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遠銘
【摘 要】許多學校在組織閱讀活動時容易偏離主旨和初衷,教師在閱讀指導的過程中則容易脫離實際,缺乏針對性。因此,學校組織閱讀活動,要能“靜下性子”,切實為學生營造一個寧靜的、健康的閱讀生態(tài)環(huán)境。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要能“俯下身子”,才能滿足學生真正的閱讀需求和生命成長的需要。
【關鍵詞】閱讀;活動組織;指導策略
當前,許多學校組織和指導閱讀活動存在“三多”現象:推薦書目版本多,展示活動花樣多,對外宣傳包裝多。閱讀活動成了作秀,學生則成為“表演秀”中的道具,看似花樣繁多、場面宏大,實則少了閱讀活動本該具備的寧靜和深思,偏離閱讀的主旨和初衷,忽視了學生閱讀的需求和起點,缺乏對閱讀進行有效的指導。筆者認為,學校組織閱讀活動必須要“靜下性子”,教師指導閱讀必須要“俯下身子”。
一、學校組織閱讀活動要“靜下性子”
閱讀是一項塑造靈魂的奠基性工程,是一項非常自我的活動,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活動。那種轟轟烈烈的氛圍,是將閱讀活動當作一場秀,當作學校的面子工程或政績工程,其結果必然是讓閱讀陷于形式化,甚至滑向功利化。那學校在組織閱讀活動的時候,該如何“靜下性子”呢?
首先,學校必須提高思想認識,把握閱讀活動的主旨和初衷。閱讀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切實需求,是伴隨每一個學生的終身活動。組織閱讀活動的出發(fā)點,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內生動力。學校不能僅關注創(chuàng)建品牌和擴大影響力的需要,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貪大求全,不能被功利綁架。只有不斷“凈化”文化心態(tài),“靜化”讀書氛圍,這樣,閱讀才能發(fā)揮引導學生正確走向未來的作用,才能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才能深入人心。
其次,學校要從學生的立場和角度出發(fā),推行一些真正有利于學生閱讀的舉措。閱讀的主旨和初衷,并非是為了展示。閱讀是心靈的對話,是理性的思考,其本質是純粹的,不應摻雜太多的附加品。因此,切忌把閱讀活動搞成陣發(fā)性的運動,少一些花拳繡腿、喧賓奪主的作秀形式。學校要本著平等、自由、民主的原則,創(chuàng)設相對寬松、有彈性的閱讀機制,有計劃地開展一些有實效性、有針對性的讀書活動。例如,學??梢詣?chuàng)建合適的閱讀交流平臺,倡導師生共讀、親子共讀,從而摒棄浮躁喧囂、華而不實的作秀,讓學生自然、自由、自主地表達和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營造一個寧靜的、健康的閱讀生態(tài)環(huán)境。
二、教師指導閱讀要“俯下身子”
當前,有些教師的閱讀指導存在三種誤區(qū)。一是“一刀切”,教師為了便于指導,往往統(tǒng)一閱讀要求,統(tǒng)一閱讀書目,統(tǒng)一閱讀交流形式。二是“指令性”,教師用命令的方式推薦書目,用命令的方式推動閱讀,用命令的方式指導閱讀。三是“高大上”,教師總是認為推薦書目越多越好,越系統(tǒng)越好,越“高大上”越好,片面地追求閱讀的面和量。這樣帶來的結果是:閱讀活動是越來越多,但是學生的閱讀行為卻越來越弱化。
究其原因,問題的癥結在于教師的閱讀指導未能“俯下身子”。教師未能了解和發(fā)現學生真正的閱讀狀態(tài)和閱讀需求,又忽視了學生閱讀基礎、閱讀興趣的差異,造成了閱讀指導和學生閱讀需求、閱讀基礎之間的脫節(jié),導致了尷尬的“杰克現象”。同時,教師“霸王硬上弓”的做法,極有可能抹殺學生原有的閱讀興趣,破壞學生的閱讀生態(tài),造成很多愛閱讀的學生被教師指導后,反而害怕閱讀、抵觸閱讀的現象。因此,教師指導學生閱讀一定要“俯下身子”。
首先,教師要讀懂學生。閱讀活動是一項個性化的活動。閱讀的過程,是一個通過文字指導趨向自我完美的過程。為什么讀書、讀什么書、怎樣讀書,對于每個生命個體來講是存在很大差異的。因此,閱讀指導要站在兒童的立場,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
當前的童書市場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但質量卻良莠不齊,不乏魚龍混雜的現象。在推薦書目之前,教師須明確學生真正需要讀什么書,樂于看哪些書,能看懂哪些書,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加以甄別和選擇,甚至可以自己先閱讀后再推薦。這樣的推薦書目才能滿足學生閱讀起點、閱讀興趣的需求,才能促進其生命成長,才能體現教師閱讀指導的意義。此外,教師必須堅持由淺入深的原則,建立富有彈性的菜單式閱讀序列,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閱讀起點和閱讀需求,有針對性地分層推薦。有些教師在閱讀指導上錯誤的認識和做法,忽視了個體生命的差異性,也忽視了個體生命成長的規(guī)律。教師只有讀懂學生,才可以避免產生迷信權威和售書海報,或簡單地照搬別人的經驗,一拍腦門亂開“藥方”等現象。
其次,教師要走近學生。在讀懂學生的基礎上,教師應思考并處理好五個方面的關系,才能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導。
一是須處理好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之間的關系。教師必須做好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在內容、方法上的對接,有效避免閱讀推薦的無序化,凸顯閱讀指導的針對性。
二是須處理好興趣激發(fā)和任務驅動之間的關系。單純的任務驅動容易讓小學生產生抵觸情緒。長此以往,閱讀就會成為一種負擔。而興趣是學生進行持續(xù)性閱讀的不竭動力。若能將學生的閱讀興趣轉化為自覺的需求,使其感受到閱讀帶來的無限樂趣,聆聽到生命拔節(jié)的喜人聲音,閱讀則必將成為學生的終身活動。
三是須處理好閱讀指導中“大”和“小”之間的關系。教師指導閱讀,須堅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原則,注重閱讀過程中“小”習慣的養(yǎng)成,“小”竅門的習得。通過小進步的點滴積累,逐步邁向閱讀的大目標。
四是須處理好閱讀指導中“點”和“面”之間的關系。由于學生的差異性,即便是同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其閱讀起點、閱讀能力、閱讀興趣也是完全不同的。教師指導閱讀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地分層指導,不必強求“點”的深入和“面”的鋪開。
五是須處理好博覽群書與循序漸進之間的關系。在保證《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所要求的課外閱讀量的基礎上,教師應鼓勵學生力所能及地追求海量閱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既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呵護童心,激發(fā)學生博覽群書的興趣,又要有切實的方法指導,對其存在的不良閱讀習慣能及時指出并修正。
總之,學校組織開展閱讀活動,只有“靜下性子”,才能真正為學生營造一個寧靜、健康的閱讀生態(tài)環(huán)境;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只有“俯下身子”,才能滿足學生真正的閱讀需求和生命成長的需要。
(浙江仙居縣大戰(zhàn)中心學校 317321)