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耘青
學生升上三年級,從二年級的看圖形象作文過渡到命題、半命題作文。作文教學便成了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許多學生一提到寫作文就一籌莫展,無從下手。那么,如何充分挖掘教材的寫作因素,找好隨文而寫的切入口,發(fā)揮課文的“典型”優(yōu)勢,實現(xiàn)讀與寫的有機結(jié)合呢?
一、仿一仿
模仿是學生與生俱來的,借助范文指導學生仿寫,是小學生學習作文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是幫助他們從閱讀到 獨立寫作過程中的一座重要橋梁。教材中的許多課文,其實是學生習作的藍本,而遷移文中的精彩段落進行練筆,能讓語文運用靈活起來。
通過“小練筆”,學生運用課文中段落的表達方式和規(guī)律,把課文的表達方式內(nèi)化為自己的寫作技巧。當學生大聲朗讀富有個性的“小練筆”時,能切實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提高,從而獲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感。
第五冊語文12課《聽聽,秋的聲音》,用生動、形象的寫作手法把秋天的特點告訴了孩子,授課老師可以通過尋找秋天的特點,讓孩子們成為一個個小詩人,于是就有了這樣的仿寫作品:
聽聽,秋的聲音,
稻穗彎下了腰,
“轟轟”
這是農(nóng)民伯伯收獲辛勞的季節(jié)。
聽聽,秋的聲音,
風兒微微的吹起來,
“瑟瑟”
這是風兒告別夏天的聲音。
聽聽,秋的聲音,
果園里金黃的桔子掛滿枝頭,
“澄澄”
這是在呼喚果農(nóng)們迎接它的聲音。
二、改一改
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進行改寫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練習改寫,要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選擇與課文不同的表達形式,這就需要進一步對課文的表達形式進行揣摩,將自己的表達形式與課文的進行比較,從比較中領(lǐng)悟語言表達的方法,體會不同的表達方式的效果,進而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訓練學生練習改寫的方法很多。
《爬山虎的腳》第3、4小節(jié)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腳的樣子,以及它是怎樣爬的。在以往的教學中只是課堂不斷地講,讓學生反復地讀,結(jié)果學生不僅感到枯燥,而且從他們的表情中也看出他們的一知半解的,因此,我在執(zhí)教時,改變了方式,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以自述的形式,運用課文中的知識或表達方式,對文章進行改寫,結(jié)果極大地激起了學生的積極性。
瞧,爬山虎天真調(diào)皮的樣子躍然紙上——
大家好,我是爬山虎的腳。我生長在爬山虎的莖上,如果你仔細看,就會發(fā)現(xiàn)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有六七根細細的絲,這就是我。我剛出生的時候,是嫩紅色的。經(jīng)過風吹、日曬、雨淋,我就逐漸變成灰色。這些灰色的腳相當有力量,如果你想把我從墻上拔下來,不花點力氣休想動我一根毫毛!我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牢固地巴住墻。細絲原來是直的,慢慢地會變得彎曲,把我后面的嫩莖使勁拉一把,告訴伙伴們“出發(fā)了!”我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如果我的腳沒有觸著墻,那就慘了,就會全軍覆沒,后果不堪設(shè)想。這就是我——爬山虎的腳。
這樣的改寫練習,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改寫,真可謂是閱讀課中的一顆晶瑩的“露珠”。
三、補一補
精彩的文章常常運用“空白”的藝術(shù),把一些內(nèi)容留給讀者自己去細品,去深思。教學時,在這些言而未盡之處讓學生拓展練筆,對全面完整把握內(nèi)容,隨文入情,具有重要意義。而根據(jù)教學需要,通過練筆而化虛為實,化簡為詳,可以拓展文本內(nèi)容空間,拓寬理解背景,以深化理解,強化效果。
如《給予樹》一文在寫到“我”想審問圣誕夜只買了一些棒棒糖的小女兒金吉婭,當?shù)弥鸺獘I用僅有的20美元中大部分去幫助援助中心的一個小女孩實現(xiàn)愿望,卻還在為自己未能給媽媽和哥哥姐姐買像樣的禮物而自責時,“我”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這時候,“我”一定心潮起伏,但是文本在此處卻戛然而止,這就給讀者提供了一個想象空間,如果加以補充,就能達到閱讀心理的平衡。此時“我”會對金吉婭說些什么呢?讓學生寫一寫。
以上的小練筆,順應了學生的閱讀空白需要,實現(xiàn)了閱讀空白的召喚,當為課堂練筆的常用招數(shù)。
“言雖盡,意未窮”,不少課文的結(jié)尾就是如此,留給人無限遐想的空間。教師若能順勢進行引導,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進行合理的想象與推測,來編編后續(xù)故事,進行想象練筆,讓他們思維的火花完全迸發(fā),表達的欲望完全點燃,那么我們將會驚奇地看到孩子的“編劇”才能。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