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時作文評改方式普遍存在兩大不足:老師拼命于案頭,學生收效很微不足道。在老師組織下學生評改作文的方式能有效提高作文評改的效率,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評改習慣和寫作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關鍵詞:作文評改;老師指導;學生互評
作文的評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傳統的作文批改是老師精批細改,在這種傳統觀點中,老師對作文的批改,不知要耗費多少精神和時光。然而,面臨老師精批細改出來的作文,大多學生關注不外是分數罷了,有的僅僅把老師批改的內容讀了讀,看了看,至于老師為什么要寫這樣的評語,很少有學生去思量、去關心。有的學生連老師勾畫出來的錯別字都懶得去校對,這種費力沒好處的作文評改方法,不該變一變嗎?我的主張是:讓學生互相評改。
一、 學生評改作文有很多好處
(一) 能夠養(yǎng)成自身批改作文的好習慣
常言道:“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這是有點道理的。許多大作家、小說家,他們的作品出來前大多數是幾易其稿,改了又改。實際上,大部分學生都沒有修改作文的習慣,有的學生作文時,直接在作文本上下筆,不管好壞,寫完了事,很少檢查。這樣的作文質量是很難保證的。從七年級開始,我就試著讓學生自己動手修改作文。起初,學生可能無從下手,傳授評改技法很重要。我以一次習作《發(fā)生在我身邊的一件事》為例,進行重點講解。一開始,我要求從小處入手,讓學生重視作文中的標點符號、錯別字、病句等;其次,我從大處著手,讓學生從作文的開頭、中間、結尾進行修改。有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學生就不會無從下手了。都是本人寫的作文,學生都很了解,因此改起來都十分輕車熟路。一開始改自身的作文,逐漸我要求學生互相批改。學生興趣都很濃,久而久之,學生就逐步養(yǎng)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習慣了。
(二) 加速信息反饋,提高寫作能力
學生親自評改作文,通過自評、互評,在比較中就會知道自己作文的好壞。對文章該寫什么,不該寫什么,心中多少能有分寸。學生領悟分辨出本人文章的優(yōu)缺點,比老師批改指出的效果一定會更好,老師評改指出的東西,學生不一定能真正領會,而學生自己互評領悟出來的東西,是自己真正的體會。通過評改訓練,學生既能提高辨別文章優(yōu)劣的能力,又能提高寫作能力。
(三) 能切實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是我們一貫主張的教學原則。課堂上,我們都不做“一言堂”,可在作文評改上,為什么許多人喜歡“一人改”。學生無緣參與評改作文,以“學生為主體”又從何說起。評改作文,怎樣做才比較好呢?我始終如一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批改原則。教師在評改中起指導作用,學生親自參與評改,做作文評改的主人。
二、 本人在作文批改教學中做了一些探索,在這里談談一些心得體會
(一) 定好要求,選好例文
評判作文的優(yōu)劣,總要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往往便是該次作文的寫作目的和要求。定下標準可以讓學生在評改時有所依據。定下標準之后,在學生未改之前,教師首先依據標準在全班學生的作文中選出較有代表性的好、中、差三類作文。把好、中、差三類作文打印出來,人手一份,作為作文批改的樣文。
(二) 評析例文,明確好差
學生拿到三類樣文之后,首先自己給三類文章批改打分,下評語,然后讓學生集體討論,哪些文章寫得好,哪些文章寫得差,哪些文章寫得一般。好文章優(yōu)點在哪邊,差文章不足在哪邊。通過閱讀、討論,學生在評改之后,對什么文章該評為好文,什么文章該評為差文,心中有個大概的標準。
(三) 依據標準,認真評改
七年級一開始我主要以4人為小組的合作評改。4人作文交換后,各自閱讀評改,在作文批改欄目中標出哪些地方寫得好,哪些地方須要修正,文中的錯別字、病句要同時修改,最后寫上評語和打分數。評語跟分數打好后,4人互換作文,繼續(xù)閱讀評改,并寫下評改內容,發(fā)表自己見解。老師在指導學生評改時,要求學生除了看作文是否按規(guī)定要求行文外,還要看作文的首段和尾段,作文的結構,語言的表達,錯字、病句等,要求學生對作文做全面地評改。評價要客觀、公平,以鼓勵為主,打分要恰當,以激勵同學的寫作興趣。通過小組合作互動的作文評改,學生已經明確了評改作文的技法和要求,知道了如何去評改一篇作文。老師可以放心讓學生去評改作文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 檢查評改,實時總結
學生評改過后,老師對學生的評改進行全面閱查,對改的認真,評得準確、全面、到位的學生,不僅要給予表揚,還要指出評議精彩的地方;對作文的評改與老師批改相差太大的,可以找到作者與評者一起分析、探討,發(fā)表各自觀點??傊?,要對評改后的作文實時總結評價。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評改好在哪里,還有哪些不足需要加強的。更重要的是,通過互改作文,讓學生懂得本人在寫作文時要注意的細節(jié),避免犯雷同的錯誤。
(五) 改后再寫,鞏固提升
學生評改后,又通過老師的講評,老師要實時要求學生寫相似題材的作文或同篇作文重寫一遍,使學生對老師的講解加深理解與領悟,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例如,《發(fā)生在我身邊的一件事》這篇作文,學生評改后,我就要求學生把這篇作文重寫一遍。通過學生的評改,老師的講評,學生已經非常明確自己作文的優(yōu)缺點。因此重寫后的作文,可以說每一篇都有質的提高。這都得益于學生對作文的評改。
(六) 佳作共賞,一起提高
對好的習作或段落,把它搜集起來,或裝訂成冊,或張貼上墻,或辦成手抄報,或在校刊上發(fā)表,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讓好的作文在同學中傳閱。學生的習作水平從而有了普遍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謝竹友.介紹作文批改和評講的一些新做法[J].中學語文,1980(2).
[2]戴福發(fā).習作興趣從何來作文批改有學問[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
[3]劉學紅.讓學生學會自改作文[N].中國教師報,2003.
[4]張萍.構建”教師主導下的學生互批互改”作文批改模式的嘗試[J].21世紀中小學作文,2009(12).
作者簡介:陳昌燦,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武陵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