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想要提高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老師不僅在實驗教學中要做好演示,還應該充分地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驗中,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達到高中物理實驗進行的目的和效果。
【關鍵詞】提高;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
在新課改背景下,按照《普通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物理實驗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實驗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
在自然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是一個探究的過程,但如果這一過程僅僅通過理論進行教學,而缺少必要的實驗來進行輔助,這不符合物理學科的發(fā)展規(guī)律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物理實驗具有直觀、形象及生動的特征,通過實驗的操作,有利于學生深刻的理解物理的相關知識原理。同時,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實驗的整個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自身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際動手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發(fā)揮著基礎性的作用,物理教師應重視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并在物理教學活動中正確對待物理實驗,不斷提高物理實驗的有效性,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效率。
二、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
高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學業(yè)比較重,但還是非常貪玩,情緒化也比較嚴重,經(jīng)常是喜歡哪門課的老師哪門課就學得好一些。由此可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提高課堂質量,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必須建立良好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對自己的工作要認真,態(tài)度要端正,并且熱衷于自己的事業(yè),通過這些來影響和感化自己的學生,這是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條件。
(2)教師要真心愛護自己的學生,用高尚的魅力親和自己的學生。和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關系,這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
(3)教師要重視和學生之間感情的培養(yǎng),課余時間可以走進學生和學生一起娛樂,和學生建立朋友關系,同時對教學要做到一絲不茍,創(chuàng)造性的進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使用,以此來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這是建立良好、和諧師生關系的保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了以上3點,就可以有效地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并能建立平等、和睦的關系,學生對老師的感情也加深了,那么對于物理課也就自然會產(chǎn)生更多的興趣。
三、增加學生在實驗中的感受和體驗
高中生在學習一些基礎的物理理論知識和物理實驗設計方法的基礎上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實驗設計,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實驗設計的機會,在充分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不斷嘗試。例如,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教學中,教師首先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的思考,為什么賽車比普通小汽車的加速度快,為什么貨車比普通小汽車加速慢?通過這兩個現(xiàn)象學生推測出,加速度與力、質量相關,力越大,加速度越快;質量越大,加速度越小,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學生思考后得出,加速度既與力有關又與質量有關,而要分別研討加速度和力、加速度和質量的關系,采用控制變量法。這時,教師引導學生選擇實驗器材,設計實驗開展的具體流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關于實驗具體流程的設計,在初步實驗設計后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實驗,學生根據(jù)實驗重新修訂實驗過程,然后進行二次實驗,獲取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論證。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圍繞問題展開實驗的設計,學生的情感和思維全方位投入,促進了學生物理實驗能力的發(fā)展。
四、創(chuàng)新實驗模式,多進行探究實驗
在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中,理論講授與實驗教學往往是分開的,多數(shù)物理實驗屬于驗證型實驗。如,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等。驗證型實驗對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訓練其實驗技能有很好的效果,但實驗是由教師或教科書“劃”出了從問題到結論的單一路徑,學生只需按照給定的實驗設計進行實驗。學生往往在實驗之前便知道實驗的結果,學生只有少量的心智活動,是機械性的操作,對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有明顯的不足。新教材設計者注重實驗與理論的有機結合,安排了一些開放的探究型實驗。如,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等。探究實驗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發(fā)揮的機會,學生必須經(jīng)過精心設計方案、認真實驗才能得出結論,為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方法、創(chuàng)新精神及實驗能力提供了契機。不過高中物理分組實驗中探究實驗只有上面兩個,實在太少。教師有必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多開展一些探究實驗。比如,開放物理實驗室等場所鼓勵學生做課后探究小實驗,在演示實驗中進行探究活動,或者把一部分值得探究的驗證性實驗、測量性實驗改成探究實驗等。下面以受迫振動與共振小實驗為例來說明。實驗前準備的器材有:泡沫塑料塊、彈性棒、小夾子、小剪刀等若干。要求學生設計方案,探究受迫振動與共振規(guī)律。實驗時只需引導學生將幾根長度不同的彈性棒垂直插入泡沫塑料塊中,在每根彈性棒上夾一只小夾子,使各小夾子的高度不同。固定泡膜塑料塊,用手去撥夾子,發(fā)現(xiàn)振動頻率(自由振動)是不同的。手拿泡膜塑料塊使其沿水平方向左右往復振動,每個夾子振動頻率一樣(受迫振動)。隨著振動頻率逐漸增加,可以看到每次只有一根夾子振動最劇烈(共振),并且振動得越快,發(fā)生共振的彈性棒越短。這個探究小實驗趣味性強、取材容易、制作簡單,學生通過親身探究體驗,對共振等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培養(yǎng)了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等。
想要提高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老師不僅在實驗教學中要做好演示,還應該充分地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驗中來,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達到高中物理實驗進行的目的和效果。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隴原名師”專項課題《提高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效果的行動研究》成果之一,課題審批號:GSGB[2015]MSZX005課題負責人:郭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