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說,好看的皮囊很多,有趣的靈魂太少。
有人說,最怕的不是沒有思想,而是滿腦子裝滿了標準答案。
讀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寫一篇論述類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襲、套作。
【命題意圖和審題立意】
生活中普遍存在缺乏獨立思想(思考)的人,這個作文題就是希望同學們就思想獨立、靈魂有趣等問題進行討論,去思考關(guān)乎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反省自己的思想。人應該追求有趣的靈魂,有趣靈魂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有獨立的思想。獨立的思想、有趣的靈魂與好看的皮囊是相得益彰的。
人要有獨立的思想,這是不錯的。若大家都以此為觀點,繼而談論它的重要性,勢必千篇一律,沒有了新鮮感,而這恰恰少了“獨立的思想”。
人要有獨立思想的倡導由來已久,但缺乏獨立思想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如果我們能對這種現(xiàn)象存在的原因做些探討,那么立論就會深刻一些。
如果從獨立思想與有趣靈魂的關(guān)系、外在形象與獨立思想的關(guān)系來談論,也能生出一些新的角度。比如,思想獨立的人才會有有趣的靈魂、思想與形象要兼修等。
【評分標準】
55—60分: 審題準確,能夠綜合獨立思想、外在形象和有趣的靈魂進行論述,對問題的理解有深度,論說有針對性、層次感,語言流暢。
50—54分: 審題準確,論述思想獨立的基礎(chǔ)上強調(diào)有趣,或者論述思想獨立與美貌相得益彰,講究論證方法,論說色彩較為明顯,語言流暢。
45—49分: 審題基本符合題意,能論述外在形象與有趣靈魂的關(guān)系,或者論述思想獨立的重要性,事例能說明觀點,論說較有力,語言通順。
40—44分: 審題部分符合題意,強調(diào)靈魂有趣,或者談有獨立思想,或者要有好皮囊,批判裝滿標準答案等,有一定論述,語言較通順,結(jié)構(gòu)較完整。
36—39分: 審題部分偏離題意,僅僅強調(diào)靈魂有趣,或者泛泛而談有獨立思想,或者要有好皮囊等。內(nèi)容相對單薄,缺乏深度,結(jié)構(gòu)不太完整,語言有一些語病及錯別字。字跡尚清楚。
35分以下: 另起爐灶,完全離題;內(nèi)容空洞,字數(shù)不足,有較多語病和錯別字。字跡不清。
麗水市教育教學研究院 應慈軍
要有自由、深刻的思想
嚴凌君在編寫《青春讀書課》時曾寫道:“人失去肉體的自由已是困獸,再失去思想的自由便是行尸走肉?!狈磸妥x之,深以為然。人,就應當有著自由、多彩、與眾不同、富有力度的思想。
思想,是一個人在自己有限的人生之中的所得所感。它不應該是一種外界的植入與控制,而應當如一顆種子一般,從蒙昧的土壤之中破土而出。它使我們每一個人都變得不同,它反映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個空有一副好皮囊卻沒有思想的人,會被稱為“花瓶”;而沒有自我的思想,尋求“標準答案”的人如同滿腦子程序的機器。
人們總是下意識地以貌取人,從而導致了“唯顏值主義”的盛行,但是若是沒有足夠的思想為之支撐,不論是“小鮮肉”還是“老臘肉”都只能閃耀片刻。一個有思想深度的人則不同,思想之美的火花是永耀人間的。正如無鹽的思想使其居于后位,左思的《三都賦》使其成為焦點,加西莫多純凈無聲的思想震撼無數(shù)人的內(nèi)心,他們丑,但他們思想的美補足了這一切。
當認識了思想重于容貌時,人們便開始重視思想的培養(yǎng),但思想的千人千面又使其難以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在這樣的狀況下,標準答案得以誕生?!皹藴蚀鸢浮辈⒎且环N來自內(nèi)心的力量,而是為了應對檢測需求而被迫接受的思想。古希臘的犯人們寫信回家,永遠只能寫下“我很健康”四個字,標準答案便是如此,為了追逐功利或迫于情勢,以外來思想統(tǒng)一、固定一片人群。這樣的方式使人千篇一律、單調(diào)乏味,人也失去了思想的自由,成為行尸走肉。所以我們不但要有思想,更要有自由的思想、豐富的思想,有深刻的思想、屬于自己的思想。
康德說:“人應當有自由思想的權(quán)利?!碑斘覀儾辉汆笥陬佒担辉賵?zhí)著標準,我們也應當明白怎樣才算得上是自由、什么樣的思想才是有力度的。
