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穿越洞庭,翻閱大書

2018-09-10 03:10李輝
名作欣賞 2018年3期
關鍵詞:黃永玉沈從文

李輝

我和湖南文人的交往

今天我要講的是“我眼中的沈從文與黃永玉”,為什么講他們兩個?大家都知道沈從文是黃永玉的表叔,都是鳳凰人。而這兩個人很大的特點,沒念什么書,沈從文是小學畢業(yè),黃永玉是初中都沒畢業(yè)。恰恰這樣兩個人成了鳳凰的代表性人物,值得我們從這樣的前輩里面閱讀我們的歷史和文化。

我跟湖南文人的緣分是很深的。我寫過《沈從文圖傳》《沈從文與丁玲》,沈從文和丁玲都是湖南人,我前幾天到哈爾濱的龍江講壇,做了一個講座,專門談沈從文和丁玲的恩恩怨怨。包括黃永玉,我也寫過他的傳記。2013年是黃永玉的90大壽,當時我就策劃了一個展覽叫《黃永玉的文學行當》。我們往往都認為黃永玉是個畫家,1980年的猴票是他設計的,一張猴票現(xiàn)在多少錢?酒鬼的酒瓶是他設計的,從此改變了酒瓶的形式。但其實,文學是他永遠排在第一位的行當。他搞文學很早很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開始創(chuàng)作,所以在20世紀40年代寫過很長的長詩,寫過連載小說。1952年在香港他還寫過電影《兒女經(jīng)》,扮演者就有石慧。可以說,黃永玉早早地就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喜好者,而且是有文學實力的人,我后面會繼續(xù)講到。

湖南作家我寫了很多,大家知道田漢,田漢就是寫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還有周揚,是湖南益陽的,益陽有“三周”,周谷城、周揚、周立波,周立波不是脫口秀的周立波,所以有一年上海說我們要建立周立波故居,讀者馬上就嘩然,周立波怎么就有故居了呢?周立波是非常好的作家,他寫的小說也非常好,《山鄉(xiāng)巨變》非常精彩。

湖南有幾個著名的先生,一個叫李銳,曾經(jīng)做過毛澤東的秘書。還有龔育之,是中央黨校副校長,也是中央黨史辦主任,他們的回憶錄都是我出版的。

我這兒有杜高先生的檔案。20世紀90年代北京有一個潘家園,專門賣各種各樣的歷史資料,我經(jīng)常去,有些攤主跟我很熟,有一次跟我打電話說,我這兒來了一箱資料你要不要?當時因為很多單位要搬家,很多好的資料全送到造紙廠了,而這些收攤販的人是有眼光的,他們會到那兒去守著,給他一點錢就把這個資料拿回來了。我當時買了一箱戲劇家協(xié)會的檔案,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包括田漢手稿,包括吳祖光的,包括杜高的。杜高是最完整的個人檔案,從1955年一直到他平反,后來整理出版了,都是湖南人。

我2004年開始在《收獲》雜志上寫《封面中國》專欄,一直寫到2015年年底,寫了將近十二年?!稌r代》周刊是美國創(chuàng)辦的雜志,是1923年創(chuàng)辦,現(xiàn)在也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雜志,所以每年年度人物的評選都牽動整個世界新聞界的目光和讀者的關注。創(chuàng)辦這個雜志的創(chuàng)始人魯斯,是在山東蓬萊出生的傳教士的后代,所以他會講中國話,對中國也很關注。1923年之后就創(chuàng)辦了《時代》雜志,每一期有一個封面人物。董樂山先生推薦我翻譯一本寫美國記者的書《中國通》,當時陳曉卿是央視紀錄片頻道的負責人,后來拍了《舌間上的中國》。當時看了我寫的一系列文章之后,問我能不能拍一個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所以2001年我就去了美國搜集資料,拍攝《中國通》的作者談前輩美國記者印象。當時美國圖書館和檔案館有很多好的資料,而且可以讓你隨便復制,一點不封鎖。后來我漸漸產(chǎn)生一個想法,我跟《收獲》雜志主編李小林說,我對《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有興趣,而且我覺得以封面的形式,用編年體的方式,從1923年一直寫到1978年鄧小平成為年度人物,差不多是半個多世紀的中國歷史?!斗饷嬷袊防?,我寫到湖南的兩個政治家,一個是毛澤東,一個是劉少奇。

