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鳳
小操場東隅并排而立的6棵水杉,垂一頭黃發(fā),干瘦地失去了以往的英姿。大操場上蓬松著一地荒草,草尖頂著雪白的寒霜,像行將枯槁的白發(fā)老人。
一棵棵斷臂的樟木呆立在圍墻內(nèi),卻無法遮掩圍墻的單調(diào),只任裸露在外的水泥光禿禿地冷著行人的眼。
我繞著操場一圈一圈行走,欲把腳下的寒氣逼退。眼睛茫無目的地四下里張望。突然,一川綠瀑越過圍墻,從對面的樟木樹上掛了下來。
近前一看,發(fā)現(xiàn)一線藤蔓牽引著滿臉皺褶的綠葉,興奮地爬上樟木樹的梢頭。再看,葉子中間竟然綴著青色紡錘形的豆莢,扁豆鼓著胸腹,像個吸足奶水的嬰兒對著晨曦傻笑。
《辭?!氛f扁豆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溫暖潤濕,耐熱,一般春播秋收?,F(xiàn)在已是冬至,大多綠色植物已經(jīng)枯死,但這簇扁豆卻固執(zhí)地生長著。
這淋著霜露探頭探腦的扁豆,好像是從我家鄉(xiāng)尋來的。
小時候,一日三餐吃的最多的菜就是豇豆和扁豆。吃了五月豇,迎來八月豇。但是,過了9月份,連吃膩的豇豆也沒得吃了。
接連幾個星期的蒸咸菜、炒咸菜、咸菜雞蛋湯、咸菜豆腐湯,飯桌上,我姐妹仨開始嘟著嘴,苦著臉。
母親看在眼里,晚上收工回來,挎一籃子青草,倒掉半籃,露出了紫紫的飽滿的扁豆?!耙?!今晚不吃咸菜嘍!”
我們高興地接過母親手中的籃子,圍著籃子蹲下,爭先抓過一把扁豆,掐著扁豆尖尖的頭,然后連同背脊的經(jīng)脈,用力扯下扔掉。
母親把我們擇干凈的扁豆,用清水洗了。姐姐搶著擠在灶膛旁,把鍋子燒得“吱吱”地直叫。母親沿著鍋沿滴上幾滴菜油,把扁豆倒進(jìn)。我貼近母親看著,她手操鍋鏟,嫻熟地上下翻動。隨著鍋鏟反復(fù)撥動,扁豆的亮紫一點一點退去,漸漸地變成淡紫,母親舀上半勺水倒進(jìn)鍋里,用鍋鏟松動幾下,讓扁豆全部沒入水下,將鍋蓋蓋上,招呼姐姐架起大火。很快清香摻和著油香,蒸騰成霧氣,鉆進(jìn)我們的鼻孔,彌漫了整個屋子。
當(dāng)滿滿的一碗扁豆盛起端上桌子時,三雙筷子毫不相讓地快活地交叉著。我們像三頭小豬豬,嘴里發(fā)出響亮的吧嗒聲,只吃得滿嘴冒油,肚皮發(fā)脹,肚臍眼翻出,可眼睛卻始終離不開那碗扁豆。當(dāng)最后一塊扁豆被悄然夾走,大家開始爭著打撈漏在湯里的豆肉。那肉粉嘟嘟的,送一湯匙入嘴,慢慢地嚼著,嚼得滿口生香。我至今認(rèn)為,那豆肉的味道勝過雞燒大栗中的大栗。最后碗空了,只留下飄著油香的濃濃湯汁。母親一聲不吭地把湯倒進(jìn)碗里,與飯攪拌均勻,“呼嚕呼?!钡爻灾?。我們瞪眼看著母親那碗“油漉漉的烏米飯”,看著她有滋有味地埋頭吃著,那才叫香啦。難怪清朝黃樹谷在《詠扁豆羹》中說:“烹調(diào)滋味美,慚似在家僧”。 我們眼饞地看著,摸著鼓鼓的肚皮,悔青了腸子。
以后的日子,不用母親親自摘扁豆,我們仨會輪流摸索到生長扁豆的壩邊。扁豆不像豇豆那么傲嬌,非要搭個架子上轎,它們對生長條件沒有什么要求。只要有水有土,就牽牽連連地蔓延,與雜草為朋,與瓦礫為友,由下而上爬滿堤壩。遒勁的莖上開滿紫色的小花,紫色的花下長著綠色的葉子。那葉子肥碩碩的,那花兒羞羞澀澀,活像沒有見過世面的鄉(xiāng)下姑娘。
對于扁豆花的描寫,古來有之。秋風(fēng)漸涼,鄭板橋流落蘇北小鎮(zhèn)安豐,居住大悲庵,在他廂房門板上有一副對聯(lián):“一簾春雨瓢兒菜,滿架秋風(fēng)扁豆花”??梢?,板橋先生對扁豆花喜愛之至。
在鄭板橋之前之后都有詩人歌詠過扁豆花,如明朝詩人王伯稠的“豆花初放晚涼凄,碧葉蔭中絡(luò)緯啼”,清學(xué)者查學(xué)禮的“最憐秋滿疏籬外,帶雨斜開扁豆花?!彼麄兌枷虢璞舛够ㄤ秩厩锾炱鄾隽嚷渲?,但行至秋天,晚涼時,碧葉間,疏籬外,風(fēng)雨中,還綻放著一撮一撮扁豆花,這難道不是生命的最強音嗎?
我抬頭望著倚在墻上笑隱枝間與我深情對望的一樹扁豆,先前腳底的寒氣早已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