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欣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員以激勵的教育方式,從外部給學員以適度的正刺激,誘導(dǎo)其產(chǎn)生內(nèi)驅(qū)力,從而把教員的教育教學要求內(nèi)在為自己的自覺行動,便會獲得生動活潑、主動自覺的發(fā)展。這正如法國著名的教育家、被稱為“教師的教師”的斯第多惠所歸納的那樣:教學的藝術(shù)主要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不是“傳授的本領(lǐng)”。對于一位語文教員來說,這種“教學的藝術(shù)”除了滲透在課堂上以及課外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外,我認為行之有效的做法還有:利用激勵性的作文批語,會架起通向?qū)W員心靈的橋梁。
比如,教員在批閱作文時常常發(fā)現(xiàn),有少數(shù)學員書寫潦草、內(nèi)容空洞、語無倫次等等,真可以說是一無是處。但有經(jīng)驗的教員總是將每個學員看作“大樹的幼芽”(冰心語),因而也總是像沙里淘金那樣,充滿希冀。耐著性子,用顯微鏡和放大鏡,去搜尋捕捉那“一無”中的“是處”;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便即予以熱情的肯定和褒揚。以此喚起學員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如在一次作文批改中,我發(fā)現(xiàn)小楊的一篇令人“頭疼”的作文里,竟寫有他同損壞公物的現(xiàn)象作斗爭的片言只語,于是我有如哥倫布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那樣的欣喜若狂,當即正筆在旁批中寫道:“這是主人翁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事后據(jù)了解,他看到教員的這一贊譽之后,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樣子(其實這也是所有害怕寫作文的學員的共同心理),一改過去“作文”如臨“責難”的畏難情緒,總是在作文里敘寫生活中閃光的東西,字跡也漸漸工整規(guī)范起來,用詞用語也懂得在推敲斟酌上下功夫了;而且,他本人做好人好事也更為勤快。
學員是學習的主體,即使在教員所擬的批語中也要貫穿這一精神,著力挖掘其潛能,激勵他們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為此,我有時甚至“丁是丁,卯是卯”地大刪大改過了,也要從尊重學員的愿望出發(fā),把對方擺在平等的乃至主人翁的位置,禁忌使用命令、訓(xùn)斥、挖苦、譏諷的口吻,而采用商榷、征詢、啟發(fā)、談心的語氣,如:“這樣改過了,你覺得如何?”“可否從另一角度考慮?”或是:“語序這樣調(diào)整,是否更易于準確地表情達意?”等等,始終讓學員覺得自己是作文的主人,潛滋暗長著“我要寫”的一股情緒沖動。前些時,有的學員受社會上一些錯誤思潮的影響,認識上出現(xiàn)了某些偏差,而這種偏差在作文中也時有表露。即使對這樣的作文,也要從愛護出發(fā),精心引導(dǎo),善意“開通”,激勵學員以主人翁精神“系鈴”之后再“解鈴”,而萬不可一味地批評指責。如有個別學員在完成命題作文《從“嚴守紀律”說開去》時,不自覺地對地方大學生的所謂“自由”流露出一些欣賞的情調(diào)。針對這一思想苗頭,教員不慍不怒,心平氣和地在批語里寫道:“了解外部的東西,不僅要知其皮毛,更要探求其精神實質(zhì),為此,請你先向你的同學了解一下地方大學的有關(guān)管理規(guī)定,之后有何感想,務(wù)必同教員面談?!焙髞磉@位學員真的如約“面談”來了,而且,從談話中發(fā)現(xiàn),他的思想認識確實有了明顯的轉(zhuǎn)變。
還有,學員在作文里錯字連篇、別字成堆,常常是令教員們頭疼的棘手事,而在批改時如何處置這一問題,也有一個認識問題和方法問題。我遇到這類現(xiàn)象時,總是不忍心在學員的卷面上打滿紅“X”,認為那樣做實在是件煞風景的事,對學員的自尊心、積極性無疑是一種無情的傷害;而總是從鼓勵出發(fā),網(wǎng)開一面,“筆”下留情,即,只是在錯別字下面劃一橫杠,以示有誤,并在旁邊畫出待糾正的框子,啟發(fā)學員自覺改正;最后在批語里寫上:“這么多常用字寫錯了,一定是粗心所致,完全相信你在下次作文時會加以在意起來。不是嗎?做文章可得有點林黛玉進賈府的謹慎勁兒:‘步步留心,時時在意!”這樣的做法證明,下批語本著啟發(fā)誘導(dǎo)的精神,“慈手軟”些,總比那“恨鐵不成鋼”式的硬辦法要奏效。泰戈爾說過:“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臻于完善的?!边@話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在作文批改中,要達到激勵教育的目的,教員所擬批語要有熱情性,將期待的情感汁液蘸得濃濃的,要有鼓動性,千方百計掀動起學員感情世界的波瀾,卻使加點“水分”,言過其實些,也投有什么不可。特級教師牛淼祥老師曾經(jīng)現(xiàn)身說法:是中學的一位語文老師在自己習作上“魯迅筆法”一句褒獎,使得他才癡情于作文,以至為語文教學傾注了全部心血;著名作家任大霖曾經(jīng)回憶說:他念杭州師范時,曾因語文老師“思如泉涌,文似流水”的一句批語,極大地激勵了他向文學殿堂邁進的信心和勇氣,最終如愿以償。江蘇青年作家黃蓓佳也有過同樣的經(jīng)歷和深刻的體驗。正因為如此,日本著名音樂教育家鈴木在其“祖國語言”教學法里,曾歸納成兩句話:“我首先大聲夸獎孩子們‘很好,‘非常好,然后補充說:‘如果改掉一些毛病,會更加完美?!币驗橹挥薪處熂畹那楦兄畟鬟f過去,才會感染學員的情緒,才會澆灌種子的萌動和幼芽的破土而出。為此,我擬批語肘,可嘉許可不嘉許時,一定要嘉許,可加“好”可加“很好”時,加“很好”更好。比如我去年所帶的一個隊,學員都是沒有經(jīng)過文化考試,直接進學院學習的,文化基礎(chǔ)較差,談不上有什么作文“尖子”,但我卻癡心“矮子里邊拔將軍”,所以,如果發(fā)現(xiàn)他們作文里一個詞語用得好,我就在文旁批曰:“用詞貼切”;有一句話寫得動形象,我就用朱筆圈點之后寫上:“堪稱佳句!”如果是整段文字寫人敘事自然,狀物抒情得,我就索性用“很有文采,十分難得”等話語加以贊許。長時間這樣做,“矮子”里邊也真有“將軍”“拔”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