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析宋人對冗官的看法

2018-09-10 04:16王佩佩
絲路藝術(shù)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看法宋代

王佩佩

摘 要:宋朝的歷史中,三冗問題貫穿了始終。其中冗官問題是宋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也對宋朝的社會的方方面面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研究宋人對冗官的評價,有助于我們把握當時的時代環(huán)境,對宋朝的冗官有更全面的了解。

關(guān)鍵詞:宋代;冗官;看法

一、背景

宋初的行政機構(gòu)和官制基本沿襲唐和五代的舊制,冗官問題并不嚴重。政權(quán)初建,宋太祖更關(guān)心的是時局的穩(wěn)定,于開寶三年(970年)下詔 ,“與其冗員而重費,不若省官以益俸”,要求各地“以戶口為率,差減其員[1]”。在對待后周舊臣去留的問題上,他保留舊臣原有的官職,并給其俸祿。但這些官職中大多數(shù)是虛設(shè),并沒有實際的職能。在他對中央政府行政機構(gòu)的改革中,建立了中書與樞密院對掌文武大政的中央體制并實行了官與實際職務(wù)相分離的差遣制度。這就使得行政機構(gòu)逐漸龐大,極近臃腫,人員混雜,同時也埋下了冗官的隱患。真宗之后,冗官現(xiàn)象更為嚴重。到仁宗時,官吏“冗員”已是三員守一缺,約計一萬余人,此時的冗官問題已經(jīng)十分嚴重,地方官員的冗濫始于仁宗慶歷年間監(jiān)司、郡守舉薦部吏。據(jù)包拯在仁宗皇佑年間( 1049~1054)所奏: 景德、祥符年間,文武官總數(shù)為九千七百八十五員 ,“今內(nèi)外官屬總一萬七千三百余員 ,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選人萬在數(shù)內(nèi) ,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盵2]葉夢得《石林燕語》撰:本朝宰相,自建隆元年,至元祐四年,一百三十年,凡五十人;自元祐五年至今,紹興六年,四十六年,凡二十八人,幾倍於前也。[3]由此可看出,單就宰相的數(shù)量而言,從宋朝建隆元年至高宗紹興六年期間倍增。宋朝的冗官問題日益嚴重,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提出建議,決心解決冗官問題帶來的弊端。既然要解決此弊端,首先要分析冗官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

二、原因

宋初,宋太祖為了穩(wěn)定政權(quán),在制度上沿襲后周舊制,在人員的去留問題上,依舊留人、留官,仍給其俸祿,舊的官職、機構(gòu)保留,新的掌握實權(quán)的機構(gòu)不斷增多,成為冗官問題出現(xiàn)的一個節(jié)點。

根據(jù)記載,大致冗官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大體有以下幾點:

(一)恩蔭制度

唐朝時,恩蔭制度蔭補的范圍還比較小,到了宋朝經(jīng)過發(fā)展,范圍從親屬擴展到門人、朋友等,蔭補的對象不斷增多,數(shù)量不斷增加,蔭補的條件也越來越寬松?!短K舜欽集》載:“太尉文正公,即公之伯父,祥符中為大丞相,陰公為太常寺奉禮郎……尚未冠,又以文聞奏御,召試學士院,考入進士第。劉尚書筠在翰林,與諸公交薦,遂充館閣???,轉(zhuǎn)中丞太常博士,遷集賢校理,改祠部員外郎,時年始二十五?!耆藶樯袝?。”[4]宰相王旦之侄王質(zhì)專管迅速,年25已為郎官,38歲即為省郎。良翰在諫省,成恭皇后受冊,官內(nèi)外親屬二十五人,良翰論其冗,詔減七人。[5]可見當時恩蔭制度下多少人的官職得之容易,在減少恩蔭人數(shù)的前提下還是有皇后的親屬25人被受官。

包拯曾言:臣竊見廣南應(yīng)系知州,例差奏蔭京朝官初任知縣及一考者。伏況世祿之胄,鮮惇義教,童孺之歲,便忝仕籍,未嘗學政,即使司民,甫越朞年,又移典郡,且一邑之事尚未練悉,六條之重,安可責成,地雖遠僻,不可輕授。[6]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恩蔭出身者為政之弊。

范仲淹也曾指出;“ 梅遇南效并圣節(jié), 各奏子允京官, 少卿監(jiān)奏, 子充試銜, 其正郎帶職員外郎。其大兩省等官, 既奏得子充京官, 明異于庶僚, 大示區(qū)別, 復(fù)更每歲奏蔭, 積成冗官。假有任學士以上官, 經(jīng)二十年者, 則一家兄弟子孫出京官二十人, 仍接次升朝, 此濫進之極也?!?/p>

