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純潔
【摘 要】長篇小說《小婦人》以美國南北戰(zhàn)爭為背景,描寫了美國新英格蘭地區(qū)一個普通家庭的四個姐妹,通過對家庭瑣事的敘述,四姐妹鮮明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自尊、自立、自律??此埔徊科綄嵉募彝惱硇≌f,卻寓意深刻。
【關鍵詞】個人尊嚴 女權意識 人物形象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3.194
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期,馬奇先生作為隨軍牧師參加北軍出征,馬奇夫人留在家中。作為母親,馬奇夫人淳樸溫厚,豁達大度,用愛與智慧陪伴著四姐妹的成長。作者把發(fā)生在這個家庭的生活瑣事娓娓道來,四姐妹鮮明的性格特點和人性特征充分地展示出來。四姐妹的情感糾葛,成長故事折射出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美國社會女性意識形態(tài)的流變。
一、女權主義背景下的女性形象
美國歷史上共出現(xiàn)了三次女權主義浪潮,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紀40年代末,終于20世紀20年代。浪潮不僅觸動了美國的憲法,而且改變了美國社會女性地位,政治、教育、家庭,凡是涉及到女性權益的方方面面,都會被席卷進去。實現(xiàn)兩性權利完全平等是女權主義者們的抗爭目標,美國南北戰(zhàn)爭期間,她們將爭取女權運動與黑奴解放運動相結合,從而將美國女性的政治訴求推向了高潮。
作為一名女性作家,易莎·梅·奧爾科特受到這股女權主義思潮的深刻影響,《小婦人》便體現(xiàn)了她強烈的女性主義意識?!缎D人》以女性角色為主,體現(xiàn)了女性美好品質,女權意識直接鮮明,即女性應獨立、自由。大女兒梅格協(xié)助母親照料家庭;喬憑借才氣和努力實現(xiàn)了作家的愿望,喬是小說中最典型的女權主義代表,個性獨特,反對陳舊落后的傳統(tǒng)觀念;貝思熱愛音樂,心懷夢想;艾米鐘情于藝術,不會因為家庭的束縛而停止對夢想的追求。四姐妹自強自立的人物形象充分體現(xiàn)了奧爾科特的女權主義思想,即女性不依附于男性而生活,女性應有自己的夢想,并為之努力奮斗。
二、家庭教育下的女性形象
《小婦人》講述了馬奇家的四個女兒由女孩成長為小女人的歲月,講述了她們不羈的愛情經(jīng)歷及她們各自追尋不同理想與歸宿的過程。
家庭影響人格形成與發(fā)展,良好的家庭教育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小婦人》中馬奇一家也不例外。四姐妹的獨立自強與馬奇夫婦的教育密不可分,馬奇夫婦明智且有遠見,注重培養(yǎng)和愛護孩子們的獨立性,用愛與尊重陪伴著她們的成長。馬奇先生雖遠在前線,卻心系家庭。一封封家書表達了對妻子和孩子的無比掛念,同時也不忘鼓勵鞭策孩子們努力向上,追求夢想。馬奇夫人是一位傳統(tǒng)的母親,盡心盡責地照料者孩子們,勤勞、無私,同時也是女性主義的信奉者,她的思想和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們。馬奇夫婦的循循教導,歡樂的家庭氛圍,塑造了四姐妹的優(yōu)良品行。
雖然生活清苦,馬奇一家卻堅強、樂觀、善良。他們樂于幫助別人,也一直憑借自己的努力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四姐妹性格迥異,個性鮮明,在父母的引導下,她們心存善良,自立自律。
梅格是四姐妹中的大姐,她熱愛生活,喜歡跳舞,舉止優(yōu)雅,生性愛美,希望自己被肯定贊揚。梅格繼承了母親的勤勞品格,她為母親分擔照料家庭的重任,盡心盡責地照顧妹妹們。在家庭事務上,梅格始終身體力行。梅格曾經(jīng)渴望富裕生活,買想買的東西和享受奢侈。因為貧窮,她感到自卑。她憧憬美好的愛情,為了愛情,她嫁給了貧窮卻很善良的布魯克先生,盡管婚后生活并不富裕,但仍然樂觀地認為“貧窮不是壞事”,因為貧窮賦予他們面對生活的勇氣。
