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亭 王文龍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發(fā)展的現狀,提出運用多元化音樂教育的研究路徑,從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兩個方面進行研究,涉及課程內容、教學形式、校內活動、校外實踐、新媒體音樂等內容,從多途徑、多形式、多平臺共同構建高校音樂教育多元化。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多元化
一、高校音樂課堂教學多元化
(一)高校音樂教學內容多元化
課程內容和教學風格多樣化的改良。中國是擁有56個民族的大國,每個民族有各自的風俗習慣和音樂文化內容。應擴展各民族之間不同的音樂文化與多民族音樂文化融合的內容。學校圖書館和資料中心可以配備文學、音樂、美術、歷史、民俗習慣等各種資源。教師培訓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了解和分析他們對自己及其他地區(qū)漢族及各民族音樂文化的感受、態(tài)度和理解;掌握和理解有關中國各民族族群的歷史脈絡和社會性特征;提高他們的文化交流能力;提高他們在有關民族和地區(qū)文化多樣化的課程發(fā)展上的技能。提高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設計、評價和修訂教材的能力。
(二)高校音樂課程形式多元化
多元文化音樂課程應當是綜合化的,對民族音樂和音樂文化族群有整體的描繪,應當是整體學校課程的有機部分。還應當將文化、歷史經驗、社會現實、民族音樂和音樂文化族群音樂的生存狀態(tài)包括進來,在設計和實施多元文化音樂課程時,采取多學科和跨學科的途徑。對學生來講,從多學科的視角來看待問題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單一學科只能讓他們對民族問題產生局部的理解,通過多種多樣的社會科學的視角,能夠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全球的音樂視野。
二、高校音樂課外活動多元化
(一)校內藝術活動是培養(yǎng)大學生音樂素質的延伸
在高校,第二課堂是教學課堂的補充與延伸,也是提高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平臺與途徑。在音樂教育多元化中,高??山ⅰ叭齻€課堂聯動”機制,即課堂、校內、校外,互進互促育人平臺。成立高校音樂教育工作小組,將校內從事音樂教育和團學工作的教師隊伍有機結合,打造強有力的師資隊伍,從而有針對性、有效果地開展校內藝術活動。工作小組成員之間要達到溝通、交流、研究,從實際教學入手,尋找課堂教學中的不足,研究解決對策,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課堂與課外相結合,在校內第二課堂活動中進行補充,真正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有機結合聯動,發(fā)揮音樂教育的作用。通過第二課堂培養(yǎng)大學生音樂素質,采取“搭平臺、創(chuàng)文化、建隊伍、重參與、話感悟”方式,積極組織校內藝術活動,如音樂講座、專場文藝會演、合唱比賽、音樂才子、十佳歌手大賽、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豐富閱歷和經驗,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參加校內藝術隊伍,如音樂類興趣社團、大學生藝術團、樂隊,在不同隊伍中拓寬朋友圈和人脈,加強人際交往與表達能力。在參與活動和學習交流的過程中,提高音樂素質能力,進一步發(fā)揮音樂教育的延伸功能。
(二)校外藝術實踐是培養(yǎng)大學生音樂素質的拓展
藝術實踐是音樂教育的升華和拓展,也是對校內音樂教育的補充與鞏固。走出校園,走上社會,增長見識,豐富閱歷。學生參加校外藝術實踐,能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體會人生道理,培養(yǎng)體驗幸福、辨析審美的素質能力。學生可以拓寬音樂社會實踐平臺,通過社會資源、學校組織、個人參與等形式參加各類藝術實踐。社會層面,積極參加藝術實踐公益項目、觀摩藝術劇院表演、民族音樂文化采風及研究、社區(qū)文化志愿服務活動、“送文藝·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等,參加藝術實踐的同時學會奉獻互助、服務社會。學校層面,組織校企合作實習、海外演出實踐、高校之間音樂文化交流等,加強音樂文化交流,促進音樂學習方法和成效。個人層面,積極參加各類藝術比賽、培訓機構教學工作、自創(chuàng)或自錄歌曲發(fā)布等,展示自我,拓寬就業(yè)渠道,充分體現音樂教育的價值和收獲。要真正做好“三個課堂聯動”,需要在師資隊伍、教學方法、資源共享、時間空間上下功夫,共同下好音樂教育多元化一盤棋,將專業(yè)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使音樂教育在過程和結果中體現多元化價值。
(三)新媒體音樂是培養(yǎng)大學生音樂素質的創(chuàng)新
新媒體時代正在迅猛發(fā)展,高校音樂教學也受到新媒體時代影響,使高校音樂教學改革更為快捷、便捷和高效,是對傳統(tǒng)高校音樂教學模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
1.利用網絡教育平臺,實現音樂教學信息的有效整合
學??衫迷诰€開放課程,通過學生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等方式,考核后認定學分,這種教學改革順應時代發(fā)展,創(chuàng)新了音樂的傳播及普及。
2.利用數字媒體空間,實現音樂教學信息的有效傳播
學??衫眯@網絡平臺,介紹與音樂相關的知識內容,開辟當代學生喜聞樂見的音樂類型,如流行音樂、爵士樂、民族音樂、古典音樂等。
下載一些中外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可以在線聆聽。
3.利用音樂應用軟件,實現音樂教學實踐的有效提升
教師可推薦有關音樂網絡App軟件,讓學生在網絡音樂中鍛煉自我、發(fā)現自我、提升自我。通過網絡這一最直接最廣闊的方式,與熱愛音樂某一領域的志同道合者共同探討和交流,增加學習交流平臺,從而拓寬音樂教育的多元化途徑。
參考文獻
[1]李妍囡.淺論高校音樂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J].新西部,2018(30).
[2]郭中興.流行音樂背景下的高校音樂教育改革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