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童話報》和《兒童文學選刊》刊登了我第一篇獲得全國征文特等獎的童話。那時候我還是一個極度內(nèi)向的小女孩,對自己奇怪的身高非常自卑。正如所有的孩子都曾經(jīng)為還沒長大而感到羞恥,我也匆忙地離開童年,開始寫屬于成人世界的體裁。
時隔32年,寫了一大堆表現(xiàn)“世界和人心很復雜”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之后,我忽然很想再寫一回童話。聽兒童文學的作家朋友們說,并不是每一個寫成人世界的作家都能寫童話,即便是很多年前曾經(jīng)寫過,正如時光無法倒流,魔法一去不返。
寫這部作品的時候,我居住在瑞士、奧地利與意大利的邊境,阿爾卑斯山中。雪山環(huán)抱,總能令我擁有一種安全的孤獨感??諝饧澎o而清澈。三個月的時間,五月、六月、七月,日子過得平緩如云,坐在一扇落地窗前,望著一百種花朵依次盛開與凋零,望著云海戲劇性地翻滾不息,消亡與重建,童話便這么一行一行慢慢地敲出來。這居然是我三十年中過程最快樂的一次寫作,歡喜之心無法描摹,真希望再重復一回。我感覺這不是創(chuàng)作,這是本色的敘述,這是我。
文字讓我認出了自己,我在內(nèi)心中依然是一個極度內(nèi)向的小女孩,我也依舊為自己異于常人的身高而自卑,成人世界的游戲與糖果并不能讓我長大,反而干擾了我成長的速度。
完稿之后,我悲傷地聽說,這個故事與我很多其他作品一樣,陷入了“被分類”的困境,比如說,它可能既不適合兒童讀者,也不適合成人讀者,就連體裁也不甚明確。有的朋友認為這是幻想小說,因為從現(xiàn)實世界通往幻想世界有明顯的邊界與入口。有的朋友則認為這是童話,因為故事中充滿不合常理的規(guī)則,然而所有人物對此安之若素。根據(jù)上述分類的準則,我推測,成人的世界一定是一個“童話”,所以我們才能生活得荒誕而心安理得。
我所見到的浩瀚生活是一只表情嚴肅的大臉貓,通曉世事,睥睨眾生,而且一直對我格外眷顧。我曾以為它能告訴我所有關(guān)于成長的秘密,跟隨它走到白頭我才明白,我們能夠知道得比生活更多,也可以經(jīng)歷得比生活更多。那些偉大的旅行、榮耀心靈的戰(zhàn)斗、沒有歸期的飛行,它們不是童話。
這個自娛自樂的古怪作品得以變成鉛字,我衷心感恩刊發(fā)與轉(zhuǎn)載的編輯老師們,感謝你們縱容我的胡思亂想。是你們給予世界一個純粹而柔軟的空間,在這個遠離世間霧霾的文學空間里,樹木可以單純地用力成長,所有的花朵只為了盛開而盛開。
對于魔法日漸干涸的人類命運而言,這個空間的存在真是太奢侈了。
我也真是太幸運了。
孫未,女,上海作協(xié)專業(yè)作家。英國、瑞典、瑞士、愛爾蘭、匈牙利、
美國等多國文學項目成員。已出版書籍22部,
包括長篇小說《歲月有張兇手的臉》《熊的自白書》等,
在文學期刊發(fā)表小說《瓶中人》《鏡子》等40余部,獲第六屆、
第九屆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