文化的關系,因為我是湖北人,其實湖北我也寫了不少,但寫湖北的遠遠沒有寫湖南的多。大家知道楚地,湖北、湖南都是屬于楚國,所以湖南人的性格跟湖北人有相通的地方。

從容,欣賞美,沉溺于創(chuàng)造的沈從文

我1982年到《北京晚報》當記者,就開始認識沈從文,當時沈從文身體還可以,但下半身有點中風。我經(jīng)常會帶他去看一些演出,演出就會帶錄音。我愛人是北京廣播學院畢業(yè)的,會做錄音的,看演出就會錄下來。意大利一位著名民歌演出的現(xiàn)場,她把演出錄音錄下去,拿去放給他聽。沈從文對音樂是懂的,他曾經(jīng)說過他是按照音樂的旋律來寫小說,他曾經(jīng)在文章里面這樣講過。當然后來黃永玉說,其實我表叔他五音不全,他唱不好,但他對音樂的理解是好的。

1984年,我當時在《北京晚報》做一個“作家境況”,回來我就寫了一篇報道,談沈從文的現(xiàn)狀,除了生病之外,當然他仍然在做《中國古代服飾研究》。這個文章發(fā)出來之后,當年的讀者特別好,一個醫(yī)院的醫(yī)生看了這個報道之后就給我寫了很長的信,就講沈從文這個病是什么情況,我可以去幫他治療。那個時代的讀者和我們編者的關系、記者的關系是非常融洽的,他寫了很長的幾封信,信里面就談論幫他去檢查,等等。

我因為喜歡沈從文,經(jīng)常會收集沈從文相關的資料。這個木板也是很奇特的過程,沈從文弟弟的女兒,后來就到北京跟他一塊兒生活。一塊兒生活到“文革”結束之后,沈朝慧的丈夫叫劉煥章,是中國非常有名的雕塑家。他要到香港去辦展覽,需要用箱子運這個雕塑。當時就進了一批木料,但木料太厚,后來就換了一批薄的木板。巧合的是,里面就有沈從文的這個木板。這是沈從文當年從湖北丹江口水庫的五七干校托運行李運回來的,有幾塊板是他親自寫的,也是很難得的一個機緣。

大家知道,沈從文在1949年之后還想寫小說,但他沒法跟上當年的形勢,為什么?20世紀50年代強調(diào)大眾文化的語言,強調(diào)寫工農(nóng)兵的形象,而沈從文的語言,包括他所關注的恰恰是最底層的小人物,不是工農(nóng)兵形象,他還想寫妻子張兆和的堂兄是一個烈士,想寫成一個長篇,他一直想寫,但一直沒寫出來。當然在1949年,沒有寫出來,恰恰對他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救贖。因為我們知道前一代的老前輩,如巴金、冰心、曹禺、老舍等作家,他們在20世紀50年代都寫了很多的作品,我們現(xiàn)在看許多都不成功。晚年之后,像冰心、巴金都有一些自我反省,老舍1966年自殺走得很早,他就沒有機會來反省了。

但是沈從文沒有寫,而是在著述《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為什么能夠這樣研究?他從小就有這個功底,他十幾歲寫的字非常漂亮,他的章草、他的隸書都好。20世紀90年代初,汪曾祺告訴我,當時在昆明西南聯(lián)大,沈從文經(jīng)常在街上買一些絲綢等苗族的工藝品,他買了很多,到了北京之后,這些東西怎么辦?他在20世紀50年代初就捐給了中央美院的實用工藝系。這個系后來分出來叫中央工藝美院,院長就是張仃。沈從文就把這個東西捐給了中央工藝美院,簽收人就是張仃和鄭可,我覺得能夠買到這樣一個東西,對我來講是一個文化的延續(xù),實際上對老先生的了解也更深一些,他為什么會研究服飾,跟這個是有關系的。

