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周斌
摘 要:近些年,小學數(shù)學教學模式的弊端眾說紛紜,由此引來了課改,之后模式雖有大改,但還是流于形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未得以質(zhì)的提升,本文另辟蹊徑,就“問題”這個維度,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那就是自主學習需要想問、敢問、會問的“問題學生”,讓他們在問中站起來、長起來。
關(guān)鍵詞:問題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11-061-1
“問”是學習法寶,是自主學習的體現(xiàn)。徐斌的“無痕”教育,華應龍的“化錯”理念,都強調(diào)數(shù)學課要經(jīng)過自主學習過程——從不知到知,從錯到對,那么“不知”與“錯”的最好體現(xiàn)就是學生自主提問,這樣的“問題學生”才是數(shù)學自主學習課堂所需要的。
一、讓“問題學生”想問
學生是好奇、好問的,教師要發(fā)揮語言、媒體、肢體作用,創(chuàng)設情境,培植興趣,誘發(fā)愿望,讓學生自主地學。如在《認識圓》這一課,多數(shù)是這樣處理的:在課終了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欣賞兩輛車,一輛輪子是方的,另一輛是圓的,借助媒體讓車跑起來,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圓輪汽車開起來穩(wěn)當,這樣的效果往往是弱化的。如果放在課始,第一次看到方輪子和圓輪子的兩輛車,居然都能開起來,學生想必好奇心滿滿,隨之會發(fā)問:圓輪子比方輪子好,為什么好?好在哪里?圓輪子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這些都是課的重點。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樣好玩的情境,學生會對圓有興趣嗎?會有那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嗎?會自發(fā)地提出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所以要讓“問題學生”想問,老師就要精心設計,啟發(fā)學生“想問”。
二、讓“問題學生”敢問
小學生正處在“子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求知狀態(tài)中,嚴肅的師生氛圍使想問的孩子欲言又止!想要學生敢問,必須做到:
1.給學生自信和勇氣。愛問、敢問的孩子有這樣的心理:“你看,我的問題多好,你們怎么就想不到呢!”看似簡單的提問,獲得了肯定,體驗了成功,學情自然高漲。當然,還有一些問題是課堂上解決不了的,老師不能忽視這些問題,要在課后給予解答,讓他感覺到老師的對他的尊重。當孩子感受到老師的喜歡,當他們提問的激情被激發(fā),那么他們就會開動腦筋,就會想盡辦法提出問題,并且問題質(zhì)量也會越來越高,爭先恐后想成為“問題學生”。
2.給學生提問的時空。一節(jié)課,雖然形式多樣,但仍是滿滿當當,老師喋喋不休,學生疲于應付,上課好似作秀,學生的自主能力真正提高了嗎?這是值得思考的。北京有位數(shù)學老師是這樣上課的:拿到教材通讀三遍,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但是上課不按部就班,讓學生盡情地思考,愜意地提問,她不避諱任何問題,而且根據(jù)學生提的問題來上課。這樣一個單元下來看似比較“亂”,改變了教材設計初衷,但是教師吃透教材,不僅做到亂中有序、有的放矢,而且給足了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思考、提問、討論,在思維火花的碰撞中獲得新知識。
3.要允許學生“出錯”。不少公開課,老師課前做足準備,讓學生跟著老師一步一步走,看似完美的自主學習其實一點都不自主。如六年級按比例分配的教學,已知長方體棱長總和是96cm,長、寬、高的比是3∶2∶1,求長方體的體積。部分學生直接將96cm按照3∶2∶1分配,得到長48cm,寬32cm,高16cm。老師聽到這樣的答案馬上就說:不對,不能把96cm直接分配,要先除以4……學生還沒思考,就已經(jīng)知道了答案,這其實不能稱之為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學生錯誤時,應這樣問:“對這位同學的答案你們有什么想說的或者想問的呢?我相信大家肯定會積極思考或討論。”當然,這樣做肯定要花時不少,但是學生在提問中學到的東西也會不少。
三、讓“問題學生”會問
會提問是一門學問。教師要根據(jù)學生、教材的實際設計問題,提問要有指向性和吸引力。讓“問題學生”會問,教師可從兩方面引導:
1.全新的知識,可以由表及里地提出問題。學數(shù)學,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但是對于全新的知識,老師要求不能太高,由表及里是最適合的方式。教學《認識方程》第一課時,學生提出“什么是方程?”“方程有什么用?”之類表面的問題即可。
2.新舊有聯(lián)的知識,可以提建構(gòu)型問題。所謂提建構(gòu)型問題,是要讓學生經(jīng)歷從舊知到新知的遷移過程,再從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教學《年月日》時,一位老師讓學生看著題目提問,問題稀奇古怪,往往會被學生左右,一位學生問了“一天有多少秒?”那其他的學生都會跟著問“一個月有多少秒?”“一年有多少秒?”這時老師就很尷尬了,學生出于好奇和好玩提了些沒有指向性和目標性的問題,屬于不會提問題。另一位老師出示一張照片,寫有1999年2月15日16時33分54秒,讓學生說出單位分別是年、月、日、時、分、秒,從一時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的舊知遷移中提問,學生自然會提“一年有幾個月?”“一個月有幾天?”這樣才是有質(zhì)量的問題。
總之,要想使小學數(shù)學課堂真正做到自主學習,就要不斷培養(yǎng)和提升小學生的提問能力,讓“問題學生”想問、敢問、會問,讓教師不拒絕“問題學生”。
[參考文獻]
[1]康曉琴.淺談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技巧[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04).
[2]唐文炳.探索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教學法[J].讀與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03).
[3]劉建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師道·教研,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