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教育是整個國民教育的基礎,語文是小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學生的能力提升和未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學語文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以《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為依托,結合小學生的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和興趣特點,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語文問題簡單化、直觀化,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全面提升語文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法;運用
一、 營造情境式課堂氛圍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氛圍是學習的重要條件,特別是語文學習,需要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夠讓學生更有興趣,學生之間能夠互幫互助,老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有利于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而這是認知的前提。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要注重營造情境式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潛移默化地習慣情境教學法。
比如《西游記》是學生們很喜歡的話題,大家通過電視的途徑對其中的情節(jié)內容都非常熟悉,而且這些內容與小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是相符的,在上《猴王出世》時,其文字的內容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并且很多文字學生難以理解,所以老師可以將課文與電視情節(jié)進行結合,營造情境式的課堂氛圍。老師讓學生回想平時看電視時孫悟空是從哪里來的,學生會想到從石頭縫里磞出來的,然后老師讓學生結合電視情境,想象猴王孫悟空出生時的情境,比如石頭是如何裂開的,猴王出生時有什么不一樣之處,猴王出生跟小孩出生有哪些不同,剛出生的猴王長什么樣等,這樣學生就將《猴王出世》這篇選文通過情境聯(lián)想直接視覺化了,避開了古代小說文字的晦澀,加深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二、 利用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位小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且他們的心理和行為很大程度上都受著興趣的支配,小學生對于語文有很多的好奇和興趣,同時小學生的語文思維也有著很大的優(yōu)勢,學生一旦有興趣,就會自發(fā)的學習和鉆研,因此老師應該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將課程設計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結合,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開展有特色的興趣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語文思維。
比如在上《將相和》這一課的時候,很多學生對于這篇課文的內容還比較陌生,但是老師可以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帶上一根木條到課堂,這就給學生一種好奇感。在上課之時,老師可以提問:“同學們在平時有沒有與同學或者朋友產(chǎn)生過矛盾?”這時學生會想自己平時的生活情景,不少學生表示有過這種問題。老師接著提問:“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誤會了自己的好朋友或好同學,你會怎么樣?”有的學生表示自己會跟學生道歉,有的表示要跟朋友解釋清楚,這樣學生的思維都進入了與課文相似的情境,老師問:“有哪位同學知道今天帶這根木條有什么作用?”這時學生越來越好奇,然后老師再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講述在戰(zhàn)國時期廉頗與藺相如之間的友誼故事,他們是用負荊請罪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歉意,從而得到了流傳千古的友誼和美名,此時學生會想到木條是用來表達自己歉意的決心,以及表達對別人的尊重,從而不僅掌握了課文內容,更學到了做人的一些道理。
三、 聯(lián)系生活展現(xiàn)情境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蘇娜丹戴克曾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就會完全理解?!毙W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然而在教學中給學生真實的演示,讓學生真實的體驗,就能夠給學生更深刻的記憶。語文教育是我國教育的根本所在,是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傳統(tǒng)和民族文化的最重要途徑,它涉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文字無時無刻不在運用,我們書本上的內容、課堂上講的知識,絕大部分都是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這是一個無窮無盡的知識庫,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跳出理論,減少純理論的東西,而要更多的實際的東西,讓學生認識實物,并且進行實際操作,這也是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的重點要求。
比如我們在上《落花生》時,老師首先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在一塊土地里,密密麻麻地生長著一片葉子,它看上去似乎不好認識,但說出它的果實,大家都知道,它就是“落花生”,但我們卻沒有看到它。然后老師鼓勵學生們在這個情境中自我發(fā)揮,學生們會產(chǎn)生疑問,“為什么我們只看到了葉子,卻沒有看到落花生呢?”“落花生到底是長在哪里的呢?”有的學生見過生長的落花生,就會主動給學生講落花生實際上是長在地下的,地上只是它的葉子,然后將自己生活中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訴給自己的同學。有的學生會將自己的疑問如“既然是果實,那就是長在地上的呀”與其他同學進行辯論。通過這種形式,學生們的思維得到很大的擴展,并且學生之間進行了自由的交流和溝通,通過課文加深了對生活常識的認識和理解。
四、 運用多媒體演示情境
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方法需要視、聽、觸等多種知覺的結合,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印象,然后鼓勵學生進行思考、表達和創(chuàng)造。我們現(xiàn)在的教學環(huán)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別是多媒體設備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它具有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不具備的很多優(yōu)勢,能夠通過視、聽、畫面的結合給學生全方位的知識,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來展現(xiàn)情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
比如在上《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時,很多學生沒有到過圓明園,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色、有多壯觀、現(xiàn)在是什么樣這些問題都是學生所不能解決的,所以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結合多媒體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播放圓明園相關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對它的歷史、現(xiàn)狀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而且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學生會感覺自己看到圓明園被大火燒毀,仿佛自己就是這一段歷史的見證者。當然多媒體演示只是第一步,而在這之后老師可以給學生一個作文情境,比如“我心中的圓明園”等,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再一次加深對所看內容的印象,并且通過作文的方式表達出來,也是一個文學創(chuàng)作的過程,它可以很好地訓練學生的文學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是我國教育的基礎,語文不僅是課本上的理論,更是我們生活密不可分的知識,它包含了基本的漢字、語言、閱讀等多方面的內容,對于學生的智力開發(fā)、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學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充分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通過營造情境式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聯(lián)系生活、運用多媒體和實際,讓學生了解、參與到情境之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充分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郭振南.小學語言情境教學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05).
作者簡介:
曾煜煩,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市從化區(qū)溫泉鎮(zhèn)第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