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興衛(wèi)
浙江省德清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浙江 德清 313200
慢性盆腔炎為婦科常見病,單純抗生素治療,效果欠佳。筆者采用血府逐瘀湯聯(lián)合抗生素治療氣滯血瘀型慢性盆腔炎49例,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選擇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接診的符合相關標準[1-2]的98例氣滯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進行研究。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每組各49例。其中對照組年齡22~48歲,平均32.27±5.19歲;病程5~42個月,平均21.03±7.52個月;BMI指數(shù)19.41~22.94kg/m2,平均21.42±2.49kg/m2。觀察組年齡21~45歲,平均34.02±6.38歲;病程7~39個月,平均19.27±6.82個月;BMI指數(shù)18.97~22.53kg/m2,平均20.98±2.51kg/m2。兩組資料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對照組予口服左氧氟沙星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0091,規(guī)格0.5g/片),每次1片,1次/天;甲硝唑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0379,規(guī)格0.2g/片)每次2片,2次/天。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血府逐瘀湯治療:桃仁12g,紅花、當歸、生地黃、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4.5g,赤芍、枳殼、甘草各6g,柴胡3g。水煎50~100ml,每日1劑分2次服用。兩組療程均為2周。
3.1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評估:痊愈: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實驗室檢查、盆腔婦科檢查及超聲檢查結果均恢復正常,體征積分減少90%以上;有效: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實驗室檢查、盆腔婦科檢查及超聲檢查結果基本正常,體征積分減少60%~89%;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實驗室檢查、盆腔婦科檢查及超聲檢查與治療前結果相當。
3.2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3.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比較(,μg/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比較(,μg/L)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本病可能與急性盆腔炎治療不徹底而導致病程延長,反復發(fā)作,或?qū)m腔操作、病原體感染、過度性生活等導致大量厭氧菌繁殖有關。目前臨床上對于慢性盆腔炎主要以口服抗生素治療為主,為防止再次感染還可進行聯(lián)合用藥。中醫(yī)學認為,慢性盆腔炎可歸于“帶下病”“婦女腹痛”的范疇,中醫(yī)辨證主要為氣滯血瘀證,治療上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主。血府逐瘀湯中桃仁、紅花、川芎、赤芍、當歸以活血祛瘀;輔以柴胡、枳殼、桔梗開宣肺氣,疏肝解郁,氣行則血行;加地黃涼血止血,與當歸合用可養(yǎng)陰潤燥,祛瘀而不傷陰;牛膝通利血脈,同時可引藥下行;甘草調(diào)和諸藥。以上諸藥合用起到活血祛瘀、行氣止痛的作用。觀察結果顯示,血府逐瘀湯聯(lián)合抗生素治療氣滯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療效確切,可明顯改善患者癥狀及體征,治療機制可能與其提高IL-2、IL-10水平,降低TNF-α、CRP水平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