據(jù)理宗朝時姚勉所說:“如今冗官的弊端,都是因為恩蔭的人數(shù)太多。三年一次通過考試做官的也僅僅有數(shù)百人,然而通過蔭補做官的每年就有百余人,三年之后,也達到了數(shù)百人。縱觀各州縣的入仕官員,是進士的人不超過十分之三,反而蔭補者為官的占了十分之七。”難道只是因為進士做官的原因才造成了冗官之弊?由此可知,蔭補之人過多時導致冗官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之一。

(二)科舉制度

宋朝的科舉制度與前代相比,其取士的數(shù)量大大增多。為了防止作弊,實行了謄錄和糊名,還實行鎖院制度。這無疑讓那些寒門士子看到了自己有公平競爭的可能。蘇舜欽言:“皇考易簡,太平興國中,首登進士第,才十年遂參大政。”[7]說明宋初科舉出身者升遷他特別快?!端问贰みx舉制志》卷一《科目·天圣初》記載:“時取才唯進士、諸科為最廣”。進士、諸科中,又以“進士得人為盛”,“登上第者,不數(shù)年輒赫然顯貴矣”??既×诉M士的人,不到數(shù)年的時間就變成了達官顯貴,這更讓那些貧寒的讀書人有了考取功名、進身仕途的希望。“金榜題名時”成了他們讀書的動力。據(jù)載,宋太宗在位二十二年,僅進士一科取人近萬名。宋人也稱進士科為“將相科”[8],這就不難看出進士一科在取官方面占了很大的比重。更有甚者, 宋朝還專為那些久試不中、老年無成的舉人設(shè)“特奏名”一科,而這些人往往辦事效率低下,大多數(shù)人并不能負擔自己的職位所要求的工作,其中更有貪贓枉法之輩,剝奪百姓,民眾苦不堪言。錄取的官員數(shù)量多了,但職位卻有限,這樣就造成了冗官之弊。

(三)磨勘制度

磨勘是唐宋官員考績升遷的制度。宋代設(shè)磨勘院主持官吏的考核升遷,并確定磨勘的名稱。真宗時規(guī)定文武官職滿三年,給予磨勘遷秩。在京的京朝官,磨勘時例須引對,表示由皇帝親撲克升擢。宋范仲淹《答手詔條陳十事》:“今文資三年一遷,武職五年一遷,謂之磨勘?!彼纬墓偃暌荒タ?,武官五年一磨勘,這本可以考察官員政績優(yōu)劣與否,以便擇優(yōu)而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官員腐敗的狀況。但是在腐朽的官僚體制的影響下,磨勘制度并沒有在施行過程中得到很好的執(zhí)行。如南宋末年,韓侂胄、賈似道等人擔任宰相,貪贓枉法,在任用官員方面一手遮天。“陳自強以侂胄童子師,自選人不數(shù)年致位宰相。陳自強托庇韓侂胄的權(quán)勢,數(shù)年間即由選人飛升為宰相。范仲淹在《答手詔條陳十事》中言:“不限內(nèi)外, 不問勞逸, 賢不肖并進… … 雖愚暗鄙狠, 人莫齒之, 而三年一遷, 坐至卿垂郎者, 歷歷皆是?!蹦タ币话阒灰谌紊蠜]有過失一般都予以升遷,不以能力排高低,而以資歷年限為考慮升遷的首要標準,以至于其中有些官員素質(zhì)低下,辦案效率不高,卻借機搜刮民脂民膏,大肆斂財,但這樣仍然升遷的人比比皆是。

(四)致仕制度

致仕制度即與官員退休相關(guān)的制度。宋代基本沿襲唐七十致仕之制。宋初太宗時規(guī)定:“朝廷之制,七十致仕?!北彼纬跗冢捎诰謩莶环€(wěn)定,官員較少,“七十致仕”并未嚴格執(zhí)行。很多是超過七十歲的,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有詔云:“文武官年七十以上求退者,許致仕”。慶元二年(1196)致仕,…六年七月薨,年七十九。[9]黃洽致仕是已經(jīng)75歲,由此可看出宋代文臣致仕制度執(zhí)行得并不嚴格。明年(干道二年)三月,告老,上諭曰:“祖宗時,近臣有年踰八十尚留者,卿之齒未也。命卻其章。閏月,復(fù)申前請。上度不可奪,詔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賜茶、藥、御書,恩禮尤渥,公卿祖帳都門外,搢紳榮之。時閩、粵、江西歲饑盜起,執(zhí)羔陛辭以為言,詔遣太府丞馬希言使諸路振救之。干道六年卒,年七十七?!盵10]從這段材料中可以知道:侍讀周執(zhí)羔70多歲的高齡仍不被允許致仕;而近臣中仍有年踰八十還留在朝中的官員。此外,寧宗時,樓鑰七十歲才被任為宰執(zhí),林大中落仕死于任上。宋代致仕官自真宗始給半俸。這樣造成很多官員不愿致仕,更愿意留在職位上獲取更多的利益。

