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明
摘要:本文首先對Lectora課件制作工具進行介紹,然后對選定的初中生物的一節(jié)課進行數字化資源設計,確定了個性化且不失交互性的設計思路,并在此基礎上利用Lectora軟件對其進行開發(fā)。
關鍵詞:數字化教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8)13/14-0117-04
在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中,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始終是推進e-Iearning發(fā)展的關鍵。當前,如何創(chuàng)建優(yōu)質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如何建設高可用性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環(huán)境已經成為全球教育信息化領域研究與實踐的熱點。筆者采用Lectora軟件設計、開發(fā)數字化教學資源,并以初中生物《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及功能》一課為例,從設計思路、教學設計、軟件開發(fā)技術等方面闡述了數字化教學資源設計與開發(fā)的具體過程。
Lectora是一款功能強大的e-Learning資源開發(fā)軟件。它功能強大,操作簡單,使用者不需要專業(yè)的編程知識就可以制作出具有在線測試和個性化交互功能的學習資源,并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和應用環(huán)境發(fā)布作品Lectora具有如下優(yōu)勢。
1.基于章節(jié)頁的目錄結構
章、節(jié)、頁的目錄結構有利于制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快速定位于作品的某一頁,既高效又清晰,如下頁圖1所示。制作者在制作過程中可以隨時運行作品,預覽軟件制作的基本情況,從而進行及時的更改與完善。
2.高級的測試和調查功能,支持在線測試的創(chuàng)建
提供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等多種題型的問題創(chuàng)建。制作者可以創(chuàng)建多種類型和帶反饋選項的復雜問題,同時跟蹤用戶學習這些內容的過程。在線測試使學習者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與可進步空間,進而有利于學習者養(yǎng)成自我梳理、自我歸納、自我規(guī)劃的好習慣。
3.多樣化的輸出格式
軟件的發(fā)布只需要通過簡單的點擊操作就可以完成。制作者可以根據需要將課件發(fā)布為基于Web的HTML、CD等單個文件的課件形式(如下頁圖2)。無論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學習管理系統(tǒng),Lectora可以很容易地實現課程分享。
本設計以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章《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及功能》為例,探討利用Lectora進行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fā)方法。生物課的學習內容中有許多微觀世界的知識較為抽象,在教材中多以靜態(tài)的圖像呈現,課堂教學中這部分內容通常是最難以理解的。如何化抽象為直觀、化靜為動、化繁為簡,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這是設計者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筆者主要從兩方面著手解決上述問題:
第一,結合軟件的優(yōu)勢,將教材中的文字、圖片等靜態(tài)資源多媒體化,使其動起來。特別是對于抽象的內容,結合Flash動畫、實驗視頻等素材,將其可視化,從而達到化繁為簡、有效解決教學難點的目的。
第二,對于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可通過增加交互來實現強化。教師可在教學內容完成后設置交互問題及時進行測試,也可在每一模塊學習結束后設置測試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這樣,學生既可在課上跟隨教師的講解進行學習,也可在課下利用軟件進行自主學習,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學習,有效實現教學效果。
1.軟件的功能結構設計
本軟件整體功能設計分為使用說明、知識學習、習題測試等三大功能模塊,其中知識學習中包括課程學習(細胞結構、細胞器、視頻)、課程資源、手記等詳細內容。軟件的具體功能結構如圖3所示。
使用說明:對軟件的具體操作方法進行簡要說明,以便所有使用者都可以輕松上手。
課程學習:內容圍繞七年級上冊《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及功能》一節(jié)進行設計。首先通過視頻結合問題引出本課題,接著用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講解。為配合教學內容中實驗操作的部分,軟件中加入了實驗操作的視頻。
