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春戀 李雪晶 張志濱
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廣東廣州 510430
慢性精神分裂癥屬于一種極為常見的精神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確,病程緩慢,持續(xù)進展,最終造成患者精神衰退。慢性精神分裂癥給患者的精神帶來嚴重干擾,損害身心,使其社會功能等逐漸下降,難以進行正常的社會生活[1-2]。心理復原力是慢性精神分裂患者在治療、護理干預中所爭取的康復內容,與情緒、動機、行為相關,是患者從消極的狀態(tài)中恢復與外界靈活感應的能力。人類職能理論(mode of human occupation,MOHO)認為人類屬于開放的系統(tǒng),與外界形成緊密聯(lián)系;人類通過參與活動達到自我實現(xiàn)。目前,MOHO已廣泛應用于精神康復領域,具有廣闊的前景,本文旨在探究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復原力的干預可行性,取得良好的干預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間接受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干預的46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經隨機數字表法抽取。抽取的患者中,男22例,女24例;年齡在28~6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17±2.64)歲;病程在10~16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3.22±1.94)年;住院時間在5~9年之間,平均住院時間為(7.32±0.85)年。
納入標準:患者確診為精神分裂癥,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臨床療效總評分量表(CGI)的評分≤3分,陰性癥狀量表(SANS)評分≥60分;接受超過1年的穩(wěn)定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病程≥10年,住院時間≥5年;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年齡階段為28 ~ 65歲,性別不限;患者或者患者的監(jiān)護人對實驗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有藥物或酒精依賴史的患者;有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的患者;有嚴重軀體疾病的患者。
退出和剔除標準:不愿意繼續(xù)參加研究并提出退出研究的患者;依從性差,不能積極配合MOHO康復模式指導、正確用藥等操作的患者。
1.2.1 成立MOHO康復模式干預小組,進行嚴格培訓 由1名精神科護士及4名精神科醫(yī)師組成MOHO康復模式干預小組,有2名醫(yī)師既屬于精神科又屬于心理科;小組成員根據MOHO的理論架構進行6個月的嚴格培訓。
1.2.2 MOHO康復模式干預的具體培訓內容
1.2.2.1 收集并整合個案信息 使用MOHO篩選量表篩選患者存在的能力、意志、環(huán)境三方面的康復問題,進行詳細統(tǒng)計,收集整合有效的康復信息。
1.2.2.2 根據個案優(yōu)劣促成概念化信息的建立 以MOHO的具體分類要求為準,進行個案信息的優(yōu)劣分類;優(yōu)劣分類中的優(yōu)勢即案例患者處于較為樂觀的疾病狀況,病情穩(wěn)定或者病情好轉;劣勢即案例患者處于較為悲觀的疾病狀況,病情不穩(wěn)定或者病情惡化;MOHO小組成員針對個案優(yōu)劣的原因進行詳細分析;根據分析的結果建立相關的信息結構,結合相關研究及實踐制定出個案患者的治療策略與目標,與個案患者或患者的監(jiān)護人進行治療策略的協(xié)商,爭取其滿意并確定合作計劃。
1.2.2.3 積極執(zhí)行治療,做好康復訓練 以最終確定的個案治療策略為主要指導,對個案患者進行小組化康復訓練;將患者分為3人組、4人組或5人組,針對個案優(yōu)劣分析中的劣勢進行針對性康復訓練,主要為患者進行能力方面、意志方面及社會方面存在問題的康復訓練;訓練的過程中以患者個人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康復訓練;患者在訓練中如果出現(xiàn)不良反應或不適癥狀,則結合患者的具體身體狀況調整訓練計劃,增強或減輕康復訓練的強度;做好相關的訓練記錄;針對患者的優(yōu)勢,要進行積極鼓勵,促進患者繼續(xù)保持身心相關方面的良好狀態(tài),增強患者康復訓練的信心和依從性,有利于患者疾病的進一步治療;為患者進行持續(xù)6個月的康復訓練。
1.2.2.4 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促進康復訓練效果的提升 MOHO康復模式干預小組成員要在康復訓練的過程中加強與個案患者的溝通,了解其訓練的感受及需求;以促進個案患者康復為宗旨與個案患者進行具體康復訓練的討論、協(xié)商;溝通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也可與個案患者單獨進行,在溝通與討論的過程中要以真誠的態(tài)度鼓勵患者,為患者耐心解釋疾病相關的知識,讓患者感到安心,增強其康復的信心。
1.2.2.5 為患者進行結構化評估,了解個案具體康復情況 MOHO康復模式干預小組成員使用中文版人類職稱篩選量表(MOHOST-C)對個案患者的職能動機、互動技巧、職能形式、處理技巧、環(huán)境對職能的影響、動作技巧6個維度進行具體評估;將評估的結果進行“支、小、大、妨”4級評分;支指的是對目前的職能活動支持參與,小指的是對目前的職能活動小部分支持參與,大指的是對目前的職能活動大部分支持參與,妨指的是對目前的職能活動妨礙參與;將評分項目內容能與個案6個維度方面的內容進行匹配,對照基線水平;完成人類職稱篩選量表評估并進行詳細分析,進行后續(xù)康復訓練的規(guī)劃。