喬是小說的核心角色,在四姐妹中,喬的性格最鮮明突出??梢哉f,喬這個人物形象,奧爾科特是以自己為藍本進行創(chuàng)作的。喬灑脫不羈,大大咧咧,活潑好動,思想行為舉止像個男孩。喬顛覆了傳統(tǒng)意義的淑女形象,不喜歡化妝、穿裙子、甚至想和父親一起參加戰(zhàn)斗。她性格率真,敢于表達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第一次見到鄰居勞倫斯先生,她直言勞倫斯先生不如自己的祖父英俊。喬沒有傳統(tǒng)女孩的溫柔,她內(nèi)心倔強,熱愛寫作,夢想成為一名杰出的作家,寫作除了給她帶來快樂,還可以讓她在經(jīng)濟上自立,她可以“能不向別人要一分錢而為自己提供所需要的一切”。經(jīng)過堅持不懈努力,她成為了一名作家并開辦了學校。即使結婚之后,也要求“我要承受我那一份,我要忙著賺錢養(yǎng)家”。
三女兒貝思純真善良,熱愛生活,喜歡彈奏鋼琴。不同于喬,貝思斯文恬靜,膽小怯弱,惹人拎愛。貝思看似嬌弱,卻內(nèi)心堅強。當馬克夫人到前線照顧重病的父親時,貝思擔負起照顧家人的責任。她內(nèi)心充滿愛,總是真心地為他人付出,從不要求回報,在照顧郝美爾太太的孩子時,貝思感染了猩紅熱,不幸離世了。面對死亡,貝思絲毫沒有畏懼,表現(xiàn)得無比坦然和堅強。
小女兒艾米美麗聰明、活潑開朗。她熱愛藝術,渴望成為出色的藝術家;她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貪慕虛榮;她自信、樂觀,即使遭遇挫折和失敗,也絕不放棄。在結婚后,她并沒像傳統(tǒng)的家庭婦女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她仍然繼續(xù)追求自己的藝術理想。與姐姐們一樣,艾米也是個善良的女孩,她熱衷慈善,希望能夠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們。
馬奇家的四姐妹,真誠、善良、無私、堅強、獨立、勇敢。她們品行上的閃光點源于馬奇夫婦的教育方式。在生活中,馬奇夫婦為女兒們樹立了榜樣,他們以身作則,循循善誘。馬奇太太慷慨無私,樂于助人,對生活充滿感恩。她從來不以母親的姿態(tài)凌駕于孩子們,相反,尊重孩子們的想法。所以,對于孩子們,她是慈母,也是良師益友。馬奇夫人的優(yōu)秀品質在四個女兒身上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傳承。
馬奇家四姐妹代表了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期生活在社會底層家庭的美國女性,生活雖然清貧,卻渴望追求理想,想憑借自己的努力獲得認可和幸福。在婚姻觀念中,她們希望自主追求愛情,不想依附于男性而生活,認為愛情比財富重要。這種觀念有悖于當時美國社會傳統(tǒng)的婚戀觀,因為19世紀的美國,財產(chǎn)仍然是婚姻的重要條件。
馬奇家四姐妹的女性形象顛覆了當時美國社會的傳統(tǒng)女性形象,她們自立自強,肯定自己的能力,勇于表達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她們希望獲得與男性一樣的權利,發(fā)揮自己的社會作用。《小婦人》表明了奧爾科特的女性主義意識,但是這種女性主義意識又有其時代局限性。馬奇家的女性在某種程度上仍然扮演者傳統(tǒng)女性的角色。但無論如何,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馬奇家的四姐妹愛情至上的婚戀觀,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要求男女平等的權利具有現(xiàn)實意義,不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