我們要學會從身邊的小事中明白各種道理,明白如何為人處世,也便是儒家所說的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最壯闊的思想來自最細微的積累。
其次,要善于吸收他人的經(jīng)驗思想。但是要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不能夠生搬硬套。如寫作文,我們可以借用他人的方法但不能完全復制下來,那樣又走入了“標準答案”的死胡同。
我們要有自由、深刻的思想。這樣我們才是一個真正的人,而不是花瓶或者機器。
點評
文章由標題“要有自由、深刻的思想”展開:從嚴凌君關(guān)于肉體和思想的話語印證并強調(diào)了“思想”的重要性,從思想的產(chǎn)生、作用對“思想”進行了比較清晰、通俗的解釋,表現(xiàn)其“自由、自我、深刻”的特征;接著將“唯顏值主義”產(chǎn)生的原因及其后果與“思想重于容貌”的作用實證進行對照,突出思想的意義和價值;作者還從“標準答案”的產(chǎn)生及作用、后果層面,進一步表達思想要屬于自己的觀點;最后談及從身邊小事明理、吸收他人思想是實現(xiàn)思想自由、自我且有深度的兩條途徑。思想、顏值、標準答案,綜合分析,說理逐步深入且有較好的嚴密性。
麗水市教育教學研究院 應慈軍
對心靈招兵買馬
讓語言變得華美的,不是瑰麗的辭藻,而是熠熠生輝的思想;使人類在動物中脫穎而出的,不是強健的肌肉,而是碰撞融合后的思維。思想的缺失,是對多元價值體系的破壞;千篇一律的標準答案,則是多元文化的浩劫、人類社會的城垣。
沒有多元思想激辯后的繽紛,社會則將陷入泥淖。《1984》中被老大哥統(tǒng)治下的人們?nèi)缤惺呷獍泸?qū)動著自己的軀殼,他們寄生在虛無縹緲的理想中,如同水蛭般吸附在空洞腐朽的社會上,未來只是荒唐的謊言。沒有思想,人們將陷入深淵,社會將停止呼吸?,F(xiàn)實生活不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也不是理想家心中的烏托邦,因此,我們需要對自己的心靈招兵買馬,而非充斥著人云亦云,所謂的標準答案。
劉瑜曾云:“人要讓自己活得像一支軍隊,對大腦和心靈招兵買馬?!睆?947年寫信給胡適問中國是否還有救的北大學子,到2013年給蔡康永微博致信的廣大網(wǎng)民,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每個時代都有眼光深邃、富有思想的青年,也不乏能針砭時弊、發(fā)人深省的睿智后生。那為何在今天,人們的內(nèi)核卻變得如此脆弱空洞?
我想,是我們的社會“感冒”了。標準答案的存在是為了引導涉世未深的我們在眼花繚亂燈紅酒綠中明辨是非,在喧鬧和嘈雜的人群中做到“群居守口,獨居守心”,幫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以便形成自己的思想。然而過猶不及,當教育乃至全社會都用“標準答案”評定一切好壞對錯、三六九等時,這已是病態(tài)的心理,這種心理正一步步吞噬著多元價值體系。當下“唯分數(shù)論”“唯成功論”大行其道,不正是其最好的例證嗎?
思想的形成需要長年累月對內(nèi)心招兵買馬,并非一朝一夕而成。而那些閃耀在屏幕的光鮮小眾,不妨多談論些有內(nèi)涵的觀點,少搞些搔首弄姿。體制的制造者們,應提供給青年更廣闊的空間,應抱著成長的心態(tài)看青年們的華麗轉(zhuǎn)身。而我們應該牢記,詩和遠方就在身邊,心靈的涵養(yǎng)與強壯遠比娛樂至死的“農(nóng)藥”里的英雄重要百倍。
我們不排斥令人悅目的“皮囊”,但我們更要重視生命的內(nèi)涵、靈魂的充實。當你走過平江煙雨、歲月山河,你會發(fā)現(xiàn)有趣的思想、深邃的目光如木鐸醒世,清夜鳴鐘。
點評
文章標題新穎且點明主旨。全文緊緊圍繞“對心靈招兵買馬”展開論述,開篇即采用對比手法指出思想的重要性,接下來兩段從正反兩面舉例論證沒有思想的危害和有思想的重要,同時點出現(xiàn)實中“人們的內(nèi)核卻變得脆弱空洞”的問題;接著又論述了標準答案的原本目的和其矯枉過正的危害;結(jié)尾兩段再次強調(diào)富有思想、內(nèi)心充實的重要。語言上也有可圈可點之處,如開篇運用“不是……而是”“是……則是……”等。
長興縣太湖高級中學 向洪江
思想獨居,盡享生命至趣
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世人匆匆向前趕,以至于讓人常常忘了停步審視自己索然無趣的靈魂。何以至此?正是人們在麻木的前行途中讓思想成了時代主流的奴隸,殊不知思想獨居,方能盡享生命之至趣。