包括沈從文和丁玲的矛盾,我曾經(jīng)寫過一本書叫《恩怨滄桑——沈從文與丁玲》。其實沈從文跟蕭乾也是很好的關系,但晚年也有些矛盾。蕭乾在燕京大學念書的時候,第一篇小說是沈從文發(fā)表在《大公報》副刊;畢業(yè)的時候,是沈從文推薦蕭乾接替他編 《大公報》文藝副刊。后來1939年“二戰(zhàn)”爆發(fā),蕭乾到了英國,成了中國駐英國的歐站記者,七年時間,后來一直很好。當然“文革”期間,有些各自不同的看法和矛盾,曾經(jīng)不見面。但是我這個人就喜歡做撮合老前輩和好的事,我撮合了好幾個人,一個是巴金跟耿庸,一個就是沈從文和蕭乾。

1988年4月,我去看沈從文。之前,我寄去寫蕭乾的傳記。當然他對我鼓勵了一番,也表揚了一下。我就說:“如果蕭乾要來看你,你見不見呢?”他想了半天,說:“他要來看我,我怎么不見呢?”我很快就寫信給巴金和蕭乾,所以巴金也很高興,蕭乾也高興。正好我到貴州開會,沒想到就在貴州開會期間沈先生突發(fā)疾病走了。沈先生走了,那一年沒能獲得諾貝爾獎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因為在那幾年沈從文一直是進入前幾名的,連續(xù)三年都進得很前,馬悅然先生跟我講過。

漢學家倪爾思后來成為瑞典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1989年初我去鳳凰的時候,他正好帶著二十個瑞典讀者,他們的旅行線叫“走沈從文走過的路”,到鳳凰,到王村,沿著沈從文走的路走。沈從文在當時的瑞典和整個歐洲的影響非常大。

沈從文曾抄過《古詩十九首》,他的章草,非常好,包括張家界的匾也是他寫的。

所以從沈從文到黃永玉是一個文化的銜接。很多人認為湘西是個蠻荒之地,恰恰不是,它是一個蠻荒之地,但它有文化打通的地方,因為那個地方的人經(jīng)常是習武為生和文化是融到一塊兒的。當時我認識沈從文先生,他就跟我說,他讀了黃永玉寫他的《太陽下的風景》,這是1979年寫的,是當時被認為寫沈從文最好的文章,沒有人超過。1988年沈從文去世之后,黃永玉又寫了一篇很長的文章叫《這些憂郁的碎屑》,也非常好。沈從文的作品和黃永玉寫沈從文的東西,我們都可以參照著看。我有個習慣,跟老人聊天之后我會記到本子上,所以我的本子上就寫,當時我跟沈從文聊天的時候他就說黃永玉這個人很聰明,畫畫寫文章靠的是自學,他的風格很獨特,變化也多,這就是表叔對表侄的關注。

1979年,“文革”結束不久,黃永玉寫了一個很長的文章,這個文章有一萬多字,我曾經(jīng)在編《黃永玉文集》的時候?qū)懥艘粋€總序。總序里面我就講了《太陽下的風景》,它勾勒和渲染出了大時代下一個小人物的坎坷命運,但其實也是頑強的生命力之中有一種浪漫、柔情、憂郁、感傷和悲愴。實際上那個時代的人跟我們感覺是不一樣的,沈從文和黃永玉都寫過,沈從文小時候,鳳凰都是砍頭的,到了黃永玉童年時,1927年也是砍頭的,所以他們對死亡一點也不畏懼,而且從來不把死亡看得多么可怕,不可怕,所以他能夠?qū)懙梅浅5木?,非常的好?/p>

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文字非常漂亮。我的標題為什么叫“穿越洞庭,翻閱大書”呢?其實這就是黃永玉的最后一段:“我們那個小小山城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常常令孩子們產(chǎn)生奔赴他鄉(xiāng)的獻身的幻想。從歷史角度看來,這既不協(xié)調(diào)且充滿悲涼,以致表叔和我都是在十二三歲背著小小包袱,順著小河,穿過洞庭去‘翻閱另一本大書的。”這段文字我常常感覺到一種沉甸甸的歷史感。

