稱,中國已開始測試129.3千牛級的渦扇-10B(WS-10B)發(fā)動機,同時還開發(fā)渦扇-10G(WS-10G)發(fā)動機,其推力達到153千牛。
值得一提的是,沈飛正在基于殲-11BS雙座機開發(fā)殲-16殲擊轟炸機,一種蘇-30MK2的仿制型,并且有所改進。與其相適應的精密武器為KD-88巡航導彈和“雷石”500J集束炸彈,而中國從俄羅斯采購的蘇-30MK2戰(zhàn)機中沒有集束炸彈。
雖然殲-11B開發(fā)遠比完全技術引進的殲-11要困難得多,但中國不僅堅持走下去,還努力推陳出新,力圖與俄羅斯原始設計脫鉤?;诤侥甘褂玫臍?15艦載殲擊機就是明證。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曾與俄羅斯接洽訂購蘇-33(原稱蘇-27K)艦載機,但因采購量只是個位數(shù),被俄方認為沒有經(jīng)濟效益而予以拒絕。后來中國提出一次性購買12~14架蘇-33,俄羅斯還是不肯接受。接下來俄羅斯提出一個方案,要求中國首先購買12~14架蘇-33標配型艦載機,供中國海軍航空兵作為教練機使用,然后再購買36架完善型蘇-33艦載機,其中可能還包括一部分蘇-27KUB新型艦載機。但這一次輪到中國人不滿意了。
為打破俄羅斯的技術封鎖,中國在2001年找到烏克蘭,花重金把蘇聯(lián)時代遺留在黑?!澳崽乜ā憋w行訓練中心的一架蘇-27K艦載機原型——T-10K-03試驗機(已喪失飛行功能)買走,然后由沈飛進行全面的技術摸索與精密測繪,掌握了可折疊式機翼等關鍵技術經(jīng)驗。隨后沈飛在殲-11B的基礎上,融合T-10K-03的技術成果,到2012年9月生產出6架綽號“飛鯊”的殲-15艦載機。它們先在陸地模擬甲板起降訓練,2012年11月25日正式在新服役的“遼寧”號航母完成滑躍起飛。不幸的是,就在殲-15完成著艦試驗的那一天,51歲的總設計師羅陽因勞累過度,心臟病突發(fā),犧牲在甲板上。他是負責建設中國艦載航空兵項目的總指揮。
從外觀來看,殲-15與俄制蘇-33艦載機非常相像。有消息稱,殲-15安裝國產改進型渦扇-10H發(fā)動機(單臺推力125千牛)。與基準型殲-11B相比,殲-15的改動主要在機體結構加固、增前緣鴨翼,主翼折疊等方面,而與蘇-33相比,殲-15保持總體布局接近的同時,在細節(jié)上更追求突破。例如,俄羅斯為盡可能多地在航母上裝載蘇-33,將飛機主翼的折疊棱線設置在翼面最寬處,已經(jīng)非??拷鼨C體,力求飛機停放時騰出多一點艦面空間,但這導致主翼整體強度下降,掛載重型彈藥受到限制,殲-15則把折疊棱線設在翼面的外緣,確??拷鼨C體翼根部位的掛架有足夠強度,以便攜帶大尺寸、大重量的導彈和炸彈。為了滿足艦載機著艦時要承受的巨大過載,中國工程師還將殲-15的前起落架支柱直接與機身主承力結構連接,從而提升了起落架的結構強度,并把單梁單輪式改為倒T字梁雙輪式,使主起落架可以承受飛機被阻攔索拉扯所產生的縱向機身下沉力。為避免在航母上使用時,海上高濕和鹽霧等環(huán)境對殲-15的結構造成不利影響,中國工程師們進一步對機上結構實施加固,蒙皮和各種口蓋也進行以防腐蝕、防霉變和防水改進,對飛機蒙皮接縫處進行了干涉鉚接,對機身表面的接口和口蓋進行了涂膠密封。
按照中國殲-15艦載機總設計師孫聰?shù)谋硎觯摍C成功的關鍵在于創(chuàng)新,而飛機的先進性與經(jīng)濟性的折衷是設計師必須處理好的一大難題。他強調在設計過程中必須全面考慮飛機全壽命周期的成本,降低生產、使用和維護的成本,真正研制出部隊“買得起、用得起”的高性能飛機。對于如何處理設計、生產和使用部門之間的關系,孫聰有獨到認識:“設計的圖紙只有通過生產才能轉化為產品,只有保證部隊有效使用才能轉化為戰(zhàn)斗力。”孫聰還深情地感嘆道,為了殲-15的上艦,沈飛人付出了巨大心血,特別是作為殲-15研制現(xiàn)場總指揮的公司董事長、總經(jīng)理羅陽于2012年11月25日突發(fā)疾病,以身殉職,而就在一天前,他還和孫聰?shù)韧掠H眼目睹了殲-15首度起降“遼寧”號航母的壯舉,詮釋了沈飛人“航空報國”的高尚精神。孫聰說,當年沈飛第601研究所領導班子的七位同事配合默契,人稱“七匹狼”,可如今隨著羅陽的遺憾離世,“七匹狼”再也無法齊聚了。