誠然,遵循一定的主流價值判斷,是安定社會所需,有利于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然而這絕非是思想麻木、拒絕個人見解的理由。思想獨居,是對人最徹底的解放和最大的價值肯定,它意味著人的大腦不是他人思想的跑馬場,意味著敢于掙脫所謂“標準”的束縛,以個人眼光獨立審視世界。我以為這恰是生命最真實的樂趣。
縱觀歷史畫卷,前有啟蒙思想家高舉“理性主義”的大旗,倡導思想自由、理性判斷,將西歐人從蒙昧黑暗的中世紀中解放出來;后有中國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科學,反對愚昧專制,啟發(fā)民智,掀起進步思潮。帕斯卡爾曾說:“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葦草。”于混沌中最先覺醒的一批人,無一不是思想獨立之人。正因如此,今之視昔,我們?nèi)詾槠潇`魂的深度而折服。
那么,思想獨居何以讓其在人群中卓然傲立?著名作家李漢榮先生在散文《攀登我的南山》中對此進行了精辟而深刻的論述?!耙粋€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內(nèi)心里涌動的不可能不是欲望”,“剖析此時人的靈魂,會發(fā)現(xiàn)其中欲望成分較高,純凈成分較低”,換言之,膨脹的欲望奪走了思想的空間,而缺乏理性思考便導致了千篇一律的單調(diào)??v觀當下社會,“網(wǎng)紅同款”現(xiàn)象便是很好的例證——無問理性,只為從眾。從“錐子臉”到“爆款網(wǎng)紅衣”,只見精致的皮囊,不見有趣的靈魂,這不可謂不是一種悲哀。
而于這篇散文中,李漢榮先生亦歷數(shù)了思想超然于人群之外的大家?;蚴菨撔奶綄び钪鎶W秘的愛因斯坦,或是“樂夫天命復奚疑”的陶潛,都在攀登“精神之南山”的途中觸到了更為純粹的天空,享受到了摒棄過分欲望的真正樂趣。由此看來,思想獨居,是在向精神更高遠之處攀爬的過程中,置身高處,回望山下名利欲望的浮云,真正感受到靈魂的純凈,由此讓人們變得不同。
遂想起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荷塘月色》,不妨像先生一樣,在一個寂靜之夜漫步于思想的荷塘之畔,給靈魂以獨自喘息的空間。彼時,你必能盡享荷香陣陣、清夢甚愜的怡趣。
點評
文章以設問開篇,拋出為什么世人只知道匆匆趕路而忘了停步審視自己靈魂的問題后,通過回答揭示論點:“思想獨居,方能盡享生命之至趣”,開門見山,立意高遠。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對思想獨居的內(nèi)涵及重要性的分析簡潔明了,對歷史材料的揀選準確得當,對名言名作的引用恰到好處,體現(xiàn)出豐富的知識積累和扎實的寫作功底。結(jié)尾將讀者帶到寂靜的荷塘邊思考文題,既有理性的呼喚,又有感性的共鳴。全文結(jié)構(gòu)完整,文筆老練,令人贊嘆。
衢州市第二中學 於 敏
秉持自我 向內(nèi)深耕
“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shù)事物正在變輕。”正如米蘭·昆德拉在《不朽》中所言,當下社會對于軀殼的光鮮汲汲以求,使得社會價值評判體系變得輕浮,靈魂也漸漸失去該有的厚重。竊以為,唯有秉持自我,向內(nèi)深耕,方可成為“有趣的靈魂”。
光鮮的軀殼不如厚重的靈魂,二者孰輕孰重不用贅述。但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當下,社會價值評判標準的失衡帶來了群眾對于軀殼的盲目追求,然而對軀殼的追求不應與靈魂的深度背道而馳。再光鮮的軀殼也遮蓋不住靈魂的荒蕪,而靈魂的豐盈卻能為軀殼錦上添花。
唯有秉持自我方可成就靈魂的豐盈。往小處講,便是要積淀思想。然而相比于被社會禁錮的僵化思想,獨立性的思想才是通向自我之路的途徑。
正如斯大林模式的僵化最終導致蘇聯(lián)改革陷入僵局,由此可見,思想的僵化其危險無疑是致命的。混亂的前人經(jīng)驗、曲意逢迎的“餐桌禮儀”等等成人社會的“標準答案”,正是群體自身所設下的藩籬。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寫道:“當我們走入群體,便失去了自我?!睂τ谒枷氲募w僵化,將所有的社會行為套上標準的枷鎖,不顧思想文化領(lǐng)域江河日下的困頓,最終將會成為阿倫特筆下的“庸常之惡”的社會。改變?nèi)缃竦睦ьD局面,需要用獨立創(chuàng)新的思想破除人為的藩籬,向內(nèi)深耕,具體做法是:
一要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正如伊恩·麥克尤恩所言:“清醒是一種細小而有耐性的英雄主義?!北3智逍训淖晕艺J知,突破外界的信息壁障,先認清自己,方可對話世界,成為思想的英雄主義,不致被外物裹挾,輕易地成為集體無意識的群氓。
二要永遠對世界保持天真。成人社會固然會抹去人的棱角,使人變得粗糙,但我們可以不被打磨得粗鄙。也許像王小波一樣“想變成天上半明半暗云”式的浪漫主義,我們難以企及,但至少可以對于一切事物都保持熱情,積極地對這世界報以微笑。
三要保持高質(zhì)量的社交。低效的社交往往會導致混亂低俗,高質(zhì)量的社交會使我們了解到信息更為豐富的層次和維度,成就個體獨立的思想。
秉持自我,以靈魂的厚重代替軀殼的輕浮;向內(nèi)深耕,以獨立之思想對抗僵化的藩籬,做到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對世界保有天真和高質(zhì)量的社交,或許仍是一場山長水闊的陟遐,但在可期的將來,我們?nèi)匀黄诖蔼毩⒅枷肱c天地同光”的盛世局面的出現(xiàn)。
點評
文章標題開門見山,首段引用米蘭·昆德拉的名言引出觀點:想要成為“有趣的靈魂”需要“秉持自我,向內(nèi)深耕”,富有內(nèi)涵。接著展開闡述,先提出當下社會的困局:只重“光鮮的軀殼”,不重“厚重的靈魂”。然后提出破解困局、向內(nèi)深耕的三條措施: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永遠對世界保持天真、保持高質(zhì)量的社交。三條措施,從個人到社會,層次清晰。論述語言邏輯性較強,既擺事實又析道理。稍顯不足的是對三條“做法”的闡述還不夠深,比如,為何保持天真、高質(zhì)量的社交有助于“個體獨立思想”的形成?論述有待進一步深化。
長興縣太湖高級中學 向洪江
皮囊之下
你可曾想過,皮囊之下,我們還有什么?
普希金曾說,我的靈魂將越過我的骨灰,在莊嚴的琴弦上逃過腐爛。多少年后我們長眠地下,皮囊盡逝,唯一留下的就是那一點有趣的靈魂,能在神的庇佑下逃過腐爛。
當代技術(shù)的發(fā)達讓“好看的皮囊”不再遙不可及,“東施”不再需要苦學皺眉捂胸口便可擁有“西施”的美貌。大街上可以有一千個“奧黛麗·赫本”,也可以有一千個“瑪麗蓮·夢露”。帶著“女神”外表的她們可以讓你賞心悅目,也可以在下一秒滿嘴穢言讓你受到驚嚇。大概一瞬間,你便會在心里為她們戴上一張名為“本來面目”的面具,暗自唏噓整容技術(shù)之弊。
由此看來,即使皮囊再美,也難免會被靈魂出賣。真正反映一個人價值的從來不是好看的皮囊,恰恰是難以模仿的靈魂。
然而又有“機靈”的人問,那我復制了“女神”的臉,再復制“女神”的思想不就行了嗎?是的,朋友,做到這一切,你們大概就無差了。但是,在“復制”的同時,你也扼殺了自我,為自己建了一座高高的城堡,再也出不去了。別人的人生固然精彩,但那終究不是你的靈魂奏出的獨立樂章。
再回到最初的問題:皮囊之下,我們還有什么?
我的回答是堅定的:是獨一無二的永不腐爛的靈魂。
我們記住一個詩人,從不是記住了他的名字,而是記住了他閃光的語言與他筆下絢麗的世界。我們記住一個哲學家,也從不是記住了他的“皮囊”,而是記住了彼此靈魂的“共振”。我們記住一個作家,從不是記住了他的長相,而是記住了他的思想和情感。時間能把人的情感諸如愛情都抹去,但總有不朽的東西,諸如文學。文學即是思想和靈魂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多少年后,人們再次回憶起一個人時,絕不是因為他的相貌,而是因其獨特的思想和靈魂,在某一瞬間帶給人們的感動。
我們一生該追求些什么?是永葆青春?是財富萬貫?不,都不是。這些同皮囊一樣,不過是終將煙消云散的東西。我們該像黑塞一樣,立志于日月星辰;我們該像蒲寧一樣,立志于靈魂得到幸福。我們該讓靈魂展現(xiàn)自我。
現(xiàn)在,你在皮囊之下看到了什么?
點評
文章以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話巧妙地拉開帷幕,用“皮囊之下,還有什么”的問題作為線索貫穿全文。三次“皮囊之下,還有什么”的發(fā)問,一次次叩問著讀者的心靈。舉例論證時的排比,一層層推進論述的層次,讓文章讀起來氣勢磅礴。最后兩段仍舊延續(xù)不斷發(fā)問的風格,引發(fā)讀者更深入的思考。結(jié)尾點題,首尾呼應,結(jié)構(gòu)完整。
衢州市第二中學 於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