寫沈從文的文章最多的是黃永玉,而且他每次寫法都不一樣,非常富有變化。在黃永玉筆下,沈從文是靜穆與從容的,沈從文以一種美的情懷來感召世界。我們讀《邊城》,它是一種牧歌式的情調(diào)。湘西,黃永玉老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土匪”,他說湘西就是土匪多。但到了沈從文的筆下,就是另外一種的情調(diào)。沈從文為什么會這樣?當?shù)氐奈幕m然有一種草莽匪氣,但他是用他審美的觀點、寂寞的觀點,來觀察那一代人的生活和自己所理解的文化,他和美麗的風景融在一起?!哆叧恰窞槭裁创蠹叶紵o法忘記呢?《邊城》為什么永遠是我們的經(jīng)典呢?問題就在這一點。從容,欣賞美,沉溺于創(chuàng)造的沈從文,豎起一個高高的人生標桿。

故鄉(xiāng)人與事,常在黃永玉心中

我跟黃永玉也有很好的淵源。他1952年從香港回到了北京,曾經(jīng)以《人民日報》特派記者身份到大興安嶺去生活、采訪。我也是1982年認識他,已經(jīng)三十多年了,到現(xiàn)在為止,他今年94歲,每天還在做很多事情,我后面會講到。

黃永玉讀書讀得非常不一樣,他從去年開始每天讀的書跟我們不一樣。他繼續(xù)讀丘吉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回憶錄》《羅馬帝國衰亡史》,九十多歲了,他經(jīng)常開玩笑,我晚上要是不看書我睡不著覺。九十歲那年上海辦“我的文學行當”展覽,他在上海圖書館做了一個演講,我主持,大家就問到他看書。他說十二歲流浪到福建安溪,20世紀80年代有一次他重返安溪:“我忘記沒帶書,沒帶書怎么都睡不著,正好抽屜上有一個本,本上有一個號碼,號碼的反面全是廣告,我就看著廣告睡著了。”他每天晚上到12點還在看書,看完拳擊,看完《非誠勿擾》之后他就去看書了。我們看《非誠勿擾》是他帶動的,原來我不知道《非誠勿擾》,他老看,他說我想了解現(xiàn)在年輕人的婚戀觀,他們對生活的選擇。就這樣一個老人,他永遠是一個年輕的心態(tài),非常有意思的老頭。

我這一節(jié)的標題叫“鳳凰滋潤成長 一路唱回故鄉(xiāng)”。1923年,十九歲的沈從文決定離開湘西,前往北京。他就想做一個作家,這一點和黃永玉完全不一樣,黃永玉十二歲就流浪到福建,去了就遇上抗戰(zhàn)爆發(fā),他沒有想要成為作家,但最終還是成了作家和畫家。

黃永玉1937年上半年離開了湖南,來到廈門集美學校,抗戰(zhàn)爆發(fā),學校很快遷到安溪。

沈從文曾拍過一張鳳凰虹橋的景象,目前看到的只有一張我后面還會講到虹橋和黃永玉的《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沈從文《從文自傳》里面寫了很多這個橋上的故事。這個橋過去就是虹橋,上面有很多店鋪,黃永玉的文章也寫過,1950年之后要通公路,就把上面的虹橋拆了。1989年我陪著黃永玉去鳳凰的時候,汽車就是從橋上走過的。

1950年黃永玉也拍過鳳凰的橋,后來他根據(jù)這個印象又重新畫了一個風景畫。

我在讀《從文自傳》《邊城》《湘行散記》《從文家書》,這是我最喜歡的四本書?!稄奈淖詡鳌穼懙募扔酗L景的美,也有鳳凰人的野性,是個人史也是地方史,所以是一部非常好的文學經(jīng)典,我建議同學們有機會一定要看《從文自傳》。除了看《邊城》還要看《從文自傳》,還要看《從文家書》《湘行散記》,這四本一定是要看的,在我看來是最好的書。我買了本書,請黃永玉題了一段話,也是談到這個問題。“一切都過去了,表叔曾說過:我和我的讀者都行將老去。豈止是老去二者耶!作家跟政治家最大的區(qū)別是:作品萬世流芳,政治家呢?天曉得。”這是他寫在我的書上的題跋。

1982年沈從文最后一次回鳳凰是黃永玉帶著他去,當時請了黃苗子先生陪同。

他們重新回到他的同一個教室。當年這個教室還保留著,我去的時候還保留得很好,前幾年去,把地磚都拆了,很遺憾,鋪上地板變成一個幼兒園了。沈從文跟小學生坐在一起拍了一張照片,這是1982年最后一次回到學校跟學生們坐在一塊拍的一張彩色照片。黃永玉,也回到自己的教室,他們都是在這個教室里面念的書,相差是兩代人。

