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穗生
(廣州市白云區(qū)婦幼保健院,廣東 廣州 510410)
在人類日常勞動中,手為重要的勞動工具,而在直接暴力或間接砸傷中常常發(fā)生掌骨骨折,其中A型骨折為多發(fā),若采取外固定的非手術治療,不利于后期康復,易發(fā)生骨延遲不愈合、畸形愈合等。手為多骨、多關節(jié)組成人類重要的勞動工具,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為其主要特點,外傷、砸傷后多發(fā)掌骨A型骨折,為恢復其原有功能需行手術治療。隨著臨床微創(chuàng)手術的日益成熟,彈性髓內針、微型鋼板的使用率也隨之增高,但是何種固定方式效果更好為臨床不斷探討話題[1-2]。將彈性髓內針與微型鋼板治療,應用于我院收治的以新鮮掌骨A型骨折為診斷的患者80例中,取得較好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將在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以新鮮掌骨A型骨折為診斷的患者80例用隨機數(shù)字法分成兩組。采取彈性髓內針治療的40例為髓內針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22~74歲,平均(39.3±2.8)歲;受傷到就診時間2.1~13.2 h,平均(5.6±0.6)h;碾壓傷23例,砸傷11例,其他6例。另40例采取微型鋼板為鋼板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21~73歲,平均(38.9±2.6)歲;受傷到就診時間2.5~13.9 h,平均(5.9±0.8)h;碾壓傷24例,砸傷12例,其他4例。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和排除標準:①納入標準:X線骨折提示掌骨A型骨折、新鮮骨折、臨床資料完整、可配合手術治療、知情同意。②排除標準:麻醉及手術不耐受、全身多發(fā)傷、嚴重骨質疏松、不易固定、軟組織損傷嚴重者。
1.3方法:兩組均仰臥位臂叢神經(jīng)麻醉,壓力34.58 kPa電動止血帶止血。
1.3.1鋼板組:手背側方縱行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拉伸指肌腱向一側,顯露骨折端,骨折解剖復位在保護好骨膜不受損情況下,選擇合適鋼板放于偏背側或橈側,檢查固定是否牢靠。松止血帶,結扎活動性出血,縫合切口。
1.3.2髓內針組:90°屈曲掌指關節(jié),為控制骨折端旋轉采取手內肌優(yōu)勢位,一只手屈曲手指掌指關節(jié),牽引維持復位。將彈性髓內針與掌骨呈30°~40°旋轉推進,調整預彎角方向,復位。剪去多余髓內針針尾,并埋于皮下殘端。
1.4評價標準[3]:記錄入組患者手術操作時間,術后骨折愈合時間根據(jù)隨訪患者X線提示骨痂出現(xiàn)愈合時間。手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評定:TAFS評分以掌指關節(jié)及指間關節(jié)屈曲度為評價標準,優(yōu)>220°,良180°~220°,差<180°。優(yōu)良率=(優(yōu)+良)/例數(shù)×100%。
兩組患者手術操作時間、術后骨折愈合時間及手功能恢復優(yōu)良情況比較見表1,髓內針組手術操作時間、術后骨折愈合時間明顯少于鋼板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髓內針組優(yōu)良率為90%,鋼板組為82.50%,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兩組患者手術操作時間、術后骨折愈合時間及手功能恢復優(yōu)良情況比較
組別例數(shù)手術操作時間(x±s,min)術后骨折愈合時間(x±s,d)優(yōu)[例(%)]良[例(%)]差[例(%)]優(yōu)良情況[例(%)]髓內針組4027.25±3.8636.63±5.7829(72.50)7(17.50)4(10.00)36(90.00)鋼板組4042.03±9.5750.96±9.8221(52.50)12(30.00)7(17.50)33(82.50)t/χ2值9.058 67.953 73.413 31.725 60.948 60.948 6P值0.000 00.000 00.064 70.188 90.330 10.330 1
手為多骨、多關節(jié)組成人類重要的勞動工具,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為其主要特點,外傷、砸傷后多發(fā)掌骨A型骨折,為恢復其原有功能需行手術治療。手術固定方式較多,各有各的優(yōu)勢。微型鋼板塑形好,可解剖復位,完成加壓固定,一般不影響肌腱活動,但缺點為開放式手術,需剝離骨膜,縫合完成[4]。彈性髓內針為閉合復位,因此手術時間短,軟組織損傷小,有利于骨痂的形成,促進愈合,操作簡單,但缺點為需術中進行透視檢查確定復位位置。本研究中,髓內針組手術操作時間、術后骨折愈合時間明顯少于鋼板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髓內針組優(yōu)良率為90%,鋼板組為82.50%,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妰煞N手術固定方式均可取得較好的固定,加之后期手部康復訓練,手功能均可獲得較高程度的恢復。因此在臨床患者骨折手術固定方式選擇中,應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實施,在恢復時需配合手部功能恢復訓練,以獲得較好的手部功能。本組研究結果與王義平等研究結果相近[5]。
綜上所述對于掌骨A型骨折患者,采取彈性髓內針與微型鋼板均可取得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手功能恢復較佳,但彈性髓內針可縮短手術時間及骨愈合時間。
4 參考文獻
[1] 周小祥,劉立春,沈旭江,等.Ti Ni 形狀記憶合金環(huán)抱器與微型鋼板內固定治療掌骨骨折的效果比較[J].浙江醫(yī)學,2016,38(8):575.
[2] 史衛(wèi)太.微型鋼板與交叉克氏針內固定治療掌骨骨折臨床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4,35(28):6299.
[3] 胡宏偉,卓樹濤,潘銀華,等.彈 性髓內針和微型鋼板治療 A型掌骨骨折療效的對比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5,23(8):759.
[4] 周盟森,顏屈倫,張 普,等.微型 鋼板內固定治療粉碎性關節(jié)周圍掌指骨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23):1.
[5] 王義平.有限切開微型鋼 板與克氏針內固定治療掌骨骨折的對比分析[J].黑龍江醫(yī)藥,2017,30(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