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蓉,何 紅,徐秀群,韓慶林,葛 藝,姚尤梅,邵雪云,仲悅萍
(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創(chuàng)傷骨科,江蘇226001)
廢用性肌萎縮是足踝外傷和術后的常見并發(fā)癥,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重要原因。為了使正常的肌力得到保持和恢復,防止肌肉萎縮等并發(fā)癥,使患者盡早恢復踝關節(jié)功能,我們研制了智能足踝肌力康訓器。本文選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足踝部損傷患者60例,觀察智能足踝肌力康訓器預防足踝損傷廢用性肌萎縮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足踝部損傷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齡 18~65歲,平均 47.43±14.72歲,踝關節(jié)骨折(脫位)19例,踝部韌帶損傷11例;觀察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18~66歲,平均46.97±16.48歲,踝關節(jié)骨折(脫位)20例,踝部韌帶損傷1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損傷部位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排除標準:(1)臨床資料不完整者;(2)入院未滿 24 h;(3)既往存在心衰、糖尿病、肝腎功能不全等重大疾患;(4)意識、語言、運動障礙者;(5)合并神經(jīng)損傷或肌肉缺損者。
1.2 方法
1.2.1 智能型足踝肌力康訓器的設計及制造:根據(jù)臨床護理需要,提出設計要求,由機械工程師設計并制造智能型足踝肌力康訓器。此智能型足踝肌力康訓器體積小、功能齊全、構造簡單,使用簡便易行,無風險。適合患者作主動練習及抗阻力練習,能為患者提供實時直觀的反饋信息。
1.2.2 護理干預方案:對照組按常規(guī)進行護理及功能鍛煉,如入院后、圍手術期進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包括手術前后的注意點,指導患者進行足趾運動、小腿肌肉按摩等。觀察組由護士長組織科室成員對智能型足踝肌力康訓器操作進行培訓?;颊呷肟坪蟪闯R?guī)進行護理及功能鍛煉,責任護士于術后第2天開始指導患者使用智能型足踝肌力康訓器進行訓練。出院時,責任護士教會患者智能型足踝肌力康訓器的操作方法,制定鍛煉計劃,告知回訪時間。
1.3 觀察指標 (1)患肢與健肢周徑差:患者入院第1天、術前1天、術后1周、出院當天、出院后1個月測量患肢及健肢的周長,計算患肢與健肢周徑差。以內外踝連線為固定測量部位,使用同一軟尺測量。每次連續(xù)測量3次,取平均值,數(shù)據(jù)精確到0.5 mm[1]。(2)肢體腫脹程度:參考肢體腫脹分度標準[2],0度腫脹:無腫脹;Ⅰ度腫脹:較正常皮膚腫脹,但皮紋尚存在;Ⅱ度腫脹:皮紋消失,但無水皰;Ⅲ度腫脹:皮膚重度腫脹,出現(xiàn)水皰。評定患者第1天、術前1天、術后1周、出院當天、出院后1個月患肢腫脹程度。(3)肌力:按照Lovett分級法評定患者入院第1天、術前1天、術后1周、出院當天、出院后1個月患肢肌力。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運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肢與健肢周徑差比較 入院第1天、術前1天兩組患肢與健肢周徑差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 1周、出院當天、出院后 1個月觀察組患肢與健肢周徑差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患肢與健肢周徑差比較 cm
2.2 兩組患肢腫脹度分級例數(shù)比較 入院第1天、術前1天兩組患肢腫脹度分級例數(shù)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肢腫脹度分級例數(shù)術后1周、出院當天、出院后1個月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肢肌力比較 入院第1天、術前1天兩組患肢肌力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1周、出院當天、出院后1月患肢肌力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患肢腫脹度比較 例
表3 兩組患者患肢肌力比較 例
廢用性骨骼肌肌萎縮對患者運動、肌力、耐力以及日常生活都會產(chǎn)生較大影響,使患者對治療護理的滿意度下降,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加重。隨著康復醫(yī)學及康復理念的不斷發(fā)展,臨床醫(yī)學、運動醫(yī)學及康復工程技術的有效結合得到廣泛重視,智能足踝肌力康訓器對預防骨骼肌萎縮發(fā)揮重要的康復輔助作用,應用越來越普遍[3]。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guī)護理及功能鍛煉基礎上應用智能足踝肌力康復訓練器對足踝外傷患者進行訓練,可使患肢腫脹度降低,肌力增強,從而有效預防廢用性肌萎縮,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運動功能,與國內外相關報道一致[4]。
運動及功能訓練、機械刺激需要患者的積極配合,但在足踝損傷的情況下難以實施,而且常常受場所、儀器設備等條件的限制[5]。目前醫(yī)院及個人使用的康復訓練器械大部分都是比較傳統(tǒng)的結構,無電子化定量顯示,不便于治療師評價康復效果并及時調整康復治療方案[6]。本研究應用智能足踝肌力康復訓練器,能夠向患者提供直觀的、實時的反饋信息,同時配有手邊的手控操作面板,集中電源開關、肌力控制開關、和指示燈,方便患者使用。我們在智能足踝肌力康復訓練器應用的基礎上不斷改進,研制出遠程足踝肌力訓練康復系統(tǒng),此系統(tǒng)由用戶終端、遠程無線網(wǎng)絡傳輸、醫(yī)院信息中心組成,使得醫(yī)生可以獲得更多數(shù)據(jù),對患者的恢復訓練提供更多的指導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