采用陰性癥狀量表(SANS)、成人心理彈性量表(RSA)、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在康復訓練干預前后進行相應指標的評估。SANS應用于主要呈現(xiàn)陰性癥狀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評估:分為6級評分,分數越高則癥狀越嚴重;5分表示癥狀嚴重,4分表示癥狀顯著,3分表出現(xiàn)示中度癥狀,2分表示出現(xiàn)輕度癥狀,1分表示出現(xiàn)可疑癥狀,0分表示身體正常,無相應癥狀或癥狀增加。RSA應用于成人心理彈性的評估:主要包括組織風格、自我效能、家庭凝聚力、社交能力、社會資源5個維度,采用7級評分,共有33道題,分數越高表示狀況越好。SDSS應用于社會功能缺陷的評估:主要包括家庭內活動、職業(yè)工作情況、社會性退縮、婚姻職能、責任和計劃性、父母職能、家庭職能、家庭外的社會活動、對外界的興趣和關心、個人生活自理10個條目,其中,每個條目均采用3級評分,總分為20分,得分越高表示社會功能缺陷越嚴重,0分表示無缺陷,1分表示存在一些缺陷,2分表示存在嚴重缺陷。
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 (HAMD)及頻度量表評分(NOSIE)來對患者干預前后的抑郁程度及其臨床癥狀發(fā)生頻度進行評分和統(tǒng)計,其中,HAMD評分表分值范圍在0~50分,精神狀態(tài)正常者<8分,有抑郁傾向分值范圍在8~20分間,確診抑郁癥分值范圍在8~20分間,抑郁程度嚴重者總分>35分。NOISE量表是以患者癥狀發(fā)生具體次數和現(xiàn)象作以評分標準,分值計算均包含有總積極因素、總消極因素及病情整體評價等得分項目,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病情改善程度越高。
使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患者進行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干預前后SANS、RSA、SDSS三個量表的評分差異進行比較分析,該計量資料用(±s) 表示,進行t檢驗,當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干預后,患者的SANS、RSA、SDSS評分明顯高于干預前相應評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干預前后患者的SANS、RSA、SDSS評分比較( ± s,分)
表1 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干預前后患者的SANS、RSA、SDSS評分比較( ± s,分)
時間 n SANS RSA SDSS干預前 46 62.15±20.17 2.19±0.33 1.56±0.07干預后 46 38.11±12.39 2.98±0.70 0.32±0.01 t 2.33 2.15 2.24 P<0.05 <0.05 <0.05
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干預后,患者HAMD及NOSIE評分明顯優(yōu)于干預前對應值,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干預前后患者的HAMD及NOSIE評分比較(± s,分)
表2 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干預前后患者的HAMD及NOSIE評分比較(± s,分)
時間 n HAMD NOSIE干預前 46 23.15±5.19 169.12±16.48干預后 46 8.14±3.14 231.54±25.70 t 5.22 7.21 P<0.05 <0.05
本研究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復原力的干預影響,取得良好的干預效果,患者進行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干預前后 SANS、RSA、SDSS、HAMD 及 NOSIE等五個量表的評分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呔窕謴蜖顟B(tài)良好,心理復原力、社會各項功能、心理抑郁情況得以有效恢復。這一實驗結果證實了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在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重大意義,有效提高患者心理改善程度的同時提高其治療信心。因此,加強對處于探索階段的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研究成為精神疾病領域突破慢性精神分裂癥的重要課題。
本文實行的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通過人類職能模式篩選量表進行個案的篩選評估,判定個案在相關職能參與的領域需要進一步介入治療,以簡單快捷地幫助患者進行個性化康復訓練,促進患者取得良好的康復效果[3-4]。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適用于患者疾病初步評估階段,主要用于治療計劃的設定;也適用于個案患者疾病發(fā)生變化,治療方案需要作出調整的階段,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注重相關記錄的詳細填寫,以構成完整、優(yōu)化的個案量化信息,方便為患者的有效治療干預等提供可靠參考。在實行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過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幾點問題:必須保證個案的固定性[5-8],促進個案患者與有意義的職能活動充分接觸,以保證相關干預措施的持續(xù)效果;使用人類職稱篩選量表為患者進行評估時,要區(qū)分好評估的情況與評分的標準;評分要綜合考慮對個案職能參與的影響及個案居住地文化情境。