黃永玉不僅僅是一個畫家,他還是個詩人?!对铝翞碁痴站胖荨?,還有《哥在山上打石頭》,這都是當?shù)睾芎玫那楦?,他做了一些木刻?/p>

黃永玉是一個畫家,他要畫很多有趣的東西,他畫了《出恭十二景》,把福建、湘西吊腳樓、東北各種地方如何上廁所的畫了十二張,非常有意思,包括德國怎么上廁所,他畫了一組。

黃永玉跟沈從文一樣,都對家鄉(xiāng)的事情非常熱心,只要跟家鄉(xiāng)有關的,黃永玉就會認真地做。大家知道陳寅恪先生,一個歷史學家,江西人。他20世紀70年代去世,骨灰一直沒有安葬。黃永玉在香港讀了一本書,就講到陳寅恪的骨灰沒有安葬,他就想讓陳寅恪的骨灰回到廬山。當年廬山陳家有個別墅,正好有個石頭可以放進去的??墒?,因為廬山不屬于地方政府管,說不允許把陳寅恪的骨灰放這兒。廬山正好有一個廬山植物園,屬于中國科學院的。陳寅恪曾是中國科學院的學部委員,陳家的一位植物學家也安葬在植物園。植物園的領導人很用心,2003年“非典”期間,陳寅恪在廬山植物園入土為安。

當時是黃永玉找到曾經(jīng)做過江西省委書記的毛致用,他們兩個人從湖南長沙開車到南昌,從南昌又開到廬山,就要落實這件事情。所以我說他為了家鄉(xiāng)的事情是非常認真的?,F(xiàn)在去廬山的人,很多人都要去看,都要去拍的。所以我這本書叫《雨滴在卡夫卡墓碑上》,我為什么出這么一本書呢?我這人就喜歡到處玩,平常在北京,白天在家里寫,一出門也不帶電腦,就是喜歡尋訪,我在全世界各地喜歡找墓地。人家就講你怎么敢找墓地,當然我也找故居。奧威爾的墓地,卡夫卡的墓地,很多音樂家的墓地,包括華盛頓的墓地,巴頓的墓地,包括陳寅恪的墓地,我都去尋訪了。這本書里面有一篇是專門寫為什么陳寅恪在廬山入土為安,就寫整個的大概過程。

20世紀的中國文化其實是一代一代傳承的。在鳳凰這個領域,沈從文到黃永玉,還有下面一些年輕的,它實際上是一個過程,所以這一節(jié)叫“滄桑歲月,水流如歌”,是寫他們之間的一種關系。

從《邊城》到《無愁河的浪蕩漢子》

黃永玉見沈從文最早只有十歲,過了很多年,一直到1950年在北京才重新見第二面。

1947年,沈從文讓在上海的汪曾祺去看黃永玉,第一次見面他寫了很長一封信。原來我要寫黃永玉的文章,黃永玉老說當年汪曾祺給表叔寫了一封很長的信,說要是投資到我身上一定發(fā)財。我不相信,因為我沒見到信,我是不敢引用,傳說很難。但是恰恰在七八年前這個信找到了。

黃永玉的名字是沈從文改的。他本來叫“黃永?!?,富裕的裕,沈從文說,“永?!辈缓茫f是個小康富裕,只適合當“布店老板”,應該用“永玉”,永遠光澤明透,這是沈從文給他改的名。

1950年黃永玉在香港舉辦展覽,汪曾祺給他寫了很好的一篇文章。文章里面就講到,黃永玉是一個記憶力非常準確的人,他良好的記憶力是他未來創(chuàng)作的源泉。這一點后來被證明。黃永玉的記憶力超人,他小學同學的名字,每個人他都記得,他在福建,哪怕見過一面,過兩天還能想起這個人的名字和見面地點。我覺得這就是一個人與眾不同的地方,第一記憶好,第二他的畫面感好。所以我們讀他的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可以看到那些畫面感。

