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收錄的《陳太丘與友期》一文中,主人公陳元方明信懂禮,正義有節(jié),富含“正能量”,這與其父陳太丘重視德育并能以行示范密不可分。文章作者希望從重視德育,讓品質如鉆石般閃耀;秉信范行,讓效果如明鏡般顯現這兩個方面給在教育孩子這個話題上處于焦慮狀態(tài)的父母們帶來啟示。
關鍵詞:家庭教育;德育示范;啟示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1-26
作者簡介:彭榮輝(1986—),男,湖南新化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
《陳太丘與友期》一文中陳太丘之子元方思維機敏、義正詞嚴的待人接物形象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和家長們交流,他們也頗為喜歡,更有甚者說如果自己的孩子能像元方一樣就好了。我們要怎樣才能培養(yǎng)出如元方一般伶俐的孩子呢?我認為除孩子的先天因素,他的父親陳太丘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了很積極的推動作用。 筆者認為,陳太丘在家庭教育中堅持了兩條:重視德育,秉信范行。
一、重視德育,讓品質如鉆石般閃耀
元方對父親友人的反駁集中在兩點:無信、無禮??鬃诱f:“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薄肮Ы诙Y,遠恥辱也?!弊晕鳚h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始,儒家提倡的“仁義禮智信”的“五常觀”漸漸深入生活的各個角落。元方當時才七歲,何以能明信懂禮?這與陳太丘重視德育、善于利用各種機會開展教育分不開。
陳寔遺盜的故事,說的是晚上有一小偷溜到陳太丘家里,躲藏在屋梁上面,想趁機偷竊。陳太丘知曉梁上有人卻并未喊人捉拿,而是把子孫們召集跟前,嚴肅地教育:“今后你們每個人都應該要努力上進,不要做‘梁上君子走上邪路?!荷暇硬⒉皇巧鷣砭蛪?,只是平常不學好,慢慢養(yǎng)成了壞習慣?!毙⊥导雀袆佑謶M愧,下地叩頭請罪。陳太丘勉勵他改惡向善,并贈送禮物。面對很多的“問題孩子”,現在有很多家長在思考“我們給下一代留下什么才是最好的選擇”這一個問題,是物質財富還是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是告訴他們物質為王、弱肉強食理論,還是教會他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其健康成長助其長遠發(fā)展?陳太丘在這個故事中給了我們回答。他在日常生活中能發(fā)現絕佳的教育良機,選擇召集子孫訓話強調德行的重要性;面對已經自知德行有虧、迷途知返的小偷,陳太丘選擇了寬容和諒解,拉回了一個正滑向人生深淵的浪子。
《世說新語·政事》中記載:元方十一歲去拜會袁紹。袁紹問:“你的父親在太丘做官,那里的人都稱贊他賢良,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回答道:“我父親在太丘,用德行去安撫強者;用仁慈去安撫弱者,久而久之,大家就對他老人家更加敬重。”百姓之所以稱頌,是因為陳太丘有一顆仁德之心待民。在任所上,陳太丘把德育的范圍擴大了。教化百姓與教育子女無異,無外乎以情度情,以心暖心,收到的效果自然也不錯。此言出自元方之口,不排除有贊美父親的成分,但我們也能從側面感受到陳太丘自身德行的魅力,看到那鉆石般閃耀的高貴品質。
二、秉信范行,讓效果如明鏡般顯現
東漢末年動蕩不堪,天下群雄并起,豪杰獨霸一方,陳太丘不愿意做官。當不能實現儒家兼濟天下的宏愿時,獨善其身未嘗不是一項選擇??h令召他做官,他逃避隱居到大山里去。當時縣里有人被殺了,縣里的楊姓小吏懷疑他是兇手并逮捕了他。由于沒有事實根據,才得以釋放。后來陳太丘作了督郵,他不僅沒有記恨楊吏,還秘密托付一定用禮節(jié)對待他。
一個嚴格要求自己品行的人,肯定會嚴格要求身邊的人,當然包括自己的子孫。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家風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他的這種理念的引導下,他的子孫們成長得非常優(yōu)秀。長子元方歷任平原相、侍中、大鴻臚,四子陳諶為司空掾,元方之子陳群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朝,為曹魏政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歷史上以文章才華出眾的父子有蘇洵、蘇軾、蘇轍的“三蘇”和曹操、曹丕、曹植的“三曹”,人們經常加以稱頌。筆者認為,在家庭教育這一個領域,父母有必要重視“三君”成功的緣由:父母應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砥礪自己的品行,讓自己的優(yōu)秀行為、高尚情操成為一種示范,成為孩子們成長的一面閃亮的鏡子。
教育之首要在德育,成才之首要是成人。在浮躁的功利泡沫中,我們的教育存在一些誤區(qū)。生活中不乏這樣的家長: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很大,付出的代價也很大,得到的卻往往是失望。那么,問題真的全出在孩子身上嗎?新時代下我們怎么做父母呢?我們若能在喧囂世界中從古人處汲取智慧,勢必可以擦亮眼睛,找到培養(yǎng)孩子的正確方向。
參考文獻:
[1]成 林.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時代家庭倫理觀念[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7(2):77-80.
[2]況 山.淺談魏晉時期士人家族觀[J].文教資料,2007(29):53-54.
[3]張金星.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士人價值觀的嬗變[J].文教資料,2007(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