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妮
在基礎(chǔ)教育中,每門課程都有其獨當之任。語文課程“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要通過語言且只有通過語言,才能夠得以實現(xiàn)。因此,語文教學要有強烈的語言意識,要依托文本加強“誦讀、品析、練筆、運用”的訓練,讓學生品味語言文字之美,從而提高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
一、依托文本,注重朗讀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緊扣文本,引領(lǐng)學生不斷地讀、反復地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在讀中感知文本,加深對字、詞、義的理解,加強對語言文字的品味,從而感受語言文字運用的妙處,并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
如《怒吼吧,黃河》一課,第四自然段中的“他的聲音時而鏗鏘有力,充滿激情,如同噴薄而出的朝陽;時而低回婉轉(zhuǎn),無比哀傷,如同暴風雨中折翅的小鳥;時而行云流水,歡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過霧靄的林間小溪;時而氣勢雄壯,蒼涼悲壯,如同那濁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黃河……”我先是自己范讀,接著進行指名讀、個別讀、齊讀等不同形式地讀。我還為學生播放朗誦閱讀鏈接的《黃河大合唱》第八樂章的內(nèi)容,讓學生閉眼想象畫面,配上音樂,再來讀這個排比句,將自己的想象融入到其中,并能分別說出不同語言傳遞的不同情感。接著在理解文本的基礎(chǔ)上通過分組讀、比賽讀、挑戰(zhàn)讀等在課堂上達到背誦。通過學生反復地朗讀,積累語言材料,獲得語感,領(lǐng)會文章中的優(yōu)美語言、畫面和感情等,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二、依托文本,加強品析
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加強品析文中的重點詞句、段落,品味文章的意蘊,從而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享受語言文字之美的樂趣。
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兒》中有這樣一句話:“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來,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小女孩的悲慘處境,我在“敢”字上大做文章,圍繞著“敢”字設(shè)計了一連串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首先問:“你們在家擦過火柴嗎?如果沒有火柴,家里用取暖器取暖時,你要不要考慮一番?”學生笑了:“取暖一下,要考慮?我從沒考慮過?!蔽医又鴨枺骸斑@個小女孩敢隨便抽一根嗎?”“不敢,她是賣火柴的,還要靠火柴換錢生活,哪敢隨便擦啊!”學生說。我又追問:“既然是‘不敢,后來怎么又說‘終于抽出了一根呢?”學生思索了一會,想出原因:“是迫不得已呀,小女孩實在冷得受不了了,才敢抽出一根。”我繼續(xù)窮追不舍:“那么這里沒有直接說‘小女孩抽出一根火柴,而是加了一個‘敢字,說明了什么?”此時學生搶著發(fā)表意見:“用了‘敢字說明小女孩是經(jīng)過一番考慮抽出來的,作者的用意是讓讀者了解小女孩當時的悲慘處境?!?/p>
三、依托文本 ,勤于練筆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以文本為依托,針對不同的課文內(nèi)容進行挖掘,找準訓練點,進行多種形式的小練筆,提升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仿寫:在《語文課程標準》的表述體系中,小學階段的作文在一、二年級稱“寫話”,即使是三到六年級仍稱“習作”。所謂“習作”,顧名思義就是“學習寫作”。我在教學《鯨》一課時,通過反復朗讀文本,引導學生明白作者的思路。在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后,讓學生模仿課文的結(jié)構(gòu),寫一篇有關(guān)動物的習作,寫出這種動物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等。學生通過仿寫,既能鞏固課文,又能輕易地達到寫作的要求,較為容易地實現(xiàn)語言訓練的目的。
改寫: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倡導下,學習古詩我們不再要求學生逐字逐句地理解句子,也不需要學生死記硬背古詩的釋義,要求學生在意境中理解古詩,在朗讀中品味古詩。這就激發(fā)了學生更大的想象空間。如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后,我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將這首詩歌寫成一篇文章。這時可啟發(fā)學生:李白是在什么情況下為老朋友送行的?怎樣送行?他們會說些什么?看著孤帆遠去的背影,李白的心情怎樣?學生受到啟發(fā)后馳騁想象,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別的情景躍然紙上。這樣,既可以檢測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正確程度和深度,又強化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可謂一舉兩得。
悟?qū)懀骸拔驅(qū)憽笔侵敢髮W生把對文本學習后所產(chǎn)生的情感共鳴用自己的語言文字把各自的獨特感受寫下來。如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結(jié)尾 “我從心底里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fā)點——那就是愛。”我讓學生“悟?qū)憽保耗菒凼鞘裁??你對愛又有了哪些新的感受?請你寫下來吧。學生的練筆,在字里行間抒發(fā)了自己有父母的愛感到真幸福。學生由感悟語言文字向真情流露情感轉(zhuǎn)化的過程,既是學生與文本、作者產(chǎn)生共鳴的過程,又提高了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四、依托文本,強化運用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要積極提供各種語言實踐的平臺,如課前演講、課本劇、辯論會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逐步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使語言更加規(guī)范,更加精煉。
課前演講:教學中,我堅持每節(jié)課讓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演講,內(nèi)容由學生自定。學生要搞好這個活動,需要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查找資料、組織文字、熟記于心等,因此,課前演講是提高語言運用能力較為行之有效的辦法。
課本劇表演:小學語文教材圖文并茂、內(nèi)容豐富、情節(jié)生動,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讓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置身其中演一演。如教學《將相和》中,我要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主持下,分配好每個人的角色,怎樣說的,怎樣做的,心理是怎樣想的,共同討論用什么樣的動作和表情表演最合適,商量好后進行表演。結(jié)果上臺展示的小演員演得十分逼真,學生表演很投入。通過表演不但復現(xiàn)了課文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學生在交流和表演的過程中,語言文字的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辯論會:辯論會也是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好途徑,因此教學中要利用文本資源,多開展辯論會。如教學《百花園四》中的“口語交際”,我以“是冷漠還是真愛”為辯題,組織學生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辯論會。讓持相同意見的同學組成一組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選出代表(每組四人)展開激烈辯論,辯手們針鋒相對,各自陳述自己的理由。這樣的活動,不僅訓練了學生陳述自己觀點、反駁對方觀點的語言文字能力的運用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應變能力。
責任編輯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