另外,他的方言寫作也是一大特點。他寫《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的第一部《朱雀城》,三卷寫湘西方言。寫方言,但有升華。目前寫的第二部《八年》,已經(jīng)出版上、下兩冊,寫的是閩南。他在閩南生活了六年(1937—1943年),里面很多都用閩南話在寫,安溪和泉州的人都認為他的閩南話太地道了。他是這樣的人,他的廣東話也好,他除了英語不好,其他都好,所以他是一個用方言寫作非常到位的人。我們?nèi)ツ甑礁=ǖ膹B門和泉州舉辦《我的文學行當》展覽,效果非常好。尤其他寫安溪,他用了兩冊七十萬字寫福建還沒寫完,他把當年很多閩南的風俗、閩南的吃、閩南的文化和閩南的記憶寫得非常好。

我為什么剛才說寫作也是需要真實的資料呢?往往前輩的回憶,你會覺得他是不是有些過濾。錢鍾書先生去世后,黃永玉寫過一篇文章《北向之痛》。他比錢鍾書要小十四歲,他們住在一個院子里面,都在南沙溝。他說當時在1947年的時候有一個雜志罵過錢鍾書也罵過我。我也不敢相信。后來幸好這個雜志我找到了,就是批判黃永玉的木刻。我們現(xiàn)在反過來看,當年的很多木刻是政治性很強的,恰恰黃永玉畫苗族的舞蹈,畫母親為小孩洗澡,包括前面我列舉的兩張情歌的木刻,它們恰恰是形式美,這種形式美的木刻現(xiàn)在看依然有它的生命力。

1950年的時候,黃永玉和沈從文時隔十多年第一次見面是在北京,因為大家知道1949年的時候沈從文遇到一個很大的障礙,曾經(jīng)自殺過,當然被搶救過來了,這個時候他心比較靜了,所以他就寫了一封很長的信,寄給黃永玉。黃永玉就改了個標題,發(fā)表在香港《大公報》副刊上,是說我們這兒的人都想做事。所以,沈從文一輩子、黃永玉一輩子,他們都在做事,都不想放棄一些自己的文化追求。

20世紀60年代初,沈從文第一本研究民間藝術的著作《龍鳳藝術》出版,封面是黃永玉設計的。黃永玉20世紀50年代出版的《阿詩瑪》,是沈從文用隸書題寫的篇名。

沈從文為什么在20世紀30年代,能夠被林徽因、梁思成、胡適等留學歐美的人欣賞,受到他們的厚愛呢?他完全是一個小學畢業(yè)的。凌叔華也好,林徽因也好,胡適、邵洵美等這樣一批人,都是留學歐美回來的人,這些留學回來的人恰恰對沈從文非常欣賞,因為他們在藝術觀上是一致的,沈從文的作品帶給他們不一樣的體驗。20世紀30年代初,北京有個著名的“京派文人沙龍”,他們強調(diào)藝術的極致,而沈從文在這方面恰恰是他們欣賞的對象。

在干校期間,沈從文就決定為黃永玉家族寫一篇長篇小說,寫到幾千字,第一章為《來的是誰?》。黃永玉本身不姓黃,應該是姓張,這是沈從文講的,就是講這個過程。1971年之后他就開始研究他的服飾了,所以這個長篇小說就沒有寫下去,現(xiàn)在想來有些遺憾。

大概十天前有個《北京青年報》的記者來找我,他們有個問卷,其中有個問題,談到諾貝爾獎,當時沈從文一直在諾貝爾獎前列的,如果那一年沈從文沒有去世,1988年的諾貝爾獲獎者會可能是沈從文。馬悅然在國外聽見這個消息,他不能確認,打電話問到中國駐瑞典大使館,說你們有個作家沈從文去世了,大使館說:“沈從文是誰?我們不知道?!焙髞硭螂娫捳椅遥也鸥嬖V他確認沈從文去世了。當然能得獎是非常好的,他沒有得到是遺憾,不過從文學價值來講他依然重要。世界上很多著名作家也沒得過諾貝爾獎,但是作品的力量是永遠的。

《邊城》《湘行散記》《長河》,包括沈從文自己寫了一個《我的寫作與水的關系》,這都是沈從文談他的創(chuàng)作體驗的。

懷念沈從文,研究沈從文,已經(jīng)成為中國文化界最重要的代表標志之一。因為我曾經(jīng)想過,如果“五四”時代要講十個人,我想魯迅、沈從文、周作人、曹禺、巴金等,這一定是進了前幾位的。

