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摘 要] 本文從初三數學的教學實踐出發(fā),探討了提升數學試卷講評效率的基本策略,指出教師要充分運用大數據來對試卷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同時還強調教師在試卷講評的過程中要善于借題發(fā)揮和有效拓展.
[關鍵詞] 初三數學;試卷講評;策略分析
試卷講評課一直是初中數學最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它具有糾正、示范、激勵等作用. 到了初三,學生的訓練更加頻繁,試卷講評課也比較多,同時初三數學的教學時間非常緊張,于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將試卷講評工作效率提升起來,便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深度分析和探索. 下面,筆者介紹一些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試卷講評需要教師積極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要讓試卷講評更有效率,我們必須對批改過的試卷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以往的手工操作往往是逐張試卷批閱,并且以畫“正”字的方式進行,這種做法如果放在初一或初二,可能還有較強的操作性,但如果放在初三,則操作性不強,因為教師沒有那么多精力來完成這些操作.
幸運的是,當前的大數據系統(tǒng)能夠幫助我們做好這些統(tǒng)計工作. 下面以智學網系統(tǒng)為例. 學生作答的試卷經過掃描后,可以在網上進行閱卷,閱卷完成后,它不但能智能化地匯總成績,還能對各個問題的得分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且直接提供匯總數據. 由于很多工作都是電腦完成的,因此某些數據的統(tǒng)計相當細致,圖1即為某次考試一道選擇題的學生解答情況統(tǒng)計,可以看到,學生解答本題時,選擇正確答案的人數為25,占比69.4%,選擇錯誤選項的學生也能通過數據看出具體分布. 此外,如果點擊柱狀圖,還可以看到對應學生的名單,這樣將方便我們講評試卷時對部分學生進行針對性引導.
在進行考試數據分析時,我們不但要看到學生的試卷作答情況,還要結合試卷命制時的雙向細目表來研究學生的學習狀況,這樣才能讓考試的診斷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 當然,這也有利于我們講評試卷時更有側重點.
試卷講評需要教師善于解題發(fā)揮
經常聽到很多同事這樣抱怨:“為什么無論講什么問題,只要我們變一個數據,學生就會做錯呢?”其原因在于,教師在處理試卷時僅僅是孤立地就題論題,以至于學生只是在這個題目上知道了答案而已. 事實上,數學試卷的講評絕不能只是答案的核對,教師要善于解題發(fā)揮,從而起到“以點帶面”的教學效果.
1. 采用一題多解的問題講解方法
很多數學問題,如果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就可以獲得不同的問題解決思路,這樣的處理不但能拓展學生的思維,還能優(yōu)化學生的問題分析方法. 在講評過程中,教師不能有太多的鋪墊,我們要直接將問題展示出來,且引導學生將最原始的思維暴露出來. 同時,我們還要鼓勵學生打破傳統(tǒng)的常規(guī)思維,以一題多解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到殊途同歸的數學美感. 當然,一題多解也并非方法越多越好,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分析方法進行比較和篩選,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真正的優(yōu)化.
案例1 如圖2,在△ABC中,點D是BC的中點,點E為AD上一點,延長CE交AB于點F.
這個問題可以通過畫平行線,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來處理. 在具體處理時,這個問題有多種思路. 結合試卷的批改情況,我們讓一些學生到講臺上分享自己的思路,以實現一題多解的效果:有的學生是過點D作CF的平行線交AB于點G,如圖3;有的學生是過點D作AB的平行線交CF于點G,如圖4;有的學生是過點B作CF的平行線交AD的延長線于點G,如圖5;有的學生是過點C作AB的平行線交AD的延長線于點G,如圖6;有的學生是過點A作BC的平行線交CF的延長線于點G,如圖7.
學生進行講解時,教師不僅要關注他們思路的正確性,還要關心他們描述的科學性,同時引領他們對不同解決思路進行比較,由此引導學生在對比中總結出此類問題的常規(guī)解法. 這樣的處理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將直接提升學生的解題效率.
2. 采用一題多用的問題講解方法
如果我們將一題多解視為一種拓寬學生思路、訓練學生思維變通性的重要手段,那么一題多用則有助于學生更加系統(tǒng)地認識數學知識,繼而提升他們的歸納能力和應用意識. 須知,數學試卷講評過程絕不是一個糾正錯誤的過程,我們要幫助學生在此過程中完成對思維的提煉. 教師在講評試卷時,應盡量幫助學生實現對問題的反思,推動“讀薄”書本過程的發(fā)展.
案例2 現有一條直線l,其上有n個點,則該直線上一共有多少條線段?
這個問題比較簡單,答案為,如果講解時,我們僅局限于告知學生答案,那這個問題的講解便沒有多少價值. 為了提升講解質量,筆者借助這個問題,提取出模型,引導學生處理了很多數學問題,如
(1)在育才中學97屆的校友回校聚會中,學生和老師共37人,如果每兩個人要握一次手,那么這次聚會共握手多少次?
(2)已知A,B兩個城市之間的鐵路沿線共有15個??空?,如果每兩個??空军c之間需要安排一種車票,則需要設計多少種不同的車票?
(3)三號車間共有工人10人,現要選舉2人作為代表參加第二天的慰問大會,李華和張強同時被選中的概率有多大?
以上問題可以通過同一個模型來分析、解決,因此將此類問題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在比較中思考和討論,不但能提升他們的歸納整理能力,還能提升他們的建模水平和應用模型意識.
試卷講評時教師要注意進行拓展
在試卷講評的過程中,教師要仔細分析試卷所涉及的知識點和相關技能,要針對學生考試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展開分析和探索,并及時進行補救. 同時,我們還要將原有問題進行適當包裝、處理,以改頭換面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改變以往就題論題的單一講解模式,讓學生的應變能力在試卷講評過程中得到提升.
案例3 如圖8,△ABC內接于⊙O,AB是⊙O的直徑,∠A=30°,BC=3,求⊙O的半徑.
學生在這類問題上的得分率較高,如果我們的講解僅僅局限于這個問題,學生便很難提起聽講的興趣. 為此,我們要對問題進行拓展處理,基本操作如下:
(1)如圖9,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形下,如果AB不是⊙O的直徑,則⊙O的半徑如何?
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學生可能會認為此題不能再用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來處理了,但這其實是定式思維的作用,對此,教師應適當引導,啟發(fā)學生將現有問題轉化為原有問題進行分析,最終完成問題的解決.
(2)若∠A=α,BC=a,答案又如何?
學生借助之前問題的處理方式進行更進一步的思考,很快便完成了此題的解答. 但問題的處理并不能就此結束,我們還要繼續(xù)引導學生展開反思與總結:①結合上述對問題的分析和探討,你在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上有什么收獲?②在這些問題的處理過程中,你有什么發(fā)現和體會?通過這一系列問題的討論,我們將引領學生重新感悟知識和方法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學生也將從中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綜上所述,高效的試卷講評應該是一個有針對性、有發(fā)揮、有拓展的教學過程,我們希望學生能夠在試卷講評過程中對數學知識進行更系統(tǒng)化的梳理,以更加靈活的思維來認識和研究數學問題,這樣才有助于學生理解與掌握數學方法和有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