此外,宋朝的添差官制度、宮觀官制度、祠祿官等也是冗官形成的原因。

三、應(yīng)對措施

分析了冗官成因后,宋朝的官員也提出了一系列整治措施。

(一)面對恩蔭之濫,首先,范仲淹在《答手詔條陳十事》中提出了“抑僥幸”。“臣請?zhí)亟翟t書,今后兩府并兩省官等遇大禮,許奏一子充京官,如奏弟侄骨肉,即與試銜外,每年圣節(jié)更不得陳乞,如別有勛勞者聞于外,非時賜一字官……兩省遇大禮,各奏薦子孫,其正郎帶館職員外郎并省府推判官外,任提點刑獄以上遇大禮,合該奏薦子孫者,須是在任及二周年方得陳乞?!毕拗苾e幸做官和升官的途徑。紈绔子弟又不干正事,只知相互包庇,結(jié)黨營私。為了國家政治的清明和減少財政開支考慮,應(yīng)該限制高級官員的恩蔭特權(quán),防止他們的子弟充任館閣要職。他建議,兩府、兩省等官,遇大禮祭祀南郊方許奏一子充京官,其他官員人數(shù)也應(yīng)加以限制。宋·姚勉:《雪坡集》卷7《癸丑廷對》:“臣謂任子之恩,朝廷當稍加裁抑,不至冗紛。三嵗一郊,少減奏薦之數(shù);每嵗一銓,必嚴考覈之法。如祥符之詔令,於國學習書二年,使稍知道,然後如淳熙之議以試之,斯可矣。否則,亦文耳文,豈足知任子之賢否哉?”姚勉建議稍微加以裁減抑制,使它不至于造成冗官的混亂。三年一次薦舉,減少薦舉的數(shù)量。每年進行一次篩選,嚴格考核制度。對于詔令之類的,要在國學館學習兩年,使官員漸漸理解其內(nèi)涵,之后再進行測試。

1、科舉之弊,歷朝都有。對于科舉造成的官員增多的現(xiàn)象,范仲淹等人在慶歷新政中試圖改革科舉制,先履行而后藝業(yè),先策論而后詩賦,并廢除糊名等考試制度。仁宗朝時,冗官之弊日益影響國家安定。包拯強烈建議“澄汰冗雜”,裁減多余的官吏和勤雜人員,嚴格科舉制度,科舉考試公榜無名的全部免除,恢復(fù)封駁制度、改進補闕方法等。

2、對于磨勘制度,上文已提到范仲淹對其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張:“……誰肯為陛下興公家之利,救生民之病,去政事之弊,葺紀綱之壞哉?”如果選官只看資歷而不問成績,那誰還肯為陛下效命,誰會幫助陛下治理百姓,誰會幫助陛下處理政事,誰又能為陛下整頓法制?”他提出“明黜陟”,應(yīng)該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王安石在《王安石全集·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批判這種升遷制度是“不問其德之所宜,而間其出身之后先,不論其才之稱否,而論其歷任之多少?!睂τ谀タ敝贫冉o那些并沒有真才實學的官員帶來的晉升之路的狀況,王安石進行了激烈的批判?!俺⒂兴问?,非其資序,則相議而汕之”,“明知其無能而不肖,茍非有罪,為在事者所幼,不敢以其不勝任而輒退之”。因此,王安石堅決主張廢除這種按資序敘遷的制度,考核官員應(yīng)按照政績升遷。

3、在官員致仕方面,“年老昏昧,視聽不明,行李艱澀,職事全然不治”者,仍“貪祿不止”,[11] 更有甚者,“病老還家,且還尚貪權(quán)勢,不能力辭”。包拯對于這些人進行嚴厲的批評,并要求嚴格致仕制度,對于不聽勸告的人,他甚至還會進行彈劾。北宋統(tǒng)治者對及時落仕的官員也會給予獎勵,對年老仍不致仕的加以懲戒。

