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波
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已二十余載,有過躊躇滿志,有過探索追求,也有過等待與彷徨……二十年風雨兼程,二十年瀝血擔當,卻從未改初衷。今天有習主席“文化自信”思想引領,使我更加澎湃激揚。蔣晶軍、管建剛等教學名師,就是我的榜樣!特別是管建剛老師著述的《我的語文觀》頗有見地,發(fā)人深省。有幾點我受益匪淺:
1.真正的閱讀教學應該給學生更有價值的百分之十,這百分之十不能把閱讀教學的重難點僅僅停留在對內(nèi)容的理解上,而是要放在研究課文“怎么寫”上。
2.專業(yè)的語文學習并不排斥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沒有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基本把握,對寫法的理解也會似是而非,一知半解。
3.指向?qū)懽鞯拈喿x教學,不是貼標簽式的說說課文的寫作特色,而是從作文的實際出發(fā),解讀出適應學生迫切需要的“寫法”。
謹對以上三點談談啟發(fā):
一、閱讀是基礎,分析是引導,作文是目的
真正的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教學方法之一。只有通過大量閱讀,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完全理解掌握。然后,再對課文認真分析、研究、引導學生認識理解本課文的寫作方法。學生在課文閱讀中、在老師循循善誘中,掌握了寫作方法,知道了“怎么寫”,產(chǎn)生了寫作興趣,躍躍欲試。我想這可能就是管建剛老師所說的:解決了那最有價值的百分之十的含義吧。
二、構思作文的結構是作文的前提
管建剛的《我的語文觀》中說,指向?qū)懽鞯拈喿x教學不是貼標簽式的說說課文的寫作特色,而應從學生的作文實際出發(fā),解讀出教材中適用與學生迫切需要的“寫法”。我認為這種需要的“寫法”就是方法。而方法之一,首先就是寫作的“結構”,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再寫什么。先把作文的“框架”在心中搭起來,然后再向每個框內(nèi)(即每個段落)填東西,就像搭“積木塔”一樣。各種語言詞匯便是穿插引線的“積木”按照自己大腦中的模型,逐步延續(xù)積累,變成現(xiàn)實的“積木塔”。
三、為學生作文找到“激情點”
以上三點是管建剛老師教學思考的幾點啟發(fā)、感悟及平時教學工作的實踐與總結。但我的作文教學仍面臨許多困難:1.小學生自覺作文的主觀意識不夠——不想寫。2.不自覺發(fā)現(xiàn)生活、學習中可寫作的素材及內(nèi)容。3.沒有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激勵點”。
目前,小學作文教學一般都是老師對課文進行講解、閱讀,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作文。形成老師指導,學生創(chuàng)作,老師再批改,學生再修正的作文教學模式,反復輪回多次,作文水平逐漸提高。但由于小學生知識和生活閱歷淺,導致老師教得累,孩子學得苦,事倍功半。
為此,找到學生作文的“激情點”尤為迫切。我們認真思考后嘗試了一下方法:1.給學生作文找到聽眾。對寫作好的學生,由老師閱讀給全班同學聽,并認真點評、鼓勵、表揚。這樣不僅鼓勵了學生,也激勵了全班同學。2.給學生作文找觀眾。我辦起了《學生作文板報》,對較好的習作,由寫字較好的學生書寫在黑板一角,保留一周,讓全體同學觀摩。3.把較好的習作打印,分發(fā)給全班人手一份并帶給家長閱讀。學生的作文有了聽眾、觀眾和讀者,作文的價值得到了體現(xiàn),自尊心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尊重,作文的激情自然得到了激發(fā),寫作的欲望也越來越強。4.給學生多渠道提示、引導寫作素材也是十分必要的。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寫作內(nèi)容,一個美麗的環(huán)境,一件好人好事,一次課外活動,大自然美的存在……孩子眼中有美,心中有美,手中的筆才會寫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