我欣賞沈從文的《邊城》《長河》,還有《從文自傳》《從文家書》和《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如果我們有研究古代服飾的,不是做文學的,其實古代服飾和歷史文化的研究有相當深的關系。沈從文強調(diào)研究服飾一定要看出土的文物,根據(jù)出土的文物來校訂一些畫,所以故宮有幾個畫,都是根據(jù)服裝才校訂出來的,沈從文也是立了大功的。

黃永玉其實是一個詩人,他第一次得獎是1983年得了中國新詩獎,而其他的都是詩人,邵燕祥、流沙河、李瑛、艾青、舒婷等,只有黃永玉是唯一一個文壇之外的。他當時寫了一首詩集得的獎。《曾經(jīng)有過那個時候》,完全是政治諷刺詩。

20世紀80年代黃永玉出版了很多詩歌,叫《我的心,只有我的心》《老婆呀,不要哭》《花衣吹笛人》?!独掀叛?,不要哭》是什么時候?qū)懙哪兀扛尚F陂g,1972年,當時所有的畫家和美術學院都下干校,包括冰心、俞平伯、蕭乾、錢鍾書、楊絳他們都到干校去勞動了,黃永玉也在干校勞動。干校勞動,他就晚上拿個燈在被子里面寫《老婆呀,不要哭》,幾百行長詩,他完全根據(jù)19世紀浪漫詩人的情懷,寫得非常精彩。

后來結集出版,他寫了很多文化老人,叫《比我老的老頭》,李可染、沈從文、聶紺弩,寫了很多,所以這個書也一直很暢銷。

我們讀黃永玉的東西,這本書我是建議大家一定要看的,《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20世紀90年代黃永玉從巴黎、法國到意大利,寫了一系列游記文章,畫了很多精彩的畫。你們?nèi)グ俣壬纤?,常常出現(xiàn)他的句子,我們叫作“黃永玉金句”,特別多。他講:“你剛剛抵達一個地方,馬上感到有一種離別的隱痛,就說明你愛上它了?!边@個網(wǎng)上的年輕人轉(zhuǎn)得特別多。我們現(xiàn)在有微信,我覺得黃永玉的《永玉六記》、小說和游記里面的短句子,特別適合微信傳播,非常好。

2014年的時候,這個書出了意大利的版本,當時我陪他去了兩次,他在小鎮(zhèn)上畫畫,一畫就畫幾個小時。他的身體比我們都強,從早到晚幾乎不休息的,眼睛也不花,也不戴眼鏡。去年“五一”期間,他在宜興一個月,畫了一百多個紫砂壺,把《水滸》人物畫在紫砂壺上。他每次這樣說,我每年都想做件大事,心態(tài)跟我們完全不一樣,跟那些老人在一起感覺自己還是個小孩,自己心態(tài)也特別年輕,這就是一種呼應或者說一種回報。

但丁有幅畫,畫自己在圣三一橋和三個女士的見面,其中有一個是他的情人,是他喜歡的,向往的。黃永玉畫成一個穿著短褲的人,裸著,碰到三個胖子。這就是畫家與文學家的區(qū)別,他把幽默融在整個敘述的過程中。他寫道在意大利街頭,有個女的突然倒在地上,他看到趕快跑去,他就掐她的人中,老外看到你怎么掐她的仁中呢?一掐醒了,第二天報紙放照片,照片是一個畫家救了一個病人,游記里面都寫到,這種非常有意思。

八十五歲之后,黃永玉最重要的一個作品就是《無愁河的浪蕩漢子》。他說,在20世紀40年代就想寫這個。我講他幸好沒寫,40年代才二十幾歲,肯定寫不出20世紀90歲以后的歷史滄桑感和文化的憂傷。90年代初他寫了約十萬字,在湖南雜志上發(fā)表,最后沒有繼續(xù)寫下去。2006年、2007年他老在畫畫,我說,黃先生你最應該做的,就是把你的《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繼續(xù)寫下去,那是別人無可替代的,因為它是20世紀整個的文化史、民俗史和個人經(jīng)歷史,非常豐富。

