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紀國
站在講臺上,看著班里的那些學生們,我時常不由自主地發(fā)出感慨。在我的課堂上有學生的歡聲笑語,當然也不乏學生面對我的課堂覺得枯燥無味的時刻。一路走來,我在想: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給予學生什么?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給予學生什么? 語文教學的四項基本功是聽說讀寫,而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我想,應該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緣起,那年課堂的蓓蕾初放
2008年教育局推行分片聯(lián)合教研,我執(zhí)教的課文是《可愛的草塘》,那是一篇讓我們讀來非常有意境的文章,課文描述了草塘的景色美和故事美,那些文字如同明月清泉流淌在我們的心中。在試課時,總覺得學生的朗讀缺少了很多東西,沒有讀出草塘的又大又綠,覺得他們僅僅是在用自己的朗讀技巧在讀,達不到情感的共鳴。當時我想:或許是因為學生對文本的陌生吧,多讀幾遍就好了。在分片聯(lián)研時,我講得很用心,學生在朗讀時,仍然出現(xiàn)了試課時的情景,他們讀書聲音很響亮,也很流暢,雖然教學后老師們的評價不錯,但我總覺得缺少了情感的元素,可是又不知道該如何入手。在反思環(huán)節(jié)中,我也反思了學生讀書的情感不到位,可是卻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和一個學生聊天時,那個學生說:“老師,我覺得那個草塘沒有這么美?!蹦菚r,我找到了學生之所以讀不出情感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不了解那個草塘,缺乏對于東北的了解,所以導致他們的讀流于形式。這種閱歷的欠缺,導致了我們在課堂上雖然是盡力引導學生在品、在讀,但是他們依然體會不到這種情感,導致了讀之無味。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以我們的能力,讓學生親自去體驗草塘的可能性是有限的,但是我們可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借助書籍的力量,讓學生去閱讀,去感觸,他們的思路寬了,視野廣了,他們在讀中見過“草塘”,那么課堂中他們便會通過品讀體會到“草塘”的可愛。當時,縣里的“蓓蕾讀書工程”正在開展,借助讀書,學生了解著我們周圍這個氣象萬千的世界,語文教學開始了嶄新的跨越,我的課堂在閱讀中蓓蕾初放。
感受,與課堂進行深度對話
2016年冬天,我代表學校參加選拔賽。在選課題時,我選擇的是《掌聲》一文,文章很感人,文中的小主人公英子患了小兒麻痹癥,她很憂郁,在同學們的掌聲中,她變得陽光而自信。備課時,我覺得小英子憂郁那部分較為觸動人心,那個小小的身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后來她變得活潑自信。對于語用訓練點,我選擇了講對比描寫。在自己的班級講課時,覺得效果還可以。在別的學校比賽時,學生面對憂郁的英子,沒有什么感受,讀得很機械,在偌大的會議室里,我感覺他們的聲音很蒼白、很無力。于是在創(chuàng)設情境朗讀之后,我借助音樂讓學生讀,可是依然沒有達到效果。這是整節(jié)課的一個情感點,于是我改變教學的策略,讓學生進行讀寫結(jié)合,寫一寫小英子的內(nèi)心世界。這個環(huán)節(jié)所使用的時間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料,以至于后面的環(huán)節(jié)顯得急匆匆,學生沒有充分感受便進入“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的閱讀,之后就匆匆下課了。最后的結(jié)果,顯然是不理想的。走下講臺,我在想,我們開展“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拓展不應該僅僅是在結(jié)束環(huán)節(jié),我們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采用大量的閱讀,來豐富文本的內(nèi)容。若是在品讀“憂郁”時,加上小兒麻痹癥的資料或文章,教學的效果肯定會好很多。
臨沂市的“語文主題學習”從2015年啟動,至今已經(jīng)三年有余。這三年中,我們明白了大量閱讀的重要性,知道了課堂之中三分之一學習教材,三分之二課內(nèi)大量閱讀。我們學習并使用了臨沂市“語文主題學習”教學策略,在“語文主題學習”的教學中,語文教學容量大了,內(nèi)容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正在不斷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逐漸濃厚,朗朗書聲在課堂中響起來。
靜心,在思考中一路前行
現(xiàn)在,在我的教學中,課堂鏈接、一課一得、大量閱讀、“一米閱讀”APP網(wǎng)上閱讀檢測等已經(jīng)在有條不紊地開展著,“語文主題學習”已經(jīng)走進師生的內(nèi)心。前一段時間,在學習《生命 生命》一文時,由于課文有深度、有哲理,我擔心學生不能領會文本的深意,在教學“靜聽心跳部分”時,加入了杏林子的資料,她十二歲患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在病床上躺了五十年。因此,學生在讀聽到心跳的感受時,能夠體會到這份震撼。我還補充了大量資料:如,杏林子寫了四十多部著作,創(chuàng)立了“伊甸殘障基金會”,她是“臺灣十大杰出青年”。有了這些資料的補充閱讀后,學生在讀“讓生命光彩有力”部分時,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共鳴。在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時,我選取了叢書中《去看生命的另一種風景》一文,最后拓展閱讀部分再次補充張海迪、霍金等人物的故事,整節(jié)課學生領悟了生命的真諦,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貴,教學效果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想,這就是大量閱讀帶來的改變!在學習《鄉(xiāng)下人家》時,我上課伊始便和學生欣賞我搜集的鄉(xiāng)下人家的畫面和一些簡短的文字。在學習課文時,我借助詩句,補充“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的材料,讓閱讀叢書貫穿整節(jié)課的始終,學生借助文字讀到了鄉(xiāng)下人家風景的獨特、迷人。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站在一個很開闊的地帶。在這個地帶中,有花有草,有明月清風,有藍天白云,還有那些動人的故事。我和學生一起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體會這份天高地闊,山高水遠。有時候,我又覺得,我站在一處瓶頸地帶,學生在我的課堂中有期待,可是我卻沒有達到他們的期待,學生在我的課堂中,是一種讀不透、悟不明的郁悶。語文學習就是一部大書,需要我去靜心閱讀的大書,只有去學習,去探索,才能體會到我們語文教學這份獨特而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