除上述建議之外,對于冗官之弊的建議,還有些別的記載?!度挝?卷一○四》記:“其四,省冗官,曰:古人建官,初不必備者,惟得其人也。國家封疆雖踰前世,而分設(shè)庶官實倍常數(shù),意欲盡籠天下之利,而民物轉(zhuǎn)加凋弊。二十年前,江、淮諸郡,揚、楚最居要沖,務(wù)穰事眾,地廣民繁。然止設(shè)知州一人署領(lǐng)官事,其馀通判官、推官及州官等,悉皆分筦榷務(wù)、倉庫。當時事無不集,兼少獄訟。其后十年,臣任揚州時,朝廷添置監(jiān)臨、使臣等職,實逾本州官數(shù)。諸州冗員,似此非一。……若縣令、簿、尉等官自前多不備置,可兼者兼之,如此則冗官汰矣?!毕噍^于之前的諸州官員人數(shù),如今的官員數(shù)量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之前,并且超過了實際需要官職的數(shù)量。這位官員還希望長官裁減冗官,使各州縣的縣令、主簿、校尉等由能者兼之,則冗官可以被淘汰?!度挝?卷二二一八三》記載:“路提舉保甲錢糧司名列監(jiān)司,實無職事。逐處郡縣惟有封樁錢數(shù)百千文、歷五七道,一月之間一轉(zhuǎn)結(jié)而已。每至巡教,無可指揮,從使州縣有逢迎煩擾之弊。若俾他司兼之,理無不可。伏乞廢罷,以省冗員?!眱蓜t材料不約而同地提出了要將一個沒有實際職務(wù)的路提舉保甲錢糧司交給他司兼而管之,以此來裁減官員。

結(jié) 語:冗官在宋初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終宋一朝都在試圖革除冗官的弊端。無論是慶歷新政中裁減冗官的措施,還是王安石變法中對其表面的觸碰,冗官問題始終存在。通過分析宋人對冗官產(chǎn)生的原因的看法及一些建議,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做法都不能真正的革除弊端。這是因為冗官的存在讓地主階級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他們可以對這種弊端加以改革,但并不會真正去廢除讓他們?yōu)橹芤娴闹贫??!端问贰吩疲簳r議者欲制宗室應(yīng)舉鎖試之額,限添差岳祠,減臣僚薦舉,定文武任子,嚴特奏之等,展郊禋之歲,緩科舉之期,樞謂:“此皆近來從窄之論,人君惟天是則,不可行也?!盵12]遂抗疏勸上推廣大以存國體。這就說明了宋孝宗時裁減冗官之難。這并不是仁宗一朝的現(xiàn)象,而是整個宋朝在冗官問題上的狀況。

注釋:

[1] (元)脫脫等:《宋史》卷158《選舉四》,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3012頁。

[2](宋)張?zhí)铮骸栋肪?,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3] (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2,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36頁。

[4](宋)蘇舜欽著,沈文倬校:《蘇舜欽集》卷16《朝奉大夫尚書度支郎中允天章閣待制知陜州軍府事平晉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上護軍賜紫金魚袋王公行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5](元)脫脫等:《宋史》卷387《周執(zhí)羔傳》,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11883-11884頁。

[6](宋)包拯撰、楊國宜校注:《包拯集校注》卷3《請選廣南知州》,安徽:黃山書社,1999年,第227頁。

[7](宋)蘇舜欽著,沈文倬校:《蘇舜欽集》卷14《先公墓志銘并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2011年,第173頁。

[8](宋)林駉、黃履翁撰:《古今源流至論·續(xù)集》卷10《科舉》,明萬歷十八年書林鄭世魁宗文堂刊本。

[9](元)脫脫等:《宋史》卷388《黃洽傳》,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11874頁。

[10](元)脫脫等:《宋史》卷388《周執(zhí)羔傳》,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11899頁。

[11](宋)歐陽修:《歐陽永叔集》卷一三,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12](元)脫脫等:《宋史》卷388《袁樞傳》,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11935頁。

參考文獻:

(一)古籍文獻

[1](宋)張?zhí)铮骸栋肪?,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2](元)脫脫等:《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3](宋)包拯撰、楊國宜校注:《包拯集校注》,安徽:黃山書社,1999年。

[4](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5](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6]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7]劉立夫:《論宋代冗官之成因》,《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3期。

[8]李裕民:《宋代冗官問題新論》,《宋史研究》,2002年。

[9]周淑文:《宋代冗官問題的思考》,《江蘇開放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

[10]文暢平:《宋代“冗官”現(xiàn)象的形成及其影響》,《衡陽師范學報》,1999年第2期。

[11]王全會:《淺析北宋冗官局面的成因》,《東疆學刊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4期。

猜你喜歡
看法宋代
構(gòu)建和諧社區(qū)的幾點看法
淺談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現(xiàn)狀與看法
探究宋代翻異別勘制度的現(xiàn)代司法借鑒
宋代民間社團對基層社會治理影響幾何
宋代工筆花鳥用線
多媒體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之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