課程資源:軟件中提供了一些生物在線學習資料的鏈接,這些資源都是線上課程,用來拓展學習者的學習范圍。
手記:希望學習者學完課程可以親手記錄下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收獲。
習題測試:利用軟件編制了一組試題,用以測試學習者的學習效果。
2.軟件的界面設計
軟件的界面由三大元素構成:導航按鈕、學習內容以及學習反饋。
導航按鈕:為方便使用者快速定位所需的頁面,設計了兩類導航:一類是總導航,分為使用說明、知識學習、習題測試三個按鈕;另一類是詳細導航,分為首頁、細胞結構、細胞器、視頻、課程資源、手記、測試等七個菜單導航,如圖4和圖5所示。
學習內容:軟件以圖文搭配的方式來呈現學習內容;當圖文不足以呈現實驗操作時,增加了視頻,使學習內容更加生動;此外,還提供了更多網絡資源用以拓展課程內容,還設計了“手記”,方便學習者把學習體會記錄下來。上頁圖6即為軟件的兩個學習內容界面。
學習反饋:在習題測試模塊中設計了選擇題和填空題兩種題型,為保證測試效果,專門增加了測試時間限制和評分等功能,學習者在進行測試時,軟件會根據答案的對錯給出相應的反饋信息(如圖7)。
整理好課件所需的素材,包括文本、圖片、視頻及練習題后,就可以著手制作軟件了。
1.課程內容設計
主要進行文字、圖片及視頻素材的插入及排版,即將軟件所需要的圖片素材插入,對圖片進行設置和排版;再寫入課程內容,對字體進行設置和排版;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插入視頻文件,單擊菜單欄中的“插入—視頻—視頻文件”,選擇名為“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wmv”視頻文件,插入視頻,效果如圖8所示。
2.制作導航按鈕
本設計選擇三個大小相同、顏色不同的字符圖片作為導航按鈕,在圖片按鈕寫上相應的導航信息名稱;再為導航插入操作目標,先選中一個導航按鈕,如“知識學習”導航按鈕,選擇菜單欄中的“插入—操作”,出現“操作設置屬性面板”,觸發(fā)選擇“單擊”,操作和目標選擇“轉到—細胞結構”,“知識學習”的導航操作制作完成,其他兩個導航步驟同上,如上頁圖9所示。
3.課程資源的添加
除了軟件中的學習內容,還添加了網絡課程資源PPT,為每一個課程資源都加入操作功能,在操作面板中將功能觸發(fā)設計為“鼠標單擊”。操作為“轉到Web地址”,操作目標是課程資源對應網址,如上頁圖10所示。
4.添加手記
設計手記是為了讓學習者記錄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收獲。首先插入一個輸入文本的文本框;點擊菜單欄的“測試&調查”,選擇“輸入字段”,出現一個發(fā)布完成后也可以輸入文本的文本框;設置其屬性“高:600,寬:700”,如上頁圖11所示。
5.制作測試題庫
習題測試可以通過Lectora的“測試&調查”來完成。點擊問題;選擇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及填空題組成一套測試題庫,讓學習者學完本節(jié)課的內容后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并根據測試的結果為學習者評分,如上頁圖12所示。
6.導航菜單欄目的添加
為了讓學習者更方便、快速選擇要學習的內容,設計了導航菜單。選擇菜單欄中的“插入—菜單”選項,菜單屬性選擇“從TOC創(chuàng)建”,如上頁圖13所示。
7.軟件的發(fā)布
將做好的軟件在菜單欄點擊“發(fā)布”,選擇“Web(HTML)”功能把課件保存為HTML文件,將HTML文件上傳到網絡,發(fā)布為e-Learning課件,學習者可以在線上來選擇學習,上頁圖14為發(fā)布完成界面。
至此,一個完整的生物課程資源基本制作完成。此軟件實現了Lectora的強大功能以及個性化的交互功能,將生物課程的內容知識更完整、形象且生動地展現出來。把生成的e-Learning軟件發(fā)布到網絡,讓學生測試軟件的使用效果,及時收集反饋建議并修改,便于軟件更好地優(yōu)化、進步。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fā)展,相信e-Learning軟件在信息技術時代會發(fā)揮實際效用,e-Learning軟件技術作為時代的產物必將在技術快速發(fā)展的浪潮中占得一席之地,并對教育方式的發(fā)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1]李梅.基于Lectora的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實踐[J].教學研究,2015,17(4):57-72.
[2]趙欣楠.基于Lectora的網絡課程開發(fā)實例[J].軟件設計開發(fā),2012(8):213-212.
[3]李玉順,李葆平,林康全.E-learning教學應用與資源制作[M].北京: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2010:15-16.
[4]胡曉松.Lectora在遠程教育課件制作中的應用與分析[J].時代教育,201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