需要指出的是,對于殲-15的“衍生版”——殲-15S雙座型艦載機,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稱該機為串聯(lián)雙座布局,前座為駕駛員,后座是武器管制官(WSO),與美國空軍的F-15E“打擊鷹”殲擊機布局頗相似。相比之下,俄羅斯為自己的蘇-33KUB雙座艦載機選擇并列雙座布局和較大的結構,在作戰(zhàn)靈活性上不如串聯(lián)雙座布局型戰(zhàn)機?!逗喪戏绖罩芸贩Q,殲-15S先進行陸地訓練,然后轉換到中國海軍首艘航母“遼寧”號上進行艦上訓練。雖然目前尚不清楚作戰(zhàn)版本的殲-15S最終是否會入編中國的艦載機部隊,但對適合由兩名機組人員執(zhí)行的任務(例如精確打擊、空中預警與控制以及反潛戰(zhàn))來說,這種選擇將被證明會很有吸引力。
2017年7月,在內蒙古朱日和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中,人民空軍首度正式亮相了殲-16雙發(fā)雙座多用途殲擊機。它主要滿足人民空軍的戰(zhàn)略轉型需求,具備超視距空戰(zhàn)、空對面精確打擊能力。
殲-16由中航工業(yè)沈陽飛機工業(yè)公司(SAC)研制,借鑒了俄羅斯對華出口的蘇-30MKK殲擊機的相關技術,并以實現(xiàn)國產化的殲-11BS雙座教練機為基礎開發(fā)而來,集成了性能升級的中國國產航電系統(tǒng),并延長航程,擁有多功能打擊力,能攻擊地面目標、接戰(zhàn)空中敵機。殲-16于2012年在網(wǎng)絡上首度曝光,原型機于2011年10月17日第一次試飛成功,2013年服役,迄今已生產超過24架。此外,沈飛也利用殲-16研改出電子戰(zhàn)機型。
殲-16全長22米,翼展15米,高6.35米,空重17.7噸,最大起飛重量35噸,配備兩臺沈陽黎明公司的渦扇-10A(WS-10A)“太行”渦扇發(fā)動機,每臺加力推力140千牛,沒有搭配矢量噴嘴,最大飛行速度2 450千米/小時,作戰(zhàn)半徑1 300千米,航程3 000千米,實用升限1.73萬米。機組成員兩名,前座為飛行員,后座為武器控制員(WSO)。
殲-16與蘇-30MKK在外觀上的最大區(qū)別,就是雙垂尾頂端變成斜角造形。殲-16的機體結構為復合材料制造,并經(jīng)過強化,據(jù)說機體還涂有特殊的雷達吸波材料,具備部分隱身效果。機鼻起落架改為雙輪設計,機首左側配置伸縮式空中加油管。殲-16配備一部主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AESA),由中航工業(yè)雷華電子科技所(607所)研發(fā),可同時鎖定、攻擊多個目標,并具備高抗干擾能力,可靠度也較好。座艙前方右側還裝有一個包含紅外搜索追蹤裝置(IRST)、激光測距儀的光電感測系統(tǒng),用于被動探測敵人目標。此外,機上也裝有新型自衛(wèi)電子系統(tǒng)、導彈告警裝置(MAW)、熱焰彈撒布器等。
殲-16的固定武器為一門30毫米GSh-30-1航炮,備彈150發(fā)。機上總共有12個武器掛點,包括機腹中線縱列2個、進氣口下方2個、兩翼下6個及翼尖2個,總掛載量12噸??蓴y掛“霹靂”12、“霹靂”9空空導彈,“鷹擊”83K空艦導彈,KD-88超視距空對面導彈,“鷹擊”91反輻射導彈以及激光制導炸彈、高爆航彈、90毫米火箭發(fā)射巢、目標定位吊艙、電子戰(zhàn)吊艙等。
不論是蘇-27的中國組裝版的殲-11,配屬中國“遼寧”號航母的“蘇-33中國克隆版”殲-15艦載機,還是“蘇-30中國克隆版”殲-16,都顯示中國已逐漸摸透俄羅斯蘇-27系列殲擊機的技術原理,并建立仿制、改進和集成本國裝備的能力。未來,殲-16可接替解放軍現(xiàn)役殲轟-7戰(zhàn)機的角色,而它出現(xiàn)在朱日和閱兵的空中分列式中,顯示該機已形成初始作戰(zhàn)能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