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在我院實驗研究中取得的顯著效果,一方面歸功于該模式本身相對系統(tǒng)性與科學性,以個案為對象,由專業(yè)醫(yī)護人員全程參與到針對具體個案的康復訓練等相關干預措施中,根據個案的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干預等措施,致力于個案的及早康復。目前,MOHO在我國臺灣地區(qū)得以逐漸深入應用,在臨床精神疾病的治療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大陸地區(qū)的應用仍舊處于早期的探索階段,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仍有待汲取臨床實踐經驗及相關研究得到不斷完善[9-12]。另一方面,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下,我院相關醫(yī)護人員專業(yè)的康復訓練等干預措施成為該模式取得顯著成果的關鍵保證。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通過充分調動患者參與康復訓練等干預措施的積極主動性,進行以患者健康為中心的康復干預值得進一步探究[13-15]。
綜上所述,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復原力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有助于促進患者精神狀態(tài)、心理復原力、社會各項功能及心理抑郁情況的有效恢復。然而,需要進一步加深對MOHO指導的康復模式的探究,加深臨床實踐積累。
[1] 潘巧淑,梁永珍,周芳珍.綜合心理干預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影響[J].內科, 2015,10(4):584-585.
[2] 陳霞.工娛療法及心理干預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影響 [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5, 34(3):12-13.
[3] 孫彥.改良森田心理干預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效果評價[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6, 13(11):34-35.
[4] 鄢慧妤,冉瑞珍, 鐘梓涵,等.多維度康復模式對社區(qū)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干預效果研究[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6,19(31):3870-3873.
[5] 武爽, 王誠, 王東升,等. 系統(tǒng)康復訓練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 21(3):328-330.
[6] 何彩霞, 梁一帆, 彭燕萍. 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集體心理治療效果分析 [J]. 臨床醫(yī)學工程, 2014, 21(12):1615-1616.
[7] 吳越,楊雀屏,程灶火,等. 社區(qū)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損害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7,33(1):125-128.
[8] 袁潔, 鄭麗松, 劉建明,等 . 優(yōu)質護理服務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和康復的影響[J]. 中國民康醫(yī)學,2014, 26(1):66-68.
[9] 范玉,楊寧波,田晴,等. 健康人群和慢性精神分裂癥病人前脈沖抑制的影響因素[J]. 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38(2):178-185.
[10] 徐清,程灶火,劉曉偉,等. 重復經顱磁刺激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和血清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水平的影響研究 [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7,20(25):3171-3177.
[11] 劉禮麗,鄒義壯,陳楠,等. 當前任務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記憶的影響[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6,30(8):629-634.
[12] 王愛文. 整體護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和康復的影響 [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 9(3):43-44.
[13] 陳玲玲, 王秀華, 任志斌,等 . 心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恥感的影響[J]. 護理學報, 2013(13):41-42.
[14] 王海龍, 嚴保平. 開放式護理管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4(5):660-662.
[15] 蔣怡華, 趙華忠, 范建紅,等 . 上海市閔行區(qū)社區(qū)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綜合干預研究[J]. 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4(7):673-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