他也是琢磨了好久,他說那你給我找個地方,如果有個地方有連載就可以寫,因為連載可以逼著他寫,如果不連載,不可能寫完之后再發(fā)。后來我就找到了《收獲》雜志,《收獲》雜志2009年就開始連載,今年連載了《八年》,現(xiàn)在已經(jīng)寫了五卷,五卷每本是30萬字,現(xiàn)在150萬字出來了,現(xiàn)在《八年》又寫了20萬字。黃先生就講,《八年》離開福建到江西,如果《八年》完成也是非常棒的。

這就是一個作家一生對文化、歷史的擔當,這種人九十多歲了,這樣的經(jīng)歷,別人不會有他這樣的經(jīng)歷了。一個十二歲就漂泊的人永遠在漂泊。十二歲到福建漂泊了五六年,又到江西,江西之后到上海,從上海到臺灣,從臺灣又到香港,香港之后又到北京。他實際上一生都在漂泊,漂泊之中會遇到很多的人,很多人的故事和他自己的故事,他跟很多先生之間的故事,比如說馮雪峰、沈從文、聶紺弩,在香港的一些故事。包括在香港期間他跟金庸都是一個辦公室的,金庸是翻譯,他負責插圖,像這樣的故事都是非常精彩的。所以,我一直覺得《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有些人特別喜歡,有些人特別不喜歡。有些人說你連載連到?jīng)]完沒了,占了年輕人發(fā)表的陣地,但有的人又特別喜歡,所以我覺得一個刊物的定力就在于它認準的東西不放棄。而且黃先生每兩個月是兩萬字,每一個插圖都是自己創(chuàng)作的。

今年九十四歲的黃永玉,還在繼續(xù)寫他的人生大書,他還在不斷地寫無愁河,延續(xù)著故鄉(xiāng)情懷。他不止一次對我說,喜歡我這部小說的一定不只一個,如果沈從文看我的小說他一定很高興,而且他會改來改去。蕭乾一定很喜歡我這個小說。他這種文學性的修養(yǎng)和文化的東西,我們讀他的文字,他沒有更多的修飾語。我建議如果有時間大家看看《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比我老的老頭》或者《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他的文字,是一種沒有受到污染的文字。這種文字是鮮活的、跳躍的,能讓我們感到一種我們體會不到的快感。字里行間,有很多幽默的東西,也有很多歷史的滄桑感。

他的作品里面寫了很多吃,很多菜譜,甚至我們可以編一個“無愁河菜譜”,因為他寫了很多湘西和閩南的吃的,全都寫到了。這樣的人是有趣的人,好玩的人,他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快樂。他用了十二年畫了十二年的生肖,連畫了十二年,這樣一個老人是不容易的,所以我就特別欣賞這樣一個生命狀態(tài)的人,對我們年輕人來講是一個激勵。

我們有些人老說四十多歲我現(xiàn)在不想做事了,跟九十歲的人比,我們四十多歲都不算什么,六十多歲更不算什么。我雖然過了六十歲,但是我覺得在這些老人面前我還是年輕人,還有很多事情可做。

我就借這么一個講壇的機會,就講這些點,我還有簡單的一句話,我要推廣一下我的公眾號,叫“地名古今”。我們“地名古今”請了全國和世界的各種人談自己故鄉(xiāng)的故事,談故居尋訪,談很多地方的事。我們目前一個是四川涼山彝族的有五六個人參加寫整個涼山的故事,有甘肅張掖河西走廊的,包括這次在溫州蒼南跟溫州的朋友也講了很多溫州的,包括周吉敏小姐也寫了很多古道的尋訪,也在“地名古今”發(fā)表,非常受大家的歡迎。大家都是溫州人,還有溫州之外的,寫一寫你們家鄉(xiāng)的故事。

今天有這么一個很寶貴的時間讓你們在這兒聽我講這些零零碎碎的話,我也覺得可能講得不透徹,或者說講得不完整。但是從我來講,我特別愿意和大學同學們交流,這是我特別希望的。

謝謝大家!

猜你喜歡
黃永玉沈從文
你把這匹馬拉走吧
你把這匹馬拉走吧
沈從文曾言必自稱“老子”,后因見到一“寶書”,才知道了自己的膚淺
沈從文接“火”傳溫暖
黃永玉:你們都太正經(jīng),我只好老不正經(jīng)
另一種相信
黃永玉:我只是沒有求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